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幼儿园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心理学对幼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课程就是促进幼儿在认知结构的形成过程中推动幼儿的认知发展。 ②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布鲁纳强调:“不 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③课程设计要依据幼儿的认知结构水平,尊重幼儿的认知规律。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幼儿园课程论的影响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五个基本假设是: ①人作为人,超越了组成人的各种成分的总合,人不能被还原为其组成 成分; ②人具有他独特的存在,这种存在处于特定的人文和生态背景; ③人是有意识的,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④人具有选择能力; ⑤人具有意向性,行为是有目的的。
Instr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 1970, wk.baidu.com48)
• 约翰孙也认为,“课程并不关心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将要做 什么,而关心的是作为其行为结果——他们将学到什么 (或将能做什么)。课程关心的是结果,而不关心发生了 什么事。依照事实,课程与学习过程保持着预期的关系, 而不是报告关系。”(Mauritz Johnson, Appropriate Research Directions
Caswell and Doak S. Campbel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New York: American Book Company, 1935,P.66)
• 道尔主张课程定义应由学科内容或科目种类转变 为在学校指导下学生获得经验的总和。(Ronald C. Doll,
(二)幼儿园课程的含义: 教育者以一定的身心发展需要和社会性发展 需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内外的教育情境, 选择适合幼儿全面素质发展的学习内容, 对幼儿的身心施加影响,使其获得有益发 展的全部活动。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理论基础
一、心理学基础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 一是以华生为代表的经典行为主义时期:刺激--反应学说 一是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时期:反应后的刺激,即强化 可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概括为: ①科学心理学所反映的对象只是能够客观观察和测量的外显的行为; ②多个个体的反应就是可知行为的整体; ③个体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受环境的影响被动学习而来的; ④对动物或儿童试验研究而得到的行为原则,可以推广为人的行为原则。
根据以上的分析,得出课程的概念。 课程应包含的要素有:教育者、学习者、教 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活动。 课程定义:教育者以一定的社会目标和发展 人的目标为导向,根据学习者的兴趣和需 要,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在教育情境中 对学习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其获得有益 经验的全部教育性活动。
二、幼儿园课程的性质 1、幼儿园课程的根基性、启蒙性 2、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 3、幼儿园课程的生活性 4、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整合性
(二)课程的几种经典解释
• 1. 将课程视为学科 • 《袖珍牛津词典》:“课程,主要是指一个学校或大学的一门常规学 习科目。” • 《辞海》:“课程即教学的科目。可以指一个教学科目,也可以指学 校的或一个专业的全部教学科目,或指一组教学科目。”(《辞海》 (教育、心理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5页) • 《中国大百科全书》:“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指所有学科 (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 指一门学科。”( 《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 中国大百科全 书出版社,1985,207页) • 将课程视为学科,局限在哪里?
实质上是把课程看成是由静态的知识或知识体系构成的,学 生的任务就是要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发展自身的认识能 力。缺点是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兴趣、需要, 不能把学生的心智发展、情感陶冶、个性培养和创造力发 展等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这样教出来的学生不能 适应社会的需要。
• 2. 将课程视为经验 • 卡斯威尔与坎贝尔认为,课程不是学科群,而是 “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所有经验。”(Hollis L.
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65 )
• 4. 将课程视为目标
• 20世纪60年代初,John J. Goodlad 将课程看做是学生通 过学习所要达到的所有目标。
• 受此影响,波法姆和贝克认为,“课程是学校所担负的所 有预期的学习结果。”(W.James Popham and Eva L. Baker, Systematic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习过程的本质和特点有着独特的解释: 1、人生来就有学习和生长的自然潜能。 2、学习过程是促使每一个体自我发展的过程,而自我发展的实质是自我 评价的发展。 3、每个人都有一种自然生长的本能,都有自我实现的共同趋势和自我指 导的能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在课程目标上以促进幼儿完整人格的发展,独特潜能的发挥以及达成 自我实现的目的为核心。 2、课程内容的选择注重对于幼儿的个人意义及与幼儿实际生活的“适应 性”。 3、课程的实施中,人本主义者非常重视“人际关系”在人的发展中的作 用,认为通过人际间的心灵沟通,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意识和 交往意识,培养必要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本身就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 要目标。 4、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手段。
• 奥利瓦对五花八门的课程定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列举了13种有代表性的课程解释:
• 1. 课程是在学校中所传授的东西; • 2. 课程是一系列的学科; 3. 课程是教材内容;
• 4. 课程是学习计划;
• 5 课程是一系列的材料; • 6 课程是科目顺序; • 7 课程是一系列的行为目标; • 8 课程是学习进程;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
学习目标: 1、掌握幼儿园课程的概念、本质、及特点; 2、掌握幼儿园课程理论的基础。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本质 (一)课程论的历史发展 (一)课程界定的泛滥 • 课程作为独立的学科的研究领域只有短暂的九十来年的历史,其标志 是1918年,美国著名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 • 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在1859年发表的一篇名著《什么知识 最有价值》中首先提出了“课程”(Curriculum)这一术语,意指 “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该词源于拉丁语“currere”,原意是“跑 道”(race course),规定赛马者的行程,与教育中“学习内容进程” 之意较接近。根据这个词源,课程最常见的意思是“学习的进程” (course of study)。
• 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中对课程解释列出了9种 定义。 • ——见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北京:教 育科学出版社,1991.65
• 利威主编的《国际课程百科全书》对不同的课程定义进行 了总结,也列举了9种代表性的解释。

——Arieh Lewy,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 , Pergamon Press, 1991,p.15
in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Curriculum Theory Network, Winter, 19701971,No.6,p.25)
• 奥利瓦:“对课程意味着达到什么目的的阐述,对于我们 精确地确定课程是什么的定义没有什么帮助。”(Peter F.
