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常态下的县域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新常态下的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也日渐突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已经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因此,要深刻认识县域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加强县域经济结构、问题及运行质量研究,顺应县域经济发展趋势,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从而推进县域经济在新常态下科学发展,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县域经济腾飞之路。
标签:县域经济本质特征科学发展
中国的县制历史久远,萌芽于西周,产生于春秋,发展于战国,定型于秦朝。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一直延续至今,县制发挥着重要的行政功能与经济作用。从古至今,县域始终是我国政治经济体系和社会系统中最基础的层次和最基本的单元。自秦始皇统一六国设立郡县以来,历朝历代无不特别重视县域的治理,治理好县域历来是治国安邦的根本之策。作为国家行政管理体系的最基层,县(市)是国家的根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重要支撑,在我们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郡县治,天下安;郡县丰,天下富。
但是,“县域经济”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的。在过去,县域经济常常依附在大的区域规划中,很少被单独提及。新世纪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对30年来的改革开放实践进行重新审视,从更高层面设计与深化改革,更加科学地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经济策略由效率优先转向注重均衡发展;经济布局实现了“由面到点”,即由东中西部和老工业基地区域总体规划转向局点——县域经济,经济政策更多的表现为由城市经济向县域经济侧重的转换,尤其是“十一五”规划开始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正式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表明发展县域经济成为新的时代特征。2002年党中央发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以来,县域经济的发展才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此前县域经济之所以很少被提及是因为过去的县域经济更多表现为农业经济,缺乏作为个体研究发展样本的意义。现在意义上的县域经济已不局限于农业经济,它是一种综合的经济形态,而且越来越以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为主导产业,这样的一种经济形态跟过去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县域经济概念越来越与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非农产业、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发展、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等工作结合起来,县域经济内涵越来越丰富,充满着活力,蕴涵着希望。随着我国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命运与前途。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实现四化同步关键在县域,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一方面县域经济既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又有独立的功能系统;既有城市经济特征,又有农村经济特色,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扩大内需增长潜在的市场,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主战场,具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从统筹城乡的角度来看,县域经济是统筹发展的重要环境和着力点,是直接操作的平台,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县域是城镇化进程的主战场,它不仅被认为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也是关系着中国新型城镇化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
更为重要的是,在未来县域经济所承载的内容和意义将更加多元和深刻。一方面,它作为中国制造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区,肩负着产业支撑的重任。另一方面,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会议的要求,县域有相当一部分还要保留农村的形态,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任。所以,并不夸张的说,中国已进入了县域经济时代。县域经济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也日渐突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已经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如何科学地落实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的现实课题。因此,深刻认识县域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顺应县域经济发展趋势,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从而推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县域经济腾飞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谓县域经济,就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重要推动,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的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其次,县域经济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资源禀赋相关联。再次,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最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有着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县域经济不等同于城市经济,也不同于农村经济,包含着丰富的本质特征和科学内涵。
一、县域经济不是“干部经济”,而是市场经济
县域经济需要政府宏观调控与政策引领,更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协调作用,“两只手”要各归其位不能偏颇。依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规范确立“看不见的手”的决定性作用与”看得见的手”的指导性作用的关系。县域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不是“领导干部经济”,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关键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县域经济在许多地方出现“翻烧饼”现象,呈现出政府超强干预模式、干部经济模式、政绩经济模式、指标经济模式,就在于县域经济在发展思路上受决策者的影响很大,由于领导决策层的不断更换,在发展思路上缺少长期规划,发展规划随着决策者的更换而反复变化,出现了“多变型”的县域经济。不是以市场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而是通过简单的行政手段去创造所谓的“洼地效应”,一个决策人一个思路,这种发展不会稳定更不会持久。发展县域经济要科学规范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政府着重进入“市场失灵”领域,从根本上解决“越位”、“缺位”等问题。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让所有人充分发挥创造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