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技术大纲试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技术大纲(试行)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以下简称框架)是数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域范围内自然、社会、经济、人文与环境等各种信息的定位基础、集成工具和交换平台。为指导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促进广泛应用,特制定本技术大纲,包括建设目标、建设内容、技术要求和应用示范。
一、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国家测绘局基础测绘项目“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工程”,应作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技术设计编制的指导书。
二、建设目标
在国家测绘主管部门、省级测绘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支持下,利用1-2年的时间,建成权威的、统一的、现势性强的地理空间框架,派生多种产品,满足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多样化需求。
通过试点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形成国家测绘主管部门、省级测绘主管部门和城市上下互动、联合共建机制,促进框架共享。
三、建设原则
为达到上述目标,应遵循以下建设原则:
1、标准化原则
在国内外已有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兼顾各种数据格式和
技术特征开展框架建设。
2、实用性原则
立足应用是框架建设的源动力,应具备较强的实用性。
3、先进性原则
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并充分考虑技术发展趋势,保证技术在一定时期的先进性,实现框架的可持续发展。
4、安全性原则
注意空间信息数据的安全和保密问题,采用专门的信息安全机制,为空间信息共享创造安全的条件。
四、建设内容
框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空间数据集、管理服务平台和支撑环境。
1、空间数据集分为核心的空间框架数据集和可选的专题数据集。
空间框架数据集是面向政府、部门和公众的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应用的基础和核心,应包含大地控制、正射影像、地表覆盖、高程、交通、水系、地名、境界、地籍等数据库。
可选的专题数据集包括三维地理空间、城市管线等数据库,由城市视自身情况进行建设。
2、管理服务平台应包含空间数据集管理平台、专题信息集成平台,有条件的城市,可以搭建公众服务平台。
3、支撑环境包括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和网络环境。软件环境主要有数据库平台、GIS平台;硬件环境主要有专业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及大容量存储设备;网络环境主要有网络服务器、
—1—
数据服务器和安全设备。
五、技术要求
5.1 空间数据集
1、数学基础
采用全国统一的大地基准、高程基准、深度基准和重力基准,或能够与其相互转换的城市独立基准。
2、数据尺度/分辨率
一般城市应达到建成区范围1:500-1:2000,其他辖区1:5000-1:10000,具体要求详见下表。有条件的城市可按“521”标准(即建成区范围1:500、城乡接合部1:2000、农村地区1:10000)或“525”标准(即建成区范围1:500、城乡接合部
3、内容和属性
空间数据集应包含国家等级控制点、地名、境界、交通、水系、居民地、植被及土地覆盖、地形和影像数据库。各数据库建设的详细内容、属性以及精度指标参照相应比例尺相关标准规范(详见附表)。
三维地理空间数据库应包含地表景观、地表以上各种人工—2—
构筑物。
4、数据整理
数据库内容应按照面向实体化、网格化、信息化的要求进行整理,采用全关系型空间数据库管理。
5、数据更新与维护
形成数据更新机制,定期对空间数据集进行更新,保证数据的现势性。及时处理空间数据集内容等方面出现的质量问题,保障空间数据集运行正常。
5.2 管理服务平台
1、管理平台
基于局域网的空间数据集管理平台应具备数据导入和导出、编辑、查询、统计、模拟输出、更新、日志和监控等常规功能。
有条件的城市应增加历史数据处理的功能,包括增量存储、自动与半自动更新,历史数据查询和回溯;二、三维数据一体化管理,包括二维、三维空间数据的全关系型一体化组织,采用实体编码、空间位置信息和公共属性等内容建立二维和三维框架数据的关联;依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对涉密空间信息内容的有关规定,对网上运行特别是流向外网的空间信息要设置过滤处理,在充分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对外提供高质量服务。
2、服务平台
政府和各部门利用基于专网的服务平台能够查询浏览空间数据集,可以在分布式环境中实现其专题信息和空间数据集的集成,进行多项指标的查询、统计和分析,并将结果以专题图
—3—
的形式可视化表达或模拟输出。
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网站浏览、查询在公网上运行的面向公众的公共数据平台,可以实现放大、缩小、漫游、增加和删除等编辑功能,查询交通、水系、居民地等公共性、基础性信息。
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增加网上基础空间数据订购与交易功能。能够进行交易与定单管理,包括按地域提取数据、按数量提取数据、按质量指标提取数据、按缓冲区提取数据、按空间关系提取数据、空间数据裁切与拼接、数据格式转换与投影变换和数据产品提取,并实现网络数据交换。
5.3 支撑环境
为保证空间数据集和管理服务平台运转正常、持续对外提供服务,应依据现有数据的形式、内容、数量、数据库访问频率、未来系统要达到的功能以及网络的信息流量,充分考虑性价比及售后服务等情况,建立适宜的框架运行保障环境。
1、软件环境
至少应当配置大型主流GIS软件平台、空间数据引擎和全关系型大型商业数据库;网络操作系统、单机操作系统;标准的软件开发环境;其他图形、图像、办公自动化软件工具等。
GIS软件平台能够和全关系型数据库衔接,具备管理海量数据的能力,提供二次开发环境,能够兼容常用数据格式并可进行相互之间无损转换,具有较强的图形编辑和空间分析能力。
数据库平台具有全关系型管理空间数据集、专题数据的能力,能同时支持30人次以上的并发访问,运行稳定安全可靠,具备管理海量数据的能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