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停顿

文言文停顿
文言文停顿

文言文朗读节奏考生失分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答题时无规律可依,心中自然无底。其实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

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如:(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2)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

(3)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例(1)中的“而”是转折连词,例(2)~(4)中的“若夫”“盖”“且”为语气助词。

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须分开。

如:(1)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例(1)中的“生日”是“生活一天天”的意思,与今义“生日”不同;例(2)中的“中间”是“中间夹杂”的意思,与今义“中间”不一样。朗读时,它们都必须断开。此外,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于是”,“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均属此类。

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如:(1)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3)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例(1)是主谓之间的停顿,例(2)(3)是谓语之间的停顿。

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例(1)中“先”后停顿,是为了强调忧在别人忧之前的主旨;例(2)中“出”紧密关联着整个句子,应停顿,以突出整个句子的意思。

5.“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停顿。

如: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例句中的“也”作语气助词,在句中起舒缓语气和停顿的作用。

6.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其一/犬坐于前(《狼》)

(2)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例(1)中“其”后省略了“狼”;例(2)“以”后省略了“之”;例(3)介词“为”的后面省去了宾语“桃花源中的人”,“为”后略停,以体现出宾语的省略。

7.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如:(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岳阳楼记》)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例(1)中的“岸芷”与“汀兰”,“郁郁”与“青青”是并列短语;例(2)中的“良田”“美池”“桑竹”为并列短语。

8.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

如:(1)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2)陈康叔公/尧咨/善射(《卖油翁》)

例(1)“虞山”,山名。“王毅叔远甫”,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例(2)“陈尧咨”,谥号康叔。“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因为陈是欧阳修的前辈,因此名字与谥号合称,表示尊重。

总之,文言文停顿节奏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但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必须正确理解文意,因为这是确定文言文停顿节奏的前提。希望同学们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打好扎实的文言基础,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文言语感,这样,才能轻松地掌握好文言文节奏的停顿

一、按意义兼顾章节来划分

四言诗,按意义或节奏可划分为“二二”如: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五言诗,按意义单位可划分为“二三”如:问女/何所思。

按节奏单位可划分为“二二一”如: 大漠/孤烟/直;或是“二一二”如:举头/望/明月。

七言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两岸青山/相对出。

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如:春风/不度/玉门/关;或“二二一二”如:人生/自古/谁/无死。

二、借助古汉语词语特点,做好停顿。

1、借助古汉语中多单节词,做好停顿。

例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正确的朗读节奏: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借助词的古今义做好停顿。

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的古义是指“妻子和儿女”,不是今天所说的“妻子”。这句的朗读节奏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又如:可以一战。“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能愿动词“可以”,朗读时的节奏为:可/以一战。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3、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在文章中,有表示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语领起时,在这些词后稍加停顿。

例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的节奏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如还有:

(1)、若夫/霪雨霏霏。(2)、其/如土石何?

(3)、盖/大苏泛赤壁云。(4)、盖/追先帝之殊遇。

(5)、故/君子有不战。

4、“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此句朗读时的节奏是:余闻之也/久。若误将“也”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时,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也久。

5、在转折连词“而”前,一般要稍加停顿。

(1)后/狼止而/狼又至。(2)人不知/而不愠。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三、借助语法结构,做好停顿。

读古文时,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以分析句子成分结构,并判断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从而把握句子的停顿处。

主谓之间应加停顿。如:

(1)先帝/不以臣卑鄙。(2)吾/视其辙乱。

在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做停顿。如:

(1)恐/前后受其敌。(2)愿/陛下托臣以计贼兴复之效。

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后应稍加停顿。如:

(1)受任/于败军之际。(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4、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做停顿。如:

(1)今/天下三分。(2)今/南方已定。

四、根据文意,做好停顿。

例如:1、其一犬坐于前。“其一”,其中一只狼。“犬”修饰动词“坐”,即“像狗一样”。这句话朗读时的节奏为:其一/犬坐/于前。

类似的还有:“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一个“乐”用作动词,以……为乐;后一个“乐”是名词,乐趣、快乐。乐其乐,就是“以其乐为乐”)

五、掌握古文化知识,做好停顿。

古人有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若遇到这些情况要做停顿。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2、捕蛇者/说。

3、陋室/铭。

4、爱莲/说。

5、出师/表。

6、马/说。

7、汉/丞相/诸葛/武侯祠。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例⒈故人具鸡黍。

解析: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故人╱具╱鸡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

