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王国维宗白华的意境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是说除去其它的境界之外, “艺术境界” 依然是主观的生命 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物交融互渗而生成的一种境界。 那么这 种境界是如何生成的呢?宗白华认为, 它与整个民族的宇宙 观和人生观相连, 他的境界理论深入到中国哲学、 文化的最深 层, 探出中国艺术境界产生形成的根本缘由, 即与民族文化大 背景下的生命情调是分不开的。虽然, 宗白华在艺术境界上 的论述没有摆脱 “情” “景” 与 的二元格局, 但又在此基础上进 一步说明: 景中全是情, “ 情具相而为景, 因而, 可以涌现一个 独特的宇宙, 崭新的意象。 这也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区别于西 ” 方艺术的写实执著地追求意境的根源所在。这一点上, 虽然 王国维也提到 “意余于境” “境多于意” 和 等理论, 但没有像宗 白华那样作详细深入的阐述。 王国维在研究境界构成时, 提出了 “造境、 写境” 说。他 说: 有造境, “ 有写境, 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 难区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 必合乎自然, 所写之境, 必合于 理想故也。 这里可以看出 ” “造境” 就是虚构之境, 写境” “ 就是 写实之境, 不管是 “造境” “写境” 还是 都以自然人生为基础, 符 合自然常理。 “艺术家以敏锐的艺术感觉捕捉到, 并用富有表 现力的文学语言描绘出来的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自然人生 画面。 表达的是人格性情和精神。 ” 但这种 “造境” “写境” 或 不 是简单地、 机械地描画自然, 而是艺术家与外物在性情与精神 上的沟通, 通过提炼加工创造的新形象。这一点与唐代张燥 所说的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之说一脉相承。如果说 “师造 化” 是创造意境的前提条件, 那么, 造境与写境都是 “得心源” 的结果。 王国维说: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 “ 以其能观也。 ” 这也正如 《观堂集林・此若轩记》 所论: 物我无间, “ 而道艺为 一, 与天冥合而不知其所以然。 宗白华在 ” “意境” 的创构问题 上, 直接提到了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而且很有创意地把 , “意 境” 构成分为三个层次。 “禅境的表现” 他在 一节里谈到, 中国 的艺术家不满足纯客观的机械式的、 单一的模写, “因为艺 是 术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 而是一个境界层 深的创构。 从直观感相的模写, 活跃生命的传达, 到最高灵境 的启示, 可以有三个层次。这里宗白华借助于蔡小石 ” 《拜石山 房词》 序里的话进行了阐释, “始境, 即 情胜也; 又境, 气胜也; 终境, 格胜也” “始境” 。 (情) 是心灵对物象的直接反映; “又 境” (气) “生气运出” 是 的生命;终境” “ (格) 是映射着人格的高 尚格调。这三者可以概括地把它们看作 “写实” 、 “传神” 妙 、 “
文 艺 理 论比较Leabharlann 国维宗白华的意境理论◎冯云轩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
“意境” 做过阐释。 “意境说” 作为王国维美学和文学思想的核心, 他主要是 摘 要 王国维和宗白华分别在不同的年代对 根植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底蕴来探讨和解释的。宗白华将 “意境” 纳入中国人宇宙、 人生观的范围, 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进行对照, 提出了自己新的见解。总体上看, 宗二位于 王、 “意境” 的意义、 特征、 构成以及人格涵养等几个方面的阐释都做 出了他们独到的贡献。 (境界) 说 关键词 王国维 宗白华 意境
参考文献: [1]王国维著.滕咸惠校注.人间词话新注.济南: 齐鲁书社, 1994. [2]宗白华.美学散步.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3]宗白华. 宗白华全集.第 3 卷.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 [4]潘运告主编. 清人论画 . 长沙: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2. [5]俞剑华编著. 中国古代画论类编.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0.