Oliva, Developing the Curriculum, Little, Brown & Company (Canada) Limited, 1982,p.8
(四)后现代主义哲学基础上的幼儿园课程论
三、社会学基础
功能理论的基本观点为: 1、社会是由许多不同部分构成的一个相对稳定和持久的结构,社会结构 的各部分对社会整体发挥各自的功能; 2、社会因价值的共识而整合。在整体中,某一部分的变化可能影响整体 结构,但它不会破坏社会结构,的协调与平衡,其关键性原因是社会 中存在着共同的价值观和社会观; 3、社会的变迁尽管存在,但它总是处于稳定和谐的状态。 功能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观出现以下主要特点: 1、突出社会化功能 2、课程的内容贴近生活 3、强调社会对课程发展的推动作用
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有如下几点: ①课程目标要分解、要具体,强调目标的外显性和层次性 ②提倡教学设计,重视运用不同的教学技术 ③尝试对幼儿的外显性行为进行评价,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强化 (二)认知主义心理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他们认为,环境只是提供潜在的刺激,至于这些刺激是否引起以及引起 何种反应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 认知主义心理学对学习的基本解释是: ①学习是一种内部发展的过程,是一种由同化和顺应交替发生作用,从 而导致生理、心理从平衡状态到不平衡状态的循环过程; ②学习是一种主动构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认知结构发挥着重要的作 用; ③学习是一种对信息符号进行分阶段加工的过程,而这种加工处理是学 习者与环境的交互动态的过程。
Curriculum Improvement: Decision Making and Process, Boston: Allyn & Bacon, Inc., 1978,p.6.)
• 坦纳夫妇:“在学校主持下对知识和经验的系统 化重构而形成的有计划的、有指导的学习经验及 预期的学习结果。”(Daniel Tanner and Laurel N. Tanner,
• 在学校教育漫长的发展史上,课程的含义并没有引起大的 争议,也未引起注意。人们只是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理解、 解释课程,将其视为学校教育中开设的学科门类及其内容 安排的计划。 • 直到20世纪后,受进步教育思想的影响,特别是杜威的经 验主义课程论,课程这一本来具有简单的起源和明确内涵 的术语变得越来越复杂。课程学者们赋予了课程多种多样 的、难以理解的、甚至玄奥的界定。 • 课程是“一个用得最普遍但却定义最差的术语” • ——Scotter,R.D.V and Others,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Social Perspective, 1979, p.272.
二、哲学基础
(一)进步哲学基础上的幼儿园课程论 杜威认为A: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课程与教学是不可取的, 应把课程与教学同儿童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理想的课程与教学的中心应该 以儿童为出发点,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为目的,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在教学问题上,认为知识必须通过积极主动的活动得来,必须与经验结合在 一起,提出“从做中学”的教学主张。 (二)永恒主义哲学基础上幼儿园课程论 (三)要素主义哲学基础上的幼儿园课程论 共同文化要素分为四个方面: 1、学习习惯和基本技能; 2、知识,包括观念、概念、含义、事实、原理、理论假说; 3、理想和情感化的准则; 4、态度,包括理论观点、顿悟、兴趣、忠诚等。
• 3. 将课程视为活动
• 把活动视为课程,这种课程观起源于杜威的活动 课程论。杜威认为,“使儿童认识到他的社会遗 产的惟一方法是使他去实践。”(赵祥麟,王承绪编译,
《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7页)
• 课程“是学校的生活和计划…..一种指导生活的事 业,是构成一代一代人生活的生气勃勃的活动流” (Rugg,1947)(见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江山野主
• 9 课程是在学校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 10 课程是在学校指导下,在校内外所传授的东西; • 11 课程是学校全体职工所设计的任何事情; • 12 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所经历的经验; • 13 课程是个体学习者在学校教育中所获得的一系 列经验。 • ——Peter F. Oliva, Developing the Curriculum, Little, Brown & Company (Canada) Limited, 1982,p.4.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ory into Practice, Macmillan Publishing, Co.,1975, p.45.)
• 靳玉乐:课程是“学生通过学校教育环境获得的 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靳玉
乐:《现代课程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65页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