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以及人类社会如何才能走向可持续发展

浅谈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以及人类社会如何才能走向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是国家在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

环境的目标相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同时包括: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以摈弃。可持续发展应该包括其社会学的内涵、经济学的内涵、生态学的内涵和伦理学的内涵。

1、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学内涵: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学内涵强调的是

“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点,离开了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可持续发展是“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承载力的前提下,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并在报告中着重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即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2、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内涵: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内涵是非常明

显的。因为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概念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改变了我们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内涵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增长,而是在不破坏资源、不牺牲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财富的增加。这就要求在生产中采取清洁的生产技术、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少排不排废弃物、保护环境、将环境成本纳入生产成本核算中等等,从根本上转变对生产方式和经济增长的认识。

3、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内涵:1980年I UCN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

的概念,实际上是从生态学角度出发的。I UCN在报告中强调,发展必须考虑生物和非生物资源基础,使生物圈既能满足当代人的最大利益,又能保证其满足后代人需要与欲望的权利。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内涵要求人类对生物圈的作用必须限制在生物圈的承载力之内。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发展中一旦破坏了这一基础和条件,发展本身也就衰退了。

4、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学内涵: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第一

次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发展需要的发展”,这一定义传达了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十分明确的内涵,即其伦理学的内涵。伦理学内涵体现在可持续发展中就是其所追求的公平性原则,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本代人的公平:即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可持续发展要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代际间的公平:即世代人之间的纵向公平性。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本代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人类世世代代满足需求的条件——自然资源与环境。要给子孙后代以公平利用自然资

源的权利。空间上的公平:即在区域内部和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分配有限的资源。

(二)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使经济发展能持续下去。中国的持续发展道路,首先应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其次是尽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从掠夺性开发向集约性经营转变,合理保护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维持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能力;然后,实现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转变,建立有效、协调、创新的持续发展机制。

1、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且它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体现。人类社会发展是一种长久维持的过程和状态,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具体来说又有三层含义:一是生态可持续性,即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二是经济可持续性,即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可延续的经济增长过程,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三是社会的可持续性,即使社会形式正确发展的伦理,促进知识和技术效率的增进,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目标。

2、公平性。当代人对资源的索取不能威胁到后代人发展的需要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资源为基础,与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公平性是指人类分配资源和占有财富上的“时空公平”,具体含义包括三层:一是国家范围内的同代人的公平,在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状态下是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二是公平分配有限资源,主要是强调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公平分配世界资源;三是代际间的公平,当代人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忽视后代对资源、环境的要求和权利。

3、系统性。可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应该把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地球看作是一个以人类为中心、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系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人口的控制能力、资源的承载能力、环境的自净能力、经济的增长能力、社会的需求能力、管理的调控能力的提高,以及各种能力建设的相互协调。在发展中不能片面的强调系统的一个因素而忽略了其他因素的作用。

4、共同性。尽管由于各国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不可能完全相同,但地球的整体性、资源有限性和相互依存性要求我们采取联合行动,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共同目标。

(三)人类社会如何才能走向可持续发展

由于社会的发展,技术的革新,信息的现代化,导致社会的各个方面迅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但是环境问题也随之而生,如:土地的沙漠化,水源的污染,森林的减少,化石资源的浪费,能源的短缺等等。为了人类的以后生存,各个国家正在积极的寻找各种措施来拯救我们的地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们唯一的办法,使人与自然,人与人达到和谐的相处。

1、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它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公平性是指人类分配资源和占有财富上的“时空公平”,具体含义包括三层:一是国家范围内的同代人的公平,在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状态下是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二是公平分配有限资源,主要是强调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公平分配世界资源;三是代际间的公平,当代人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忽视后代对资源、环境的要求和权利,当代人对资源的索取不能威胁到后代人发展的需要。

(2)持续性原则

地球面积是有限的,这决定了地球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

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为此,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与利

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地关系。人类社

会发展是一种长久维持的过程和状态,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具体来说又

有三层含义:

1、是生态可持续性,即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

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国家和国际现行法律体制在新的发展目标指

导下实行全面的变革,它不仅应当成为现代各国完善国家立法体系的长远目标,

而且应当成为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应当具体体现的一项指导原则。国家在生态

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用于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的投入明显

增加,能源消费结构逐步优化,重点江河水域的水污染综合治理得到加强,大气

污染防治有所突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开展退耕还林、还湖、还

草工作,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取得成效。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2、是经济可持续性,即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可延续的经济增长

过程,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导;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经济的增

长而发生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整体改进,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