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形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正常的国家划界基本原则是依照山形水势,有山的以山顶的分水岭为界,有水的按中线主航道。

这种划法能兼顾双方的利益,最容易达到平衡,所以易于为各国所接受。

非洲和北美地区是个特例,你会见到很多按经纬线来划分国界的,这都是殖民时代留下的后遗症。

鉴于当时很多地方一时还无法考察完,各老大帝国又急着瓜分世界,于是用尺在地图上划界成了最简单的解决办法。

这种不负责任的划界方法是造成了很多边境冲突。

青藏高原和南亚次大陆之间的天然分界线就是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和印度(包括尼泊尔、不丹两个缓冲国)之间大体也是按照喜马拉雅山分水岭划界的,只是到了新J与克什米尔交界地区形势发生了变化。

先上张图,让大家看看清楚
中印边境山脉走势图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和南亚国家的分水岭主要是喜马拉雅脉,在将到青藏高原的西北角时分水岭出现了分支,分成了两条,南面的为主线(简称南线),或称大喜马拉雅山脉,北面的则是平均海拔仅次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喀喇昆山脉及其余脉(简称北线)。

如果从地缘的角度这两条山脉都可以成为中国和南亚国家的天然边界,中国如果将边境线推至南线,则可以对印度造成压倒性优势;而印度如果能够将边境线定在北线,则可以为其核心平原区获得足够的缓冲区,亦可以此为据点向中国的新疆渗透。

但这块地方注定不会只有中印两国窥视,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巴基斯坦不能容忍中国或印度独占两山之间的这片高原,因为谁占了这块高地,伊斯兰堡所在的印度河平原都将无险可守(续线至伊斯兰堡仅100多公里,中段实线制新德里300公里,实际上是对印度威胁最大的地方)。

基于以这块高地对上述三国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印、巴),因此上演一场现代版的三国演义也就在所难免。

这片土地也就成为世界地图上唯一的空白地区。

说了这么多却忘了介绍这块战略要地的名字,相信你肯定听过。

他就是——克什米尔
克什米尔是中印边境的重中之重,其复杂程度远非一两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因此会放在最后讲。

在这里先提及它的战略意义是想让大家清楚,克什米尔决不只印、巴两国的利益。

事实上国际上也一直认定,克什米尔问题是中、印、巴三
国的问题。

前面说过除克什米尔外,中国和南亚次大陆的边境(包括藏南的实际控制线)大体上是沿喜马拉亚山脉的分水岭走的。

目前中国和印度的边境被尼泊尔和不丹分成了三段,即东线(藏南地区),中线(尼泊尔—克什米尔中间),还有就是中间的突出部——亚东。

所以这三部分连同克什米尔地区,一共可分为四个部分。

先讲藏南:
藏南永远是中印边境最热的话题,提到它就不得不提到麦克马洪这个人。

可以肯定的是当时他在划分这段边界时是以喜马拉雅山脉的分水岭作为主要依据的。

我前面说过,我并不认为麦克马洪当时在划分这条边界时本身带有多大的恶意,因为依据分水岭划分边界是比较通行的办法。

事实上受当时的条件所限,他这条分水岭选的并不完全正确。

受益于现在的卫星技术,我们很容易看出,这条分水岭依图上的白线走会更为准确。

*再次声明,以上观点为技术性讨论,暂请不要上纲上线
从这张〈藏南地缘形势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单从分水岭的角度划分边界(白线),白线和红线(麦克马洪线)之间有两块地方划归了中国。

换句话说,中国占领区在山南地区有两个突出部,一个是西头的“错那”县,一个是东头的“墨脱”县。

形成这中国在山南地区的这两个据点的原因并不相同。

“墨脱”县的划给中国应当是限于当时的技术能力。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墨脱”实际上是向北突出的一条峡谷,喜马拉亚山走到这后,北有南东向的念青唐古拉山阻挡,东有南北向的横断山挤压,最终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稻皱带。

