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产业结构调整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

负面清单

(2018版)

目录

一、编制说明 (3)

二、限制类清单 (4)

三、淘汰类清单 (13)

四、附录 (28)

一、编制说明

为进一步加大本市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有效指导各区、集团公司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市经信委组织相关单位联合制定了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2018版)(以下简称《负面清单》)。本《负面清单》涉及电力、化工、电子、钢铁、有色、建材、医药、机械、轻工、纺织、印刷、船舶、电信等15个行业,共536项内容(淘汰类337项、限制类199项),可作为相关单位开展结构调整、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实施差别电价政策、淘汰落后产能的主要依据。现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编制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上海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差别电价实施管理办法》等。

2.限制或淘汰期限。条目后括号内年份为限制或淘汰期限,如“(2021年)”是指“应于2021年底前限制或淘汰”,未标年份的应立即限制或淘汰。

3.调整措施。1)属于限制类、淘汰类的企业、工艺、装备、产品等以及环境污染违法情况的,按规定实施差别电价政策;2)对《负面清单》中所列淘汰类的落后生产工艺、装备、产品,应按规定期限淘汰,届时一律不得生产、销售、使用和转移。如企业未按规定实施整改,相关信息将记入该企业信用档案,提供给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4.条目说明。1)本市已公布的相关目录与《负面清单》不一致的,以《负面清单》为准。对已列入国家相关目录但本《负面清单》未包含的项目,仍严格进行限制或淘汰。2)本《负面清单》部分条目涉及到的相关标准均未注实施日期,其标准以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为准;3)国家已颁布产品能效限定值标准但本《负面清单》未涉及的,仍严格按照限制类条目执行;4)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行政部门文件对相关生产工艺、装备、产品另有规定且标准高于本《负面清单》的,从其规定;5)本《负面清单》所涉标准高于国家相关标准的,在本市范

围内以本《负面清单》为准。

二、限制类清单

一、电力

中温中压的热电联产机组(资源综合利用、生物质能和采用背压型热电联产、热电冷多联产、30万千瓦及以上的热电联产机组、余热利用机组除外)

二、化工

1、30万吨/年以下羰基合成法醋酸

2、规模小于30万吨/年的乙烯氧氯化法聚氯乙烯

3、30万吨/年以下硫磺制酸

4、500吨/年及以上1000吨/年以下溶剂型涂料生产总装置(鼓励类的涂料品种和生产工艺除外)

5、60万吨/年以下对二甲苯生产装置

6、氟氯烷、氟树脂生产企业

7、二硫化碳生产装置单套规模低于2万吨/年或总规模低于5万吨/年

8、硫酸法钛白粉、铅铬黄、含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TGIC)的粉末涂料生产装置

9、100万吨/年以下对苯二甲酸(PTA)生产装置

10、26万吨/年以下丙烯腈生产装置

11、60万吨/年以下乙烯裂解装置

12、5万吨/年以下醋酸乙烯生产装置

13、间歇焦炭法二硫化碳工艺

三、电子信息

1、4英寸硅晶圆制造

2、分立元器件生产(IGBT、MOSFET等除外)

四、钢铁

1、180平方米以下烧结机

2、有效容积400立方米以上,1200立方米以下炼铁高炉;1200立方米及以上但未同步配套煤粉喷吹装置、除尘装置、余压发电装置,能源消耗大于430公斤标煤/吨(电按等价值)、新水耗量大于1.5立方米/吨等达不到标准的炼铁高炉

