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重点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复习纲要
1.碳同位素类型曲线:把石油不同组分δ13C值变化连成曲线。
鉴别油气生成环境和成熟度2生物标记化合物:在每个原油与烃源岩提取物中都出现,运移作用又不会改变其相对含量,甚至在寒武纪或更早时期都存在,是研究原油与烃源岩之间的关系,追踪石油运移途径的良好比对标志。
2.流体饱和度:储集岩孔隙中,油气水的含量分别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数为油气水的饱和度3.油气藏度量为:含油边界和含油面积;油气柱高度;气顶和油环;边水和底水;充满系数;油气水界面4.沥青:石油在表生作用带,轻质组分散失,重质组分被氧化而形成的。
5.未熟油(低熟油):指所有非干酪根根据晚期热降解成因的各种低温早熟的非常规油气。
6.总有机碳含量:有机质丰度指标,以单位质量岩石中有机碳的质量百分数表示。
7.生烃潜量:岩石中残留烃与热解烃之和。
8.镜质体反射率:镜质体反射光的能力,是目前研究干酪根热演化和成熟度的最佳参数之一。
9.OEP(奇偶优势比):取主峰碳前后5个相邻的正烷烃的质量百分数计算求得10.CPI(碳优势指数):以C29H60为中心将C24H50到C34H70正烷烃的百分比代入计算求得11.TAI(热变系数):孢粉颜色。
在透射光下,孢子、花粉和其他超碳化石结构12.Tmax(热解峰温):在岩石热解过程中,P2峰的出现所对应的温度称为烃源岩的最高热解峰温。
13.干燥系数:甲烷与重烃的比值。
14.润湿性:流体附着固体的性质,是一种吸附作用。
15.二次运移:包括油气在储集层中的运移,也包括油气聚集成藏后由于地质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油气再运移过程16.地层压力:地下底层岩石孔隙中流体的压力。
可分为正常压力和异常压力。
正常压力:地下某一深度的地层压力等于或接近于静水压力,则称该地层具有正常地层压力。
17.次生油气藏:由于原来油气藏的破坏油气发生再运移和再聚集形成的油气藏。
原生油气藏:油气由分散状态经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后第一次在圈闭中形成的油气藏油气田:由同一地表面积内地下若干个油气藏所组成。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绪论1.什么是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石油地质学:又称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原理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对象:油气藏。
2.如何理解整装大油田的发现依赖石油理论的大突破?答:1.海相生油理论的提出,促使发现了一大批油田,但是它有一定的局限性。
2. 1941 年,潘钟祥提出陆相沉积可以生油的观点,使中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发现了一大批新油田。
3.现阶段,已发展到石油勘探开发的中后期,要寻找新的油气藏,更需要有新的石油理论的突破。
4.好的理论可以有效地指导实践第一章1.简述石油的元素组成、馏分及组分。
答:石油的主要元素组成是C、H 其次是O、S、N,此外,还有其它微量元素。
石油的组分:石油化合物的不同组分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分别为油质、苯胶质、洒精苯胶质及沥青质。
1)油质:凡能溶解于中性有机溶剂,不被硅胶所吸附,浅黄色粘性油状物。
2)胶质:能溶解于中性有机溶剂,被硅胶所吸附,主要溶于苯,属暗色的油状物。
3)沥青质:用石油醚分离,得到一种不溶于石油醚的物质暗黑色-黑色沥青状无定形的固体。
4)碳质:石油中不溶于有机溶剂的非烃化合物。
2.简述石油中化合物组成的类型及特征。
答:A.烃类化合物1.烷烃类(又称脂肪烃类),通式为CnH2n+2一般在常温常压下1~4 个碳原子(C1~C4)的烷烃呈气态;含五到十六个碳原子正烷烃呈液态;十七个以上碳原子的高分子烷烃呈固态。
2.环烷烃:即分子中含有碳环的饱和烃。
根据组成碳环的碳原子数分为三员环、四员环、五员环……。
3.芳香烃:指具有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组成的物殊碳环——苯环的化合物,其结构特点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属不饱和烃。
根据其结构,可分为单环、多环和稠环三类。
B.非烃化合物1.含硫化合物:它在石油中的含量变化较大,从万分之几到百分之几。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石油地质学复习题石油地质学是石油工程师们必须掌握的重要学科之一。
它涉及到地球科学、沉积学、地球物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为了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门学科,下面将提供一些石油地质学的复习题,帮助读者回顾和加深对相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1. 什么是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是研究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分布、聚集和开发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地球的沉积盆地、岩石特性、沉积作用和构造演化等方面的知识。
2. 石油的形成是如何进行的?石油形成主要通过有机质的生物降解和地质作用两个过程。
有机质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经过压力和温度的作用,逐渐转化为石油。
3. 什么是石油的储集条件?石油的储集条件包括沉积盆地的构造、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性、油气的运移和聚集等因素。
只有当这些条件都具备时,石油才能够储集并形成石油藏。
