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精神-析历史街区更新改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场所精神的延续
——析历史街区更新改造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快速更新的背景下,历史建筑、街区的复兴方兴未艾。与
此同时,复兴也面临着地域特色消隐、历史文脉割断、精神内涵沦丧的难题。为什么复兴后
的历史街区流于形式和表面辉煌,如何保存当地特有的历史感、识别感和认同感,如何留住
其地域与文化精神?而场所精神为古城河古建筑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从场所精神理
论的内涵,场所精神理论与历史街区的关系,场所精神要素几个方面阐述,最后通过实例的
分析来说明如何保存和延续历史街区的场所精神。
关键字:历史建筑场所精神更新与改造
复兴后的历史建筑、街区中常出现地域特色消隐,人性空间失落,没有街区生活氛围等
许多方面的问题。历史建筑在今后的复兴中,如何继承城市原有的地方特色,如何延续原有
的生活氛围,如何保持原有历史建筑的情趣,已经成为历史街区复兴中最核心最根本的议题。
在这样的前提下,场所精神理论进入我们的视野。如果能够对场所精神理论的核心内涵
做出剖析,能够对场所精神的理论有所理解,能够寻找到历史街区与场所精神理论之间的的
结合点,那么,就能针对我国历史街区复兴中存在的不足,运用场所精神理论,结合我国历
史街区复兴的现状问题,寻找到历史街区特色保持和延续的方法和策略,实现历史街区场所
精神的延续。
一、场所精神
场所精神一词源于拉丁文,它表达了一种始于古罗马时期的观念:任何“独立”存在的
事物都有自己的守护神,即任何事物都有独特而内在的精神和特性。建筑学意义上的场所精
神理论,它是真正系统地以现象学的观念和方法对空间和场所等问题进行研究而形成的建筑
现象学理论,其形成是基于许多学者已有研究成果之上的。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将现象学运用于儿童对空间的概念研究,得出:体验事物是
人的空间意识形成的基础,并由此建立起知觉图式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成为了舒尔茨
提出“存在空间”概念的基础。
凯文▪林奇以现象学的方法着重对城市
空间进行研究,探索城市空间中的一些具体
结构对城市意向性的影响,他指出:城市意
象是个体头脑对外部环境归纳出的图像,是
直接体验与过去经验记忆的共同产物。他提
炼出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五个
概念,具体解释了城市环境结构域人们定位
之间的基本关系。林奇的研究成果对舒尔茨
的场所精神理论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丘里以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概念作
为建筑研究的基础,阐述了建筑是内部与外部 1. 路径 2. 地景中的聚塔 3.广场
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墙”形成了建筑,同
时,墙也在读成为建筑的期待你,表达出建筑的特性。
海德格尔有关“存在”的研究,是促使舒尔茨构建场所精神
理论的重要催化剂,其中的一些概念和思想甚至是直接从海德格
尔那里搬借而来,主要是: 1、 提出“存在空间”的概念,阐述了人与环境之间的基本关
系,将建筑研究与人的存在明确地联系在了一起。“存在空间”是指比较稳定的知觉图式体系,即环境的“形象”。
2、阐述了场所的本质。场所不是抽象的区位,而指的是具有物质的本质、形态、质感和颜色的具体的物所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些物的综合决定了一种环境的特性,亦即场所的本质。由此可见,场所是一个定性的、整体的现象,不能够约简其任何的特质。场所可分为自然场所与人文场所,自然场所是指大自然地景,而认为场所是指人在自然环境中建造的聚落,
同时,他还强调场所是由自然和人为元素
组成的有机整体,认为场所应该与自然场
所有机结合并表达出自然环境的特性。
3、阐述场所精神。场所是人存在的立足点,是生活的载体,是对人有意义的空间,不同的人需要在不同的场所产生不同的行为与活动(如学生在学校读书,教徒在教堂祷告等),这表明了场所具有自身的特性,舒尔茨将这种与人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场所特性集中和概括化体现成为场所精神。
4、阐述人与场所的整体关系,
他指出:当人定居下来,一方面
他置身于空间中,同时也暴露于
某种环境特性中,人逍遥获得一
个存在的立足点,人必须要有辨
别方向的能力,而且他同时得在
环境中认同自己,舒尔茨将这两种
相关的精神称之为“方向感”和“认同感”。
回到历史街区的复兴问题上,当前我国许多复兴后的历史街区出现了似曾相识、见物不见人、原真生活消失的现象。而场所精神对于弄清我国历史街区复兴中的一些问题有重要的启示。
1、场所和场所精神的内涵表明了人与生活的物质空间应该是有机的同一整体。历史街区作为街区人们生活、交流等行为的直接发生地,历史街区的复兴目的是为街区人们营造舒适的场所。因此,场所精神理论其启示了历史街区在复兴中应该以“人”的角度去把握和理解空间特性,使人在空间体验中体察到复兴后的历史街区对人的意义。
2、场所精神揭示了自然场所和人文场所的关系,指出人类聚落应该体现出环境特性,历史街区的复兴应该尊重和保持地方特色。
3、场所精神理论在物质上关注空间和特性,在精神上强调方向感和认同感。历史街区复兴的目标应不仅仅是形式和风貌,挖掘形式背后隐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精神内涵更是历史街区复兴的重要内容。
4、场所精神理论在面对场所精神的保存和发展的态度是:尊重场所精神并不意味着抄袭旧模式,而是肯定场所的认同性并以新的方式加以诠释。历史街区的复兴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复古”,而是尊重其传统和文化的基础上,将复兴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
4. 内部与外部
5. 和谐氛围
6. 场所
7、8、9.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