例⒉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也可以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二、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⒈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于是"是两个单音词,不得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不能误读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例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解析:"妻子"是两个单音词,朗读时它们之间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要误读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三、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⒈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⒉盖大苏泛赤壁云。

解析:"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

四、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

例⒈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解析:"虞山"是山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王毅"是姓名,"叔远甫"是字,姓名和字之间朗读时也要停顿,因此,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识,就很难正确划分这句话的节奏。

例⒉侍中侍郎郭攸之。

解析:"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即,侍中╱侍郎╱郭攸之。

五、"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

解析:这句话应这样划分节奏:"余闻之也╱久"。如果误将"也"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也久"。

六、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例⒈先帝不以臣卑鄙。

解析:"先帝"是主语,"以"是谓语,"臣卑鄙"是宾语,"不"作"以"的状语,故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先帝╱不╱以╱臣卑鄙。如果不知道这句话的语法结构,很容易误读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例⒉此庸夫之怒也。

解析:"此"是这句话的主语,"庸夫之怒"作谓语,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此╱庸夫之怒也。不能误读为:此庸夫╱之怒也。

七、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例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这是四字骈句,应该两句一顿,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例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这是一个非四字骈字句,可按意义划分节奏,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八、根据文意确定停顿。

例⒈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解析:"不病",没有生病的人。"以为功",即,以之为功,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根据文意,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能误读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例⒉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解析:前一个"乐",用作动词,以┄┅为乐;后一个"乐",名词,乐趣、快乐。"乐其乐"就是以其乐为乐。据此,这句话可以这样划分节奏: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不能划分为: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例⒊其一犬坐于前。

解析:"其一",其中一只狼。"犬",修饰动词"作",即"像狗一样"。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其一╱犬坐╱于前,而不能划分为:其一犬╱坐于前。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读节奏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读节奏 这里结合课文谈谈文言文朗读停顿中应注意的几种情况。 一、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如“夫”、“盖”、“故”、“惟”、“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如: (!)夫/环而攻之(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故/有所览辄省记 例(1)(2)中的“夫”、“盖”为句首发语词,朗读时在它们的后面要作停顿;例(3)中的“故”是对上文的总结,朗读时亦要停顿,以示强调。 二、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如:(1)可/以一战(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例(1)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 “用来”的意思。例(2)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例(3)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如: (1)佳木/秀而繁阴。(2)问/今是何世(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例(1)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例(2)(3)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 四、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如: (1)其一/犬坐/于前(2)山行/六七里 例(1)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词“坐”,译为“像狗一样”;例(2)中的“山”修饰中心语“行”,“山行”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 五、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不能把成份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而衰,三而竭”中“再”和“三”后面都省略了动词谓语“鼓”,“再”和“三”后面应作停顿,以体现谓语的省略,而不能读成“再而/衰,三而/竭”。 六、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如: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例(1)意思是“医生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作为功劳”,这样,读时就可以分别把“医之好治不病”和“以为功”读在一起,即“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例(2)的意思是“处在朝庭的高位上,就为它的人民担忧”这样,句中的停顿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七、并列短语间要停顿W43 山肴/野蔌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eq 八、不能停顿的情况oGq 偏正短语,如“而/乡邻之生/日蹙” =I3 介宾短语,如“不足/为外人/道也” “生/于忧患” “其/如土石何”~ ?

文言文怎样停顿和断句(集)

