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新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8
6.丰富的背景资料搭建起教学设计的支点
(1)丰富的背景资料: ①教师自身的人文积淀; ②学生的生活世界; ③学生的经验世界; ④与语文学科相关的知识; ⑤社会文化内涵; ⑥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最新信息。
.
19
(2)教师要有储备意识:“不积跬步,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我们提倡读“纸本书、电子书、无字书”
“探究与感悟”的学习过程。学生在特定的情境 中,联系自身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结合上下 文探究感悟“留白”中隐含的内涵和意蕴 。 • 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 探究与感悟的时间。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对 “留白”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解读,在思考与解读 中要引导学生与同伴交流、分享所得。在学生学 习的过程中,教师只能给以一定的暗示与引导, 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否者就失去了“探究与感 悟”的意义与真谛
.
15
• c.明意。
• 明意是学生认识“留白”这一学习行为的 目的意义的阶段,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 过积极认真与卓有成效的探究、交流与教 师及时的总结评价,体会到了“留白”的 含蓄性和丰富性,充分领略了“留白”所 带来的艺术魅力 。
.
16
4.破除定向,求新求变
• 没有创新的教学设计,就没有创新的语文 课,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
主讲:楚雄市北浦小学 甘清梅
.
1
讲座内容
一、设计理念 二、教学新方式
.
2
一、设计新理念
(一)基本理念
教学设计应结合新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 生,依据开放的课堂,进行开放的设计。
教学设计的优劣,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 量,关系到能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
5
《少年闰土》
• 生1:“支 缚 拉 罩” • 生2:“匾 缚 秕谷 鹁鸪” • 生3:“大雪 竹匾 远远 什么都有”
.
6
3.留出探究的空间
• 苏霍姆林斯基——学生学习的一个突 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 研究的态度。
• 布鲁纳——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 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
•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
9
(3)句子留白。
句子是文章最重要的组成单位。作者在文 学作品的创作中,常常讲究含蓄以及意境 的创设。所谓“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韵 外之致”就道尽了作家创作的真谛。这种 “贵在言外,使之思而得之”的表达效果, 其实就是句子的意义空白。
.
10
(4)情节留白。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展示人物性格 特征,表现人物之间矛盾冲突的发展演变 过程。有时候,作者由于构思炼意,布局 谋篇的需要,常常在叙述事情发展过程时, 省略一些情节。
.
13
• “留白”的教学流程归纳为三个环节:聚 焦——探究——明义。
• a.聚焦。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教师将教 材所留“空白”转化为学生探究的焦点, 为学生创设深入探究的教学情境,以激发 学生“探究与感悟”的内驱力。教师针对 留白所提问题要适度,创设的环境要适当。
.
14
• b.探究。 • 这是学生根据“留白”所引发的问题情境进行
.
22
2.目标பைடு நூலகம்定
• 课程标准指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 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
• 1.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回归学生,以学生 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 的总目标。
• 2.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充分体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 神的融合。
(3)教师要多与学生接触和交流,走到学生 中去,走向学生的内心,感受学生活的思 维,活的语言。
.
20
(二)实践操作
• 文本解读 • 目标设定 • 资源准备 • 情境设置 • 活动设计 • 作业设计 •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
21
1.文本解读
(1)文本是教学的凭借。 (2)教师要对文本进行研读: ①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正确理解文本的主旨; ②把握训练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和延伸 ③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结合 语言文字训练,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根 据学生爱想象,尤其爱幻想的特点,引导 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具体可感的 ‘活’的形象。”
.
17
5.由维持式走向生成式
•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对话” 过程。
•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适当“留白”, 随时审视,随时调整,随时补充,以 满足学生自主探究、愿望生成和合作 发展的需要。
运用新理念,采用新方法,进行创新性 教学设计。
.
3
1.走出封闭,走向开放
•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观念的开放、内容的开发、教材的开发、主题的开放、评 价的开放)
(1)目标的开放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价值观 (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内容的开放性:应拓展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 ,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使 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 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 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跳出学科看教学,跳出教材用教材”
.
4
2.关注学生,以学定教
•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 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 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教学设计的关注点:学生的发展、学生的 学、学生的需求、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
11
(5)意象留白。
意象是以象征性的物来表达人类理想境界 的表意之象,即为艺术典型。这种典型在 阅读中往往给读者一种模糊、朦胧的感觉。 这种模糊与朦胧正是作家在创作中给读者 留下解读的空白。
.
12
(6)结尾留白。
恰如其分的结尾对一篇文章的意蕴往往会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会给读者留下无 限想象与回味的余地。
.
7
(1)标点留白。
标点符号是文章不可缺少的细胞。作者在 行文中由于感情抒发、详略安排等需要, 往往会出现一些表示特定语意的标点符号, 它们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想象 余地。
.
8
(2)词语留白。
词语是文章的基本单位。在一篇文章中常 常有些特别含蓄、精练的词语中隐含着深 刻的含义和理解的空白点,它需要我们在 解读文章中进行认真地思考,去填补词义 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