4. 石油勘探中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有哪些?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地震勘探、电磁勘探和重力勘探等。
地震勘探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记录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情况,可以推断出地下岩石的性质和构造。
5. 什么是油藏评价?油藏评价是指对石油藏的储量、产能和开发潜力进行评估的过程。
它包括地质勘探、地质建模、储量估算和经济评价等环节。
6. 石油开发中常用的采油方法有哪些?石油开发中常用的采油方法包括常压采油、压裂采油和水驱采油等。
不同的采油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石油藏,能够提高采收率和产量。
7. 石油地质学中有哪些常见的岩石类型?石油地质学中常见的岩石类型包括砂岩、页岩、泥岩和石灰岩等。
这些岩石对石油的储集和运移起着重要的作用。
8. 什么是油气运移?油气运移是指石油在地下的移动过程。
它受到岩石孔隙度、渗透性和地下水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9. 什么是石油地质学中的断层?断层是地壳中由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岩石断裂带。
在石油地质学中,断层对石油的聚集和运移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10. 石油地质学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有哪些?石油地质学在石油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石油地质学是一门研究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分布、勘探和开发的科学。
以下是一些石油地质学的复习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石油和天然气是如何形成的?- 简述干酪根的生成过程。
2. 石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 解释什么是储集层、盖层和圈闭。
- 什么是油气迁移和聚集?3. 石油地质学的勘探方法:- 描述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勘探的区别和联系。
- 什么是地震勘探?它在石油勘探中的作用是什么?4. 储集层特性:- 储集层的孔隙性和渗透性如何影响油气的储存?- 储集层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5. 油气的迁移和聚集:- 油气是如何从源岩迁移到储集层的?- 什么是初次迁移和二次迁移?6. 油气藏的类型:- 描述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和复合油气藏的特点。
- 什么是断层油气藏?它如何形成?7. 石油地质学中的地质陷阱:- 解释什么是地质陷阱,它们如何影响油气的聚集。
- 描述不同类型的地质陷阱,例如构造陷阱、地层陷阱和复合陷阱。
8. 油气的勘探和开发技术:- 什么是水平钻井技术?它在油气开发中的优势是什么?- 描述油气开采过程中的水力压裂技术。
9. 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石油开采对环境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石油工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10. 石油地质学的未来趋势:- 讨论石油地质学在新能源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 石油地质学如何适应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复习这些题目时,不仅要理解每个问题的答案,还要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石油地质学知识体系。
希望这些复习题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准备考试或进一步学习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基础各章节复习重点
石油地质学基础各章节复习重点01油气水一、术语解释:1.石油2.天然气(狭义)3.重烃4.油田水(狭义)5.底水6.边水7.膨胀系数8.压缩系数9.临界温度10.临界压力11.干气12.水分13.矿化度二、填空:1.“油”一词最早由北宋著名科学家提出于。
2.石油中的化合物是荧光的。
3、胶质和沥青质通常组成石油中的馏分,它们通常由化合物类型4、石油的元素构成主要是和。
5.典型油田水的水类型一般为类型水和类型水。
6.石油中的环烷烃主要是分子环和分子环。
三、选择性填空(每题选择一正确答案):1.“石油”一词最早由中国提出。
a、李冰;b、沈括;c、班固;d、郦道元。
2、我国早在1840年前后,四川天然气井的钻采深度就已经实现了。
a、2000米以上;b、1000米;c、5000米;d、几十米。
3、石油中的化合物不具萤光性。
a、饱和烃;b、芳烃及其衍生物;c、非烃;d、胶质和沥青质。
4.正常情况下,油的比重(d420)与商业上常用的API等级之间的关系是:API值越大,油的比重越大。
a、越大;b、无变化;c、越小;d、可大可小。
四、是/否问题:()1.同一地区、同一层生产的石油、天然气的理化性质必须相同。
2、石油的粘度取决于石油的化学组成,其胶质沥青质的含量愈高,粘度愈高。
()3.油中钒和镍的绝对含量可能会随着风化和迁移过程而变化,但两者的比例不同显现有规律的变化,因而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标志。
()4.原油碳同位素组成,海洋原油δ13C值较低,而大陆原油δ13C值较低高。
()5、油田水常含有环烷酸,它可作为找油的重要标志()6.氯化钙型油田水表明,地下水处于与地表大气降水隔离的封闭水体中。
()五、简要回答:1、简述油、气矿产的特点。
2.比较石油和天然气相对重力的概念有何不同?3、石油及天然气的密度和粘度在地下与地表有何差异,为什么?4、标出下图中“底水”与“边水”位置。