3、公称容量100吨及以上但未同步配套煤气回收、除尘装置、新水耗量大于1立方米/吨等达不到标准的炼钢转炉

4、公称容量100吨(合金钢50吨)及以上但未同步配套烟尘回收装置,能源消耗大于70公斤标煤/吨(电按当量值)、新水耗量大于1.5立方米/吨等达不到标准的电炉

5、1500毫米以下热轧带钢(不含特殊钢)生产线

6、30万吨/年以上35万吨/年及以下热镀锌板卷生产线

7、含铬质耐火材料

8、普通功率和高功率石墨电极压型设备、焙烧设备和生产线

9、直径600毫米以下或2万吨/年以下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线

10、8万吨/年以下预焙阳极(炭块)、2万吨/年以下普通阴极炭块、4万吨/年以下炭电极生产线

11、顶装焦炉炭化室高度〈6.0米、捣固焦炉炭化室高度〈5.5米,100万吨/年以下焦化生产线

12、冷却循环水系统管式喷淋冷却装备

13、冷却循环水系统重力式无阀过滤器

14、高炉煤气湿法除尘工艺

15、轧钢加热炉炉底梁水冷技术

16、100万吨/年以下球团回转窑及带式焙烧机

五、有色金属

1、单系列10万吨/年规模以下粗铜冶炼生产线

2、铅冶炼生产线(单系列5万吨/年规模及以上,不新增产能的技改和环保改造生产线除外)

3、再生铅生产线

4、其他有色金属冶炼生产线

六、建材

1、建筑陶瓷砖生产线

2、18万立方米/年以下加气混凝土生产企业

3、200万米/年及以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离心桩生产线

4、单线产能低于300万平方米/年(厚度以1.2mm为基准)高分子防水卷材(PVC、TPO)生产线

5、单线产能低于1000万平方米/年(厚度以1.5mm为基准)改性沥青类(含自粘)防水卷材生产线

6、单窑规模5万吨/年及以下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法粗纱拉丝生产线(单丝直径>9微米)

7、中碱玻璃球生产线、铂金坩埚球法拉丝玻璃纤维生产线

8、玻璃纤维行业细纱拉丝生产线(单丝直径≤9微米)单窑规模小于30000吨/年

9、岩棉项目总规模低于6万吨/年或单线规模低于3万吨/年;10000吨/年以下玻璃棉制品生产线

10、砖瓦生产线(资源综合利用除外)

11、用圆盘锯生产工艺的石材加工生产线

12、单条水泥粉磨生产线年生产能力低于60万吨

13、定长缠绕工艺生产的玻璃纤维增强夹砂管

14、水泥基无机建筑保温砂浆

15、石英砂干法加工工艺

七、医药

1、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

2、维生素B12 (综合利用除外)、维生素E原料生产装置

2、青霉素原料生产装置

3、药用丁基橡胶塞、二步法生产输液用塑料瓶生产装置

4、1亿支/年以下一次性注射器生产装置

5、兽用粉剂/散剂/预混剂生产线(持有新兽药证书的品种和自动化密闭式高效率混合生产工艺除外)

6、化学原料药制造(集团内自主配套、化学原料药的研发、中试及专业园区内

除外)

八、机械

1、2臂及以下凿岩台车制造

2、3立方米及以下小矿车制造

3、直径2.5米及以下绞车制造

4、直径3.5米及以下矿井提升机制造

5、40平方米及以下筛分机制造

6、直径700毫米及以下旋流器制造

7、800千瓦及以下采煤机制造

8、斗容3.5立方米及以下矿用挖掘机制造

9、矿用搅拌、浓缩、过滤设备(加压式除外)制造

10、30万千瓦及以下常规燃煤火力发电设备制造(综合利用、热电联产机组除外)

11、8.8级以下普通低档标准紧固件制造

12、驱动电动机功率560千瓦及以下、额定排气压力1.25兆帕及以下,一般用固定的往复活塞空气压缩机制造

13、56英寸及以下单级中开泵制造

14、35kv S7及以下系列变压器

15、热处理后碱性氧化发黑工艺(工业园区内)

16、铸铁低于5,000吨/年;铸钢低于4,000吨/年;铝合金低于1,200吨/年;铜合金低于600吨/年的生产企业

17、工业园区外的热处理、铸造、锻造、电镀生产工艺(在线加工企业生产点除外)