文言文朗读停顿资料汇集 1.中考文言文怎样停顿和断句 学习文言文诵读是一个关键,只有读才能读懂,读涉及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关于读,过去认为很难用笔试的形式来考查,现在在还没有条件推广口试的时候,读的这几项内容在近几年的笔试中考卷中还是有所体现,特别是实施新课程改革后,这方面的考试有加大的趋向。在笔者收集的这50多份中考试卷中,有1/6 的试卷都有这方面的考题,特别是课程改革实验区的试卷,这方面的内容占1/5,现就以读的节奏为例谈谈怎样断句。文言文句子内部的停等,一般从句子结构与语意两方面来分析: 一、从句子结构来看,要掌握两点: (一)主谓间、动宾间、状中间、动补间常常要停等。如: 例一、(云南省2005年课改题)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 B、王之蔽/甚矣 C、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这里A项的主语是“齐国的地方”,谓语是“方圆几千里”,所以这句要在“齐地”后停顿。B项中“蔽”是动词谓语,“甚”是补语,所以在“蔽”后停顿是正确的。C、D两项中“臣之客”与“朝廷之臣”是主语,应在它们后停顿才对。再如: 例二、(济南2005年课改题)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余闻之也久。 这句中“余”是主语,“闻之也久”是谓语,所以要在“余”后停顿。还有《狼》中的“屠/自后/断/其股”一句,“屠”是主语,“断”是动词谓语,“其”是宾语,所以在“屠”后停顿是主谓间停顿,“断”后停顿是动宾间停顿,“自后”停顿是状语与中心语间停顿。 (二)成分省略处要停顿。如:“便要/(渔人)还家”,“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等。 二、从语意上看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前后语意发生转折的地方一定要在转折连词前有所停顿。如: 例三、(常德市2005年中考题).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蜀之鄙/有二僧B.子/何恃而往 C.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D.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 这里C项“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富者不至”但是“贫者至”,前后语意发生了转折,转折连词“而”前有了停顿,所以这项对了;D、项“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己凭靠着头脑聪明和反映敏捷的天赋但是不努力学习,在语意发生了转折的“而”前停顿才对,所以这项错了。A、B项是主谓间的停顿,是正确的。再如下例(2)就与这里的C句一样,(1)是主谓间的停顿,在“人之为学”后停顿。 例四、(福州市2005年中考题)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2)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二)今为一词,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的要分开读,以示区别。如“竟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是不要的意思,“论”是说的意思,因此,“无”与“论”要断开来。还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中,“虽”是虽然的意思,“然”是这样的意思,所以也要断开来读。 (三)承接上文的句首助词、连词与句中语气助词后要停顿。如“夫/战,勇气也”,“乃/悟前狼假寐”,“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等。 (四)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中不能停顿,否则就把意思读错了。 例五、(重庆北碚2004课改题)下面句子的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B )(2分) A、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这里意思是,我看他们的车轮轧出的痕迹乱了,旗也倒下了,所以追逐他们。我看和望的对象是“他们的车辙怎样”、“他们的旗怎样”,“视其辙乱”与“望其旗靡”这个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间就不能断开,所以A、C两项就错了。“故”是承接上文的连词,后应停顿,因此B项才对。 例六、(邵阳市2005年中考题)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2分) A. 先天下之忧/而忧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尝求古仁/人之心 D.吾/谁与归 这里的“古仁人”是一个短语,不应分开,所以C项错了,A项是语意转折的停顿,B

文言文节奏划分

21、桃花源记的朗读节奏划分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朗读节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

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爱莲说朗读节奏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3、核舟记朗读节奏划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箬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

划分文言文句子朗读停顿的节奏及练习

划分文言文句子朗读停顿的节奏及练习 (一)、考纲考点 初中1至6册中的文言文,重点是讲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能准确的划分这些句子的朗读节奏,文言文的朗读停顿在中考中,往往是主观试题较多,难度大,得分低,考试形式大多是选择题和划分朗读节奏。分值为2分。 (二)、知能图谱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二)、中考题例 1、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b.而|乡邻|之生日蹙 c.今其|室十无一焉 d.非死|则徙尔(05年中考题) 分析:a句中,自”是一个介词,明显不能独立,后面必须跟上宾语,才 能表示一个确切的意思。自吾氏三世”才是一个意义单位。所以a句的划分是错的。再看b句,而”是一个转折连词,属虚词范畴无实义,因此它也不能独立。再说乡邻之生”是一个偏正词组,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c句的今其室” 也是一个偏正词组,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意义,中间不能拆开。正确的答案只能是按意义划分的d。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山不丨在高,有仙丨则名 b.苔痕上丨阶绿,草色丨入帘丨 青 c.无丝竹丨之乱耳,无案牍丨之劳形 d.南阳丨诸葛庐,西蜀丨子 云亭(20xx年中考题) 分析:—句中的不在”是一个否定合成谓语,应看作一个意义单位,因此不能分开。故—是错的。b的前后两句划分的标准不一,不能形成对偶,所以也是错的。c句中的丝竹之乱耳” 案牍之劳形”是两个用法相同的主谓词组,分别作两个 无”的宾语。而主谓词组在作句子成分的时候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故c是错的。只有d是意义上的对偶,所以是正确的。 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04年中考题) 这两个句子不是诗句,所以不存在对偶的问题,因此只能作意义上的划分。正确划法如下(当然还可以划得更细一些):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 由此可见,划分诗文的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如果是相连的诗句,还要考虑到上下句中词语的对仗,上下两句的节奏应该保持一致。如果是较长的一句话,则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 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再仔细地读一读,看是否顺口、顺畅。 (四)、经典题例 1、句首语气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失”若夫”盖”故”惟 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 (!)夫/环而攻之(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故/有所览辄省记例(1)(2)中的夫” 盖”为句首发语词,朗读时在它们的后面要作停顿;例(3)中的故”是对上文的总结,朗读时亦要停顿,以示强调。