水。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TTI值:时间-温度指数,用来表示时间与温度两种因素同时对有机质成熟度的影响。
2、沉积有机质:通过沉积作用进入沉积物中并被埋藏下来的那部分有机质称为沉积有机质。
3、储层:凡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液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4、盖层:位于储集层的上方能够封盖储集层使其中的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保护层。
5、烃浓度封闭:如果盖层具有较高的烃浓度,可以有效地减缓或阻挡储集层中烃类的扩散损失,由此造成的盖层的封闭作用成为盖层的烃浓度封闭作用。
6、干酪根:为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包括以分散状态存在于沉积岩中的不溶有机质和以集中状态存在于煤中的不溶有机质。
7、固态气水合物:是一种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由甲烷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质。
8、沉积盆地:指在某一特定地史时期,长期不断下沉接受沉积物堆积,沉积物的厚度比周围地区的沉积物厚,这样的区域称为沉积盆地。
9、含油气盆地:是指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圈闭条件,并且已经发生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形成商业性油气聚集的沉积盆地。
10、含油气系统:沉积盆地中的一个自然系统,它包括一个有效的烃源岩体和与此烃源岩体有关的所有油气藏以及形成这些油气藏所必须的一切地质要素和地质作用。
11、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的数值时,有机质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就是门限温度。
12、门限深度:与门限温度相对应的深度称为门限深度。
13、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由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
14、圈闭:是指地下适合油气聚集的场所。
由三部分组成:储集层、盖层、阻止油气继续运移、造成油气聚集的遮挡物。
15、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16、天然气:广义上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气体。
狭义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的气体,包含烃类气体和少量非烃气体。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田开发地质学考试复习知识总结
中国⽯油⼤学(华东)油⽥开发地质学考试复习知识总结油⽥开发地质学复习重点总结(⽯⼯学院40学时)第⼀章:油⽓⽥地下流体的基本特征1、名词术语(1)⽯油:是储存于地下深处岩⽯孔隙和裂缝中的、天然⽣成的、以液态烃为主的可燃性有机矿产。
(2)油⽥⽔:油、⽓⽥区域内与油⽓藏有密切联系的地下⽔,⼀般指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
(3)天然⽓:地质条件下⽣成、运移并聚集在地下岩层中、以烃类为主的⽓体。
(4)⽯油的荧光性:⽯油及其衍⽣物(⽆论其本⾝还是溶于有机溶剂中)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产⽣荧光的特性。
(5)⽯油的旋光性:当偏振光通过⽯油时,使偏光⾯发⽣⼀定⾓度旋转的特性。
2、原油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组分组成(1)主要元素:碳、氢、硫、氮、氧碳、氢占绝对优势,主要以烃类形式存在,是组成⽯油的主体;氧、氮、硫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2)化合物:烃类化合物(碳、氢)、⾮烃类化合物(碳、氢、硫、氮、氧)①烃类化合物(按结构分类):烷烃(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烃②⾮烃类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元素硫、硫化氢、⼆硫化物、硫醇、硫醚等)、含氮化合物(吡啶、吡咯、喹啉、钒卟啉、镍卟啉等)、含氧化合物(环烷酸、脂肪酸、酚、醛、酮等)。
(3)组分组成:根据⽯油不同化合物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划分。
①油质:⽯油的主要组分,淡⾊粘性液体,由烃类化合物组成;溶解性强、可溶解的有机溶剂很多,不被硅胶吸附(评价⽯油质量的标志);②胶质:胶质—粘性玻璃状半固体或固体,淡黄、褐红到⿊⾊,由芳烃和⾮烃化合物组成。
溶于⽯油醚,能被硅胶吸附;③沥青质:沥青质—脆性固体,暗褐⾊到深⿊⾊,由稠环芳烃和⾼分⼦⾮烃化合物组成。
不溶于⽯油醚,能被硅胶吸附。
注意:(1)异构烷烃中类异戊⼆烯型烷烃可能来⾃叶绿素的侧链,卟啉同系物也存在于动物⾎红素和植物叶绿素中,均可作为⽯油有机成因的标志;(2)油质主要指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等烃类物质,胶质和沥青质指含有氮、硫、氧的⾮烃物质及不饱和的芳⾹烃。
石油地质学复习要点
基本要素1.流体(油,气,水)①石油概念: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元素组成:C,H,S(有害,评价石油质量),N,O,其他微量元素。
石油组成:馏分组成:原油在一定沸点区间蒸馏产生的各烃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分为重、中、轻馏分。
组分组成:石油在不同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吸附情况,分为油质、胶质、沥青质。
化合物组成:饱和烃、芳烃、胶质和沥青{非烃:含硫、氮(生物标志化合物),氧(找油标志)}。
