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表演教学如何组织舞台行动-教育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剧表演教学如何组织舞台行动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先生说过:“行动是戏剧、表演艺术的基础,舞台上演员始终带着行动的任务,真实的行动。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找到了真实,并相信真实,然后再去执行另一个任务。”由此可见行动对于戏剧、戏剧表演和演员创作的重要性。演员创造角色的过程也可以理解成创造角色行动的过程。
一、什么是舞台行动
舞台行动是指有目的的、通过演员的形体动作和台词去完成的活动过程。“行动”是指人在心理活动支配下,为达到自己的内心诉求去完成的动作,如请求、帮助、拒绝等。在此,我们必须把“行动”和“动作”区分开来。在表演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将这两个词语混为一谈。“动作”,主要是指人具体的、外部肢体的活动,如推、拉、跑、跳等。比如在给本科学生排演的改编电影片段《全民目击》中,女儿林萌萌对父亲林泰的情人杨丹的情感是敌视的(这是林萌萌行动的内心诉求、动机),她曾经在酒后说过要对杨丹进行“报复”(这在电影里透过检察官童涛之口已经有过交代),于是她在地下停车场开车将杨丹撞死(这是由人物的内心诉求而产生的具体行动)。在此,林萌萌“报复”的行为是有目的、有欲望的,而“约见杨丹”、“开车”、“撞人”等这些动作,则是她实行自己“行动”过程中具体的“行为动作”。
(一)舞台行动的概念
舞台行动是演员在剧作家虚拟的规定情境中,从角色的思想、个性特征等出发,以自己在生活中和对剧作、人物的情感体验为基础,通过外部造型、台词、形体动作等来进行外部塑造、表现。舞台行动永远是在规定情境的制约下完成的,“舞台行动”也应该具体地印证、反映剧作的规定情境。
(二)行动的三要素
1.做什么――任务;
2.为什么――目的;
3.怎么做――适应。
演员(这里也可以说成是表演专业的学生)在接到扮演的角色任务后,第一步是要通过对剧本的分析弄清楚剧中角色是要做一件什么样的事,以及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这是演员组织舞台行动的基础,产生舞台想象的基础,也是支撑演员(学生)舞台行动的心理依据。还是以学生改编的电影《全民目击》的片段为例,剧中第一场庭审,作为被告人林萌萌的辩护律师周莉在这一段落的“最高任务”应该是在法庭上为被告人林萌萌进行无罪辩护,然而对于公诉人佟涛对林萌萌杀人事件的阐述和咄咄逼人的问
话却要连续说出两个“不反对”,当其被问及对控方阐述有无疑问的时候才开始回应,并通过对证人――林泰家的司机孙伟的问话,一步一步将杀人嫌疑的矛头巧妙地转向了对老板林泰“怀恨在心”的孙伟,将杀人的罪过嫁祸于他的头上。通过这一段舞台
行动的组织,才能准确地揭示出周莉真实的“最高任务”。当学生明确了“角色”的任务时,也要明确角色这样做的动机和目的,也就是为什么要做。常言道,舞台上不存在没有目的的行动,目的和动机是演员行动的依据和动力。学生在进行剧本分析、排练时必须要掌握角色的舞台行动目的(为什么)从而准确地去组织角色的“怎么做”。在改编《全民目击》的片段里,学生(演员)要清楚自己说的两处“不反对”和对司机孙伟问话时的目的,产生清晰的认识,组织正确、合理的舞台行动。演员不能在舞台上背台词,不能出现没有“体验”的表演。若没有心理的支撑,外在的表现就会出现情绪的不连贯、节奏的不连贯。因此,作为表演教师的我们就要学会引导学生把剧中“人物”要做的“事情”梳理清楚,从而展开想象,组织出符合角色的性格特征、准确外化其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揭示剧作主题的舞台行动。以上周莉的“不反对”、“有疑问”、“问话”、“亮证据”等一系列的行动都是为了完成“嫁祸”这一“任务”,从而达到角色的行动目的,同时也通过这些动作表现出了周莉作为“最昂贵”的律师所具有的极深的城府和机智的辩护技巧。
通过以上分析,让学生明确了行动的任务和目的,还得完成“怎样做”。角色在剧中的行动方式对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至关重要。学生可以通过研读剧本找出人物的行动任务和目的,而行动方式却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素质、创作技巧、经验阅历、表现力、形象感等方面综合考虑,来指导学生进行“人物形
象”的创作。在《全民目击》中,被告人林萌萌的父亲林泰是富商,为了保护杀了人的女儿免遭制裁,用重金聘请顶级律师,用自己的司机顶包,再拍假视频去自首,让案件看起来扑朔迷离。庭审现场他喊出了“我将死在龙背墙上”,这一系列的行为揭示了他老谋深算,处事不择手段,也表现出人物在家庭中父爱的一面,这样就让人物的性格鲜明,形象立体。教师必须引导扮演林泰的学生发掘角色这样行动的心理依据,才能把握住林泰这一角色的行为逻辑。
(三)行动和规定情境
规定情境是角色展开行动的条件依据,它制约着角色行动的性质、样式和角色心理活动。演员要从剧作的情节、事件人物关系以及台词中去挖掘和丰富角色的规定情境并展开想象,真实的生活于规定情境之中,达到在规定情境中自由“生活”,从而巧妙地完成角色的行动任务。只有在特定的规定情境中才会产生特定的人物行动,特定的人物行动也必然会揭示出特定的规定情境。例如给本科表演班排练的教学片断《橘子红了》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中国清朝末年的江南小镇,由容家大太太和佃农秀禾为代表的传统女性,以自身的经历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而演绎的有关觉悟与抗争的动人故事。剧中的人物的行动、性格、命运都是在那个思想封建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如果脱离了时代背景的限制就不会存在秀禾被迫做二房和争取恋爱自由的事件,整个作品就不复存在了。因此演员始终要将创造角色形象与规定情境紧密地联
系在一起,让人物在规定情境中行动、生活。二、组织舞台行动
前文论述了行动的三要素及与规定情境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演员生活在规定情境中,通过有序的心理活动、形体、语言去完成任务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得知,舞台行动是由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两大部分构成的,因此在组织舞台行动的时候我们也要引导学生从这两点出发,内外统一、同步地组织舞台行动。
(一)“想象”是组织人物行动的前提
丰富的想象力是演员的重要素质,对于创造人物、组织舞台行动、在规定情境中执行任务是极其重要的,其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剧本里的情境是虚拟的情境,因此演员只有通过自己的想象才能让自己真实地去感受剧作家构想出来的规定情境。其次,演员对于所要扮演的人物身上所发生的事情、所处的环境并不能全部经历,甚至有些是根本无法经历的,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就更少了。所以学生对于无法亲身体验的人物和事件就需要展开想象,根据剧本对情境和人物行为的设定,通过对生活体验、视频资料、文字材料进行明确的有目的的想象加工,从而组织准确的人物行动的方式。例如本科学生扮演的改编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片段中具有家庭暴力倾向的安嘉和,他的人物特征和一个本科学生的性格特征可谓是相去甚远,因此,创作时学生可能就无法准确把握安嘉和的思考习惯,无法准确组织符合安嘉和心理活动过程的行为动作,他需要去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