文言文朗读中的停顿规律

文言文朗读中的停顿规律 文言文朗读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1、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 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至于”等。 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需要查这些关联词语的含义) 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有些表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领起,朗读的时候,在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如: (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2)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加强反问语气) 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 可/以一战。 (“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 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 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 1、主谓之间应稍加停顿。例: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2、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稍加停顿。例: (1)忘∕路之远近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面应稍加停顿。例: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 4、状语与中心语之间的停顿 A、除了名词做状语外,一般情况状语与中心语之间要用停顿 永之人/争/奔走焉。"争"是"奔走"的状语,应该分开读。 B、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和主语之前稍加停顿。如: 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C、文言句中有表示方位的词或时间性的词,如"俄而、"先"、"中"等,

古文停顿)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kòng)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关于句子的停顿 1、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如: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句首语气词(或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若夫”等,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夫/环而攻之。 3、若句首出现连词,如“若”“而”“然则”“于是”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以”“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如连词在句子的中间,就应该在连词前面停顿。如: (1)若/无兴德之言。 (2)而/山不加增。 (3)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4、提前的状语,应在其后和主语间停顿。如: (1)俄而/百千人/大呼。 (2)中/轩敞者/为舱。 5、动词与它所带的补语之间应停顿。如: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 6、句子成分倒置处一般要停顿。如: (1)作亭者/谁。

文言文节奏的划分技巧

文言文节奏的划分技巧 (2012-05-01 10:55:35) 转载▼ 标 签: 杂谈 朗读节奏的划分 语文新课标中规定“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要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内容,除了弄清字词的含义、掌握古今词义的异同、通假字,准确把握文言文朗读节奏也是重要的一环。“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能准确划分朗读节奏,会直接影响对文句、文篇内容的理解。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部分也时常考查这类问题,这类问题往往是主观试题较多,难度大,得分低,考试形式大多是选择题和直接划分节奏,分值一般为2分。但是我们也绝对不能小视。 那么,如何确定文言诗文句子的朗读节奏?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常见文言诗文句子划分节奏的方法,权作引玉之砖,求教方家。 一、句子成分之间要停顿 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或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如: (1)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2)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例(1)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例(2)(3)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 二、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 如“夫”、“盖”、“故”、“惟”、“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如: (!)夫/环而攻之(《孟子二章》)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例(1)(2)中的“夫”、“盖”为句首发语词,朗读时在它们的后面要作停顿;例(3)中的“诚宜”是对上文的总结,同时开启下文,朗读时亦要停顿,以示强调。 三、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如: (1)其一/犬坐/于前(《狼》) (2)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 例(1)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

划分文言文句子停顿图文稿

划分文言文句子停顿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如何划分文言古诗文中的停顿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意义单位划分法”: 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 例1、望晚/日照/城郭(《登泰山记》)“望晚”是“向晚”、“傍晚”之意,全句有“望晚”、“日照”、“城郭”三个意义单位。不可读成“望/晚日/照城郭”。 例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其乐”前一“乐”字用做动词,“以……为乐”;后一“乐”字,作名词,“所乐的事”。“乐其乐”即“以其乐为乐”。不可误读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语法结构划分法”: 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动补”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1、主谓之间、状谓之间、动补之间可作停顿。 例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例4、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例5、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例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例7、永之人/争/奔走焉(《捕蛇者说》)