卟啉化合物(含氮)研究石油成因;咔唑化合物(含氮)研究油气运移,追踪路径;环烷酸(含氧)找油标志。
石油分类:重值降解原油,芳香型原油,石蜡型和石蜡-环烷原油,高腊原油。
物理性质:颜色(胶质、沥青质有关)、密度(API度、波美度)和相对密度(取决于胶质。
沥青质、及溶解气数量)、粘度(受温度压力和石油化学组成,影响石油在地下的流动和井中、管道中的流动速度)、荧光性(鉴定含油)、旋光性(石油有机成因)、溶解性、其它。
海相陆相区别:烃含量,高低腊,高低硫,V/Ni比,δ。
②天然气概念:可燃烃类气体。
产状:相态:聚集性天然气(气藏气,气顶气,凝析气)分散性天然气(油溶气,水溶气,煤层气,固态水合气)油藏分布:伴生气,非伴生气化学组成:烃类组成:干气(>95%),湿气非烃类组成:N2、CO2、H2S、H2、CO、Hg蒸气及惰性气体物理性质:相对密度、粘度、蒸汽压力、溶解性、扩散性。
③油田水概念:油田区域下的地下水。
(来源:沉积水,渗入水,转化水,深成水)形成:沉积水,有机成因水化学组成:无机,有机(烃类,酚类,有机酸【环烷酸,水化学找油标志】) 油田水划分:苏林分类(以Na 、Mg 、Cl 和SO 4离子的含量)稳定碳、氢同位素:利用石油的碳同位素曲线解决成油环境、油源对比、及化石演化的问题,石油的碳同位素曲线有助于天然气成因类型的确定。
油气显示:油气显示评价:评价油气显示与油气藏关系。
油气显示评价主要依据油气显示成因类型。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绪论一、简答题1、什么是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是矿产学的一个分支,是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及开采的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新兴科学??石油地质学是研究地下的油气生成和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和油气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2、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的地质原理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石油地下天然形成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2,天然气广义,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狭义,天然气是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在岩石圈中蕴藏的可燃气体3,油田水指在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二、简答题1,石油可以分为哪几种族组合?石油的族分包括饱和烃,芳香烃,非烃和沥青质2,石油中包含有哪几种主要的元素与次要的元素?主要元素:碳83%〜88%,氢10%〜14%,次要元素:硫,氮,氧,3,石油中包含哪几种烃类化合物和非烃类化合物?烃类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非烃化合物:含硫化和物,含氮化合物,含氧化合物4,天然气中含有哪些主要的烃类气体和非烃气体?烃类气体:甲烷,重烃气(湿气重烃气>5%,干气重烃气<5%)非烃气:氮气,二氧化碳,硫化氢5,在苏林分类中,地层水被分为哪几种类型?油田水主要为何种类型?说明不同类型的地层水反映的地层封闭条件地层水分为四种类型:硫酸钠型,重碳酸钠型,氯化镁型,氯化钙型不同类型的水反映不同的地层封闭性:氯化钙>碳酸氢钠>氯化镁>硫酸钠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包括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质也包括煤中的2,生油门限随着埋藏深度的加大和温度的升高,干酪根开始大量生烃的温度称为干酪根的成熟度或生油门限3,氯仿沥青“A ”4,油型气由腐泥型母质即I型或II1型干酪根形成的天然气5煤型气由腐殖型母质形成的天然气6生油窗在热催化作用下,有机质能够转化为大量的石油和湿气,成为主要的生油时期,在国外称为“生油窗”7,未熟—一低熟油:①密度总体偏高,但也有轻质油②富含高分子量饱和烃③正烷烃具有奇数碳优势二、问答1、历史上有哪些主要的油气生成学说?无机成因学说:碳化物说(门捷列夫),宇宙说,岩浆说,高温生成说,蛇纹石化生油说有机成因论:早期成因论原始物质成岩作用早期石油和天然气晚期成因论(干酪根热降解成因论)原始有机质成岩作用早期干酪根成岩作用中晚期石油和天然气未熟一低熟油早期成因的石油煤成油(集中有机质生油)2、生物体有哪几类主要的有机化合物组成?类脂化合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木质素和丹宁3、干酪根在结构上有哪些特征?不同类型的干酪根的结构有什么区别?美国绿河页的干酪根结构特征:1)三维网状系统;2)含有多个核;3)核被桥,键和官能团连接;4)含脂肪族链状结构黄县褐煤干酪根结构:芳香结构多,脂肪族链少4、干酪根中主要包括哪几种主要的显微组分?腐泥组,壳质组,镜质组,惰质组5、干酪根有哪几种基本类型?1型干酪根:原始氢含量高,氧含量低,H/C约1.25~1.75。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讲解
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Chapter1 Liquid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第一节石油一、石油的概念及组成石油(又称原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氧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一)石油的元素组成主要是碳、氢、硫、氮、氧。
尤其是碳、氢,两元素在石油中一般占95~99%,平均为97.5%。
除上述五种元素外,在石油中还发现其他微量元素,构成了石油的灰分。
(二)石油的馏分、组分与化合物组成1.石油的馏分组成石油的馏分: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加热蒸馏,将石油切割不同沸点范围(即馏程)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馏分。