18、铸造冲天炉

19、弧焊变压器

20、含铅和含镉钎料

21、手动燃气锻造炉

九、轻工

1、单线产能小于15万立方米/年以下的刨花板、高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装置

2、3万立方米/年及以下的胶合板和细木工板生产线

3、生产能力小于24000瓶/时的啤酒灌装生产线

4、5万吨/年以下味精生产装置

5、以含氢氯氟烃(HCFCs)为发泡剂的聚氨酯泡沫塑料生产线、连续挤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生产线

6、采用直接电阻加热方式的注塑机、挤出机(PVC-U除外)

7、PVC、NBR塑胶手套(劳防手套、PE手套除外)

8、玻璃熔窑熔化面积≤40㎡(高档玻璃除外)的玻璃窑炉

9、单色金属板胶印机

10、棉花(籽棉)加工

11、工业区外添汞产品生产装置

12、小于1000吨/年太阳能级硅棒项目,太阳能光伏小于5000万片/年硅片项目

13、年产30万吨以下化学木浆、年产10万吨以下化学机械木浆、年产10万吨以下化学竹浆、年产1万吨以上5万吨以下非木浆生产线

14、槽式洗浆机

15、地池浆制浆工艺(宣纸除外)

16、造纸行业侧压浓缩机

17、年产1万吨以下连续纺粘胶长丝;年产8万吨以下粘胶短纤维

18、锂离子电池年产能低于1亿瓦时;正极材料、负极材料或电解液年产能低于2000吨;隔膜年产能低于2000万平方米;电解质年产能低于500吨

19、鞋和箱包制造领域有害物质超标的胶粘工艺

十、纺织

1、粘胶板框式过滤机

2、入纬率小于600米/分钟的剑杆织机,入纬率小于700米/分钟的喷气织机

3、单线年产能10万吨以上、20万吨以下的常规聚酯(PET)连续聚合生产装置

4、半连续纺粘胶长丝生产线

5、间歇式氨纶聚合生产装置

6、绞纱染色工艺

7、绳状染色机

8、箱式绞纱染色机

9、喷射绞纱染色机

10、1:10以上的管式高温高压溢喷染色机

11、74型退煮漂联合机

12、敞开式平洗槽

十一、印刷

1、J2205型对开双色平版印刷机

2、J4101S型四开单色手续、自动胶印机

3、JC1101S超全开单色手续、自动胶印机

4、JL1101AS型超全开单色胶印机

5、LR-300型彩色胶印机

6、YK6400胶印机

7、YK9600胶印机

8、YP1A1B型对开单色平版印刷机

9、YP1A2B型四开单色平版印刷机

10、YP1A1-02S型自动续纸对开单色胶印机

11、YP2A1A单面自动双色胶印机

12、YP2BOE型大对开双色胶印机

13、YPA2B型四开单色平版印刷机

14、YPA1-5000对开胶印机

15、YPA1-5000自动单色对开胶印机

16、ZM200C双面平版印刷机

17、ZM200双面印刷机

18、三佳SJ47A型胶印机

19、三佳SJ47B型胶印机

20、ZYHB615G型半自动混合式折页机

21、ZYHB615S型半自动混合式折页机

22、ZYHB615型半自动混合折页机

23、DQ404-02型半自动骑马订书机

24、DQ404-02型手动骑马订书机

25、DQ404B型半自动骑马订书机

26、DQ-505G型半自动骑马订书机

27、DQB404型半自动骑马订书机

28、SXB370型半自动锁线机

29、FM600B型油性覆膜机

30、SFM-100型湿式覆膜机

31、FM650型油性覆膜机

32、GREAT 39A型包本机

33、JBB-40B型直线胶订包本机

34、JBB35A型胶订包本机

35、BBY40/5A型圆盘包本机

十二、落后产品

1、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单端无极荧光灯(GB29142)、普通照明用自镇流无极荧光灯(GB29144)、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GB19044)、单端荧光灯(GB 19415)、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GB19043)、管形荧光灯镇流器(GB17896)、金属卤化物灯及其镇流器(GB20053、GB20054)、高压钠灯及其镇流器(GB19573、GB19574)、普通照明用非定向自镇流LED灯(GB 30255)等生产企业

2、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房间空气调节器(GB12021.

