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
胃为水谷之海,在上腹部,是营气、卫气生化之源,即气血化生之处。
冲脉为血海,又称十二经之海。冲脉总领十二经气血之要冲,故冲脉为血海。又因冲脉
起于胞中,伴足少阴经上行至“脐下,肾间动气者”,为十二经之根本,是原气生发的本源,
而原气通过三焦分布全身,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故冲脉又为十二经之海。
阳明 厉兑 颡大(钳耳)
少阳 窍阴 窗笼(耳)
太阴 隐白 太仓(胃)
少阴
中封前上4寸中 三阴交 足太阴 背俞与舌本 脾俞、廉泉
外踝之后 养老 手太阳 命门(目)之上1寸 攒竹
小指次指之间上2寸 中渚 手少阳 目后上角、目外眦 丝竹空
十二经脉的“根”与“本”, “结”与“标”,位置相近或相同,意义也相似。“根”有
“本”意,部位在下,皆经气始生始发之地,为经气之所出;“结”有“标”意,部位在上,
皆为经气归结之所。但是其具体内容仍有区别,即“根之上有本”, “结之上有标”,说明
“标本”的范围较“根结”为广。“标本”理论强调经脉上下部位的相应关系,即经气的集中
于巨虚之上下廉;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于柱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脑为髓之海,其
输上在于盖,下在风府。”所以,可据此并结合中医有关论述归纳“四海”部位及其功能意
义如下:
脑为髓海,在头部,为神气的本源,是脏腑、经络活动的主宰。
膻中为气海,在胸部,为宗气所聚之处,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血的运行(即“贯心脉而行
掌后两筋之间2寸 内关 手厥阴 腋下3寸 天池
(二)根结的含义及内容
“根结”是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根”,指根本、起始。十二经脉的“根”部就是各经
在四肢末端的井穴。“结”,指结聚、归结。十二经脉的结部在头、胸、腹的相应部位。十二
气街部位多为“结”与“标”的部位。基于这一理论,针灸临床中可取头身腧穴治疗局
部和内脏疾患,还可取头身的部分腧穴治疗四肢病症。例如,风池、风府均为头部穴,可主
治头面五官疾病,下腹部的气冲穴主治奔豚、腹痛、阴痿及胎产诸疾,《肘后歌》有“腿脚
有病风府寻”的经验总结, 《千金要方》中有用神庭(头部腧穴)治疗下肢瘫痪的记载等,
总结了经络腧穴上下内外的对应规律,揭示了人体四肢与头身的密切联系,从而突出了四肢
远端的特定穴与头、胸、腹、背腧穴的关系,形成பைடு நூலகம்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理论。这些也
是经络学说的重要内容,对针灸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分别简介如下:
四海之宗气、营气、卫气、原气共同构成人身的真气(正气),也即真元之气。真气行
于经络者即是“经气”或称“脉气”。所以,四海的理论又进一步明确了经气的组成和来源。
《灵枢·海论》指出,当四海有余或不足时,就会出现相应的病候,如“气海有余者,气满胸
中,免息面赤;气海不足,则少气不足以言。血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
位治疗四肢部疾病,以及“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等经验和法则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气街
气街,是经气聚集通行的共同道路。《灵枢·卫气》说:“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
街,胫气有街。”《灵枢·动输》说:“四街者,气之径路也。”说明胸、腹、头、胫部是经脉
之气聚集循行的部位。
因十二经脉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故《灵枢·卫气》说“气在头者,止之于脑”,
和扩散,而“根结”理论强调经气两极间的联系。
标本根结理论补充说明了经气流注运行过程中的强弱变化和集中与扩散情况,强调四肢
为经气的根与本,突出揭示了人体四肢与头面躯干的密切联系。临床实践也证实,针刺根
部、本部的腧穴易于激发经气,在调节标部、结部脏腑经络的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这些均
为针灸临床中取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特定穴治疗远隔部位的脏腑或头面五官疾病,取头身穴
十二经标本表
部位 相应腧穴 十二经脉 部位 相应腧穴
跟以上5寸中 跗阳 足太阳 两络命门(目) 睛明
