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观音的传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竹观音的传说

在四川资阳安岳石羊镇西南近郊有座风景秀丽的塔子山,塔子山上有个开创于五代天福年间的毗卢洞,在毗卢洞里摩崖雕凿有尊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坐于紫竹林中的紫竹观音。

紫竹观音是全国罕见的石刻艺术珍品。高3米,悬刻于长、宽约10米的石窟中。她面东背西,侧身跷脚坐于莲台之上,一缕缕自然光线撒在她的脸庞,显得格外慈祥而俊美。紫竹观音的称谓本应是“水月观音”,因观音的道场在南海普陀的紫竹林而该像又背依紫竹,人们便叫她"紫竹观音"。又因这尊造像的世俗味很浓,当地人还把她称为“风流观音"、“跷脚观音"。而前来观赏的专家、学者则誉之为“东方阿芙洛蒂德”。近观之,她头戴镂花宝冠,蛾眉上翘,凤眼下视;上身穿轻薄披,袒胸露臂;童胸显得平坦而宽阔,稀疏璎珞像虬曲而下的金色飘带,翠环网坠于胸腹之间,腰际系一条结花丝绦;下身着一绣花轻薄如蝉翼的长裙;从宝冠两边飘洒下来的彩带虬曲多姿,并与下垂的长裙裙摆自莲台流泻而下,宛如几绺金色的瀑布。她身微左侧,头微下低,两手佩戴膀钏,左手垂于莲台之上。两只赤脚,左脚悬于莲台下,轻踏盛开的莲花;右脚屈于莲台之上,膝盖承着右手腕。她背后两侧刻有几根摇曳生姿的紫竹,象征着南海普陀山的紫竹林。头部背景上还有火焰形背光。整副刻像线条明快,刀法自然,尤其是衣饰的裙角,裙角皱纹飘逸自然、褶纹更显风韵。看着她妩媚的娇躯,每一位观赏者都有好的理解和诠释:或是“出水芙蓉”,或是“出浴美人”,或是一位“向往人间的怀春少女”,或是一位“韶华绝伦的妙龄女郎”,也许想到周敦颐“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她简直就是一朵盛开的莲花。她闪烁着神性的光辉,更显着人间女性的情贞,具有浓郁的世俗美。但这种世俗美,给人的却是倜傥而不轻佻,温雅而又端庄之感,使人敬而爱,爱而思,思而无邪。

紫竹观音还有一段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在石羊镇的街头巷尾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安岳的石羊场有一位乐善好施的彭佛婆,她无儿无女,一个人独自生活。有一天,彭佛婆在去山上捡柴的途中,看见一个小姑娘在路边哭泣,好心的彭佛婆忙上前询问缘由,原来这个小姑娘父母双亡,已无家可归,彭佛婆动了恻隐之心,遂收她为女,因遇见她时她手里拿着一根紫色的竹棍,就给她取名叫紫竹,从此母女二人相依为命。

几年过去了,紫竹已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一位叫伏仲奇的雕刻师暗自倾心紫竹,常常去紫竹家帮母女二人挑水砍柴,可平静美好的日子没过多久,有一天,紫竹家附近的佛堂起火,紫竹和母亲急忙前去帮忙救火,不幸的是,大火把紫竹烧得遍体鳞伤,双眼也失明了。彭佛婆和伏仲奇四处求医问药,均无功而返,二人心中非常绝望,一天,彭佛婆和伏仲奇正在观音佛像面前跪拜哭泣,突然一道灵光闪现,紫竹身上疤痕即刻消失殆尽,双眼也神奇的复明了,一家人十分感激观世音菩萨的功德,伏仲奇也打算雕刻一座观音像,但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造型。

有一天,紫竹和伏仲奇行至塔子山时突然遭遇大雨,二人只好到一处山洞避雨,紫竹把湿透外衣脱下铺在石板上晾干,然后左脚跷脚而立,用手梳理淋湿的长发,神态极为妩媚动人,伏仲奇见此情景,大喊一声:有了!遂依照紫竹当时的神态精心雕刻了一尊观音像,并以紫竹命名,这就是紫竹观音的来历。

从前,石羊场有个孤寡老婆子,一辈子行善释佛,人们叫她谢佛婆。谢佛婆收养了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女,取名叫紫竹,待她像亲生。一次,两娘母去赶庙会,庙起了火,紫竹把谢佛婆

从火中背出来。又听到火场里还有一女孩子在喊救命,紫竹不顾自己的安危,冲进大火中救出了女孩子,她却被烧垮的庙壁堵在火中,幸好有一个塑造菩萨的醉石匠伏二郎赶来把她救出来,但她的眼睛烧瞎了,周身烧起了泡。谢佛婆为女儿伤心极了。观音菩萨知道了,变成一个漂亮的女尼姑将紫竹的双眼和周身的烧伤医好。母女俩猜定是观音菩萨救的难,就决定造个令人亲近的观音菩萨来供奉。于是,请来造像石匠醉石匠伏二郎。伏二郎喜欢紫竹漂亮,心肠好,就照她的模样,添点神味造出如今石羊镇毗卢洞观音堂的观音,人们称她为“紫竹观音”。

从此,紫竹观音这尊东方美神也就长存毗卢洞。现在,毗卢洞也因紫竹观音而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观赏过紫竹观音的人,无不为她的神韵丰姿而叫绝,也无不为她的美丽传说而叹服。1984年,英籍华人作家韩素英女士专程来到毗卢洞,从不同角度欣赏和拍摄了这尊美神,她感慨地说:“紫竹观音很美。我到过许多国家,看过很多石刻,像这样精湛绝伦的还是第一次。真上太好了!太有意思了!”

补充回答:据明代万历年间碑文追述,毗卢洞的石刻造像开创于五代后蜀,之后历代都进行过培修、补刻。这里曾经是五代至北宋年间四川佛教密宗的主要道场之一。尤其是观音堂内雕刻的那尊“水月观音”,群众称她“紫竹观音”,英籍华人作家韩素英把她誉为“东方的维纳斯”,是全国少有的北宋石刻艺术珍品。这尊紫竹观音高3米,悬坐于那凸露的峭岩石窟之中。她背倚浮雕的紫竹和柳枝净瓶,头戴富丽华贵的贴金花冠;蛾眉上竖,凤眼下垂,直鼻微隆,朱唇略闭;上身穿短袖薄裟,袒胸裸肘,臂戴膀圈,璎珞象随身而泻的金色瀑布,网坠于胸腹;下身长裙薄如蝉翼,紧贴于腰腿之间,衣裙飘逸,富于动感。她坐在一张3米长的弧形荷叶上,上身稍左侧;左手抚撑叶面,右手放在膝盖,五指自然下垂;一双秀丽的赤脚,左脚悬于莲台,轻轻踏着花蕊,右腿弯曲上翘,脚踏莲叶,故人们又俗称她“翘脚观音”。紫竹观音仿佛就是一位丰姿绰约、温柔潇洒的妙龄女郎。她既具少女的妩媚,又具女神的仪容,世俗风味极浓,人们又爱称她为“风流观音”。看了紫竹观音,令人不得不为宋代雕刻大师们那出神入化、巧夺天工的精堪技艺所折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