由于地形过于复杂,英国人当时并未深入其中去寻找分水岭,而是将边境线划在了峡谷出口处。

这就为中国在山南留下了一个突出部。

中国获得“墨脱”这个点可以说是幸运,但要想使之具有战略意义却又难上加难。

你很容易从网上得知墨脱是全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1993年修成过一条沙石路,不过据说进去一辆车后就塌了。

今年4月29日新公路改建工程正式奠基,出于战略目的,再多的钱也得花啊!
听到这里,你千万不要以为那里是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相反由于处在山南,可以充分享受到印度洋上吹来的暖湿气流,墨脱的自然环境和和西双版纳有得一拼(当然是指海拔低的峡谷地带)。

交通不便只是相对于山北来说,如果向南往印度修路要简单很多。

所以说依照山形水势划分边界是有一定道理的
说完了东头的墨脱,该说说西头的错那了。

如果说麦克马洪把墨脱划给中国是因为技术原因,那么把错那划给中国则应当是考虑到政治因素了。

因为在14世纪西Z政府就在“错那”设宗(县),用以向山南的门巴、洛巴族收税,应当说是西Z政府派驻山南的据点。

由于有了明确的行政机关,因此麦克马洪在划界时并未依照分水岭,而是在“错那”下面绕了一下。

而恰恰是这么一绕,给中国留下了一个缺口,1963年那场战争,解放军就是从这里攻取达旺并继续南下的。

“错那”县整个地形是北高南低,也就是说整个是在南山坡上,一直到海拔2800米的时候有一条亚热带的山谷。

麦克马洪认为既然已经给了西Z政府面子,让出了“错那”。

那就没理由再把边界往下划了,于是边境线开始顺着这条山谷直到不丹,然后向北又回到了喜马拉雅山的山脊。

只是他这么一划却把“达旺”划给了印度,也为日后中国向藏南兵提供了口实。

坦白说西Z政府对于藏南的门巴、洛巴两族的管理是比较模糊的,现在基于法理上的证据主要是向这两个民族收过税,或者说类似于四夷向中央王朝进贡的性质。

因此印度和西方国家并不认为这足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曾对藏南地区拥有主权的证据(西方国家本来就认为中国对西Z行使主权过行勉强,而西Z对藏南地区的主权又过于勉强,那么中国对藏南提出主权的要求在他们看来就更是经不住推敲了)。

不过“达旺”是个例外,基于西Z曾经的最高领袖——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有明确的记录出生于此,因此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达旺”为西Z政府的直接管辖地。

事实上我们现在无法揣测当时签订协议的双方是否明确“达旺”的归属。

有可能的情况是,西Z政府的代表提出了“错那”的归属问题,但误以为“达旺”包括在内。

而英国人并未发现“达旺”之于藏族的重要性(一个几百年前的喇嘛出生地是很有可能被忽视的)。

如果当时明确提出,英国人似乎没有坚持要划走的理由(从战略上考虑,在达旺的南侧恰好有一条延伸出来的山脊可以用来做分界线。

事实上也很有可能是这条山脊阻止了藏族向山南移民)
*注:以上推论纯属臆断,如有不同意见可以无视
我尽量从地缘的角度去解释问题,因为一旦牵扯到政治又会形成口水仗。

其实每个国家都有权利寻找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来提出要求(有必要我可以贴出尼赫鲁当年写给周总理的信,如果第三国的人看到,很有可能会觉得印度才是受害者)。

在争夺领土的时候所以基于地缘和实力所达成的平衡才是最重要的。

藏南的情况已经大致说完了,刚才已经有朋友看到那条白虚线了。

你应该猜到了,这就是我给中印在藏南划定的边境线。

边境线的合理划分是要最大程度保证双方的战略安全,所以沿山顶的分水岭划分容易为双方所接受。

前面已经说了,墨脱虽然位于山南,但于中国来说目前形同鸡肋,对印度东北部暂够不成威协,何况有麦克马洪线做法律上的保障,墨脱并不会成为热点。

而对于“达旺”,即使是基于面子,中国政府也会力争到底。

对于印度来说,既然当年英国人出于政治的考虑,让中国的势力伸到了山南,那么有必要考虑寻找下一条分水岭做为防线。

至于这条防线以北的地区,如果有合适的交换品也并非不可以出售。

附:2005年订立的《中印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第二、三条,注意里面的几个关键词
二、本着互相尊重、互相谅解的精神,对各自在边界问题上的主张做出富有意义的和双方均能接受的调整,一揽子解决边界问题。