2、动宾之间,结合紧密时不停顿,但宾语有定语限制或修饰,就须停顿。 例8、故/克之(克之是动宾关系,但宾语为单音节,动宾结合紧密,不需停顿,否则读来反而生硬。) 例9、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路之远近”是忘的宾语,有其修饰限制语,结构完整,自成层次,动宾之间,往往有其停顿。) 3、几个状语之间虽有停顿,但只相当于现代的顿号级别,可不作停顿。 例10、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每与臣”有“每”、“与臣”两个状语,可以连读,不必停顿。) 4、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一般不停顿。 例1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三、“文言句式特点划分法”: 要留心文言句式特点,如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划分停顿时须维护其古代语言特点和意义的完整。 例1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谓语“鼓”) 例1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之高”是定语后置) 例1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是介词,后省略宾语“之”,代桃源村人)例15、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应调整为“有何陋?”) 例1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其上”是状语后置) 例17、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在句中是“……的原因”之意,是固定结构;“也”表判断语气,“此……也”是判断句) 例18、帝/感/其诚(“感”具有被动意义,“被……所感动”) 四、停顿要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

文言文朗读中的停顿规律

文言文朗读中的停顿规律 安徽省太和县皮条孙镇中心学校马万宝 近年中考语文试卷里,常可以找到要求学生“标出文言文句子朗读停顿”的题目。例如: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本文拟就文言文句子停顿的划分理据试作说明。 句子的朗读停顿,取决于汉语句子的节奏。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考虑: 一、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切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 二、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保持句子中语意的完整是停顿基本的要求,即不破读。 如:其一∕犬坐∕于前。“犬”字修饰“坐”,“犬坐”联系紧密,分析成“其一犬∕坐于前”就是错误。 再如:行∕拂乱其∕所为。学生常有这种划法:行拂∕乱其所为。“拂乱”意思是“使……颠倒错乱”,正确的分析就不难做出了。(行拂乱/其所为”“将要使他的所作所为与意愿相左”,或者“扰乱他的所作所为”之意,承前省略主语“天”。行,在这里作“将”讲,“拂乱”是使动用法,是使其违背的意思. ) 对一些拿不准的停顿,先翻译,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停顿,以此为参照,进行古文语句节奏的划分,毕竟学生对现代文的语感要强于古文。 例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学生极易划成33停,译一下,天外闪烁着七八颗星星,山前落下两三滴雨。很容易看出其停顿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再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背诵时有的学生常背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成现代汉语: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显而易见,“在……之前”“在……之后”语意联系紧密。因此停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确定节句中停顿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1、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至于”等。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需要查这些关联词语的含义)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有些表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领起,朗读的时候,在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如: (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2)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表猜测或推断) (3)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加强反问语气) (4)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事哉《捕蛇者说》(表反问)译文:哪能像我的邻居们那样天天有这样的遭遇呢 (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二章》(表议论) 二、起到总领性的词语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些词放在句首,总领主句乃至全段,

文言文的停顿划分

句首停顿 1.【句首发语词】 句首出现——盖,夫,然,岂,宜,其,至,则,且夫,若夫,至若,岂若,得无,至于,诚宜,何尝等发语词,要停顿。 ①其/ 如土石何? ②得无 / 异乎? ③盖/ 余之勤且艰/ 若此。 2.【句首连词】 句首出现——若,虽,而,然,且,因,惟,然则等连词,要停顿。 ④且/ 欲于常马等/ 不可得。 ⑤然则/ 何时而乐耶? ⑥惟/ 吾德馨。 3.【句首过渡词和总结性的词】 出现过渡词有——或,而或等;出现总结性的词有——故,是故,则,是以(以是),于是,遂等要停顿。 ⑦遂/ 许先帝/以驱驰。 4.【句首表时间、方位的词】 中,方,先,今,既而,已而,倏尔,俄而等要停顿 ⑧中/ 间/ 力拉崩倒之声。 ⑨方/ 其/ 远出海门。 ⑩今/ 诚以吾众/ 诈自称/ 公子扶苏、项燕。 古二今一 古代两个单音节的词,而今天却变成了一个双音节的词,古代的两个双音节要分开读。 ①可/ 以一战,战/ 则请从。 ②中/ 间/ 力拉崩倒之声。 ③今/ 齐地/ 方千里。 句中标志性词语 句中出现“也”、“夫”、“之”等标明停顿的语气助词,要停顿。 ④望之/ 蔚然而深秀者。 ⑤余/ 闻之也/ 久矣。 ⑥洋洋乎/ 与颢气俱。 古代国号、年号、官职、爵位、人名、地名 对以上的文言知识要了解,否则划停顿时容易出错。 ⑦南阳/ 诸葛庐(地名与屋名可以看做并列关系) ⑧庐陵/ 欧阳修也。 ⑨虞山/ 王毅叔远甫/ 刻。 ⑩陈/ 康叔公/ 尧咨/ 善射(“陈”为姓氏,“康叔”是谥号,“尧咨”为名)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一般要停顿。 ?法/ 皆斩。(依法) ?功/ 宜为王。(论功) ?山行/ 六七里。(在山中行走) ?其一/ 犬坐/ 于前。(像狗一样) 保留文言句式