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 早在南北朝时期的刘勰那里就已 有了比较明确的见解。 “情以物迁, 辞以情发” 神与物游” 、 “ 都 能说明情与景的关系。 唐代王昌龄 《诗格》 也提到 “物境” 情 、 “ 境” 意境” 到明清时期王世贞、 、 “ 。 金圣叹、 王夫子等人都应用 过这一概念, 在某些方面做过深刻的阐述。 再后来, 王国维将 “境界” 这一概念用来评价中国词的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 并在概念理论上进一步有了创新, 可以说确立了 “意境” 在文 艺史上的重要地位。而宗白华对 “意境” 的阐释, 在前人研究 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本文拟就王国维宗白华二人 对 “意境” 的阐释作初步比较。 “境界 (或意境) 说是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核心” 。他认为 优秀的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境界有两种类型, “有我之境” 即 和 “无我之境” 。 “有我之境, 物皆著我色彩, 无我之境, 不知何 者为我, 何者为物。此即主观诗与客观诗之所分也。 从而可 ” 以看出, 如果诗人带着强烈的感情去观察事物, 将个人的主观 情感外射到能代替人抒情的事物上, 就是有我之境; 如果诗人 以平静淡薄的态度观察事物, 将自身与环境融为一体, 分不出 物我, 以至于达到忘我的境地, 就是无我之境。 并且进一步说 明了二者的关系,二者常互相错综, “ 能有所偏重, 而不能有所 偏废。从而我们可以看出王国维所说的 ” “境界” 主要还是在内 心与外物的契合程度上, 简单地说是在 “情景交融” 中建立起 自己的理论。 滕咸惠认为王国维的许多理论吸收了叔本华的 美学思想, 但这一点王国维是深深根植于中国古典诗词艺术 而建立的。 而在宗白华那里, 特别是在意境内涵的解释上, 可以说是 更加深刻地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基本哲学, 《易经》 即 的宇宙观 来谈的。 《中国艺术境界之诞生》 他在 一文中, 开篇就提出 “意 境的意义” 这一问题, 文中说: “什么是意境?人与世界接触, 因关系的层次不同, 可有五种境界……” 宗白华把意境纳入了 整个人类精神生活的格局中, 接着他进一步谈到: “功利境界 主于利, 伦理境界主于爱, 政治境界主于权, 学术境界主于真, 宗教境界主于神。 这正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具体体现, ” 是以个 体或群体的人生追求为目的和整体生存的价值标准。 而艺术 境界则是介乎学术与宗教二者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 “ 象, 赏玩它的色相、 秩序、 节奏、 和谐, 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 灵的反映, 化实景而为虚境, 创形象以为象征, 使人类最高的 心灵具体化、 肉身化, 这就是艺术境界。 艺术境界主于美。 这 ”
2008 年第
11 期
安徽文学
79
文 艺 理 论
悟” 也不为过。 其间蕴涵着生命的意韵和生命的节奏, 贯穿了 整个中国艺术的始末。在意境的创构上, 创构的主体是有生 命的人, 创构的客体是生气昂然的宇宙, 这也是宗白华谈到的 “灵境” 里的生命的境界。他还认为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是 “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澄怀观道” , 的禅是其中的条件之一, “澄观一心而腾踔万象, 是意境创造的始基, 鸟鸣珠箔, 群花自 落, 是意境表现的圆成。 从丰满的色相达到最高心灵的境界, ” 种种层次都以此为归宿, 在静观中直探生命的本原。特意将 中国艺术境界的创构作了以下阐述: “中国艺术意境的构成, 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 又须得庄子的超然空灵。 缠绵悱恻, 才能一往情深, 深入万物的核心, 超然空灵, 才能如镜中花, 水 中月, 羚羊挂角, 无迹可寻。 同时指出 ” “这不仅是唐人的诗境, 也是宋人的画境。 ”这是王国维 “意境说” 里很少涉及的。 另外,宗白华把中国的艺术意境结构的特点归结为舞、 道、 空白。我们知道 “道” 是老子首先提出的并认为 “道” 是宇 宙的本源, 从道衍化出阴阳, 阴阳相合而生成万物, “道” 而 本 身则是 “无状之状” 无物之象” 基于此, 、 “ , 意境似乎也是这样, 总给人一种 “欲辩又忘言” 的感觉。