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亚文化视角下“土味文化”的流行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聚焦视听青年亚文化视角下“土味文化”的流行与思考

□胡凯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快手、抖音等短视频APP的兴起,一种略带“土味”的文化渐渐在互联网上流行。无论是充满着乡土气息的“土味情景剧”,还是满满套路、略显无厘头的“土味情话”,都在网络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土味文化”作为青年亚文化中的一种,以其特有的“土味”风格赢得了广大受众的喜爱,但也不可避免地同其他青年亚文化一样,面临着被收编和消解的严峻形势。本文以青年亚文化的视角来分析当下“土味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并通过案例来思考“土味”风格的建构以及“土味文化”最终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亚文化;青年亚文化;土味文化;收编

近年来.“土味文化”仿佛一阵飓风般席卷了互联网,无论是普通人还是明星都加入了这场盛大的“土味”狂欢。有人认为“土味文化”庸俗而又无聊,是当下社会主流文化倒退的写照。但实际上,如今的“土味文化”正慢慢褪去最初的浮华,回归生活的本真。

一、青年亚文化与“土味文化”兴起

亚文化是一种次文化或称副文化,是一种与主流文化相对应的非主流文化。它存在于主流文化的背景下,是某个区域或某个群体所特有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

(一)青年亚文化概述

青年亚文化作为亚文化的一个分支,是指由边缘区青年群体所创造的一种亚文化形态,它以其特有的颠覆性、批判性对它们的父辈文化或社会的主流文化进行着抵抗,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主流文化。

芝加哥学派作为最早研究亚文化的机构,对青年亚文化研究做出了一系列巨大的贡献。罗伯特•帕克通过对青少年犯罪者、妓女、流浪汉以及犹太移民等社会边缘群体行为的考察,发现传统社会结构和道德秩序正随着城市化不断加快而逐渐瓦解,传统规范和社群关系也无法应对新兴的各类职业和各类群体,由此导致了大量越轨亚文化行为和越轨亚文化群体的产生。艾伯特•科恩在《越轨男孩:帮伙文化》中提出了“问题假设”理论,他认为,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在试图解决自己在社会中遭遇到的各类麻烦问题。下层阶级出身的青少年所面临的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地位挫败带来的苦恼,而这些青少年形成的亚文化就是他们解决地位挫败问题的特有方式。华德•贝克尔的“贴标签理论”则认为,社会强势群体通过设置有益于自身的规则并对“冒犯”这些规则的少数弱势群体“贴上越轨标签”,从而创造出“越轨人群”。因此,青年亚文化研究的发端和兴起与芝加哥学派对于社会边缘群体的关注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于青年亚文化代表着边缘区青年群体的利益.它对成人世界秩序往往表现为一种颠覆态度,边缘区青年群体利用这一特点来逃避成人对现实世界的掌控。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平民阶层的青年由于无法融入到社会主流文化而自创了一种文化形态,这一文化形态富有强烈的反抗意识。例如,嬉皮士通过流浪的生活方式来反映出他们对民族主义和越南战争的反对,通过提倡非传统的宗教文化,批评西方国家中产阶级的价值观。®

(二)“土味文化”的兴起

“土味文化”是伴随网络短视频流行起来的一种亚文化,它来自于民间,具有乡土气息,因此被称为“土味文化”。作为青年亚文化的一种,它的兴起自然也和社会边缘青年群体脱不开干系。《CNNIC:2018年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02亿。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7.9%,10—19岁.30—39岁群体占比分别为18.2%,24.7%;学历方面,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7.7%和25.1%。④不难看出,我国网民目前还是以青少年、青年和中年为主,以中等教育水平为主。⑤这些群体往往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社会边缘群体。当《一封家书》《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彰显主流价值观的综艺节目大放异彩的时候,他们由于自身学历、能力等各种限制,很难融入主流社会渲染的这种文化氛围。但是这些边缘青年群体同样有自己的诉求,渴望着与外部世界接触。一款短视频APP快手的出现就与他们的渴望不谋而合。

快手于2011年上线,最初只是制作GIF动图的软件,后来延伸至短视频领域,至今已拥有7亿用户。而快手得以发展至今天这般规模,主要就是因为它深耕于三四线城市、乡村以及一些偏远地区,把自己的目标用户定位在低收入、低学历的青年群体。这些群体由于社会关注度低,与大众传媒所营造的主流社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快手的出现,为他们向外部世界发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他们展示自我的心理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土味文化”在快手上最初的表现形式为社会摇、喊麦、吃播等,其中,尤以“吃播”为甚。快手主播们的吃法千奇百怪,但有一点不会变,一定要“大快朵颐”,仿佛丧尸一般的大口撕咬,给观众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样一种令人咂舌的方式配上质朴的表情、不标准的普通话,自然迎合了现代人的猎奇心理,引发了大量的关注。这种“吃播”基本不需要技术含量就能获得几万乃至几十万的关注,因此成了众多底层青年眼中迅速成名致富的

视听2019.03I 159

视听新媒体聚焦

一个捷径,也使得更多的社会边缘青年加入到了这种“土味”创作者的行列中,进一步促进了“土味文化”的兴起。

二、“土味文化”的发展与表现

2018年5月,周杰伦推出了自己作词的新歌《不爱我就拉倒》,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其中,“哥练的胸肌”“反正我又不是没有人要”等歌词被网友直呼“太土”,完全没有以前的优雅和韵味,这些歌词也被冠以“土味歌词”的称号。