适当考虑彼此的战略的和合理的利益以及相互同等安全的原则。

三、考虑双方的历史证据、民族感情、实际困难、合理关切与敏感因素,以及边境地区的实际情况。

边界应沿着双方同意的标识清晰和易于辨认的天然地理特征划定。

维护边境地区双方定居人口应有的利益。

附上一张“藏南”行政区划图,你会发现“达旺”南部那条边界就是我图上那条白虚线,也就是中国和印度所能达成的战略平衡线。

个人认为,最终收回达旺地区的可能性为70%,而取得藏南其他地区的可能性为0。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基于“适当考虑彼此的战略的和合理的利益以及相互同等安全的原则”,中国在西线或中线是一定会做出让步的。

前面已经讲过了,中国在山南地区有两个突出据点,虽然其中有一个目前形同鸡肋(墨脱),但相比印度在山北没有据点,战略形势显然是要好一些的。

当然仅凭错那这一个点仍是不够的,幸好中国还有亚东。

先上图
如果没有尼泊尔和不丹做为缓冲,中印的边境线会更加复杂。

边境线在这两个国家的走向基本是按照分水岭的走势。

只是这两个国家并没有紧紧的靠在一起,而是在这中间留下了一个缺口。

在这个缺口处并排有两个地区,一个是锡金,一个是亚东。

目前的结果是中国据有亚东,而印度吞并了锡金,这样看视公平的结果其实对印度的战略形势极端不利,因为即使印度同时据有这两个地区,也仅仅是让自己的防守做得更好些,而中国有了亚东却又有了一个前突的据点。

事实上印度也一直对亚东这个点视为眼中盯,不过基于西Z政府对于亚东的主权过于清淅,吞并是不大可能的,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是驻军权。

中印战争中有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就是将印度的势力撤底赶出亚东,结果当然是达到了。

私下以为如果印度不吞并锡金可能战略形势会更好,因为如果这样,亚东就不会和印度直接接壤。

而跨过第三国去攻击对手的国际风险太大,如果不是世界大战很少有国家敢这样做。

不过肉有得吃总是要吃的,如果蒙古有条件收回来我想没多少人会经住诱惑。

放张中印冲突有可能的进攻路线,正如我前面所讲的,亚东、达旺是地面部队有可能突破的方向,而墨脱方向所能提供的则是来自林芝机场的空中支援。

说完了藏南和亚东,下一步该说说中段了。

中段位于尼泊尔和克什米尔之间,是被提及最少的,经常被有意忽视了。

并且在GOOGLE地图上,东段和西段的争议地区都会被单独圈出来,而中段是完全按印度的要求划分的。

至于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情况,经过研究,有可能的原因如下:
1、争议地区的面积较小,只有2000平方公里;
2、在印度实际控制当中,收回的可能性小;
3、在1954年的一份文件中,印度认为中方已经承认了对争议地段的主权。

在国际政治中务实是第一位的,现在的中国更是如此。

既然中国提出了领土的要求,那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

在没能看到争议地区的详图时,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条争议线应该是在分水岭上,并试着在图上标出中方所要求的边境线。