划分文言文句子停顿 ()

如何划分文言古诗文中的停顿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意义单位划分法”: 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 例1、望晚/日照/城郭(《登泰山记》)“望晚”是“向晚”、“傍晚”之意,全句有“望晚”、“日照”、“城郭”三个意义单位。不可读成“望/晚日/照城郭”。 例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其乐”前一“乐”字用做动词,“以……为乐”;后一“乐”字,作名词,“所乐的事”。“乐其乐”即“以其乐为乐”。不可误读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语法结构划分法”: 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动补”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1、?主谓之间、状谓之间、动补之间可作停顿。 例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例4、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例5、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例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例7、永之人/争/奔走焉(《捕蛇者说》) 2、?动宾之间,结合紧密时不停顿,但宾语有定语限制或修饰,就须停顿。

例8、故/克之(克之是动宾关系,但宾语为单音节,动宾结合紧密,不需停顿,否则读来反而生硬。) 例9、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路之远近”是忘的宾语,有其修饰限制语,结构完整,自成层次,动宾之间,往往有其停顿。) 3、?几个状语之间虽有停顿,但只相当于现代的顿号级别,可不作停顿。 例10、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每与臣”有“每”、“与臣”两个状语,可以连读,不必停顿。) 4、?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一般不停顿。 例1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三、“文言句式特点划分法”: 要留心文言句式特点,如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划分停顿时须维护其古代语言特点和意义的完整。 例1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谓语“鼓”)例1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之高”是定语后置) 例1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是介词,后省略宾语“之”,代桃源村人) 例15、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应调整为“有何陋?”) 例1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其上”是状语后置) 例17、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在句中是“……的原因”之意,是固定结构;“也”表判断语气,“此……也”是判断句)例18、帝/感/其诚(“感”具有被动意义,“被……所感动”) 四、停顿要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 例19、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竭”是关键词)

文言文怎样停顿和断句(集)教学提纲

文言文怎样停顿和断 句(集)

文言文朗读停顿资料汇集 1.中考文言文怎样停顿和断句 学习文言文诵读是一个关键,只有读才能读懂,读涉及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关于读,过去认为很难用笔试的形式来考查,现在在还没有条件推广口试的时候,读的这几项内容在近几年的笔试中考卷中还是有所体现,特别是实施新课程改革后,这方面的考试有加大的趋向。在笔者收集的这50多份中考试卷中,有1/6 的试卷都有这方面的考题,特别是课程改革实验区的试卷,这方面的内容占1/5,现就以读的节奏为例谈谈怎样断句。文言文句子内部的停等,一般从句子结构与语意两方面来分析: 一、从句子结构来看,要掌握两点: (一)主谓间、动宾间、状中间、动补间常常要停等。如: 例一、(云南省2005年课改题)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 B、王之蔽/甚矣 C、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这里A项的主语是“齐国的地方”,谓语是“方圆几千里”,所以这句要在“齐地”后停顿。B项中“蔽”是动词谓语,“甚”是补语,所以在“蔽”后停顿是正确的。 C、D两项中“臣之客”与“朝廷之臣”是主语,应在它们后停顿才对。再如: 例二、(济南2005年课改题)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余闻之也久。 这句中“余”是主语,“闻之也久”是谓语,所以要在“余”后停顿。还有《狼》中的“屠/自后/断/其股”一句,“屠”是主语,“断”是动词谓语,“其”是宾语,所以在“屠”后停顿是主谓间停顿,“断”后停顿是动宾间停顿,“自后”停顿是状语与中心语间停顿。 (二)成分省略处要停顿。如:“便要/(渔人)还家”,“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等。 二、从语意上看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前后语意发生转折的地方一定要在转折连词前有所停顿。如: 例三、(常德市2005年中考题).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蜀之鄙/有二僧 B.子/何恃而往 C.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D.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 这里C项“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富者不至”但是“贫者至”,前后语意发生了转折,转折连词“而”前有了停顿,所以这项对了;D、项“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己凭靠着头脑聪明和反映敏捷的天赋但是不努力学习,在语意发生了转折的“而”前停顿才对,所以这项错了。A、B项是主谓间的停顿,是正确的。再如下例(2)就与这里的C句一样,(1)是主谓间的停顿,在“人之为学”后停顿。 例四、(福州市2005年中考题)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2)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二)今为一词,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的要分开读,以示区别。如“竟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是不要的意思,“论”是说的意思,因此,“无”与“论”要断开来。还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中,“虽”是虽然的意思,“然”是这样的意思,所以也要断开来读。 (三)承接上文的句首助词、连词与句中语气助词后要停顿。如“夫/战,勇气也”,“乃/悟前狼假寐”,“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等。 (四)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中不能停顿,否则就把意思读错了。 例五、(重庆北碚2004课改题)下面句子的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B )(2分) A、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如何给文言文句子划分节奏