3、GB21455)生产企业

3、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GB20665)生产企业

4、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热泵热水机(器)(GB29541)生产企业

5、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家用电磁灶(GB21456)生产企业

6、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饮水机(GB30978)生产企业

7、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自动电饭锅(GB12021.6)生产企业

8、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家用和类似用途微波炉(GB24849)生产企业

9、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交流电风扇(GB12021.9)生产企业

10、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GB26969)生产企业

11、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储水式电热水器(GB21519)生产企业

12、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吸油烟机(GB29539)生产企业

13、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电动洗衣机(GB12021.4)生产企业

14、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家用电冰箱(GB12021.2)生产企业

15、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彩色电视广播接收机、平板电视(GB12021.7、GB24850)生产企业

16、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家用、商用燃气灶具(GB30720、GB30531)生产企业

17、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GB21521)生产企业

18、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微型计算机(GB28380)生产企业

19、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计算机显示器(GB21520)生产企业

20、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冷却塔(DB31/414)生产企业

21、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电弧焊机(GB28736)生产企业

22、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三相配电变压器(GB20052)生产企业

23、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通风机(GB19761)生产企业

24、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清水离心泵(GB19762)生产企业

25、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容积式空气压缩机(GB19153)生产企业

26、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冷水机组(GB19577)生产企业

27、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高压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GB30254)生产企业

28、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中小型异步电动机(GB18613)生产企业

29、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GB20665)生产企业

30、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自携冷凝机组商用冷柜(GB 26920.2)生产企业

31、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投影机(GB 32028)生产企业

32、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家用和类似用途交流换气扇(GB 32049)生产企业

33、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水(地)源热泵机组(GB 30721)生产企业

34、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数字电视接收器(机顶盒)(GB 25957)生产企业

35、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GB 21454)生产企业

36、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单元式空气调节机(GB19576)生产企业

37、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远置冷凝机组冷藏陈列柜(GB 26920.1)生产企业

38、未达到能效限定值的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GB 29540)生产企业

39、未达到用水效率限定值的蹲便器(GB 30717-2014)生产企业

40、未达到用水效率限定值的小便器(GB 28377-2012)生产企业

41、未达到用水效率限定值的淋浴器(GB 28378-2012)生产企业

42、未达到用水效率限定值的便器冲洗阀(GB 28379-2012)生产企业

43、未达到用水效率限定值的水嘴(GB 25501-2010)生产企业

44、未达到用水效率限定值的坐便器(GB 25502-2010)生产企业

十三、其他

1、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排放污染物的企业

2、无组织排放生产性废气、粉尘的企业

3、未配备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的企业

4、未配备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废塑料加工企业

5、工业区块外具备纳管条件的污水直排企业

6、工业区块外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装置),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反应型生产的企业(化学装置)

7、未按规定履行立项、规划、用地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建设审批手续建设的高尔夫球场

8、燃煤窑炉及锅炉(30万千瓦以上的发电机组、热电联产机组、资源综合利用的除外,供热用煤至2017年)

9、使用含氢氯氟烃(HCFCs)作为制冷剂从事生产制冷设备(装置)(2024年)

10、使用含氢氯氟烃(HCFCs)作为清洗剂从事医疗器械的清洗和硅化生产线(装置)(2024年)

11、使用含氢氯氟烃(HCFCs)作为清洗剂从事金属和电子零部件的清洗生产线(装置)(2024年)

12、使用六溴环十二烷(HBCD)作为阻燃剂从事发泡聚苯乙烯和挤塑苯乙烯生

产装置(2021年)

