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答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答题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承认世界可以认识的是可知论,否认世界可以认识的是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三中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两中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
(1)对立主要表现在:①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②唯物辩证法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否认事物的质变和飞跃。③唯物辩证法用全面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用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2)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3)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辩证唯物论基本观点:
1. 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的关系
答:(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它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这表现在: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设想离开物质主体的运动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设想离开运动的物质最终陷入形而上学。
2、简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答:(1)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静止主要是指物质运动的三种特殊状态:其一是相对于特定的参照系而言,事物没有发生机械运动。其二是相对于质变而言,事物仍处在量变阶段。其三是相对于某种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而言,事物没有发生那种形式的运动而处于其他形式的运动之中。
(2)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对立表现在: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运动是绝对的,永恒运动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另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统一表现在: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即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在运动与静止关系上有两种形而上学的错误: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否认运动,只讲静止,将静止绝对化的形而上学不动论;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只讲运动,否认静止的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承认相对静止有重要意义;
第一、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开不同的事物。第二、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区别、利用事物的首要条件。第三、相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度量尺度。
4、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及其实现条件。
答:能动性具体表现在: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c)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作用d)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实现条件:第一、必须掌握和遵循客观规律。第二、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第三、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5、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错误倾向〗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6、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一方面,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另一方面,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通过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处理好主客观关系,既要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正确意识的反作用。〖错误倾向〗反对机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
7、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
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规律又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要认识和利用规律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坚持把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二者统一起来。
三、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
(一)、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内容〗: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错误倾向〗:反对孤立地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是客观的,并不能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同时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错误倾向〗反对机械论和唯心主义。
3、联系的多样性: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