窍阴之间 足窍阴 足少阳 窗笼(耳)之前 听会
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狭然不知其所病。水谷之海有余,则腹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
不受谷食。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
见,懈怠安卧”等。这时就要取四海中相应的腧穴,调其虚实而治疗,对针灸临床有一定的
指导意义。
即脑为头气之街。十二经脉脏腑之气均集聚于胸腹和背脊等部,故说“气在胸者,止之于膺
与背俞,气在腹者,止之于背俞,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即胸气之街是在膺与背俞
(心俞、肺俞等),腹之气街是在冲脉和背俞(肝、脾、肾)。下肢经脉的经气多汇集在少腹
气街(气冲)部位,故说“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即气冲、承山、踝上以下为胫气之街。
均是通过头、胸、腹、背和下肢各经腧穴在前后、内外的通路联系(气街)而实现的。
三、四海
四海,是指人身水谷、气、血、髓四者汇集的部位。《灵枢·海论》指出:“人亦有四海
……胃者
水谷之海,其输上在气街,下至三里;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上在大杼,下出
肘骨中上至别阳 曲池 手阳明 颜下合钳上 迎香
寸口之中 太渊 手太阴 腋内动脉 中府
锐骨之端 神门 手少阴 背俞 心俞
一、标本与根结
(一)标本的含义及内容
“标本”主要是指经脉腧穴分布的上下对应关系。“标”,原意为树梢,在上部,对人身
而言,十二经脉的标部当在头、面、胸背的相应部位。“本”是树根,在下部,对人身十二
经脉而言,其“本”部均在四肢远端相应部位。现依据《灵枢·卫气》记载的十二经标本部
位,结合相应腧穴列表(表1-5)如下:
涌泉 廉泉
厥阴 大敦 玉英、膻中
(命门、颡大、窗笼为头;太仓为腹;廉泉、玉英、膻中为胸)
经脉以四肢为“根”,以头、胸、腹三部为“结”,这就是窦汉卿在《标幽赋》中所强调的
“四根、三结”。有关经脉根结分布如下表(表1—6):
(表1——6) 足六经根结表
经脉 根(井穴) 结
太阳 至阴 命门(目)
厉兑 厉兑 足阳明 颊下,夹颃颡 人迎
内踝下上3寸中 交信、复溜 足少阴 背俞与舌下两脉 肾俞、廉泉
行间上5寸所 中封 足厥阴 背俞 肝俞
胃为水谷之海,在上腹部,是营气、卫气生化之源,即气血化生之处。
冲脉为血海,又称十二经之海。冲脉总领十二经气血之要冲,故冲脉为血海。又因冲脉
起于胞中,伴足少阴经上行至“脐下,肾间动气者”,为十二经之根本,是原气生发的本源,
而原气通过三焦分布全身,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故冲脉又为十二经之海。
阳明 厉兑 颡大(钳耳)
少阳 窍阴 窗笼(耳)
太阴 隐白 太仓(胃)
少阴
中封前上4寸中 三阴交 足太阴 背俞与舌本 脾俞、廉泉
外踝之后 养老 手太阳 命门(目)之上1寸 攒竹
小指次指之间上2寸 中渚 手少阳 目后上角、目外眦 丝竹空
十二经脉的“根”与“本”, “结”与“标”,位置相近或相同,意义也相似。“根”有
“本”意,部位在下,皆经气始生始发之地,为经气之所出;“结”有“标”意,部位在上,
皆为经气归结之所。但是其具体内容仍有区别,即“根之上有本”, “结之上有标”,说明
“标本”的范围较“根结”为广。“标本”理论强调经脉上下部位的相应关系,即经气的集中
于巨虚之上下廉;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于柱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脑为髓之海,其
输上在于盖,下在风府。”所以,可据此并结合中医有关论述归纳“四海”部位及其功能意
义如下:
脑为髓海,在头部,为神气的本源,是脏腑、经络活动的主宰。
膻中为气海,在胸部,为宗气所聚之处,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血的运行(即“贯心脉而行
掌后两筋之间2寸 内关 手厥阴 腋下3寸 天池
(二)根结的含义及内容
“根结”是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根”,指根本、起始。十二经脉的“根”部就是各经
在四肢末端的井穴。“结”,指结聚、归结。十二经脉的结部在头、胸、腹的相应部位。十二
气街部位多为“结”与“标”的部位。基于这一理论,针灸临床中可取头身腧穴治疗局
部和内脏疾患,还可取头身的部分腧穴治疗四肢病症。例如,风池、风府均为头部穴,可主
治头面五官疾病,下腹部的气冲穴主治奔豚、腹痛、阴痿及胎产诸疾,《肘后歌》有“腿脚
有病风府寻”的经验总结, 《千金要方》中有用神庭(头部腧穴)治疗下肢瘫痪的记载等,
总结了经络腧穴上下内外的对应规律,揭示了人体四肢与头身的密切联系,从而突出了四肢