如何给文言文句子划分节奏 一般情况下,诵读文言文时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和语调的抑扬。这种停顿由于有标点的标志,所以一般不会读错。二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这种停顿则较难掌握,因为它是建立在对文言文理解的基础上的。具体到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中,考查形式主要有:用“/”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判断句子的朗读节奏正确或不正确。 一般说来,确定文言文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要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停顿。1.按照“主语—谓语—宾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与宾语之间要停顿。如:“武陵人/捕鱼/为业”一句中“武陵人”是主语,所以要在“武陵人”后面停顿,意思为: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类似句子:“渔

人/甚异/之。”2.谓语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所闻”是“具言”的补语,因此我们可作这样的停顿:“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二是古代作为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在现代汉语中是双音节词,表示丈夫的配偶,但在古代汉语中却是两个单音节词,指妻子和儿女。所以,我们在诵读时一定要分开读,否则,会误解句意。类似句子:“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三是句中的省略成分处要停顿。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为”后面省略了“他们”,所以在此处要停顿。类似句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以上说的只是文言文停顿的一些常见技巧。要想正确地读好文言文中的句子,准确地给文言文句子划分节奏,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汉语语法知识,从句子的意义入手。 【小试牛刀】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停顿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停顿 上传: 陈群英更新时间:2012-5-20 9:22:54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停顿 一、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第二步就是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这么一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确实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分析句子的主干就是“我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对应文言句中就是“臣知不如徐公美”,那么句子的主语就是“臣”,谓语就是“知”,“不如徐公美”就是“知”的内容,作“知”的宾语,按照主谓宾各成分间停顿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当然,可用这种方法划分的句子必须是主谓结构的句子。 二、按照“动宾/动宾”的形式划分 有些句子有主语、谓语、宾语,组成了主谓结构,但有些句子没有主谓结构怎么办?不急,那就再分析,采用第二种“动宾/动宾”的方法进行划分。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这一句的朗读停顿,在这一句话中“率”是“率领”的意思,是动词,“妻子邑人”是“率领”的内容,作“率领”的宾语,“率妻子邑人”就是动宾结构。“来”是动词,“此绝境”是来的地方,是“来”的宾语,这也是动宾结构。综合全句来看,这个句子由两个动宾结构组成,所以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那长一点的句子怎么划分呢,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这一种方法是否适用?还是那句话,不急。现在我们再来作一下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在市集上大声讨论我的过错,并能让我听到的,受到下等的奖赏”,动词就是“讨论”、“让……听到”、“受到”这三个,而相对于文言句子中的动词就是“谤讥”、“闻”、“受”三个,介词结构“于市朝”作“谤讥”的宾语,“寡人之耳者”作“闻”的宾语,“下赏”作“受”的宾语,这样的话,“能谤讥于市朝”就是一个动宾结构,“闻寡人之耳者”是一个动宾结构,“受下赏”也是一个动宾结构,那么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还是按照“动宾/动宾”的原则划分。 三、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 除了主谓结构的句子,动宾结构的句子外,还有一些表示意思转折的句子,就可以采用第三种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进行划分。如《鱼我所欲也》中“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这句话,“由是”领起下文“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则”领起“可以辟患”,“而”领起“有不为也”,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再如“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就可划分为“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按照“而前则前”这个原则划分,朗读停顿就可划分为“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但也有句子,如“然则何时而乐耶”这句话,怎么划分呢?我们来看看:“然则”表示一种转折意思,后面的“何时而乐耶”是转折的内容,“然则”前面没有前一种意思的内容,这句话只是下句意思的转折,只有一层意思,属于一种单句,它的划分就只能是“则后”了。 由此看来,按照“而前则前”原则进行划分的句子,它的内容必须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关系,它的前后两层意思必须同时出现,这样它的节奏划分才有可能是正确的,否则,这一原则就不是正确的了。 四、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行划分 还有些句子,以上三种方法都不可划分,那就只好采用凭借语感、根据句意的方法进行划分了。这是我提出的第四种划分方法。如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它的意思是“人常常犯错,但在这之后能够改正”,中间出现了语气的停顿,有了在说话时的歇气、换气,所以停顿也就自然明了,“人恒过/然后能改”。再如《陋室铭》中的这句“无丝竹之乱耳”,句子的意思是“没有音乐的噪音来扰乱我的清静”,“丝竹之乱耳”是“无”的内容,全都是“无”的成分,所以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无/丝竹之乱耳”。

