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患病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质疏松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同德医院 风湿科
李春萍
调节骨代谢的激素
人体参与骨代谢的激素有甲状旁腺素、降钙 素、维生素D。
维生素D
维生素D的主要生理功能: 1.提高机体对钙、磷的吸收,使血浆钙、磷的
水平达到饱和。 2.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促进牙齿健全; 3.通过肠壁增加磷的吸收,并通过肾小管增加
骨转换生化指标
治疗后骨转化生化标志物变化快于骨密度 骨吸收指标治疗后2-4周快速降低,3-6个
月达到平台。 骨形成指标变化较晚,6-12个月达到平台。 在绝经后妇女低骨密度加骨高转换,预示骨
骨质疏松患者骨皮质的改变


正 常
减 少
骨质 疏松
严重 骨质 疏松
骨质疏松患者骨小梁的改变
正 常
骨 质 疏 松
骨质 减少
严重 骨质 疏松

骨骼为机体提供支持和

对器官的保护作用,人 的骨骼一生都要经过以
下三个时期:

骨的生长建造期
骨重建平衡期
ຫໍສະໝຸດ Baidu
骨量丢失—骨重建偶

联失衡期
骨骼的生长、发育和衰老规律
激素:性激素不足、降钙素、甲状旁腺素、
1,25双羟维生素D、皮质类固醇、甲状腺 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细胞因子-IL-1、IL-2、TNF增高,护骨
素减少
遗传因素:雌激素受体基因、VitD受体
基因、I型胶原基因、IL-1基因、IL-6基因、 IGF基因等。
其它: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疾病、
• 绝经早 • 性腺功能低下 • 长期糖皮质激素 • 影响骨代谢疾病 • 低体重 • 视力受限 • 神经肌肉障碍
• 吸烟 • 过量饮酒 • 饮料、咖啡 • 长期缺乏运动 • 低钙摄入 • 维生素D缺乏
诊断
(一)脆性骨折
是骨强度下降的最终体现, 有过脆性骨折临床上即可诊断 骨质疏松症。
诊断
(二)骨密度测定:
BMD 2.5SD
-2.5
骨质疏松症 + 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T=
测定值 - 同种族、同性别健康成人骨峰值
标准差
女性: 绝经后; 男性: 50岁
WHO 推荐标准也适用中国人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Z=
测定值 - 同种族、同性别、同龄人骨密度 标准差
女性: 绝经前; 男性:< 50岁
骨转换生化标记物
DEXA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骨密度 检查方法,其测定值作为诊断的金标准。
SPA、SXA、QCT等可作为诊断参考。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WHO建议标准:白人女性、BMD、DXA
正常 骨量低下
骨质疏松症 严重骨质疏松症
与健康成人骨峰值比较
T值
BMD > -1 SD
>-1
-2.5SD < BMD -1 SD -2.5 1
骨质疏松性骨折危害
髋部骨折 30%康复 19%致死 50%致残
关注
医学界已将这三种疾病放 在同样重要位置
防治 骨质疏松症
预防骨折
治疗高血脂 治疗高血压 预防心肌梗塞 预防中风
内容
概述及流行病学情况 定义与分类 病因和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诊断及危险因素的评估 预防及治疗
年龄、体型、药物、峰值骨量等。
女性一生骨量的变化
骨峰值
绝经
Bone Mass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Byyny and Speroff 1996
Age (years)
内容
概述及流行病学情况 定义与分类 病因和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诊断及危险因素的评估 预防及治疗
24.8
16.7
63.0
50.9
67.0
77.7
70.7
90.2
42.6
39.3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3;9(3):257-258
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 缺少的不是骨质疏松病人,
而是发现!
50岁以上妇女脊椎骨折患病率
• 北京50岁以上妇女脊椎骨折的患病率为 15%
• 相当于每7名50岁以上妇女就有1名发生 • 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骨质疏松症诊断
脆性骨折
非暴力、轻微外力 发生骨折
世界卫生组织
骨密度测定
推荐标准
骨密度
骨质量


结构 转换率


损伤累积

矿化程度
基质
(胶原,交联)
The NIH Consensus Development Panel on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herapy. JAMA 285:785-795, 2001
骨吸收指标
尿钙/肌酐比值(Ca/Cr) 血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PACP) 血I型胶原C端肽(S-CTX) 尿I型胶原C端肽(U-CTX) 尿I型胶原N端肽(U-NTX) 尿吡啶啉(Pyr) 脱氧尿吡啶啉(d-Pyr)
骨转换生化指标
在以上诸多指标中,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 (IOF)推荐I型原胶原N-端前肽(CINP) 和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S-CTX)是敏 感性相对较好的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骨质疏松性 骨折a
513,000 b
心脏病发作b
228,000 c
184,300 d
中风c
乳腺癌d
a.美国每年估计(所有年龄) b.美国每年估计(女性,>29岁)
c.美国每年估计(女性,>30岁) d.1996年美国估计(新病例,所有年龄的女性)
Data from Riggs BL, Melton LJ III Bone 1995;17(suppl 5):505S-511S; Riggs BL, Melton LJ III N Engl J Med 1986;314(26):1676-1785; Heart and Stroke Facts:1996 Statistical Supplement,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ancer Facts & Figures-1996,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特发性骨质疏松
特发性骨质疏松发生于既往身体健康、青春 发育前的儿童,发病年龄2-16岁,其诊断 必须排除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 患者的症状在青春期后可自行缓解。
内容
概述及流行病学情况 定义与分类 病因和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诊断及危险因素的评估 预防及治疗
病因与发病机理
Seeman E. MJA 2004; 180 (6): 298-303
骨质疏松的分类
原发性
绝经后骨质疏松(I型) 老年性骨质疏松(II型)
骨质疏松症
继发性
特发性
I型和II型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特征
I型(绝经后)
年龄(岁) 性别(男:女)
50-70
骨量丢失 骨折常见部位
主要是松质骨 椎体和桡骨远端
甲状旁腺素
1.甲状旁腺激素:通过活化维生素D间接促进 肠道吸收钙。
2.促进破骨细胞活性,使骨分解增加。 3.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钙。促进磷排泄。
骨质疏松症不容被忽视的公众健康问题
正常
骨质疏松