2.石油的组分组成石油的组分:石油化合物的不同组分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分别为油质、苯胶质、洒精苯胶质及沥青质。
3.石油的化合物组成在近代实验室中,用液相色谱可将石油划分为饱和烃、芳烃、非烃及沥青质。
4.三者的关系石油的组分、化合物和馏分的大致对应关系如下:组分(溶剂分离)化合物(热色谱鉴定)馏分(热分离)油质饱和烃汽油苯胶质芳香烃煤油酒精苯胶质非烃柴油沥青沥青质重油沥青二、石油的化合物及特征(本节重点)(一)烃类化合物1.正构烷烃其含量主要取决于:①生成石油的原始有机质的类型;②原油的成熟度:在石油中,不同碳原子数正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分布曲线,称为正烷烃分布曲线。
正烷烃分布曲线的应用:判断成油原始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油源对比。
2.异构烷烃以异戊间二烯烷烃最重要,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是植烷和姥鲛烷。
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叶绿素的侧链——植醇或色素,为生物标志化合物。
常用于油源对比和沉积环境研究。
3.环烷烃石油中的环烷烃多为五员环或六员环。
随着成熟度的增高,由多环向单、双环转化,一般,单、双环占环烷烃的50—55%;三环占环烷烃的20%;四、五环占环烷烃的25%。
石油地质学复习笔记(DOC)word版本
石油地质学复习笔记(D O C)石油地质学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1、石油(又称原油):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2、石油的馏分: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加热蒸馏,将石油切割成不同沸点范围(即馏程)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馏分。
3、石油的族分(族组成):石油化合物由于分子结构的差异,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
石油的组分根据有机溶剂中的选择溶解,可将石油沥青质类分为四组分:(1).油质:溶于石油醚而不被硅胶吸附的部分。
主要是由饱和烃和一部分低分子量芳烃组成的淡色粘性液体或蜡状固体。
(2).苯胶质:用苯从硅胶中解析的产物。
(胶质)分子量300-4000,非烃、芳烃、暗色胶状混合物。
(3).酒精-苯胶质:用酒精-苯从硅胶中解析的产物(胶质)分子量300-1000,非烃,暗色胶状混合物。
(4).沥青质:溶于氯仿而不溶于石油醚或正己烷的部分。
非烃,分子量更高(上千甚至上百万);结构更复杂,暗褐色-黑色沥青状无定形固体。
4、石油的烃类组成:(1)烷烃:①正构烷烃:在石油中,不同碳原子数正构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分布曲线,称为正构烷烃分布曲线②异构烷烃(2)环烷烃:(其含量与成熟度有关)(3)芳香烃:(含有苯环结构,属不饱和烃。
根据其结构不同可分为单环、多环、稠环三类芳香烃。
)5、石油的非烃组成:(主要是含硫、氮、氧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主要集中在石油的高沸点馏分中。
)(1)含硫化合物:最重要的非烃化合物,存在于中、重馏分中。
主要有硫醇(-SH)、硫化物(-S-)(包括硫醚 R-S-Rˊ、环硫醚)、二硫化物(-S-S-)以及噻吩衍生物。
此外,还有元素硫、硫化氢。
硫来自有机物的蛋白质和围岩的含硫矿物石膏等。
含硫量大于2%的石油称为高硫石油;低于0.5%的称为低硫石油;介于0.5%~2%之间的称为含硫石油。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docx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石油:(又称原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2. 石油的灰分:石油的元素组成除了碳、氢、氧、氮、硫以外,还含有几十种微量元素,石油中的微量元素就构成了石油的灰分。
3•组分组成:石油中的化合物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
4•石油的比重:是指一大气压下,209石油与4°C纯水单位体积的重量比,用d420表示。
5. 石油的荧光性: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产生延缓时间不足10-7秒的发光现象,称为荧光性。
6. 天然气:广义上指岩石圈中存在的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
石油地质学中研究的主要是沉积圈中以姪类为主的天然气。
7. 气顶气: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产出的天然气。
8•气藏气:单独聚集的天然气。
可分为干气气藏和湿气气藏。
9.凝析气(凝析油):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由液态坯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
开采出来后,由于地表压力、温度较低,按照逆凝结规律而逆凝结为轻质油即凝析油。
10•固态气水合物:是在冰点附近的特殊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由天然气分子和水分子结合而成的固态结晶化合物。
"•煤型气:煤系地层中分散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所生成的天然气。
12•煤成气:煤层在煤化过程中所生成的天然气。
13•煤层气: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气。
