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仪器分析教学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仪器分析
1、色谱分析法导论
色谱法分类、特点;
分类:
(1)气相色谱:流动相为气体(称为载气)。按固定相的不同又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按色谱柱可分为:填充柱色谱和毛细管柱色谱;
(2)液相色谱:流动相为液体(称为淋洗液)。按固定相的不同分为:液固色谱和液液色谱。
(3)其他色谱方法
薄层色谱和纸色谱:用于初步定性的色谱方法
凝胶色谱法:测聚合物分子量分布
超临界色谱: CO2流动相
高效毛细管电泳:九十年代快速发展、特别适合生物试样分析分离的高效分析仪器
特点:
(1)分离效率高:复杂混合物,有机同系物、异构体、手性异构体。
(2)灵敏度高:可以检测出μg.g-1(10-6)级甚至ng.g-1(10-9)级的物质量。
(3)分析速度快:一般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可以完成一个试样的分析。
(4)应用范围广:
气相色谱:沸点低于400℃、结构稳定的各种有机或无机试样的分析。
液相色谱:高沸点、热不稳定、生物试样的分离分析。
色谱曲线图及有关术语;
(一)组分分离
当流动相中样品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由于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相互作用的类型、强弱也有差异,因此在同一推动力的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滞留时间长短不同,从而按先后不同的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
(二)色谱流出曲线和色谱峰
由检测器输出的信号强度对时间作图,所得曲线称为色谱流出曲线。曲线上突起部分就是色谱峰。色谱流出曲线和色谱峰
基线:在实验操作条件下,色谱柱后没有样品组分流出时的流出曲线称为基线,稳定的基线应该是一条水平直线。
峰高:色谱峰顶点与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以(h)表示。
(三)保留值
1.死时间t M
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物质进入色谱柱时,从进样到出现峰极大值所需的时间称为死时间,它正比于色谱柱的空隙体积,如下图。
2. 保留时间t R
试样从进样到柱后出现峰极大点时所经过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如下图。
组分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t R包含组分通过柱子的时间和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的时间,所以t R实际上是组分在固定相中保留的总时间。
3.调整保留时间t R´
某组分的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称为该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即
t R´= t R- t M
4.分离度
分离度是描述难分离物质对的实际分离程度。即柱效为多大时,相邻两组份能够被完全分离。
难分离物质对的分离度大小受色谱过程中两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保留值之差──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区域宽度──色谱过程的动力学因素。
塔板理论;
塔板理论的假设:
(1) 在每一个平衡过程间隔内,平衡可以迅速达到;
(2) 将载气看作成脉动(间歇)过程;
(3) 试样沿色谱柱方向的扩散可忽略;
(4) 每次分配的分配系数相同。
当流动相中携带的混合物流经固定相时,其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之间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强弱不同,随着流动相的移动,混合物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使得各组分被固定相保留的时间不同,从而按一定次序由固定相中流出。
理论塔板数n定义为:
L n
H =
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单位柱长的塔板数越多,表明柱效越高。
用不同物质计算可得到不同的理论塔板数。
组分在t M时间内不参与柱内分配。需引入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速率理论;
1. 速率方程
H = A + B/u + C·u
H:理论塔板高度, u:载气的线速度(cm/s)
减小A、B、C三项可提高柱效;存在着最佳流速;
A─涡流扩散项
A = 2λdp
dp:固定相的平均颗粒直径
λ:固定相的填充不均匀因子
固定相颗粒越小dp↓,填充的越均匀,A↓,H↓,柱效n↑。表现在涡流扩散所引起的色谱峰变宽现象减轻,色谱峰较窄。
B/u —分子扩散项
B = 2 νD g
ν:弯曲因子,填充柱色谱,ν<1。
D g:试样组分分子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cm2·s-1)
(1) 存在着浓度差,产生纵向扩散;
(2) 扩散导致色谱峰变宽,H↑(n↓),分离变差;
(3) 分子扩散项与流速有关,流速↓,滞留时间↑,扩散↑;
(4) 扩散系数:D g ∝(M 载气)-1/2
; M 载气↑,B 值↓。
C ·u —传质阻力项
传质阻力包括气相传质阻力C g 和液相传质阻力C L 即:C =(C g + C L )
k 为容量因子; D g 、D L 为扩散系数。
减小担体粒度,选择小分子量的气体作载气,可降低传质阻力。
分离度;
分离度是描述难分离物质对的实际分离程度。即柱效为多大时,相邻两组份能够被完全分离。
难分离物质对的分离度大小受色谱过程中两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保留值之差──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 区域宽度──色谱过程的动力学因素。
定性和定量方法。
1 定性分析
在色谱条件一定时,任何一种物质都有确定的保留时间。 通过比较已知物和未知物的保留参数或在固定相上的位置,即可确定未知物是何种物质。
利用纯物质定性的方法
利用保留值定性:通过对比试样中具有与纯物质相同保留值的色谱峰,来确定试样中是否含有该物质及在色谱图中的位置。不适用于不同仪器上获得的数据之间的对比。
利用加入法定性:将纯物质加入到试样中,观察各组分色谱峰的相对变化。
2 定量分析
在一定色谱条件下,组分i 的质量(m i )与检测器响应讯号(峰面积A i 或峰高h i )成正比。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
定量分析方法
(1) 外标法(标准曲线法):将欲测组分的纯物质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色谱分析,以峰面积对浓度作图。测得样品的信号后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对应浓度。
(2) 内标法
准确称取样品(m ),加入一定量(m s )某种纯物质作为内标物,进行色谱分析,根据被测物与内标物的相应峰面积(或峰高)和相对校正因子,求出被测组分的含量。
内标物要满足以下要求:
(a )试样中不含有该物质;
(b )与被测组分性质比较接近;
(c )不与试样发生化学反应;
(d )出峰位置应位于被测组分附近。
(3) 归一化法
将试样中所有组分的含量之和按100%计算,以它们相应的色谱峰面积或峰高为定量参数,通过下式计算各组分的含量:
2、 气相色谱分析法
气相色谱仪五个组成系统的基本作用和工作过程;
气相色谱仪主要包括五部分:
220.01(1)f g g d k C k D =⋅+2223(1)f L L d k C k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