三、淘汰类清单

一、电力

燃水煤浆、重油、木材等高污染燃料的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锅炉

二、化工

1、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

2、废旧橡胶和塑料土法炼油工艺

3、焦油间歇法生产沥青

4、平炉氧化法高锰酸钾

5、平炉法和大锅蒸发法硫化碱生产工艺

6、芒硝法硅酸钠(泡花碱)生产工艺

7、有钙焙烧铬化合物生产装置

8、单线产能3000吨/年以下普通级硫酸钡、氢氧化钡、氯化钡、硝酸钡生产装置

9、产能1万吨/年以下氯酸钠生产装置

10、高汞催化剂(氯化汞含量6.5%以上)和使用高汞催化剂的乙炔法聚氯乙烯生产装置

11、氨钠法及氰熔体氰化钠生产工艺

12、单线产能1万吨/年以下三聚磷酸钠

13、0.5万吨/年以下六偏磷酸钠

14、0.5万吨/年以下三氯化磷

15、3万吨/年以下饲料磷酸氢钙

16、5000吨/年以下工艺技术落后和污染严重的氢氟酸

17、5000吨/年以下湿法氟化铝及敞开式结晶氟盐生产装置

18、规模小于3万吨/年、单线产能小于1万吨/年氰化钠(折100%)生产装置(与丙烯氰装置配套的除外)

19、1万吨/年以下氢氧化钾

20、1.5万吨/年以下普通级白炭黑

21、2万吨/年以下普通级碳酸钙

22、10万吨/年以下普通级无水硫酸钠(盐业联产及副产除外)

23、单线产能5千吨/年以下碳酸锂、氢氧化锂生产装置

24、2万吨/年以下普通级碳酸钡

25、1.5万吨/年以下普通级碳酸锶生产装置

26、钠法百草枯生产工艺

27、以六氯苯为原料生产五氯酚(钠)装置

28、四氯化碳溶剂法制取氯化橡胶生产工艺

29、300吨/年以下皂素(含水解物,综合利用除外)生产装置

30、车用斜交轮胎

31、1.5万吨/年及以下的干法造粒炭黑(特种炭黑和半补强炭黑除外)

32、3亿只/年以下的天然乳胶安全套

33、橡胶硫化促进剂N-氧联二(1,2-亚乙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NOBS)和橡胶防老剂D生产装置

34、氯氟烃(CFCs)、含氢氯氟烃(HCFCs)

35、用于清洗的1,1,1-三氯乙烷(甲基氯仿)

36、主产四氯化碳(CTC)、以四氯化碳(CTC)为加工助剂的所有产品

37、以PFOA为加工助剂的含氟聚合物

38、在还原条件下会裂解产生24种有害芳香胺的偶氮染料(非纺织品用的领域暂缓)、九种致癌性染料(用于与人体不直接接触的领域暂缓)

39、含苯类、苯酚、苯甲醛和二(三)氯甲烷的脱漆剂,立德粉,聚氯乙烯建筑防水接缝材料(焦油型),107胶,瘦肉精,多氯联苯(变压器油)

40、高毒、高残留以及对环境影响大的农药原药(包括氧乐果、水胺硫磷、甲基异柳磷、甲拌磷、特丁磷、杀扑磷、溴甲烷、灭多威、涕灭威、克百威、敌鼠钠、敌鼠酮、杀鼠灵、杀鼠醚、溴敌隆、溴鼠灵、肉毒素、杀虫双、灭线磷、硫丹、磷化铝,有机氯类、有机锡类杀虫剂,福美类杀菌剂,复硝酚钠(钾)等)生产装置

41、软边结构自行车胎,以棉帘线为骨架材料的普通输送带和以尼龙帘线为骨

架材料的普通V带,轮胎、自行车胎、摩托车胎手工刻花硫化模具

42、单套生产能力2万吨/年以下氟化氢生产装置(资源综合利用方式生产氟化氢的除外)