14•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15•油田水矿化度:即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以水加热至105°C蒸发后所剩残渣重量或离子总量来表示,单位ml/l、g/l或ppm。
16. 储集层:凡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液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17. 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效孔隙度:岩样中彼此连通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比。
石油地质学复习重点
1.砂岩的主要孔隙类型及成因。
1)砂岩的主要孔隙类型包括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
(2)原生孔隙有粒间孔、粒内孔,是沉积作用过程形成的;(3)次生孔隙有铸模孔、粒内孔、晶间孔,是成岩作用过程形成的;裂缝,可以是构造、压实、脱水和成岩作用过程形成的。
2.储集层的物理性质及包括哪些内容。
储集层的物理性质通常包括其孔隙性,渗透性和孔隙结构以及非均质性,其中孔隙性和渗透性是储集层的两大基本特征,也是衡量储集层储集性好坏的基本参数3.按孔隙大小可分为几种类型。
答根据岩石中孔隙的大小及其相对流体的作用不同可将空些分为三种类型: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和微毛细管孔隙。
(1)超毛细管孔隙:管形孔隙直径大于0.5mm裂缝宽度大于0.25mm.在自然条件下,流体在其中自有流动,服从静水力学的一般规律(2)毛细管孔隙:管型孔隙直径介于0.5—0.0002mm之间,裂缝宽度介于0.25-0.0001mm 流体在这种孔隙中,由于受毛细管阻力的作用。
已不能自有流动,只能在外力大于毛细管阻力的情况下,流体才能在其中流动(3)微毛细管孔隙:管型直径小于0.0002mm,微裂缝小于0.0001mm.在这种孔隙中,由于流体与周围介质分子之间的巨大引力,要使流体移动需要非常高的压力梯度,这在油层条件下是不能做到的4.定量描述孔隙结构的参数有哪些。
答(1)排驱压力,孔隙中最大连通孔隙相应的毛细管力(2)孔隙半径集中范围及百分含量。
(3)饱和度中值压力(4)最小非饱和孔隙百分数5.如何评价储集岩的物性。
答6.影响砂岩储集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1)沉积作用:岩石矿物成分,碎屑颗粒排列方式,颗粒粒度,分选,磨圆,杂基含量(2)成岩作用:压实作用,溶解作用,胶结作用(4次生孔隙形成7.如何评价储层孔隙结构。
8.影响碳酸岩储集性的因素。
答(1)碳酸盐岩的溶解性(2)地下水溶解能力(3)气候,地貌。
构造条件(4)其他成岩后生作用,白云岩化,重结晶,去白云石化作用9.盖层的封闭机制。
石油地质 总复习
第一章 石油、天然气及油田水的基本特征名词解释石油:是地下岩石空隙中天然生成的、以液态烃为主要化学组分的可燃有机矿产。
天然气:地壳岩石空隙中天然形成的、以烃类为主的可燃气体。
生物标志化合物:是指来源于生物体,在有机质演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稳定性,没有或很少发 生变化,基本保持了原始组分的碳骨架,记载了原始生油母质特殊分子结构信息的有机 化合物石油的荧光性:石油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能产生荧光的这种特性,被称作石油的荧光性。
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成为凝析气。
凝析油:采至地面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下降,这部分气体可能凝结析离成轻质油,称凝 析油。
石油化学组成:元素:C 、H 、O 、N 、S烃类: 烷烃: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化合物 芳香烃非烃类: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氧化合物石油馏分:轻馏分,中馏分,重馏分石油组分:饱和烃,芳香烃,非烃和沥青质石油化学分类:石蜡型:由轻质油和一定量的高蜡、高沸点石油组成,高分子量正构烷烃含量丰富,胶质沥青含量低于10%,相对密度一般小于0.85,粘度较低;石蜡—环烷型:胶质和沥青质相对含量一般为5%~15%,芳香烃为25%~40%,粘度和密度一般高于石蜡型石油;环烷型:低熟油,或是前两种石油的生物降解产物;芳香—中间型:胶质和沥青质相对含量占10%~30%,芳香烃占40%~70%,相对密度高于0.85;芳香—环烷型和芳香—沥青型:是经过此生变化的石油,油质重而粘,胶质和沥青质相对含量可高达25%以上。
海陆相石油化学成分区别:海相石油以芳香—中间型和石蜡—环烷型为主,陆相石油以石蜡型为主海相石油低蜡性,陆相石油高蜡性海相石油一般为高硫石油,陆相石油一般为低硫石油海相石油V/Ni 较大(>1),陆相石油V/Ni 较小(<1)苏林水型的划分:42SO Na 型,3NaHCO 型,2MgCl 型,2CaCl 型正构烷烃分布曲线第二章 石油天然气的成因名词解释沉积有机质:被保存在沉积物或沉积岩中的一切有机质。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石油地质学复习整理》绪论一、简答题1.什么是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成因、油气成藏的基本原理和油气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2.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的科学问题:①油气成因问题②油气成藏问题③油气分布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问题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一、名词解释1.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掩饰空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2.天然气广义:自然界的一切气体;狭义: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主要是烃类气体。
