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十首

课外古诗词十首
课外古诗词十首

八年级(下)课外古诗词十首

一、赠从弟(其二)刘桢

译文: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又是多么劲挺!

冰与霜正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

从弟:堂弟。刘桢: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他在当时甚有诗名,其性格豪迈,狂放不羁。他的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首。这三首诗分别用蘋藻、松树、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其中第二首最佳,写得豪迈凌厉,颇有“挺立自持”、“高风跨俗”的气概。面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正如他自己所说,风霜逼迫愈严,愈能体现松柏坚贞挺拔的本性。这种精神和气骨造就了刘桢诗歌俊逸而奇丽的风格。

《赠从弟》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名句赏析】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这两句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的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

2、岂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

这里用“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所谓“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从而进一步唤起人们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译文:

长安的城阙高踞三秦中枢,遥望岷江的五津,隔着无尽风烟。

你我之间有难忘的离愁别绪,因为彼此都是漂泊流离在外做官的人。

四海之内若有知心存在,再远的天涯也仿佛近邻。

不要在我们挥手作别的路口,像小儿女那样情难自禁哭湿佩巾。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这是一首送别诗,又是一首抒情诗。在京城长安送别友人,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名句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此句诗一反离别难过、哀伤的常情,表现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怀,赞颂了人间坚不可摧的友谊。知音者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即使千山万水难以遮拦。这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闪烁着永不磨灭的理性的光辉,使诗人与挚友的情感得到升华,引起世人的共鸣。古往今来,不知抚慰了多少离人,激励过多少志士。

三、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译文:

象燕昭王一类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古代明君,现在再也见不到了;而我心中所渴望出现的后贤,又还没有出现。想那天地宇宙是这样久远阔大,而一个人的生命又是如此短暂,不能建功立业,这怎么能不悲伤得让人落泪呢!

作这首诗时,陈子昂正在武攸宜军中作随军参谋。武为人轻率,缺乏智谋。陈子昂向其进言不被采纳,反而被降职为军曹。诗人报效国家的志向难以实现,一腔悲愤,无从宣泄。登幽州黄金台而追思千年前燕

国君臣相得、风云际会的往事,心潮澎湃,难以自已,侠气铮铮的硬汉也泪雨滂沱,不能自控。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名句赏析】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前贤”已远,“后贤”未来,其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愁怅跃然纸上!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个“念”字,表现了诗人包括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一个“独”字,又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登台远眺,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四、终南别业王维

译文

中年以后厌弃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在南山边陲。

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去欣赏那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白云漂游。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谈笑,毫无拘束,竟忘了回去的时间。

【名句赏析】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这一联已透露出作者的闲情逸致了。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诗人同调无多,兴致来时,惟有独游,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已无路可走,于是索性坐了下来。这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现。云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若揭

五、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译文

丢弃我离开的,昨天的日子不能够挽留;

搅乱我的心绪的,今天的日子又有许多烦恼忧愁。

秋风万里送来南飞的大雁,面对这种景象应该在高楼上酣畅地饮酒。

你的文章如建安风骨那样刚健,我的诗向南齐小谢的诗那样清新秀发。

抽刀斩断流水但水更加不停的流,举杯饮酒想消除忧愁但却更加忧愁。

人活在世上不符合心愿,明天就打散头发去摆弄扁舟。

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于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诗中抒发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苦闷,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风骨及谢眺诗歌的豪情逸兴,最后流露出消极出世的情绪。“长风”两句借景抒情,目接风送秋雁之境,精神为之一振,烦恼为之一扫,感到心与境合得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蓬莱”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以“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中间”是指南朝;“小谢”是指谢眺,李白是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抽刀”一句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举杯”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他长期处于不称意的苦闷之中,不得不寻求另一种超脱,即“散发弄扁舟”。逃避现实虽不是他的本意,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他不愿同流合污的清高放纵的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名句赏析】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弃”字,刻划出过去岁月对诗人的冷酷无情;“留”字,又显示出诗人对往昔时光流连不舍的矛盾心情。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第一句为抒情咏志的铺垫。“举杯消愁愁更愁”一句是正面坦露情怀。“举杯”的目的本为“消愁”,但是酒落愁肠,不但不能“消愁”,反而激起更多的愁绪。这两句极富于哲理,表明诗人虽然不受封建礼教的约束,却还是受到清醒理智的严格制约,诗人实际上还是不能摆脱现实的纷扰。