溃 于
严重骨质疏松


Courtesy Dr. A. Boyde
内容
概述及流行病学情况 定义与分类 病因和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诊断及危险因素的评估 预防及治疗
正常或降低
小肠钙吸收
降低
1,25双羟维生素D 继发性降低
主要发病因素
绝经
II型(老年型)
>70 1:2 松质骨或皮质骨 椎体、桡骨远端和髋骨 轻度增高 降低 原发性降低 老龄
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原因
内分泌紊乱:库兴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 亢进、糖尿病、垂体催乳素瘤性腺功能减退 慢性疾病:胃肠吸收障碍、肝功能损害、肾性营养不良、肾 小管性酸中毒、类风湿关节炎、氟骨症、神经性厌食 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淋巴瘤、肥大细胞增 生症 先天性疾病:成骨不全、高半光氨酸血症、Fanconi综合症、 马凡氏综合症 营养障碍:蛋白质缺乏、维生素C缺乏、肝豆状核变性 药物: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甲状腺素、肝素、酒精、 免疫抑制剂、GnRH激动剂、芳香化酶抑制剂 其他:制动、废用、失重
4.9% (50-59岁) 36.6% (80岁以上)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况盐疾病分会2011.3
在某些国家,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病率已经 高于乳腺癌、心肌梗塞与中风
常见疾病发生率(年)
2,000,000
1,500,000 a
1,500,000 1,000,000
500,000 0
椎体
髋骨
腕部
其它 肢体部位
骨质疏松临床表现
疼痛
驼背
身高变矮
骨折
内容
概述及流行病学情况 定义与分类 病因和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诊断及危险因素的评估 预防及治疗
诊断思路
临床危险因素评估 骨密度检查 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检查
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危险因素
老龄 女性 亚洲或白人 低BMD 高骨转换 骨折家族史 前次骨折史
目前
= 中国60岁以上 世界老年人
人口1.73亿
口最多国家
2025年
> 中国60岁以上 目前美国
人口2.74亿
的总人口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况盐疾病分会2011.3
美国骨质疏松症的费用
疾病 哮喘 骨质疏松症 慢性心力衰竭
患病人数 15,000,000 10,000,000 4,600,000
费用(美元) 75亿 138亿 203亿
(广州)中老年人不同年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 (%,1197人, DXA )
年龄(岁)
40~49 50~59 60~69 70~79
80~ 合计
男性
L2~4 Ward’s
4.8
7.1
8.8
16.6
11.1 21.6
17.8 51.5
20.0 72.5
11.1 26.4
女性
L2~4 Ward’s
4.7
2.3
骨质疏松
骨丢失
Normal
Osteoporosis
Bone in osteoporosis
Imbalance between bone formation and resorption leads to trabecular thinning(left) and eventual loss of trabecular connectivity(right)
60岁以上
12.69 亿 1.32亿
中国老龄人口占世界老人人口的四分之一
人口老龄化愈高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愈高
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
国内: 骨质疏松症患病率 (DXA,2006年全国性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
年龄(岁) 50~
男性(%) 女性(%)
14.4
20.7
6944万人患骨质疏松
2亿1千万人低骨量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况盐疾病分会2011.3
磷的再吸收。
降钙素
降钙素是一种单链肽激素,其由甲状腺滤泡 旁细胞(C细胞)合成和分泌。主要拮抗甲 状旁腺素。 1.抑制小肠吸收钙离子。 2.抑制破骨细胞,减少骨骼中钙流失到血液。 3.抑制肾小管对磷酸根的重吸收。 4.抑制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增加钙从尿中 排泄。
甲状旁腺素
甲状旁腺激素(PTH),是甲状旁腺主细胞 分泌的碱性单链多肽类激素 。在血浆中半 衰期只有20分钟,主要经肾灭活。
骨质疏松症: 定义
WHO (1994)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 以骨量低下,骨微 结构破坏,导致骨 脆性增加,易发生 骨折为特征的全身 性骨病。
NIH (2001)
骨质疏松症是骨强 度下降导致骨折危 险性升高的一种骨 骼疾病。骨强度主 要由骨密度和骨质 量来体现 。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况盐疾病分会2011.3
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数据事实资料和哮喘统计数据, 1999:1-4;
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骨质疏松症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事实数据,2003;
美国心脏学会和美国中风学会:心脏中风事实数据,1996。
老龄化社会的标志之一: 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
2000年人口普查: 总人口
临床表现
骨骼及关节疼痛:通常为弥漫性,无固定 疼痛部位,检查不能发现压痛点,可为腰 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时疼痛加重或活 动受限,严重者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身高变矮、脊柱畸形:常见于椎体压缩性 骨折,可单发或多发,有或无诱因。
骨折:常因轻微活动或创伤而诱发,弯腰、 负重、挤压或摔倒后发生骨折。
骨转换生化标记物(biochemical markers of bone turnover)就是骨组织本身的代 谢(分解与合成)产物,简称骨标志物 (bone markers)。分为骨形成标志物和 骨吸收标志物
骨转换生化指标
骨形成指标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骨钙素(OC)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 I型前胶原C端肽 (PICP) I型前胶原N端肽(PIN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