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缘何六次钟情博弈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奖缘何七次钟情博弈论?
一、诺奖7顾博弈论
从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3位博弈论专家开始,迄今为止,
共有6届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博弈论的研究有关,作为一门工具学科
能够在经济学中如此广泛运用并得到学界垂青实为罕见。
近十年来,世界经济运行出现了许多超预期的新变化、新趋势和新规律,这不仅让传统经济学理论和模型失去了应有的解释力,也让各国决策者在应对一系列复杂问题以及危机治理方面表现得十分乏力,而博弈论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和更加科学的方法。
4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是经济领域的危机,也导致了主流经济学的危机。这一危机的直接体现就是它在面对危机时显得那么的茫然和无助,既没有预测它的到来,在危机到来之时又没有真正应对的良方。
鉴于全球经济处于十字路口,人们都寄希望于诺贝尔经济学家的理论能帮助政策制定者们走出经济困局提供应对之策。
201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阿尔文·罗思和劳埃德·沙普利,主要是因为“稳定匹配理论和市场设计实践”而折桂,尽管“稳定匹配理论与市场设计实践”并不被大众所熟知,但孳生该理论的博弈论却早已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也使得此次获奖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翻开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历史,从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3位博弈论专家开始,共有5届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博弈论的研究有关,分别为:1994年,普林斯顿大学约翰·纳什;1996年,授予英国剑桥大学的詹姆斯·莫里斯;随后2001年、2005年和2007年,又有不同的经济学家获奖,而时隔五年之后,博弈论学派第六次问鼎,这在诺奖历史上不多见,那么,博弈论为何受到如此偏爱呢?
事实上,近十年来,世界经济运行出现了许多超预期的新变化、新趋势和新规律,这不仅让传统经济学理论和模型失去了应有的解释力,也让各国决策者在应对一系列复杂问题以及危机治理方面表现得十分乏力,而博弈论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和更加科学的方法。
目前经济学出现了一种范式危机,即我们看待问题的思想论、方法论、模型论是有问题的。经济学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建得越高、模型越完美,得出的结论可能和事实真相相差越远。正是这样的错误导致了决策者在金融危机中集体性的误判。
对经济危机预见的屡屡失灵和范式的不断转换表明,主流宏观经济学以强化微观基础提高其预测性的方法论是错误的,存在着严重的理论缺陷和范式危机。作为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指导理论,已有的经济学理论已经难以呈现出经济世界的真实面貌,其政策导向是错误的,更不能预见危机。
而博弈论和演化经济学让我们更加关注微观,关注宏观决策中常常被忽视的“个体”;更加关注系统变量之间的作用机制,关注经济演变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博弈论的分支是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它是以有序结构代替了均衡结构,以渐变和突变代替了静态不变,在理论上也取得了很大突破。
现实中,博弈论在当今经济生活中无所不在,上至大国战略,中至宏观决策,下至个体投资行为,哪个不需博弈论呢。比如,以房地产市场为例,6月份70个大中城市超三成房价环比上涨,其实就是在政策调控初露松动信号,而很多百姓又对政府调控并不信任的情况下,一些“刚需”恐慌性蜂拥入市造成的,这就跟原先的宏观决策完全相悖离。
看看当今社会如此迷局、如此变局,2012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花落博弈论研究者,算是为当前的经济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考框架。
二、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博弈论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二十年(1985—2007)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领域及其贡献。下面的表格是根据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的数据整理出来的。
我们对上述获奖情况做一个简单的统计(由于信息经济学作为博弈论的一个应用分支,是非对称信息博弈论在经济学上的应用,因此属于博弈论领域)。得出20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领域的概率,其中博弈论获奖次数与宏观经济学相同都是1/5。这多少说明博弈论在经济学领域的地位是越来越高,达到了与宏观经济学齐名。博弈论获奖人数是10人次,远远超过了经济学的其它领域。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是该奖有史以来第五次授予博弈论领域的经济学家,也是20年来第四次授予博弈论领域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多次频繁光顾博弈论领域,彰显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
三博弈论凸显的经济学研究趋向
博弈论是最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最重要的理论方法之一。1944年由冯·诺伊曼(von Neumann)和摩根斯坦(Oskar Morgenstern)合著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The Theory of Games and Behaviour)一书标志着博弈论的创立。分析方法的突破是由1994年获奖的海萨尼和约翰以及泽尔腾做出的。纳什在非合作博弈论中引入纳什均衡;泽尔腾将纳什均衡推广到动态博弈,提出了精练纳什均衡;海萨尼将不完全信息引入博弈论。纳什根据博弈方是否能够达成约束性协议,将博弈论分为合作博弈(达成约束性协议)和非合作博弈(未达成约束性协议)。纳什还建立了纳什均衡的概念用来预测非合作博弈的结果。海萨尼是第一位将纳什均衡概念推广到动态博弈,用来分析只有少数卖方的竞争博弈。这些推广在理论上排除了纳什均衡中那些不稳定和不相关的均衡。海萨尼还将不完全信息引入博弈论,奠定了在不完全信息下预测博弈结果的理论基础。海萨尼继莫里斯和维克瑞之后进一步促进了信息经济学的发展。
博弈论不仅改写了传统的微观经济学,而且其对矛盾与冲突的分析方法和思路在人类社会的其它领域也受到充分的重视。2005年获得诺贝尔奖的奥曼和谢林的获奖理由用一句话来概括既是:以表彰他们通过博弈理论分析增加了世人对合作与冲突的理解。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有关诺贝尔奖评委的评选标准时,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厄奎斯特说:“我们关注的是这些科学家的理论和发现对人类进步的影响,尤其是对目前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和时代的影响。”博弈论作为一种理论,并非产生直接具体的影响,而是理论指导应用,进而影响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此外,博弈论的哲学思维方式推动了人类思维模式的向前发展,这是博弈论对人类的最大贡献。
其实博弈论并不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而是分析经济现象的主要方法和工具之一。在我国经济学界(game theory)被翻译成博弈论。在数学界则被翻译成对策论,归类为运筹学的一个分支。那么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什么频繁授予这些博弈论大师哪,其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 博弈论是使用数学模型研究冲突与对抗条件下最优决策问题的理论。数学的严谨推导和证明为经济学奠定了坚实的数理基础。根据数学模型推导出来的结论,往往具有用描述性方法无法达到的效果,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
第二, 经济学越来越转向人与人关系的研究,特别是人与人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人与人之间利益和冲突、竞争与合作,而这正是博弈论的研究对象。博弈论是在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研究博弈方策略相互依存的最佳决策模式。经济学的研究思路是在给定约束条件下,个体如何取得最大效用的最佳行为模式。二者研究模式的统一,使得博弈论成为研究经济学的最佳分析方法和工具之一。
第三, 博弈论最初起源于数学,数学理论的发展有时是超现实的。博弈论在其发展过程中找到了一个恰当的落脚点—经济学,使得博弈论的应用性越来越强。博弈论的整体方法论已在经济学领域占有极具支配力的地位,反过来经济学又极大地拓展了博弈论的研究范围,促进博弈论不断地向前发展。
第四, 从世界经济形式来看,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愈演愈烈。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等地区性矛盾的根源是经济利益之争。解决经济利益矛盾一直是经济学发展的主流方向,合作是解决冲突的良钥。合作博弈为解决经济利益矛盾提供了良好的方法。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进行三段论式的推导:世界需要和平,和平需要经济学,经济学需要博弈论。博弈论通过经济学,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因此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具有“超经济”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