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译文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可与王维的"山色有无中"相媲美。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

【名句赏析】“草色遥看近却无”

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隐有绿意;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七、李商隐无题

译文

你我的相见是多么的难得,犹如百花盛开须得期遇着春风一度;你我的离别却又那么难舍,好似东风无力想要挽留住百花凋残。

我对你的思念啊,就像那春蚕吐丝,不死则绵延无尽、哪有绝期?我想你的泪流啊,就像那蜡炬燃烧,不灭则长流不止、怎会停息?

你早起对镜梳妆时的慵容,是否有着容颜转变的愁虑;我夜晚对月低吟时的孤影,怎经得起清辉遍洒的冷寒。

虽说此去蓬莱仙山的路途并不遥远啊,我却只能烦请殷勤的青鸟去代为探候!

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相聚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名句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自然承上,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传达出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儿女至情。缠绵悱恻,炽热浓郁,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这句诗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义隽永,耐人寻味。

八、相见欢李煜

译文

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钩,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着梧桐,也锁住了寂寞。

心中的思绪,想要剪断,却怎样也剪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乡思乡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此词的“离愁”,沉重哀伤,不会是单纯的男女间的离愁别恨,而应该包含着深沉复杂的人生痛苦。既亡国之痛。后主被俘入宋后,有着随时被害的死亡威胁,有着故国难归的亡国恨痛,有眼看着妻子被凌辱的耻辱,有昔为君主今为囚徒的强烈反差,这些感受交织于胸,痛苦得近乎麻木,很难分辨此时此刻究竟是因为什么而悲哀而烦恼,除了“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真是无法形容。深院“锁”住的不止是深秋的寒意,更是内心深处无法倾诉的深哀巨痛。“无言”而“独上”西楼,从内心到处境双重地写出异常沉重的孤独感。“月如钩”两句,从视线上看,是俯仰天地,有呼天问地之势;从意境上说,天上如钩的残月,地面深院的清秋梧桐,构成一立体的时空境界。“锁”字用法精警,含意深长,既见出环境封闭的严酷,又写出内心的高度压抑。无边的悲苦长期积郁封闭在心头,故接着说“剪不断,理还乱”,就显得特别的真切自然。

【名句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剪不断,理还乱,这样的情绪想要抛开不理,却是怎样也无法割舍,想要好好的梳理,却又更加的杂乱失序,于手法上作者利用了对峙的情绪,表达心中的冲突起伏,在词的架构上激起了波潮,也让整个情绪高涨。让读者随诗人心情起舞。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样恼人的情绪是因为离愁的发酵,作弄着诗人,如今却更有不同的感受在心里头酝酿着。作者在最后调侃自己,利用淡淡的口吻,轻轻道出一切只因为离愁而起,不过在这淡淡的背后,却隐藏着作者极深的哀痛。

九、登飞来峰王安石

译文

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

飞来峰,在今杭州西湖灵隐山东南,旧有塔。作者曾经此登塔,写下此诗。

【名句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这两句寓理于景,用“不畏”“只缘”两词化实为虚,借景抒情,兼发议论。浮云,常指代蒙蔽君王的奸邪之臣,此处用典而不露痕迹。加上“不畏”两字,更突出了诗人的斗争精神。为什么不畏,回答是站得高看得远,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

十、苏幕遮范仲淹

译文

碧蓝的天空飘着缕缕白云,金黄的树叶铺满大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看似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名句赏析】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秋色连波”二句,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在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图。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两句写因为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酒一入愁肠,却都化作了相思之泪,欲遣相思,反而更增相思之苦。抒情深刻,造语生新而又自然。写到这里,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触发下达到最高潮,词至此黯然而止。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初二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10首

