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探究题的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探究题的探

一、什么是探究题

简单地说探究题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质疑、另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

探究既不是对信息的筛选整合,也主要不是对艺术性的评说鉴赏,而是对

作品思想内容的发掘、探讨、特有解读和质疑。探究侧重于作品人文性的一面,只有注重了探究,人文性才算真正得到落实。

二、为什么要考查探究题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要"注重语文运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可见探究是语文学习所应培养的三大能力之一;《课程标准》又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探究又是语文学习三大方式之一。探究,既是语文能力,又是语文学习方法,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三、探究题考查的基本要求

高考说明对文学类文本有这样的要求: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第1条,指的是探究文本自身,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

究作品的深刻思想。第2条,指的是探究文本的人文背景,要求从人物形象、

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与人文

精神。第3条,指的则是对文本的特有解读,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

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文本本身、人文背景、特有解读,探究的就是这

三个方面的问题,好记好懂。

从这三条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探索",就是有"我"有"思"的解读。以前

考试大多无"我"无"思",只要按照命题人的解读选择或者表述即可,不要发表

自己的见解,也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现在的要求深入了一步,这是对考生的

尊重,也是对作品的尊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⑵、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⑶、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探究题的命题规律

规律之一,对所读的文本中的疑点、难点提出问题,要求深人研讨。这类

题目要求针对文本思想内容或写作艺术上某个比较复杂、比较有深度的问题进

行思考分析,有一定的难度。

规律之二,根据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让考生判

断正误或优劣。此题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要求考生对问题本身有深人的

思考,并有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能够自圆其说,方能得分。

规律之三,质疑某些方面存在的不足。由于长期以来很少有这种质疑性的

题目,在考场中考生一般轻易不敢质疑。所以,考生平时就要摒弃"名作"完美

无缺的思想,立足文本材料,适当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对

一些文本还可以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身世等来分析其思想内容的不足

和局限。

五、探究题基本的特征

1、题型的主观性。通过一问一答,为考生提供了探索、思考、发表独立见解的空间,有助于考生创造力的发挥,有助于展示考生的创新见解和语文能力。

2、问题的启发性。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的思维以一种导向,使得学生能沿着这个导向探索下去,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的题目可以给学

生多个方向进行探究,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比如学习《祝福》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究竟是谁害死了祥林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一文,可以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兰芝的婆婆口口声声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这似乎是婆婆驱谴兰芝的唯一理由,然而我们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兰芝是一个知书达理的人,她的一举一动都顺着婆婆的意思,不懂

礼节应该只是婆婆驱谴兰芝的一个借口,那么兰芝的婆婆要驱赶她的真正理由

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的设置就可以引发学生多个方向的思考。

3、问题的开放性。

一般的现代文阅读答案是确定的,往往答案就在文中,在文本中有明确的

答案或者指向,要求考生根据文本内容分析解说,关键在于发现、筛选、整合、吸收叫以文解文。

而探究题的答案是开放的,以文本的某一句话或某一点为触发点,要求考

生以此为起点,联系文本作适当的拓展,问题设置的起点在文本之内,但指向

的终点却在文本之外。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

创新精神。

4、答案的拓展性与个性化。解答控探究性题目,要求考生由文内拓展到文外,对文本作一定的归纳和概括,并由此展开,展开时学生要调动自己的知识

储备、生活积累以及认知能力;并根据展开联想。在此基础上要求考生一定要

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有自己的思考,允许考生尝试个性化阅读。所以这类题

目的答案起点在文本之内,但终点在文本之外。

同时还要注意所谓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是指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不受别

人观点左右,渗透个性化的思考和认识,以自己的心灵与作品碰撞,产生独特

的认知。但这样的"读"应是"填补空白"的"读"。应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努力追

寻文本及作者的原初意义,并不意味着可以背离文本做无中生有的发挥。

5、答案的多元化性与综合性。

由于探究题命题的开放性,和考生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观察问题、理解问题的角度不同,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同等,往往就会作出不同的且

都符合试题要求的解答,只要能根据文本和有关原理,合乎逻辑地展开论述,

言之成理即可。都应被视为是对问题的正确解答。新课标指出,阅读评价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这种试题正是贯彻新课标精神的具体体现。如果探究题而又规定死的答案,那就有违鼓励创新的精神。

6、答案的论述性。

解答探究性阅读题,其实就像在写一篇小议论文,行文的结构一般来说应

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照应题目,表明观点;结合论据,分析论证;总结点题。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1、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2、分点列出事实特点依据,

陈述理由;3、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4、总结自己的观点;5、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书写工整。

7、评价的灵活性。一般来说,只要考生能够有理有据、自圆其说,就能够得到分数,这给评价的老师带来了较大的灵活性。老师既要看其回答是否合理,内容是否全面、深刻,还要看表述是否清楚,语言是否通顺、得体。但给分有

较大的灵活性。

六、探究题的基本形式

1.文本研讨式。

这类试题研讨的话题答案指向比较明确,考生可以根据试题所提供的材料、要求,或拓展作答,或借助已有的知识作答,甚至还可借助阅读材料的要点作答。

2.社会、生活探讨式。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

教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

重要目标。社会、生活探究性题目今后将会是高考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

3.知识积淀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