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习惯易于纠正。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而研究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当今社会、家庭普遍关心的重要话题。本文主要结合自己的幼教经历,联系自己掌握的幼教知识,针对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谈谈自己的肤浅的体会和见解。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成因

一、当前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一)挑食偏食

在园表现:对进餐不感兴趣,有时甚至表现为厌恶,进餐时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将饭菜含在嘴中,不咽下去,咀嚼吞咽慢有时还故意将饭菜呕吐在碗里。与家长联系,了解孩子在家长是点菜吃饭。每天都是家人喂吃,遇到孩子不开心而不肯进餐时就会将饭菜吐在桌子上。家长束手无策,但又舍不得批评孩子,一味迁就。

(二)任性、乱发脾气

在园表现:早上一来幼儿园就争抢喜欢的玩具,也不管玩具是否已经有小朋友在玩,有时为了抢到玩具拉到同伴的手就咬,使家长、幼儿意见很大。据家长反映,平时害怕孩子发脾气,家里人总是小心翼翼地对他,为的是让他高兴。

(三)注意力分散

在园表现:幼儿不能专心做一件事,注意力很难集中,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一会儿这儿,一会儿哪儿,容易分心。

(四)害怕承担责任、爱说谎

在做错事后,害怕承认,而且还说谎话欺骗老师,推卸责任。

二、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让幼儿的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当今优越的生活环境一方面有利于幼儿的生活学习,但另一方面无形中也隔绝了幼儿与外界的接触,生活空间越来越小。幼儿与邻居小伙伴几乎没有交往机会。渐渐地,幼儿容易产生孤独感,性格变得孤僻不合群。有的父母因为工作忙、压力大且又要忙于应付学习,与孩子分离的时间较长,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环境和社会家庭片面方式的熏陶下,不少幼儿养成了任性、固执、依赖、挑食、胆小、多动不安、好斗等不良行为习惯,使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和道德面貌的形成受到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二)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根本原因

家庭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既表现在生物性的遗传影响上,更表现在家长的情感态度、个性、价值取向及心理品德对孩子的影响上。

1、家庭教育中教养方式不恰当

由于几千年传统观念及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的影响,大多数的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不少家长盲目地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长,能一鸣惊人。忽视了孩子们的正当需求,更不愿让孩子去干能干的事,去克服能克服的困难。

在有的家长看来,家长的任务是让幼儿吃好,穿好,不生病。家长对幼儿的衣食及身体保健舍得投资,却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现代家庭中,存在重健康知识灌输,轻行为习惯培养;重饮食营养摄入,轻情感需要的满足;重成人包办代替,轻幼儿独立性培养。独生子女现象,造成对孩子溺爱非常普及。如有一个小女孩的裙子被别人摆了一下,她冲上去抓别人的脸,老师刚要准备和她谈谈,她就大声哭着说:“我爸爸知道你批评我,会心疼的。”而家长知道这事后,却一笑了之。又如孩子在家中谈论幼儿园的开心事或问一些问题,家长嫌烦,不理睬。孩子感受不到情绪上的快乐和满足,长久下去自然会冷淡。

2.家庭教育中父母榜样的作用

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改掉坏毛病,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都免不了一通数落甚至责打。然而,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例如,家长的性格很随意,对发生的事情不介意,得过且过,他想要求孩子事事严谨就很难。另外,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孩子看见了准备离婚的父母之间的战争,感到很害怕,会变得非常胆小。也有孩子为避免受欺负而主动出击,打骂同学。所以,孩子身上发现的心理问题,家长首先要分析一下自己是否也有行为不当之处。

3、家长的教育观点不一样

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有说谎的毛病。说谎的原因很多,比如学龄前幼儿分不清现实和想象,家长把孩子说出来的想象误以为是说谎,这实际是幼儿趋利避害的本能,但也有家长需要检讨的地方。例如,如果幼儿在幼儿园出现问题,幼儿园教师找家长,父亲回家批评一下,让下次改正就可以,找母亲的话,孩子回家就免不了要受皮肉之苦,孩子又总结出来可以从父亲那里得到好处。久而久之,孩子在父亲和母亲面前说不一样的话,在老师面前和在家长面前也说不一样的话。说谎的坏习惯就养成了。

4、祖辈与保姆代养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父母忙于工作无法全身心照顾孩子,必然会请老人或保姆帮忙照看孩子。一方面祖辈和保姆的知识水平通常较父母要低,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看管孩子而不是教育孩子,所以他们给孩子心理成长上的帮助远不如父母;另一方面祖辈和保姆为避免孩子受伤,总是限制孩子的活动,或吓唬孩子有危险,这也使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受到影响,比如运动能力差、不敢尝试新事物、胆小懦弱、夸大危险、依赖等。

三、陌生的幼儿园环境与教师不恰当的态度激发了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

产生

当幼小的孩子离开熟悉亲近的家人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难免会产生害怕、焦虑的、退缩的情绪反应,有的幼儿甚至将在家中养成的坏脾气带到幼儿园,来掩饰恐惧的心态。有的教师没有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而是束手无策。在幼儿看来,粗暴的斥责、冷嘲热讽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结果并不能达到教育效果。总之,作为教育者,不仅要注重幼儿躯体的、生理的健康,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幼儿精神的、心理的健康,积极地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在幼儿园集体环境中得到有效的矫正并健康成长。

(一)不良习惯的矫正与良好习惯的养成

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叶圣陶先生还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要求得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习惯是在人的生活、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影响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幼儿园、幼儿自身的,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综合影响着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好习惯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一个良好的习惯由为重要”。形成良好的习惯是很不容易的,在形成过程中,常常有相反力量在作祟。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说的就是,要形成好习惯,贵在行动!就让我们的幼儿在学习、活动、一日生活的行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如果在幼儿阶段养成的饮食、睡眠、学习、卫生等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反之,如果养成一些坏习惯,以后要改正过来,就很困难。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长辈的过分溺爱阻碍着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只有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才能培养塑造出新一代的高素质的社会人才。

那么,我们如何来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呢?我们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着手的。

(二)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作用,树立幼儿良好的行为意识

幼儿园教育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将养成教育融合在孩子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养成良好习惯。

1、教师耐心引导幼儿,让幼儿慢慢形成意识

孩子由于年龄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更耐心。如设计系列教学活动“我长大了”,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为弟弟、妹妹树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