最终和得到的详图对比,结果果然一致。

还是先上图
图中的印度实控线是我特别用绿线中标出的,原来是和边境线一样的红线。

可以肯定,中国当时寻求将边境线移至分水岭,主要是基于战略安全的考虑,否则几个出入的山口就完全在印度掌握之中了。

表面的理由当然是有藏民在这放过牛之类的理由。

而同样出于战略安全的考虑,印度是决没有放弃这几个山口的肯定。

一直以来都有一种误传,认为中国在东段和西段拥有很大的战略优势,好像一个冲锋印度就会亡国灭种一样。

事实并非如此,首先在藏南亚东一线,我们只亚东、错那两个狭小的突破口,即使突破成攻也只能对印度的东北特区构成一定威协。

如果无法在短期内结束战争,印度很容易从他的内地调集力量发起反攻,而中国即使获得了战术上的成功也必须象在1962年那样迅速撤离。

而西段占据阿克赛钦更多的是出于战略防守的目的,如果向南根本无法突破克什米尔的山地。

这一点在本章开头有提到过,下一篇讲克什米尔时会着重介绍。

事实上真正对印度构成直接威协的是中段,你从图上可以很容易看出如果中国突破了这一防线,坦克到达新德里的距离有多近。

所以印度是没有任何理由放弃这些山口的。

你可以仔细品味《中印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中的这句话“适当考虑彼此的战略的和合理的利益以及相互同等安全的原则”。

对于印度来说,首都的安全级别显然要大大高于中国的阿里地区。

因此可以说中国放弃中段争议地区的主权要求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了。

事实上中国对中段的主权要求一直都是当成交换的筹码,只是一纸声明尚不足以换取印度交出达旺。

我写了那么多以印度为假想敌的分析,并不代表我认为中国和印度会真的开战,双方所需要的是战略上的均势,换句话说打不打不重要,有没有打的能力才重要。

毕竟和平发展是现在的主流,自从有了核武器以后,大国之间的全面战争是越来越难看到了。

另外中印边境纠缠了太多感情方面的因素,看起来的确象个死结。

但这个结终究是要解的。

既然不可以出现一方通吃另一方的情况,那就务实一点,先从战略均衡的角度找到可行的办法。

05年的谈判正是按这条路走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找背景资料。

至于在找到方法后如何去解决国内的舆论那是两国政治家内部的事,并不在本贴讨论的范围。

有可能需要双方有一届领导人同时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勇气,只可惜到现在还没有,所以事情还拖着。

如果政治家们无法对国民自圆其说,那么保持现状倒成了最好的选择。

按说拖着对印度的影响比中国大的多,中国的地缘优势不说,如果中印问题不解决,克什米尔问题也是肯定解决不了的。

不过随着中国在印度洋上的利益越来越多,如果长期在北线和印度处于战备状态,对中国也并非益事。

所以在双方都有了改变现状的意愿后才有了05年重启谈判。

前几天将中印边境的东线——亚东——中线都分析过了,今天当然是要写中印最后的交锋处——西线,也就是大家最关心的阿克赛钦问题。

西段的形势最为复杂,并不仅仅是阿克赛钦的归属问题这么简单,事实上西段的问题和克什米尔问题是密不可分的,或者说它本来就是克什米尔问题的一部分。

关于克什米尔,我在本开讲中印边境问题时已经提到过它在地缘上的重要性。

在正式分析之前,我们要先明确克什米尔的地理范围。

目前对于克什米尔到底包含哪些地方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无图无真相,我把三种地图做在了一起,大家一看便知。

A图:是目前网上流传最广的一张图,一般提到克什米尔问题都会以它为参考,主要是够大够详细。

仔细看这张图对于克什米尔的定义除了我们印巴争议地区、中印争议地区以外,在东北部还包含了中国新J的一部分。

也是关于克什米尔问题地理范围最广的一种理解。

这种理解是基于对分水岭走向的理解而产生的。

我在〈中印边境山脉走势图〉有标明,分水岭在向北拐到克什米尔时分成了两路,一路仍为喜马拉亚山脉,或称南线;
一路北接喀喇昆仑山脉,可称北线。

这两条分水岭做为显著的地理特征成为划分国界线的基础。

不过在喀喇昆仑山北部还有一条著名的山脉,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昆仑山。

这三条东西向的山脉与西北部的兴都库什山脉形成了一个“爪”字形。

国际上有部分政治家和地理学家认为以昆仑山脉做为中国与克什米尔的分水岭会更清晰,因此造成了这种解读。

这种解读方法现在的主要持有者印度方面,究其根源是占据克什米尔东半部的“拉达克”地区原为独立王国,其与西藏地区在1684年及1842年曾缔结过两次条约,但都没有具体划界。