43、15万吨/年及以下单套乙烯生产装置

44、丙酮氰醇法丙烯酸、丙酮氰醇法甲基丙烯酸生产工艺(与丙烯氰装置配套的除外)、粮食法丙酮/丁醇、氯醇法环氧丙烷和皂化法环氧氯丙烷生产装置

45、拉伸强度3.5GPa及年产1500吨以下的普通碳纤维

46、常压法及综合法硝酸

47、单线产能2万吨/年以下无水氟化铝或中低分子比冰晶石生产装置

48、落后的再生橡胶制造工艺及产品

49、3000吨/年以下的油墨生产企业(水性油墨除外),含苯类溶剂型油墨生产

50、500吨/年以下溶剂型涂料生产总装置(鼓励类的涂料品种和生产工艺除外)

51、肥料行业中的磷肥产品

52、13万吨/年以下丙烯腈生产装置

53、2万吨/年以下氰化钠生产装置

54、2万吨/年以下醋酸乙烯生产装置

55、常规聚酯的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法生产工艺

56、焦油加工工艺中的硫酸分解工艺

57、硫酸间接法生产仲丁醇

58、液氯釜式汽化工艺

59、液氯压料包装工艺

60、液氯钢瓶手动充装设备

三、钢铁

1、用于地条钢、普碳钢、不锈钢冶炼的工频和中频感应炉

2、60吨及以下电弧炉(特钢企业30吨及以下电弧炉)及配套的AOD、VOD、VD、LF精炼炉

3、100吨及以下转炉及配套的AOD、RH、VOD、LF精炼炉

4、复二重线材轧机

5、横列式棒材及型材轧机

6、叠轧薄板轧机

7、普钢初轧机及开坯用中型轧机

8、热轧中宽带钢(宽度低于900mm)及窄带钢轧机

9、三辊劳特式中板轧机

10、直径100毫米以下热轧无缝管机组

11、三辊式型线材轧机(不含特殊钢生产)

12、环保不达标的冶金炉窑

13、冷轧带肋钢筋生产装备

14、生产预应力钢丝的单罐拉丝机生产装备

15、预应力钢材生产消除应力处理的铅淬火工艺

16、2.5万吨/年及以下的单套粗(轻)苯精制装置(酸洗蒸馏法苯加工工艺及装置)

17、5万吨/年及以下的单套煤焦油加工装置

18、单条生产线规模小于20万吨的铸铁管项目

19、环形烧结机

20、未达到焦化行业准入条件要求的热回收焦炉

21、固定床煤气发生炉

22、单独镀锌板材生产线

23、热轧硅钢片

24、普通松弛级别的钢丝、钢绞线

25、年产60万吨及以下板材、25万吨及以下线材不锈钢冶炼装置

26、年产100万吨及以下普通钢冶炼装置

27、30万吨/年及以下热镀锌板卷生产线

28、20万吨/年及以下彩色涂层板卷生产线

29、400兆帕级以下的螺纹钢,300兆帕级以下的光圆钢筋

四、有色金属

1、采用马弗炉、马槽炉、横罐、小竖罐等进行焙烧、简易冷凝设施进行收尘等落后方式炼锌或生产氧化锌工艺装备

2、采用铁锅和土灶、蒸馏罐、坩埚炉及简易冷凝收尘设施等落后方式炼汞

3、5万吨/年以下再生铅生产装置

4、10万吨/年以下再生铝生产装置

5、有色金属生产(冶炼、加工、铸造)中采用直接燃煤及重油的工业炉窑

6、再生有色金属生产中采用直接燃煤的反射炉

7、无烟气治理措施的再生铜焚烧工艺及设备

8、50吨以下传统固定式反射炉再生铜生产工艺及设备

9、4吨以下反射炉再生铝生产工艺及设备

10、混汞提金工艺

11、小氰化池浸工艺、小冶炼提金工艺

12、无环保措施的提取线路板中金、银、钯等贵重金属的简易酸浸工艺

13、“二人转”式有色金属轧机

14、铜线杆(黑杆)