3.油田水广义:指油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
狭义: 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4.δ13C1碳的一种稳定同位素,δ13C值有助于研究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
二、简答题1.石油可以分离为哪几种族组分?可分为饱和烃、芳香烃、非烃和沥青质四种族分2.石油中包含哪几种主要元素和次要元素?主要元素:碳和氢次要元素:硫、氮、氧3.石油中包含哪几类烃类化合物和非烃化合物?烃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非烃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4.天然气中含有哪些主要的烃类气体和非烃气体?烃类气体:甲烷为主,重烃为次,重烃以乙烷和丙烷最为常见非烃气体:N2,CO2,H2S,H2,CO,SO2,和汞蒸气等5.在苏林分类中,地层水被划分为哪几种类型?油田水主要为何种类型?说明不同类型的地层水反映的地层封闭条件。
地层水划分为:NaHCO3型、Na2SO4型、MgCl2型、CaCl2型;油田水主要为CaCl2型NaHCO3型和Na2SO4型形成于大陆环境、MgCl2型存在或形成与海洋环境、CaCl2型存在或形成与深成环境;地层封闭性:CaCl2>NaHCO3>MgCl2>Na2SO4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一、名词解释1,储集层: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空隙,能使流体储集,并在其中渗透的岩层都称为储集层。
2,盖层:盖层是位于储集层上方,能够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
油气地质学考试重点(经典)
第一章绪论1、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研究地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的地质科学。
属于矿产地质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主要对象是油气藏。
2、石油地质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生、储、盖、圈、运、保”3、沈括提出“石油”这一名词4、建国后第一个大型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第二章油气藏中流体成分和性质1、❤石油: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以液态烃为主体的可燃有机矿产,又称原油。
2、元素组成:碳(C)和氢(H)为主;其次为氧(O)、氮(N)、硫(S)。
C:80%-88%;H:10%-14%3、❤石油的化学组成:元素、化合物、馏分和组分。
4、化合物组成:烃类组成和非烃类组成烃类组成:饱和烃(烷烃、正构烷烃、正构烷烃、环烷烃)、不饱和烃(芳香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稠环芳烃、环烷芳香烃)非烃类组成: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氧化合物5、高硫石油:S>2%(辽河);低硫石油:S<0.5%(大庆);含硫石油:S =0.5~2%(胜利)。
6、馏分:馏分就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各自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通过对原油加热蒸馏,将石油分割成不同沸点范围的若干部分。
(温度区间(馏程):馏分有所差异。
)❤轻馏分:石油气、汽油(C5-C10);中馏分:煤油(C11-C13)、柴油(C14-C17)、重质油(C18-C25);重馏分:润滑油(C26-C35)、渣油7、石油的组分组成:油质、胶质、沥青质。
8、海陆相石油的基本区别:海相含蜡量低、含硫量高、V/Ni>1、碳稳定同位素13C>-27‰;陆相含蜡量高、含硫量低、V/Ni<1、碳稳定同位素13C<-29‰。
石油类型也不同。
9、颜色:淡黄色、黄褐色、棕色、深褐色、黑绿色至黑色。
胶质和沥青含量越高,颜色越深。
10、密度: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g/cm3)。
相对密度:105Pa,20oC石油与4oC纯水的密度比值。
(一般介于0.75~1.00之间,相对密度大于0.93为重质石油,小于0.90为轻质石油。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名词、填空、简答、论述)一、名词解释(30分):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4、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
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5、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6、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7、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8、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9.天然气: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烃类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类气体。
10.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为某一单相流体饱和,岩石与流体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时,在一定压差作用下,流体呈水平线性稳定流动状态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称为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11.相渗透率:又称有效渗透率,指储集层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分别用K0,Kg,Kw分别表示油、气、水的有效渗透率。
