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的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的发展

概述:

我的家乡在号称塞上江南的宁夏,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宁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个宁夏人我十分的自豪。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位于黄河中上游地带;北部主要是平原,为引黄灌区;南部主要是山区,人类的祖先就已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秦代便设郡治理,并开始沿黄河两岸修渠垦殖,建设引黄工程灌溉农业,经汉代、唐代的进一步开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平原成了闻名?"塞上江南"。但从明朝中叶以后,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开始衰败,尤其是南部山区,到解放前,已成为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194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按1995年价格计算也不足400元。1949年9月23日宁夏解放,1958年10月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从此揭开了宁夏历史的新篇章。在党的正确民族政策指引下,在国家和兄弟省、市、自治区的大力支援下,4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在旧社会遗留下的极端落后的基础上,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宁夏发展之经济

经济是一个地区的整体发展状况的最好体现。

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拥有区位、农业和能源三方面的相对优势。农业优势:宁夏平原土地肥沃,黄河过境397公里,年过境流量325亿立方米,引黄灌溉条件十分便利,有高产稳产水浇地600多万亩,被列为国家级“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区,是全国四大自流灌溉区,而清真牛羊肉、酿酒葡萄、枸杞、硒砂瓜等宁夏特色农产品经过精加工,打造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名牌产品。能源优势:宁夏发展火电条件得天独厚,煤炭探明储量315亿吨,居全国前位。占总储量90%的宁东煤田低灰、低硫、特低磷、高热量,易开采,是理想的发电用煤。银川盆地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和地热资源储量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旅游资源优势:宁夏有中国生态盆景之称,不大的版图上,分布着高山、大河、丘陵、平原、沙漠、湖泊、草原等多种地形地貌。“两山一河”(贺兰山、六盘山、黄河)、“两沙一陵”(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两堡一城”(将台堡、镇北堡、古长城)、“两文一景”(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塞上江南景观),构成了具有多样性、差异性和独特性的旅游资源,“塞上江南?神奇宁夏”的旅游品牌日益叫响,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

改革开放经济取得重大进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不久,贺兰县即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点,1982年在全自治区普遍推开。到1984年,全区99%的农户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在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以后又大力推行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建立和加强社会服务化体系。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生产的发展。宁夏回族自治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10月以前只是在局部范围内进行试验。1984年10月开始全面推开。目前,财税、金融、计划、投资、外贸、价格、流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均已取得较大进展;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推行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已在11家大中型企业中开始施行;全区已组成公司制企业1155家,企

业兼并、联合、拍卖、破产、股份制合作等形式改革也已取得初步成效;非公有制经济有了较快发展,1995年末,全区私营企业已达2002户,注册资金6.7亿元;个体工商户68647户,注册资金5.1亿元。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格局基本形成。1995年,全区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962万美元增加到27800万美元,增长8.4倍。其中,出口总额达到24000万美元,比1978年增长9.6倍。出口商品结构由传统的农副土畜产品为主,发展为以煤炭、化工、轴承、机床等工业产品为主,出口产品运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外资从无到有。1995年利用外资达5650万美元,已注册的三资企业有365个。随着对外开放事业的发展,旅游事业也在迅速发展。80年代初期,中央确定上海市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为对口支援省区。十几年来,上海市在经济、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力的支持,宁夏回族自治区在能源、原材料方面也为上海市做出了一点贡献。在与上海市结?"兄弟"的基础上,宁夏回族自治区逐步扩大了协作的领域和范围。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已和全国许多省、市、自治区建立了经济协作关系。横向经济联系与协作由民间的、分散的协作发展为有领导、有组织的协作;由松散的协作向稳定的、紧密的协作联合发展;由就项目协作向形成经济区网络方向发展。近几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其他省(区)联合组织了西北五省区经济协作区、黄河中上游多民族协作区、黄河流域经济协作区。"八五"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共完成各类经济技术协作项目758项,新增工业总产值13.7亿元,引进区外资金1.34亿元,协作资金2819万元,引进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500余人。

宁夏发展之工业

工业的发展体现了走进现代化的进程,解放劳动力以及改革创新的能力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宁夏自治区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国民经济完成了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向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的转变。着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壮大优势骨干企业,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现已形成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机械等行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特色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节能环保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三大千亿”计划助推工业升级。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工业园、灵武羊绒产业园升格为国家级园区。

工业经济在经历了4个发展时期,走过曲折的发展历程后,总产值实现了从1280万元到1360亿元的飞跃,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曾经贫困、落后的小省,现人均发电量全国第一,人均产煤量全国第三,成为全国13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大型煤炭基地、煤化工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

翻开尘封的记忆,会看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区的工业仅仅是200多家简陋的手工作坊和小煤窑、机修所、被服厂等,主要分布在银川、石嘴山、吴忠及固原等城市,多属传统的手工工艺,规模非常小。

宁夏解放后,人民政府集中力量对食盐、电厂、面粉厂、煤矿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并从1951年起,着手建设装机500千瓦的银川电厂和拥有460毛纺锭的银川毛纺织厂。到1957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700万元,煤炭产量34万吨,发电量500万千瓦时,这是我区工业经济的恢复时期。

70年代在大力发展“五小工业”方针的鼓励下,我区各地建成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型工业企业、骨干企业,极大地促进了宁夏工业的全面发展。但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