五、建材

1、石棉水泥制品生产线

2、水泥熟料生产线(有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废弃物、污泥及生活垃圾装置、带有纯低温发电装置的除外)

3、直径3米以下水泥粉磨设备

4、无复膜塑编水泥包装袋生产线

5、20万件/年以下低档卫生陶瓷生产线

6、建筑卫生陶瓷土窑、倒焰窑、多孔窑、煤烧明焰隧道窑、隔焰隧道窑、匣钵装卫生陶瓷隧道窑

7、建筑陶瓷砖成型用的摩擦压砖机

8、陶土坩埚玻璃纤维拉丝生产工艺与装备

9、1000万平方米/年以下的纸面石膏板生产线

10、聚乙烯丙纶类复合防水卷材二次加热复合成型生产工艺

11、500万平方米/年以下的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生产线;500万平方米/年以下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生产线

12、100万卷/年以下沥青纸胎油毡生产线

13、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简称PCCP管)生产线:PCCP-L型:年设计生产能力≤50千米,PCCP-E型:年设计生产能力≤30千米

14、矿物纤维生产线

15、15万平方米/年以下的石膏(空心)砌块生产线

16、5万立方米/年以下的人造轻集料(陶粒)生产线

17、100万米/年及以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离心桩生产线

18、单班年产1万立方米以下的混凝土砌块固定式成型机,单班年产10万平方米以下的混凝土铺地砖固定式成型机

19、30门窑以下砖瓦生产线

20、用砂拉锯生产工艺的石材加工生产线

21、普通挤砖机

22、SJ1580-3000双轴、单轴搅拌机

23、SQP400500-700500双辊破碎机

24、1000型普通切条机

25、100吨以下盘转式压砖机

26、手工制作墙板生产线

27、简易移动式混凝土砌块成型机、附着式振动成型台

28、真空加压法和气炼一步法石英玻璃生产工艺装备

29、非烧结、非蒸压粉煤灰砖生产线

30、使用非耐碱玻纤或非低碱水泥生产的玻纤增强水泥(GRC)空心条板

31、陶土坩埚拉丝玻璃纤维和制品及其增强塑料(玻璃钢)制品

32、S-2型混凝土轨枕

33、露天敞开式石材加工工艺

34、角闪石石棉(即蓝石棉)

35、非机械生产中空玻璃,双层双框各类门窗及单腔结构型的塑料门窗

36、石棉绒质离合器面片、合成火车闸瓦,石棉软木湿式离合器面片

37、湿法模塑成型的混凝土路面砖、路缘石

38、空腹钢窗

39、9L坐便器

40、无密闭无除尘的干法石棉选矿工艺

六、医药

1、不符合GMP要求的安瓿拉丝灌封机

2、使用氯氟烃(CFCs)作为气雾剂、推进剂、抛射剂或分散剂的医药用品生产工艺(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3、使用含苯油墨和添加剂进行表面印刷药包材产品的工艺

4、铅锡软膏管、单层聚烯烃软膏管(肛肠、腔道给药除外)

5、输液用聚氯乙烯(PVC)软袋(不包括腹膜透析液、冲洗液用)

6、规模小于20吨/日的医药玻璃管生产线

七、机械

1、热处理铅浴炉

2、热处理氯化钡盐浴炉和氯化钡淬火工艺(特种用途除外)