初二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10首 一、《赠从弟》(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sè)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lí)凝寒?松柏有本性。 1、 [主题] 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2、[理解题] (1)《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主旨句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3)《赠从弟》中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的反复句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4)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5)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象征手法(比兴)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què)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huàn)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 [情感]哀而不伤,孕豪迈于悲凉,在别离的伤感中寄寓乐观豁达的感情。 2、[理解题]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表现作者阔大胸襟又表现友情不为地域所隔的语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李白面对友人汪伦折柳相赠,满怀激情地吟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这两句意境相似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你和你的好友将天各一方,好友很伤感,这时你可以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劝慰她;还可以用苏轼《水调歌头》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 【从军行】(杨炯·唐)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译文:报警的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调兵的符令刚出了宫门,将军的骑士就直捣龙城。雪搅昏天军旗褪了彩色,风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我宁作百夫长冲锋陷阵,也不耐守笔砚做个书生。 赏析: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宁愿做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表达了诗人忠贞的报国之心。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初唐四杰很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杨炯此诗的风格就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尤其是这样一首描写金鼓杀伐之事的诗篇,却用具有严格规矩的律诗形式来写,很不简单。律诗一般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除第一联外,三联皆对。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如“牙璋”对“凤阙”,“铁骑”对“龙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这在诗风绮靡的初唐诗坛上是很难能可贵的。是唐诗的亮点。 【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下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十首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十首) 【1】赠从弟(其二)(汉末)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lí)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岔路上,伤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3】《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只是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回家。 【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恼忧愁。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你的文章就像汉代文学作品一般清新,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秀丽。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致,飞跃的神思像要飞到天上,想要去摘取青天上那皎洁的明月。 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湍急了, 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消去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 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好啊。[2]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7】无题(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乌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8】相见欢(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 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钩,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着梧桐,也锁住了寂寞。心中的思绪,想要剪断,却怎样也剪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乡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

---------------------------------------------------------------最新资料推荐------------------------------------------------------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题解: 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 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一首。 古诗今译: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千万条大河奔腾著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1 / 8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译文】草木枯黄凋零,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充满寒意。 我家在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楚地,仿佛在茫茫云端。 客居生活让思乡的眼泪已经流尽,孤帆远在天边,此情此景不忍再看。 我想找人问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只见海水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整理

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1、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导读】 这首诗描写一位书生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的全过程。写战斗,激烈悲壮,有声有色;写感慨,情真意切,出自内心。行文明快流畅,风格刚健雄浑。 【注释】 1.从军行:为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多写军旅生活。 2.西京:长安。 3.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 4.凤阙:皇宫。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5.龙城:汉代匈奴聚会祭天之处,此处指匈奴汇聚处。 6.凋:暗淡,模糊。 7.百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 【译文】 报警的烽火传到了长安, 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 调兵的符令刚出了宫门, 将军的骑士就直捣龙城。 雪搅昏天军旗褪了彩色, 风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 我宁作百夫长冲锋陷阵, 谁还耐守笔砚做个书生。 【作者简介】 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五律,其边塞诗写得雄浑刚健,有《盈川集》。唐汝询曰:“此盈川抱才不遇而发愤于从军也,不平之感者,正以朝廷尊宠武臣,使穷深入,虽未免风雪之苦,而有茅士之封,是百夫之长胜吾辈矣。” 杨炯与王勃、卢照邻共同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他的诗也如“四杰”其他诗一样,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诗篇不多,所写《从军行》等几首边塞诗,均表现出了雄健风格。 【赏析】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

部编版八下期中前课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八下期中前】课外古诗词赏析 资料:【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名句赏析】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式微/《诗经》 二、子衿/《诗经》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一、《式微》 【原诗】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作者】 《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后来被尊为儒家的经典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 三大基本内容: “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大表现手法: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叙事抒情)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出)】 【背景】 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首《式微》即是深刻的反应了社会现实的诗歌。【主题思想】 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 【赏析】 “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二、《子衿》 【原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十首赏析

