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手法教学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521062
卫思同
居住小区主入口空间是居住小区与街道之间的过渡空间,又是整个居住小区空间的起点。一方面,它能够改善和丰富居住小区的整体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另一方面,它作为居住小区的外部空间,能增加街道的特色和吸引力,是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居住小区主入口空间组织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街道的景观和居住区空间的质量。
居住小区主入口空间设计应满足以下原则:人性的原则(满足人的需要),心理归属,交往的需求,整体性原则。如下。
我国居住区按照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级。与居住区分级相对应,除了以城市干道作为居住区外围道路外,居住区内部道路分为居住区道路、居住小区道路、居住组团道路和宅前小路四级。居住区道路一般用来划分小区,在大城市中通
常与支路同级,红线宽度一般为20 m~30 m;居住小区道路一般用来划分组团,
路面宽度一般为 5
路面宽度一般为 3
面宽度一般为 2.5。
m~8
m~5
m;居住组团道路为上接小区道路、下连宅前小路的道路,
m;宅前小路为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路居住区道路应该基于人车共存理念。
目前城市居住小区中存在以下几种停车方式:
1地面集中式停车场。这种停车方式投资较少,存取较为方便,但对居住区环境影响较大,且占地面积大;
2路边停车。这种停车方式增大道路用地面积,影响交通,常用于夜间临时停车;
3高层住宅建筑附建半地下、地下车库。高层住宅的结构利于地下空间的利用,目前较
为普遍采用;
4居住小区单建地下﹑半地下车库。地下停车,地上绿化,虽然造价较高但节约土地,
在土地紧张的大中城市中采用可以改善小区的居住环境且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全部汽车
停车位均设于地下,空出大量的地面作为绿地,可以使小区的环境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善;
5首层架空停车。这种停车方式中首层成为联系住宅组团内外的全步行空间,对改善居
住环境有所帮助,但停车对住户有干扰;有些住宅楼间利用平台联系的可在首层平台下停车,既减少干扰,又提供户外活动场地;
6地面多层停车库,虽然可解决大量停车问题,但存取不方便,目前居住小区中并未普
及。
因此,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应结合规范、标准,因地制宜,在用地比较紧张的居住
小区,停车主要向地下发展,而且还可以使用夜间借用区外公共停车的方式;在土地较为充裕的小区,采用底层架空和地面集中停车的方式;而在一般情况下,应该地上、地下、半地下结合停车,如深圳中城康桥花园,车行主入口分设于小区主干道的两端,区内主干道围绕中心花园呈环形大骨架,并由此引出环绕各组团的支干道,形成二级道路网,人行主入口分设于南北两处,中心花园及组团内部则完全是人行空间。区内实行全地下,住宅底层架空以及路边临时停车三种方式来解决停车问题,中心花园处建地下停车库,而组团内住宅与住宅之间利用底层架空做半地下停车库,地面停车则根据高层之间的空间作相应布置。当然,选择停车方式还必须结合整个小区的规划布局,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居民的承受能力、住宅的密度、层数等一系列因素。
广场是居住小区的标志,没有广场的小区是不太健全的小区,缺乏高潮与序列感,从而使居民生活的心理感受平淡,认为生活缺少变化。良好的活动场地,丰富的活动内容,把居民从电视机旁、麻将桌前吸引到广场上来。
休闲广场应设于居住区的人流集散地(如中心区、主入口处),面积应根据居住区规模和规划设计要求确定,形式宜结合地方特色和建筑风格考虑。广场上应保证大部分面积有日照和遮风条件。
广场周边宜种植适量庭荫树和休息座椅,为居民提供休息、活动、交往的设施,在不干扰邻近居民休息的前提下保证适度的灯光照度。
广场铺装以硬质材料为主,形式及色彩搭配应具有一定的图案感,不宜采用无防滑措施的光
面石材、地砖、玻璃等。广场出入口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