‘道’ “ 的生命和 ‘艺’ 的生 命, 游刃于虚, 莫不中音, 合与桑林之舞, 乃中经首之会” 。由 此可见,意境” “道” “ 与 不仅有相通之处, “舞” 也与 有一定的关 系。就生命本身体悟道的节奏而言, 老庄之 “道” 在艺术中本 身就是一种境界的表现形式。 “舞” 而 在他看来是中国艺术境 界的典型, 是最高度的韵律、 节奏、 秩序、 理性, 同时是最高度 的生命、 旋动力、 热情。 中国的书法、 绘画、 戏剧甚至建筑都贯 穿着舞蹈精神和音乐精神, “舞” 以 的形式呈现出来, 艺术的生 命活力造就了艺术意境的 “舞” 的特性。 “空白” 而 正好是游于 二者之间, “道” 为 创造无尽的生气, “舞” 为 布置活跃的空间。 所以 “空白” 在中国艺术里不像西方艺术那样求实求满, 同时 也是艺术虚实相生的原理。 所绘出的是心灵的感悟和物态的 情趣, 将造化和心灵融和。 宗白华说: 由舞蹈动作延伸, “ 展示 出来的是虚灵的空间, 是构成中国绘画、 书法、 戏剧、 建筑里的 空间感和空间表现的共同特征, 而造成中国艺术在世界上的 特殊风格。 ”宗白华把艺术意境视为舞、 空白互为因果关 道、 系的生命的运动回环,道” “ 是生命之道,舞” “ 是生命之舞,空 “ 白”更是生机昂然的空白,这可以说是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 上, 以自己独到的阐释填补了意境研究上的一个理论空白。 这也是王国维的 “意境说” 里不曾有的。 王国维宗白华二人在谈到意境创造时, 都非常注重人格 涵养和人品修能的作用。 王国维强调了艺术家的情感、 意趣、 艺术创造力以及艺术创作过程的决定作用后, 进一步指出伟 大的诗人必须有高尚的人格。他说: “三代以下诗人, 无过于 屈子、 渊明、 子美、 子瞻者。此四子者, 若无文学之天才, 其人 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 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 者, 殆未之有也。 这种伟大的人格所指主要表现在人的精神 ” 品质和内美修能方面。如 《东庄论画》 王昱所论 “学画者先贵 立品, 立品之人, 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又如符哉 ” 《观张员外画松石序》 中说: “人品不高, 用墨无法。 虽然 ” “人 品” “画品” 与 之间存在一些反常现象, 但大体上来说品德修能 越高, 境界相对而言也就比较高。王国维认为诗人应该怎样 进行修养呢? “诗人对自然人生, 须入乎其内, 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 故能写之。出乎其外, 故能观之。入乎其内, 故有 生气。出乎其外, 故有高致。 以达到自由自在的境地。这一 ” 点, 宗白华在 “意境创造与人格涵养” 一节中置字不多, 却道出 了人格涵养对意境创造影响的一般原理, 他说: “这种微妙境 界的实现, 端赖艺术家平素的精神涵养, 天机的培植, 在活泼 泼的心灵飞跃或凝神寂照的体验中突然地成就。 说的还是人 ” 的精神境界之于意境创构的重要,认为如果没有较高的人格 涵养, 则很难达到 “凝神寂照” 的精神境界, “艺术境界” 故而 的 显现绝不是纯客观地机械地描摹自然,而以心匠自得为高” “ 。 总之, 王国维宗白华二人对 “意境” 的阐释都有独到的见 解, 如果说王国维根植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底蕴来谈 “意境” , 那么, 宗白华则进一步从文化艺术、 民族哲学两个方面来谈 “意境” 王国维创立的 。 “意境说” 即 , “造境” 写境” 有我之 、 “ 、 “ 境” 无我之境” 总体上依然谈的是 、 “ , “情” “景” 与 的关系问题。 而宗白华没有仅仅停留在这个基础上, 他不仅谈到王国维所 论 “一切景语皆情语” 而且把艺术境界的构成纳入整个宇宙、 , 人生中来谈, 结合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 将舞、 空白归于意 道、 境之中。 另外, 宗白华像王国维一样, 有意识地把 “意境” 当作 艺术探讨的一个核心范畴。王国维的相关思想主要集中在 《人间词话》 论诗词而外射到其它艺术。宗白华的相关思 里, 想主要在艺术论著里, 论艺术且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寻求艺术 意境生成的根源。可以说, 王国维宗白华二人在这方面都做 出了杰出的贡献, 为中国传统美学的总结、 阐释及其现代化、 民族化裨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