《龟虽寿》 【赏析】 《龟虽寿》写于孟德东平乌桓之后,此时,他省察到自己已人到暮年,应抓紧时间干一番一统中原平天下的事业,这首诗正是他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雄心外现。这首诗共分为三个层次: 一、“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为诗歌第一层。“神龟”,古人认为龟为长寿之物,性通灵,故称;“腾蛇”:传说中能兴云驾雾的、与龙同类之物。诗人在这里以龟蛇起兴,说明世间一切事物(包括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都不能逃离“竟时”“成灰”的命运。这四句看似极消沉,极颓伤,而且,在他的诗作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回首前尘往事,人生倏忽,弹指间,已届老境,感到人生如水、逝者如斯、去而不返的短暂。诗人在这几句诗中,有一种正视生命的勇气和忧患意识,这绝不是所谓的消极情绪,恰恰是一种质直的人生感悟。惟其如此,才有了下面豪迈的气概的勃发。 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宏壮的音调,显示了诗人老当益壮的雄心,即对历史的责任感和对前途的自信心。“老骥”,年老体衰的千里马;“烈士”,胸怀壮志之人。诗人以老骥自况,将其心思宣泄无遗。如果一个人,因体悟到人生易逝的痛苦后,只是用哀伤的眼神和痛苦的眼泪换取人们的同情,并用这种同情来抚慰自己受伤的灵智的话,就会失去人生的目标和追求,就会在消极的苦境中苟活,那么,他的诗作和话语就会成为颓废主义的说教,是不会给人精神上的豪放和情绪上的激昂的感发的。相反,曹操正是因为认识到了人生难永,所以要用继续建功立业来消弥人生短暂这一大憾事。曹操的这一要在暮年创建伟业的豪迈进取,使这一句成为传诵千古的规箴警言。 三、“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人的寿命长短的期限,不全在上天的支配,如果加强人的主观修养,也可延年益寿。这一句承上文之“暮年”,表明了自己渴望长寿的心愿,因为时间,对他这样暮年的人来说,已弥足珍贵,他需要时间施展他的理想和抱负,这一点我们可以和前一节联系互证。这一层的说理,把激荡人心的诗情和对人生的睿思哲理融为一体,发人深省,耐人寻味,也给壮年者深深的启示。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一句是为合乐时所加,与正文内容无涉,所以笔者在前面抄录全诗时如上排列。 总之,本诗是一首慷慨多气的抒情诗,体现了建安风骨的鲜明特点,读起来铿锵有力,决无缠绵凄恻的情调,透露着诗人坚定的意志和内外如一的质直个性。不仅如此,这首诗诗情与哲理交融,构思新巧,语言清峻刚健,将诗人的千里之志表述得气雄力坚。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似乎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奥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田园居》),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莱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 于是,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

部编版九下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期末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南安军/文天祥 二、别云间/夏完淳 三、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四、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一、《南安军》文天祥 【原诗】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作者】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政治家、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背景】 公元1279年(帝昺祥兴二年),南宋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

前一年被俘北行,在五月四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此诗。 【主题思想】 表达诗人对民族危亡的深沉的忧患,以及他视死如归,坚贞不屈, 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赏析】 一二两句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 颔联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 颈联两句承首联抒写悲愤。上句化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名句。而说“山河千古在”,意思是说,宋朝的山河是永远存在的,不会被元朝永远占领,言外之意是宋朝还会复兴,山河有重光之日。下句是化用丁令威化鹤歌中“城郭犹是人民非”句意,是说“城郭之非”只是暂时的,也就是说,宋朝人民还要继续反抗,继续斗争,广大的城池不会被元朝永远占据。这两句对仗整饰,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感情和自信心。 最后两句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他出之以言,继之山行,于是开始绝食,意欲死在家乡。而在绝食第五天时,即已行过庐陵,没有能死在家乡。又过了三天,在监护人的强迫下,只好开始进食。诗中用伯夷、叔齐指责周武王代商为“以暴易暴”,因而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以至饿死的故事,表示了蓄不投降的决心。“饿死真吾志”,说得斩钉截铁,大义凛然,而且有实际行动,不是徒托空言,感人肺腑。 【习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阅读训练(含答案)