12.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13.饱和度:储层岩石孔隙中某种流体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14.盖层闭合度:15.油气藏:地壳上的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
16.油田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诶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
17.沉积有机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在沉积物(岩)中保存下来的有机质。
18.力场强度:把单位质量流体在力场中受到的力E为力场强度。
19·二次运移:指油气脱离烃源岩后在储集层或其他渗透性介质中的运移。
石油地质学考研资料(必背)
一、名词解释绪论1石油地质学是矿床学的一个分支,是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及开采的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勘探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课。
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1石油沥青类天然气、石油及其固态衍生物,统称为石油沥青类。
它们同煤类、油页岩、一部分硫,都是自然界常见的可燃矿产。
2可燃有机矿产或可燃有机岩天然气、石油及其固态衍生物,统称为石油沥青类。
它们同煤类、油页岩、一部分硫,都是自然界常见的可燃矿产。
因为这些矿产多由古代的动物、植物遗体演变而来,属有机成因,又具有燃烧能力,所以常被人们总称为可燃有机矿产或可燃有机岩。
3石油(又称原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4 气藏气系指基本上不与石油伴生,单独聚集成纯气藏的天然气。
5 气顶气系指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的天然气。
6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称为凝析气。
一旦采出后,由于地表压力、温度降低而逆凝结为轻质油,即凝析油。
7固态气体水合物在洋底特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甲烷气体分子天然地被封闭在水分子的扩大晶格中,形成固态气体水合物,或冰冻甲烷或水化甲烷。
8油田水所谓油田水,从广义上理解,是指油田区域(含油构造)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
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9底水是指含油(气)外边界范围以内直接与油(气)相接触,并从底下托着油气的油层水。
10边水是指含油(气)外边界以外的油层水,实际上是底水的外延。
11重质油是指用常规原油开采技术难于开采的具有较大的粘度和密度的原油。
与常规油相比,包含了数量较多的高分子烃和杂原子化合物,在物理性质上,具有密度大、粘度大、含胶量高、含蜡量低、凝固点低的特点。
第二章油气显示1油气显示石油、天然气以及石油衍生物在地表的天然露头。
液态原油由地下渗出到地面叫油苗。
石油地质学重点整理
第1章石油概念:石油(Petroleum)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少量杂质组成的液态可燃矿产)类型:石蜡型、环烷型、石蜡-环烷型、芳香-中间型、重质降解原油(芳香沥青质型、芳烃环烷型)逆蒸发原理: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形成凝析气。
当油层中烃类系统的温度(或压力)介于临界温度(或压力)和临界凝析温度(或压力)区间,凝析油发生的等温增压(或等压降温)反常气化现象。
烃类纯物质的相态:在温度一定时,随压力增加,体积缩小,到达露点A后,压力不变而体积继续缩小,直到泡点B后,压力增大体积变化甚微,露点A为开始液化的点,泡点B为完全液化的点,A-B为气液两相共存区段,其对应的压力为饱和蒸汽压,大小取决与温度,温度升高,A-B线段逐渐缩小,直到临界点K。
多组分烃类相态及凝析气藏的形成:多组分烃类物系相态图与烃类纯物质的相态图不同,其露点线和泡点线交绘于临界点K,所围区域为气液两相共存区,临界凝析压力点K2和临界凝析温度点K1之间为逆凝析区,在该区内,低压条件下(B3)为气态,压力增大到(B2)后,压力增大液相反而减小,到B1点则完全气化,这与正常蒸发概念完全相反,称为逆蒸发,相反的过程称为逆凝结,凝析气(油)藏的形成正是逆蒸发(逆凝结)相态转变的结果。
临界凝析温度点K1:多组分相态中,不管压力多大,凡高于此温度便不能形成液体。
临界凝析压力点K2:多组分相态中,不管温度高低,凡高于此压力便不能形成气体。
海陆相石油的区别第2章总孔隙度(绝对孔隙度)(total/absolute porosity ):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总体积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100t ⨯=Φr tp V V有效孔隙度(effective porosity )岩样中相互连通的、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空间总体积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100e ⨯=Φr cp V V常简称为“孔隙度”;储量计算的重要参数;储集层大多在10-20%碎屑岩孔隙类型Schmidt 等参照研究程度较高的碳酸盐岩孔隙类型(结构类型),结合碎屑岩的具体特点,将碎屑岩中孔隙类型分为5种类型:1)粒间孔隙局限于粒间的孔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