(一)形式多样化

随着“土味”创作群体的不断扩大,“土味文化”的形式也得到极大发展,除了“土味视频”“土味吃播”外,还出现了“土味歌词”“土味情话”“土味情景剧”等新形式。以“土味情话”为例,“土味情话”就是那些听起来很肉麻、很甜蜜但又充满乡土气息、略带无厘头的情话。“土味情话”通过将不同的话语进行拆分重组,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符号,这种新符号又被反复组合成有特征的话语形式,传递出一种不同的信息。“土味情话”这种表达爱意的方式,与传统的表达爱意的方式截然不同,出其不意、答非所问的风格给人带来尴尬和不适的同时,让人感受到了意料之外的快乐。

“土味情话”常用的表现手法包括取谐音、押韵、同义反复、比喻等。例如“你知道我和唐僧的区别是什么吗?是什么?唐僧取经,我娶你。”细看这句“土味情话”就会发现问句和答句并无直接的逻辑关联,但答句中的“娶”音同“取”,巧妙地用谐音回答了这个问题。

表1“土味情话”表现手法一览表

表现手法例证

取谐音—你知道我和唐僧的区别是什么吗?

—一是什么?

一一唐僧取经,我娶你.

押韵只许州官放火,不许你离开我。

同义反复—

—“告诉你7个抗衰老的方法”

---什么方法?

—“爱我爱我爱我爱我爱我爱我爱我”

比喻我还是喜欢你,像小时候吃辣条,不看H期

再如“土味情景剧”,其情节、剧本无非都是身边发生的事情,拍摄场景也往往是乡间地头、居民小区。但这些剧本、台词、场景等符号的“拼合”,就很好地表明了他们边缘群体这一身份。例如,快手主播“司徒浩然”扮演的“痴心男儿”形象,时常上演一出因为没钱没权没势被女友抛弃,却仍对她不舍不离、痴痴等待的“狗血”剧情。

表2“土味情景剧”的类型

类型风格代表人物

情感型情侣Z间的情感纠葛、兄弟之间的

利益纠纷快手主播“司徒浩然”快于主播“野狼团队”

正能量型传播“见义勇为”“孝敬父母”“保

护弱小”等思想,但未免有些纠枉

过正

快手主播“阿伟”

行为艺术型独白+特色动作(“烫脚舞”

泉水浇头”)快手主播“社会人郑口李葵”

(二)平台丰富化

随着“土味”创作者将创作平台延伸至抖音,“土味文化”也走出快手迎来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作为国内短视频领域另一领军者的抖音,一直以来的用户定位都是一二线城市、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也一直以年轻、潮酷的风格作为立身之本。但随着抖音的不断发展,用户逐渐由一二线城市下沉到四五线城市及乡村,抖音上也开始出现了大量无聊、老套、毫无意义的“土味”内容,例如,硬拉着自家宠物扭“海草”舞,假装用自己桌的青菜换其他桌的牛肉,去海底捞体验各种网红吃法……很多抖音用户都感叹内容质量不如以前,越来越“土”,越来越像快手了。

在此之后,“土味文化”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被“搬运”到了新浪微博平台。这也是“土味文化”从小众走向大众,得以全面爆发的关键。2017年3月.新浪微博上岀现了一个名为“土味挖掘机”的博主(已于2018年11月13日被封号),它自身并不生产“土味视频”,而是搬运快手、抖音平台的“土味视频”。⑥它最高峰时拥有492万粉丝,每条微博的播放量都稳定在20万人次,并有2000条左右的评论、转发。像它这样打着"土味”旗号的博主在新浪微博上还有很多,如“土味老爹”“土味食堂”等。这些新浪微博博主对“土味文化”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土味”创作者本身。与此同时,他们在对“土味文化”进行“搬运”时,通过自己的注解或评论又可以为这些“土味文化”赋予新的内涵。例如,土味爱好者们在博主“土味挖掘机”的评论区深切地称呼其为“土老师”和“土酱”,并把自己带有模仿性质发布的“土味视频”称作是“交作业”,而“土味挖掘机”则会选取部分粉丝的“作业”进行点评。这种共同语境的形成进一步拉近了土味博主与土味爱好者们的互动,再一次推动“土味文化”的传播,形成了全民“土味”狂欢的盛况。

三、“土味文化”的建构与收编

从对抗走向缓和、从抵抗走向收编是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土味文化”在建构“反主流”风格的同时也必将被主流文化所消解、收编。

(一)“土味”风格的建构

风格是青年群体展现自我的一种有意义的形式,也是构成其特定生活方式的一种符号系统。青年群体通过对物品进行拆分、重组,建构了一个新的符号,形成了独特的话语体系。被挪用的物品在独特的一整套亚文化行头中重新组合起来,就会“反映、表达……群体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让它们产生了共鸣”。不论是以其原来的形式还是以改造过的形式,都和亚文化的关注焦点、活动、群体结构以及集体的自我形象有着同构的关系。⑦在19世纪60年代的西方,嬉皮士通过身着色彩鲜艳或不寻常的衣服,留着长发大胡子的造型来建构自己反主流的风格。在当下物欲横流的中国社会,小清新信奉者们通过身着田园风格的碎花裙子,追求清新淡雅的生活来标榜自己淡雅超脱的独特气质。“土味情景剧”中的小镇青年往往顶着锅盖头,身穿紧身T恤、西装外套、九分小脚裤.脚踏豆豆鞋。他们通过搭载在身体上的物品构建了一种浓浓的“土味”风格。当然,“土味”风格不光是服装,还颠覆了每一种相关话语。例如快手上非常火爆的“社会摇”,就是一种另类的“土味”舞蹈:表演者没有固定的动

160I RADIO&TV JOURNAL 2019.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