阅读训练 一. 阅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完成以下问题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山头斜照却相迎”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其表达效果。 2.词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词人借此要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悟?又能够体现出词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3.本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什麽人生态度? 4.作者在词中又是如何表现这种人生态度的? 二.阅读《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完成以下问题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 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1.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描写往昔情景的用意是什么? 2.请指出此诗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 3.这首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描绘出“旧游”中怎样的美好情境?请作简要分析。 4.全词如何围绕“闲”的心绪,发出怎样的感慨? 三.阅读《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完成以下问题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作者在这首词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2.“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 四.阅读《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完成以下问题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附答案 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拟人。把斜阳当作人来写,表现了词人经历风雨之后,感受到斜阳给他带来的雨后无限喜悦之情。 2.感悟:自然界如此,人生亦如此。一切的风雨都会过去,经过暴风骤雨的洗礼,得到的常常是轻松与平静。 性格:表现出了词人胸怀旷达、性格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 3.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面对人生苦难之时,无喜无悲、荣辱皆忘、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题解: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一首。 古诗今译: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

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腾著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译文】 草木枯黄凋零,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充满寒意。 我家在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楚地,仿佛在茫茫云端。 客居生活让思乡的眼泪已经流尽,孤帆远在天边,此情此景不忍再看。 我想找人问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只见海水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

《长歌行》 1、诗中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及时努力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诗中通过描写鲜明的色彩来表现春季无限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句子: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3.诗中借题发挥,描写阳光普照,万物欣欣向荣的诗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4.诗中通过写季节的变化,隐喻人们要珍惜大好春光的诗句: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5.诗中通过蕴意深远,水到渠成,极具感染力和劝勉之意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 1、诗中通过描写傍晚景色,表现诗人彷徨寂寞之情的诗句: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寂寞的诗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诗中交代牧人、猎者遂愿而归,收获颇丰的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4.诗中透露出诗人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之情的句子: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诗中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的诗句: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6.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诗写道:“相顾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本诗中与其意思相似的诗句: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 1.诗中借鸿雁南飞,秋季已至,来表达诗人思归之情的诗句: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2、诗中表现诗人欲归不得的抑郁之情的诗句: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3.诗中借“乡泪”、“归帆”表达旅人睹物伤情,思念故乡的诗句: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有句云:“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此诗中与这两句意境相近的诗句: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5.诗中能够寄托诗人思归的哀愁和前途渺茫的愁绪的诗句: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6.诗中交代家乡的位置而自然成对诗句: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诗中表现诗人渴望援引的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3.诗中表现水天一色,浑然一体的景色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4.诗中表现诗人不甘寂寞的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5.诗中表明作者祈望出仕而又心怀内疚的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6.诗中表明诗人想投身仕途而又无人举荐的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10首赏析

