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从美感经验看街头艺术的大众感受(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美感经验看街头艺术的大众感受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街头艺术这种贴近生活、张扬个性的艺术形式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成为了城市的新话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个城市的文化象征。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的街头艺术者,以青年人艺人为主力,学习和借鉴西方的现当代街头艺术表现方式,在街头这个广阔的舞台上,描绘着属于他们自己,也属于一个城市新的生机与活力。然而,艺术者们既然选择了街头作为他们思想和创意的展示平台,就意味着他们选择面对一个最为广泛的观众群体。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背景、不同阅历的各种人总是经意或不经意的成为街头艺术的观众,从而对此类新兴艺术产生有别于他人的感受。那么街头艺术在大众眼中是怎样的?他们欣赏街头艺术的美感经验如何,又从何而来呢?通过阅读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我对这一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看法。

一、街头艺术的大众认知:直觉与知觉

我们在讨论大众如何感受街头艺术、分析大众在欣赏这种艺术的心理活动时,有必要先了解他们是怎么了解及认识街头艺术的。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中,对了解,即“知”一种事物有过这样的描述:对于一种事物,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知”的方式去知它。最简单最原始的“知”是直觉,见形象而不见意义;其次是知觉,由形象而知意义;最后是概念,超形象而知意义。我相信,大多数人第一次接触街头艺术都是被动的、偶然的、无意识的。不经意间,一种自由的艺术闯进了你的意识中,刺激着你的感观,让你心理突然间产生一种冲动。接下来,你可能选择驻足观看,或是不屑的离开。无论怎样,就在你看到的霎那间,街头艺术的形象已经存在于你的脑海中,我想这便是最简单最原始的直觉。

然而受街头嘈杂的环境及城市的快节奏所限制,大部分路人并不容易产生聚精会神的心理状态,很难达到凝神的境界。加之,受观赏者的性格、情趣及当时的心境的影响。部分路人最初的直觉很快便转化为知觉,在了解表演者为谋求生存或单纯的个性展示之后,便结束了此次观赏活动。街头艺术在他们心中只是一个过客。当然,精彩的表演会引起大批观众的驻足围观,掌声叫好声不断。可我们仍然不能判断他们只是看个热闹,还是凝神去欣赏。大众通过知觉来了解这样随处可见的艺术形式,而其中的一部分人却回到了直觉,凝神去感受街头艺术独有的魅力。长年卖唱于中关村过街天桥的流浪歌手,却有了一批固定的听众,他们也许是哪次路过时偶然听到了歌声停下脚步,这时他们忘却了身边的嘈杂,进入了歌手的世界,于是他们陶醉了、即使没有路过也会特意来欣赏。他们所认识的街头艺术更加深刻。

由于街头艺术的观众具有极强的广泛性,每个人对它认识的方式及程度均有所不同,但是总归都是由直觉到知觉,一部分再回归直觉的。不过,多数观众都认为街头艺术不够正式、过于随意,因而很少有人把它提到概念的层次去深入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大众对于街头艺术的认可造成了障碍。一些人在生活与艺术间混乱着,找不到方向,也曲解了街头艺术。因此,大众是否接受街头艺术的关键,还在他们看待生活与艺术的距离上。

二、街头艺术的大众认可:生活与艺术的距离

朱先生曾在书中的第二章,着重分析了美感经验的心理距离。在我看来,大众之所以对街头艺术抱有不同的接受程度,关键在于他们看待生活与艺术的距离上。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弄清街头艺术的概念与具体范围。维基百科对街头艺术一词是这样解释的:街头艺术是一种在街头,向公众路人表演的艺术,此类艺术表演可能

是即兴,也可是表演者每天的谋生活动,前者的重点是展现自我才华的行为,后者目的是恳求捐赠。街头艺术的表演形式通常有唱歌,乐器演奏,默剧,作画、书法等。街头艺术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尤其是在大城市、商场、车站出口、广场及行人隧道,人流极多的交汇点。从这样的解释中可以看出,街头艺术与生活密切相关,几乎没有距离。街头艺术家把城市、街头这样的生活环境作为艺术展示的舞台,来表达自己内心对于生活及社会的理解。他们往往把最为生活的元素融入艺术或加以抽象,给观众造成一种这本是生活的错觉,从而很难在生活与艺术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距离来欣赏。假如你去欣赏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你会前往画廊、音乐厅或者剧院。在进入这些艺术殿堂之后,你便自觉的产生了一种欣赏艺术的状态。艺术场所的大门或是围墙已经将艺术与生活拉开了一定的距离。然而街头艺术却会随时出现在你的生活中,因而欣赏的距离也需要由观众自己去把握。

有些人认为生活即是一门艺术,它的大多元素都可以是美的。这类人通常思想开放,对各种街头艺术形式都较为认可,甚至对西方传入的后现代及当代街头艺术门类也持接受态度。在他们看来生活与艺术本不应拉开距离去欣赏,因为艺术本是生活的升华。街头艺术家那种直白的、纯粹的、自然的对于生活的表达及个性的完全释放才是一种真正的艺术。他们尊重每一位街头艺人,认为街头涂鸦是一个城市新的符号,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城市话语权的体现。

当然,我相信一座城市中的大部分人,对生活和艺术的距离是模糊的。他们接受街头艺术中一些形式较为传统,易于理解,平易近人的艺术形式,并在欣赏的过程中获得快感。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都不排斥美的事物。他们会被失去双腿却用粉笔在地上把西方名画模仿的惟妙惟肖的残疾人画家所感动,纷纷拍手叫好,拿出手机希望把这一幅幅画记录下来。他们会在过街天桥停留,静静地聆听一个外乡人用吉他与歌声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他们也会震惊于街头三维粉笔画的以假乱真和巧夺天工。街头艺术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并不会在内心上升到一种单纯的艺术来欣赏,却也超越了生活本身,和自己产生了共鸣,给生活带来了快乐,是一种生活中所特有的调节剂。而这样的人,往往并不理解一些先锋派的街头艺术家,用夸张和抽象的手法表达对社会的一些看法。因为这些内容远离属于他们的生活,而他们又无法达到一个摆脱生活,去单纯欣赏和思考艺术的境界。因而对于街头行为艺术、涂鸦等内容并不接受,甚至觉得街头涂鸦就是一种对于环境的破坏和侵犯行为。对于大众来说,产生这样的感受往往可以理解。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此类艺术又与他们的生活距离太远了,他们不能感受艺术家所表达的内容,有误解便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在街头艺术领域,路人和观众几乎没有分别,我们不能要求所有路人都理解某些艺术,都能在一个恰当的距离上去欣赏,都能凝神去体会艺术者的感受,或者都能移情于艺术品。但不得不承认街头艺术的存在价值,因为不论观众对于生活和街头艺术的距离如何界定,此类艺术形式都已经走进了大众,逐渐被大众所认可和接受。尽管现在大众对于街头艺术还存在着某些误解,但是随着现代人思想观念的不断开放,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也随着街头艺术的不断进化和完善,我相信此类艺术形式一定能够借其相对于传统艺术的独特优势,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为一个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尽管在阅读《文艺心理学》后,我们可以运用书中理论来分析这类问题,但朱先生所研究的近代美学,仍不能对现代艺术的一些特点及问题进行解释。现在,城市美学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街头艺术的审美经验也一定会在不断的探索中得以发展和提升。符合现代艺术欣赏的审美经验也将会更好的表达街头艺术的大众感受。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