远端的特定穴与头、胸、腹、背腧穴的关系,形成பைடு நூலகம்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理论。这些也
是经络学说的重要内容,对针灸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分别简介如下:
四海之宗气、营气、卫气、原气共同构成人身的真气(正气),也即真元之气。真气行
于经络者即是“经气”或称“脉气”。所以,四海的理论又进一步明确了经气的组成和来源。
《灵枢·海论》指出,当四海有余或不足时,就会出现相应的病候,如“气海有余者,气满胸
中,免息面赤;气海不足,则少气不足以言。血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
位治疗四肢部疾病,以及“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等经验和法则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气街
气街,是经气聚集通行的共同道路。《灵枢·卫气》说:“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
街,胫气有街。”《灵枢·动输》说:“四街者,气之径路也。”说明胸、腹、头、胫部是经脉
之气聚集循行的部位。
因十二经脉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故《灵枢·卫气》说“气在头者,止之于脑”,
和扩散,而“根结”理论强调经气两极间的联系。
标本根结理论补充说明了经气流注运行过程中的强弱变化和集中与扩散情况,强调四肢
为经气的根与本,突出揭示了人体四肢与头面躯干的密切联系。临床实践也证实,针刺根
部、本部的腧穴易于激发经气,在调节标部、结部脏腑经络的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这些均
为针灸临床中取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特定穴治疗远隔部位的脏腑或头面五官疾病,取头身穴
十二经标本表
部位 相应腧穴 十二经脉 部位 相应腧穴
跟以上5寸中 跗阳 足太阳 两络命门(目) 睛明
窍阴之间 足窍阴 足少阳 窗笼(耳)之前 听会
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狭然不知其所病。水谷之海有余,则腹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
不受谷食。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
见,懈怠安卧”等。这时就要取四海中相应的腧穴,调其虚实而治疗,对针灸临床有一定的
指导意义。
即脑为头气之街。十二经脉脏腑之气均集聚于胸腹和背脊等部,故说“气在胸者,止之于膺
与背俞,气在腹者,止之于背俞,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即胸气之街是在膺与背俞
(心俞、肺俞等),腹之气街是在冲脉和背俞(肝、脾、肾)。下肢经脉的经气多汇集在少腹
气街(气冲)部位,故说“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即气冲、承山、踝上以下为胫气之街。
均是通过头、胸、腹、背和下肢各经腧穴在前后、内外的通路联系(气街)而实现的。
三、四海
四海,是指人身水谷、气、血、髓四者汇集的部位。《灵枢·海论》指出:“人亦有四海
……胃者
水谷之海,其输上在气街,下至三里;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上在大杼,下出
肘骨中上至别阳 曲池 手阳明 颜下合钳上 迎香
寸口之中 太渊 手太阴 腋内动脉 中府
锐骨之端 神门 手少阴 背俞 心俞
一、标本与根结
(一)标本的含义及内容
“标本”主要是指经脉腧穴分布的上下对应关系。“标”,原意为树梢,在上部,对人身
而言,十二经脉的标部当在头、面、胸背的相应部位。“本”是树根,在下部,对人身十二
经脉而言,其“本”部均在四肢远端相应部位。现依据《灵枢·卫气》记载的十二经标本部
位,结合相应腧穴列表(表1-5)如下:
涌泉 廉泉
厥阴 大敦 玉英、膻中
(命门、颡大、窗笼为头;太仓为腹;廉泉、玉英、膻中为胸)
经脉以四肢为“根”,以头、胸、腹三部为“结”,这就是窦汉卿在《标幽赋》中所强调的
“四根、三结”。有关经脉根结分布如下表(表1—6):
(表1——6) 足六经根结表
经脉 根(井穴) 结
太阳 至阴 命门(目)
厉兑 厉兑 足阳明 颊下,夹颃颡 人迎
内踝下上3寸中 交信、复溜 足少阴 背俞与舌下两脉 肾俞、廉泉
行间上5寸所 中封 足厥阴 背俞 肝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