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朝“争国本”事件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明朝“争国本”事件及其影响

导论

“争国本”事件是明朝的一件大事,是万历年间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

历来是史家研究的中心事件,成果颇多。“争国本”事件影响极其深远且广泛,而其中关于“明末三大案”方面的研究成果尤其多,本文就影响之中一些较少

被研究的方面进行浅析。

要了解与分析“争国本”事件,就要先了解与分析明神宗其人。温功义先

生在其《三案始末》的“万历——三案的造因者”一章中便较为详细的分析论

述了明神宗:首先论述了张居正、李太后、冯保三人对神宗的控制,其中提到

了张居正作为帝师对神宗的教育,并指出了这种教育对后来“争国本”事件的

影响,“后来他(神宗)在立长、立爱这个问题上所以总觉很是为难,并且显

得颇为心怯,张居正这些教导确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还指出张居正对神宗

最大的影响,“便是养成了他的疏懒的习性”(神宗在军政大事上对张居正的

过于依赖);同时,也分析了神宗在生活方面隐隐的对张居正的不满,并最后

导致了在张居正去世后神宗态度的剧变,也分析了在抄张居正家后神宗的“贪

欲益炽”;最后,论述了后张居正时代万历朝的一些情况,如申时行、矿税等。1

樊树志的《帝王心里:明神宗的个案》一文中,把心理分析应用于历史研究,从心理分析角度,将明神宗作为个案研究,指出,明神宗是一个集权力欲

与怠于朝政于一身的皇帝。2

对于“争国本”事件,历来史家对其始末有颇多论述,如何孝荣的《万历

年间的“国本”之争》3,温功义《三案始末》的“立储上的犹豫不决——三案

起因”一章4等,以党争为视角,论述了“争国本”事件始末。尹选波的《争国本:君臣博弈的政治解读》5一文,则从政治视角解读,发现了“争国本”事件

折射了专制王朝政治运作的内在逻辑。

对于“争国本”事件的影响,尤其是“明末三案”与明末党争方面,史家

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成功颇丰,对“妖书案”的始末也有所研究,但大多是

就其过程以及细节进行研究,深入的剖析较少(因为相比于“三案”,“妖书案”并没有在泰昌、天启朝被作为党争的主要题目)。商鸿逵的《明末“三案”

1温功义,《三案始末》,四川:重庆出版社,1984年11月,62-89。

2樊树志,《帝王心里:明神宗的个案》,学术月刊,1995年01期。

3何孝荣,《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04期。4温功义,《三案始末》,四川:重庆出版社,1984年11月,90-105.

5尹选波,《争国本:君臣博弈的政治解读》,《阅江学刊》, 2012年02期。

究竟》1,任昉的《明末的党争与“三案”》2,温功义《三案始末》的“梃击

案始末”“红丸案”“移宫”“《三朝要典》,三案翻了过来”“崇祯嗣位,

三案又翻了回去”五章3等,都分析论述了“明末三案”。杨艳秋的《明光宗实录、三朝要典的编修》4则从天启年间的两部官修史书的编修的角度,论述了

“三案”及其影响。张秀春的《试论<闺范>与国本之争》5较为详细的分析论述

了“妖书案”与“争国本”事件的关系以及其经过。

论析东林党和明末党争的很多,谢国祯的《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系统考

察了明末党争的成因6,王天有的《晚明东林党议》详细考察了东林党的政治、

经济背景7,朱文杰的《东林党史话》对东林党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阐述8,张宪宪博的《东林党、复社与晚明政治》则对东林党与西方近代政党进行了对比研

究9,小野和子的《明季党社考》从政治、经济利益方面阐释了明末党争的原因。10研究明末党争一般除了对其细节、过程进行论述外,也会通过人物研究来进行挖掘,如王克婴的《明末浙党领袖沈一贯简论》11,王学深、房蓉的《冯铨被参案》(研究明末党争在清初的延续)12等。

最后是“争国本”事件最终对明朝衰落与灭亡的影响,在这方面学术界还

是有一定争论的,如苏德荣的《“明亡于神宗”论》13,李治亭的《明亡于神宗

1商鸿逵,《明末“三案”究竟》,《历史教学》, 1985年06期。

2任昉,《明末的党争与“三案”》,《文史知识》, 1994年01期。

3温功义,《三案始末》,四川:重庆出版社,1984年11月,106-159.

4杨艳秋,《明光宗实录、三朝要典的编修》,《史学史研究》,1998年04期。

5张秀春,《试论<闺范>与国本之争》,《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5年02期。

6谢国祯,《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7王天有,《晚明东林党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8朱文杰,《东林党史话》,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9张宪博,《东林党、复社与晚明政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05月18日,003版。

10[日]小野和子,《明季党社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

11王克婴,《明末浙党领袖沈一贯简论》,《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03

期。

12王学深,房蓉.《冯铨被参案》,《紫禁城》,2010年11期。

13苏德荣,《“明亡于神宗”论》,《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01期。

辨》1,两文认为的影响程度便不同。高振华的《试论皇权与阁权的斗争——明

亡原因新探》认为皇权与阁权的对立斗争,推动了明朝的灭亡。2

总之,关于明朝“争国本”事件及其影响,许多史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多

角度、深层次的研究,大多主要对其始末有非常详细的阐述,或者通过对某个

特定人物进行挖掘,以期对其发展线索进行更详尽的梳理与揭示。但是,史家、学者对“争国本”事件对明熹宗的消极影响较少论述,本文将主要从此方面进

行一些论析,以期为大家能够更好地研究明末政治、社会以及历史提供一些帮助。

一、“争国本”事件

(一)明神宗其人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代皇帝,年号万历。明穆

宗朱载垕第三子,母李贵妃,隆庆二年(1568年),六岁的朱翊钧被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驾崩,十岁的朱翊钧即位,是为明神宗。

明神宗在位的前十年,由于年龄还比较小,尚不能亲自处理政务,其母李

太后便将一切军政大事都交由内阁首辅张居正来主持裁决。在这十年间,掌权

的张居正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一时吏治较为清明,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使一度出现衰败气象的大明王朝又在表面上重新焕发了生机。

张居正还作为帝师,一心想把小皇帝教育成改革的接班人,所以对他的教

育非常严格。但张居正的教育总体上是失败的,“他虽呕心沥血耿耿忠心却培

养了一位不合格的皇帝”3。当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去世后,明神宗便开开始了对张居正的一系列清算行动,十一年“三月甲申,追夺张居正官阶”4,十二年“四月乙卯,籍张居正家”,“八月丙辰,榜张居正罪于天下,家属戍边”5。开始亲政的神宗,有过一段时间勤于政务,想做一个好皇帝。然而,

到了十七年(1589年),“自是临御遂简”6,自此罢朝近三十年之久。神

宗长期不上朝的原因在此处不进行详细的分析(许多史家、学者已从多方面

对此有所研究),但与“争国本”是分不开的。

1李治亭,《明亡于神宗辨》,《史学集刊》, 1998年02期。

2高振华,《试论皇权与阁权的斗争——明亡原因新探》,《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3陈韶旭,李桂云.《张居正的失败》,《张家口师专学报》, 2001年02期。

4(清)张廷玉等编撰,《明史》卷二十,北京:中华书局, 1974年1月。

5同上

6同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