七年级上册㈠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人以老马自喻,写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表达了追求伟大理想永不停止的豪迈情怀,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2、“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从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㈡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请自选角度,对“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进行赏析。 示例1: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2、这两句诗用词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斜”字形象描绘出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突出了环境的优美,画面感强。 2、下列有关这首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作者孟浩然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他与同时代的诗人王昌龄并称。 B、《过故人庄》从诗歌的形式上看是五言律诗,从内容上看是田园诗。 C、全诗由“邀”到“至”“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D、整首诗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园生活简朴亲切。 点拨: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 2、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朗读尾联,你认为最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说说理由。 示例一:应重读“还”。“还”是“再”的意思,诗人深为农庄的美景和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花。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人的深厚友情,体现了回归自然的情趣。 3、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横斜,延伸向远方。 ㈢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竹从小路弯弯曲曲,一直通向幽深的后院,唱经礼佛的禅房,掩映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2、“但余钟罄音”中“但”为何意?这句诗为我们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但”是“只”的意思。“万籁俱寂”的时候,只有钟罄之音,袅袅不绝,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创设了一种肃穆庄严的意境。 2、通过对后禅院幽静美妙环境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 1、观刈麦(白居易) 2、月夜(刘方平) 3、商山早行(温庭筠) 4、卜算子·咏梅(陆游) 5、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 6、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 7、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8、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9、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1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1、观刈麦(白居易) 一.原文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二、译文 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三、解词 1、选自《白居易集》。刈(yì):割。 2、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 3、妇姑荷箪食:妇女们担着用竹篮盛的饭。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肩挑。 4、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 5、饷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6、丁壮:丁壮:青壮年男子。 7、足蒸暑土气: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 8、背灼炎天光: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9、秉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 10、输税:缴纳租税。 11、曾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曾:一直、从来。事:从事。农桑:农 耕和蚕桑。 12、吏禄三百石: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古 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13、岁晏:年底。晏,晚。 2、月夜(刘方平) 一.原文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九下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九下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 (一)《从军行》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 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 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二)《月下独酌》 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三载(744),时李白在长安。诗人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三)《羌村(其三)》 前四句先安排了一个有趣的序曲:“客至”的当儿,庭院里发生着一场鸡斗,群鸡乱叫。待到主人把鸡赶到它们栖息的庭树上(古代黄河流域一带养鸡之法如此),院内安静下来时,

八下课外古诗词十首

八下课外古诗词十首 【1】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1.本诗的作者是著名的诗人。 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首联中松树的形象。 3.首联中的“亭亭”和颔联中的“一何”各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析这首诗的写作特色,以及所蕴含的主旨。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本诗的作者是初年著名的诗人。 2.分析本诗的主旨。 3.体会“风烟望五津”句中“望”的深层含义。 4.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千古名句进行赏析。

【3】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本诗的作者是著名的诗人。 2.分析本诗的主旨。 3.赏析“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悠悠”和“怆然”两个词语。4.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4】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本诗的作者是代著名的诗人。 2.分析本诗的主旨。 3.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所展现的画面。4.赏析“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一句中“偶然”一词。 【5】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语文部编版九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中考真题及答案整理

九下语文第三单元课后古诗词 一、 定风波(2016杭州中考)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这首词作于宋元丰五年(1802),苏轼谪居黄州第三年春天。 1.词中描写了哪两个情景?(2分) 1.一是风雨中吟啸徐行:二是风雨后都日旧迎。 2.这首词景、理、情水乳交融,历来为词评家所称道。说说你的理解。(4分) 2.作者在词中描绘了淡然面对风雨斜阳的情景,在叙事绘景中含蓄表明了面对人生高低起伏的际遇应泰然处之的人生道理,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和随遇而安的坦荡胸怀。 1、《定风波》(苏轼)词中写词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定风波》(苏轼)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3、《定风波》(苏轼)词中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三句饱含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 4、《定风波》(苏轼)词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二、 临江仙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1.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描写往昔情景的用意是什么?(3分) 2.请指出此诗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词的上片描绘了往昔一幅闲适的图景:大家曾在午桥豪饮,座中多是杰出的英雄。月光随着长沟的水波静静东流。在杏花的疏影里,词人与朋友们借着酒兴,畅谈理想,尽情游乐吹笛直到天明。(2分)与下片如今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进而感慨抒怀。(1分) 2.①对美好往事的深切怀念之情。②对时光飞逝,闲居湖州,功业未成的感慨之情。③对二十年颠沛流离、知交零落,如今独登小阁的伤感之情。④感慨古今兴衰变幻,看新晴,听渔唱,自我排解的旷达之情。(答对其中的三点即给4分) 【拓展】 记叙和议论(抒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 临江仙陈与义① 高咏楚词酬午日②,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简析汇总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简析汇总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简析 (一)《从军行》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 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 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 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二)《月下独酌》 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三载(744 ),时李白在长安。诗人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 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