在这种情况下,“众所周知的天然特征、并且数世纪以来为双方所承认的传统习惯边界”这个模糊的概念就被提了出来,印度方面便有人据此将这条所谓的习惯线推进至昆仑山脉。

不过现在即使印度官方和国际上仍有人将克什米尔的概念拓展到昆仑山脉,也没人敢对新J那块土地提要求了。

附:克什米尔地理特征图
B图就是我们从小看到的图了,里面不管是已经占了的还是中国认为拥有主权的土地都划入了中国的范围。

官方似乎认为并不需要对这些土地争议做出解释,或许政治家们认为这样的划法能够为自己获得法理方面的依据,但事实上这样做并无益于事情的解决,只会吊高民众的胃口,为将来解决问题设置障碍。

在这个问题上印度的政治家做得并不比中国好,甚至可以说显得更加的不务实。

以至于在05年中国摆出诚意,愿意牺牲西段的部分利益来换取达旺地区时,仍无法做出务实的决定。

C图是目前国际上所能够达成共识的克什米尔范围,如果你仍然对把阿克赛钦划入克什米尔范围感到不舒服的话,那不防把概念换成,克什米尔——阿克赛钦问题。

就C图本身只能提供一个大概的地理概念,并不足以解释我们的疑惑,为此我准备了一份详细的地图。

当然,不可否认A图是一份非常详细的底图,因此这份新的〈克什米尔形势图〉是以A图为底图的。

做为民族主义者可以无视新J境内那段红线,我并不想为此引发新的口水战。

目前西段有争议的地区有以下几段:
1、喀喇昆仑走廊。

位于喀喇昆仑山脉的北侧,主体为一条大峡谷,网上亦有把这条峡谷称为“克勒青大河谷”的。

对于这两种称呼之间的关联官方和民间并无权威做出解释,以至于有人误以为是两块地方。

事实“克勒青”很有可能是旅行者对于“喀喇”的发音的误读。

因此你在网上找不到“克勒青”的官方提法,甚至有人据此认为是中国政府有意淡化它的存在。

不管你愿意把它叫什么,这块5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属于中国是肯定的。

1962年的中印战争并不仅震动了印度,巴基斯坦也同样看到在对抗印度的问题上,中国人要比美国人有用的多。

于是1963年中巴双方签订了边境协议,出于对战略安全的考虑,中方要求将中巴边境划定在喀喇昆仑山的分水岭上。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巴方放弃“喀喇昆仑走廊”主权也就顺利成章了,坐此中巴友谊牢不可破。

小巴的以土地换支援的做法显然打破了印度将边境线定在昆仑山颠的希望,因此印度最起码可以在口头上拒不承认这种交换的合法性。

2、锡亚琴冰川。

对于这块争议地区你不会在中国的任何地图上看到但你不画并不代表不存在。

在图中你会发现这块三角地带深入到了巴控克什米尔。

这一地带目前处于印巴争议当中,有消息称,印度的军队已经控制了这条冰川。

在印巴双方已经事实上承认了其他的实际控制线的时候,这片争议区显得非常的突兀。

尽管锡亚琴冰川徒步旅行者们的梦想之地,但那真可以被称为是兔子不拉屎的地方,以至于印度最初是采用空降的办法来显示军事存在。

事实上印度并无可能从徒步旅行者那里获得足够的利益,而占领这条冰川也不足以对巴控区造成足够的军事威协(条件过于恶劣,20几年来双方光冻死的士兵都有几千,和墨脱的战略地位类似)。

另一种可能的说法是:印度希望由此抵消因中国对“喀喇昆仑山口”的控制所引发的威协。

但一支时刻挣扎在死亡线上军队并不足以有足够的战斗力。

因此印度费尽心机硬插一脚显得十分可疑。

既然排除了经济利益和军事目的,那答案只可能是出于针对中国的政治考虑。

如果不控制锡亚琴冰川,印度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中巴瓜分喀喇昆仑山口以北的分水岭,对于巴方将“喀喇昆仑走廊”“送给”中国。