文言文句子停顿

文言文句子停顿 学习文言文诵读是一个关键,只有读才能读懂,读涉及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现就以读的节奏为例谈谈怎样断句、文言文句子内部的停等,一般从句子结构与语意两方面来分析: 一、从句子结构来看,要掌握两点: (一)主谓间、动宾间、状中间、动补间常常要停等。如: 例一、(云南省课改题)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 B、王之蔽/甚矣 C、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这里A项的主语是“齐国的地方”,谓语是“方圆几千里”,所以这句要在“齐地”后停顿。B项中“蔽”是动词谓语,“甚”是补语,所以在“蔽”后停顿是正确的。C、D两项中“臣之客”与“朝廷之臣”是主语,应在它们后停顿才对。再如: 例二、(济南课改题)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余闻之也久。 这句中“余”是主语,“闻之也久”是谓语,所以要在“余”后停顿。还有《狼》中的“屠/自后/断/其股”一句,“屠”是主语,“断”是动词谓语,“其”是宾语,所以在“屠”后停顿是主谓间停顿,“断”后停顿是动宾间停顿,“自后”停顿是状语与中心语间停顿。(二)成分省略处要停顿。如:“便要/(渔人)还家”,“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等。 二、从语意上看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前后语意发生转折的地方一定要在转折连词前有所停顿。如: 例三、(常德市中考题).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蜀之鄙/有二僧 B.子/何恃而往 C.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D.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 这里C项“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富者不至”但是“贫者至”,前后语意发生了转折,转折连词“而”前有了停顿,所以这项对了;D、项“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己凭靠着头脑聪明和反映敏捷的天赋但是不努力学习,在语意发生了转折的“而”前停顿才对,所以这项错了。A、B项是主谓间的停顿,是正确的。再如下例(2)就与这里的C句一样,(1)是主谓间的停顿,在“人之为学”后停顿。 例四、(福州市2005年中考题)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2)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二)今为一词,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的要分开读,以示区别。 如“竟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是不要的意思,“论”是说的意思,因此,“无”与“论”要断开来。还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中,“虽”是虽然的意思,“然”是这样的意思,所以也要断开来读。 (三)承接上文的句首助词、连词与句中语气助词后要停顿。如“夫/战,勇气也”,“乃/悟前狼假寐”,“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等。 (四)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中不能停顿,否则就把意思读错了。 例五、(重庆北碚课改题)下面句子的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指导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指导 1、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如: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句首语气词(或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 “盖”“夫”“若夫”等,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夫/环而攻之。 3、若句首出现连词,如“若”“而”“然则”“于是”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以”“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如连词在句子的中间,就应该在连词前面停顿。如: (1)若/无兴德之言。 (2)而/山不加增。 (3)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4、提前的状语,应在其后和主语间停顿。如: (1)俄而/百千人/大呼。 (2)中/轩敞者/为舱。 5、动词与它所带的补语之间应停顿。如: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 6、句子成分倒置处一般要停顿。如: (1)作亭者/谁。 (2)何陋/之有? 以上是应该停顿的地方,下面介绍一般不能停顿的几种情况: 1、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一般不能停顿。如: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所字”“者字”等固定句式中间不能停顿。如: 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介宾短语之间不能停顿。如: 颓然/乎其间者。 4、起舒缓语气作用、调音节作用的“之”的前后不能停顿。如: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5、否定词与其中心语之间不能停顿。如: (1)小惠/未偏,神/弗福也。 (2)城/非不高也。 其实,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远远不止这些方法,而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 使用的,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还是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