印度并不甘心只有口头上抗议,他需要山那边的中国人真实感觉到印度的存在。

还有一个法理上的可能性才是支撑印度在冰川上苦撑的精神支柱。

1963年的协议中有这么一条“如果以后一方仍然为巴基斯坦,则应该遵照本条约的规定不变”。

这一条怎么理解都可以,印度可以按他喜欢的方式去理解,前提是你必须站到中国人的对面。

我并不认为克什米尔的形势发生变化会对喀喇昆仑走廊的主权造成直接威协,毕竟实力和实际占有才是最重要的。

但印度也有权力梦想将边境线推到昆仑山
3、阿克赛钦。

对于这块地方的归属双方各执一词,比较客观的说法是这里原来是一块无人区,无论是西边的拉达克还是东边的西Z政府都对它缺乏兴趣。

以至于当初有个英国人到达这个盆地以后认为自己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

按照谁发现谁占有的原则,这块土地被当然的划入了大英帝国的版图。

只可惜无论是英国人还是他的继承者印度都忘了一件事,就是通知西z政府一声。

也许口头通知过了,但并无书面的证据。

当然如果你面对的仅仅是一群喇嘛,你完全有理由无视他们的存在。

只是当对手换成中国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有鉴于印度(英国)的自说自话,中国人一开始也并没有意识到阿克赛钦已经被别人画在地图上了。

精打细算是中国人的传统,所以在修筑新藏公路时需要选择最经济的路线,而这条路线就必须穿过这片不毛之地。

印度人当然不甘心放弃阿克赛钦,因为如果失去这个盆地,印度也就失去了将国防线推至昆仑山的梦想。

而中国更不可能容忍印度在自己的国防线上获得这个突出部,失去了阿克赛钦,中国将失去从新J进入西Z的通道,即使绕着走也将直接受到印度威协。

所以中国比印度更加需要阿克赛钦,1962年战争的真实目的也在于此。

事实上中国也并非十分满意,阿克赛钦与印控克什米尔的边境线并没有如愿的划在喀喇昆仑山脉的分水岭上,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出,这条边界是划在山脉的东侧,也就是中国一侧。

4、班公错。

班公错是一个湖,也可以说是两个湖,东西两块通过中间一条狭长的水道连接起来。

这块地方很多人归类到阿克赛钦里,其实是一个错误,从地理上完全是两个区域,比起那块不毛之地,班公错湖的景色让人心醉(网上有很多图片可供参考)。

战前中印在这块区域的控制线在中点,也就是那条狭长水道中间。

战后中国将控制线推进到“西班公错湖”中间,顺带把下面原来只占了一半的“曼东错湖”给占全了。

相比于阿克赛钦和中段的重要战略位置,班公错似乎不够份量(应该也不是政治因素,更有政治意义的达旺也被放弃了)。

当然你可以找出很多民族感情方面的原因,举出藏民曾到这里放牧的例子。

但这些并不是政治家们优先考虑的,否则拉达克似乎更有理由去争取。

将国防线推至湖中央,从军事角度来看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当然在这个咸水湖上建立一支“西海舰队”似乎可以用来向印度显示中国的海军力量(这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海军啊)
事实上中国在班公湖地区将防线推进也许一开始就是一个筹码。

在05年中印重启谈判后有消息称,中国在藏南希望将边境推至“色拉山口(对于这个山口我明天会讲),并且愿意为此在西部疆界展现弹性。

西线共有四个地区:阿克赛钦、喀喇昆仑走廊、巴里加斯、班公错。

前两个地区的战略地位之重要是决不会拿来交换的。

而巴里加斯在印度控制当中,放弃对它的主权要求并不可能换来实际的土地(中线放弃那几个印度控制的山口也是一样的)。

那么最终用来交换的只有可能是班公错了,当然也许并不需要完全退回原来的控制线,最起码“曼东错湖”没有必要交出去,一人一半大家都觉得别扭。

如果最终交换应该会有一系列的面积计算,我按照湖两边的分水岭划出了可能的边线(仅供参考,不承担任何法律上和道义上的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