3、TQ60、TQ80塔式起重机

4、QT16、QT20、QT25井架简易塔式起重机

5、KJ1600/1220单筒提升绞机

6、3000千伏安以下普通棕刚玉冶炼炉

7、4000千伏安以下固定式棕刚玉冶炼炉

8、3000千伏安以下碳化硅冶炼炉

9、焦炭炉熔化有色金属

10、砂型铸造油砂制芯

11、重质砖炉衬台车炉

12、中频发电机感应加热电源

13、燃煤火焰反射加热炉

14、铸/锻件酸洗工艺

15、用重质耐火砖作为炉衬的热处理加热炉

16、位式交流接触器温度控制柜

17、插入电极式盐浴炉

18、动圈式和抽头式硅整流弧焊机

19、磁放大器式弧焊机

20、无法安装安全保护装置的冲床

21、粘土砂干型/芯铸造工艺

22、无磁轭(≥0.25吨)铝壳无芯中频感应电炉

23、小吨位(≤3吨/小时)的铸造冲天炉

24、15吨及以下排放不达标的冲天炉

25、10kv、6.3kv S7及以下系列变压器

26、没有相应环保处理回收的配套装置,或配套装置未达环保标准要求的电镀、酸处理、镀铬等金属表面处理

27、电镀锡铅合金、硝酸褪镀等工艺

28、手工电镀工艺(金、银等贵重金属电镀除外)

29、含铅电镀工艺

30、蒸汽锤

31、电子管式高频感应加热电源

32、燃油外热式坩埚盐浴炉

33、六价铬钝化工艺

34、镀铅工艺

35、氰化物镀锌工艺

36、燃煤/燃气发生炉热镀锌工艺

37、燃煤锻造热处理加热炉

38、手动燃气热处理加热炉、小型背包式小型煤气发生炉及相应手动热处理加热炉

39、铸/锻造用燃油加热炉

40、热处理后碱性氧化发黑工艺(工业园区外)

41、T100、T100A推土机

42、ZP-II、ZP-Ⅲ干式喷浆机

43、WP-3挖掘机

44、0.35立方米以下的气动抓岩机

45、矿用钢丝绳冲击式钻机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附件1: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调整规划》,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努力打造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双引擎、以现代制造业和基础服务业为双支撑、以都市型工业和现代农业为重要补充的产业格局,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实现首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进退有序、松紧结合”。按照首都功能定位的要求,积极发展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端产业,推进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的有序退出;研究探索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引导产业发展的新模式,综合运用产业、财政、规划等政策措施,建立“松紧结合”的政策引导体系,促进符合首都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加速发展。 “自主创新、循环集约”。按照建设创新型城市和节约

型城市的要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以创新带动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和首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坚持循环经济和集约发展,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扬长避短、重点突破”。紧紧围绕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扬长避短地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将科技、人才、文化、信息、区位、市场、总部等优势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发展一批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根植北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产业融合、功能提升”。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带动首都的工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提升区域服务功能,使北京不仅成为国际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转移的承载地,更要积极成为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的承载地。 “深度开放、双向服务”。进一步加强对国内外各种所有制经济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双向服务”,一方面提升服务能力,完善服务功能,改善服务环境,更好地为中央和全国服务,另一方面充分吸纳和争取中央在京资源,为首都产业的发展服务。 “明确定位,协调发展”。首都功能核心区着重发展金融、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城市功能拓展区重点发展科技研发、体育休闲、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扩大总部经济规模;城市发展新区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和为生产、生活

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

一、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变化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如比例关系不协调,供求不平衡等,得到基本解决。一些新的特点呈现出来。观察和分析产业结构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新对策,是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大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如图: 表中数据大体表明中国产业结构演变基本上符合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从产业变动的整体态势来看截止到2009年中国第二产业比重略有下降,但是其产值比重 仍明显大于第三产业。这表明,中国已从传统的农业国变为门类齐全、初步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改变了一个世纪以来产业结构严重失调的情况,并初步完善了机构合理化的任务。 二、我国产业结构的突出矛盾 我国在“十五”以前经济发展状况良好,抑制通货膨胀、实现总量平衡的宏观调控任务,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经济运行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经济生活中的结构性矛盾主要是产业结构的矛盾相对突出出来。到了“十一五”后期这种矛盾已经非常严重。我国的产业结构,无论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也包括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还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结构,还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构,都存在着极为不合理的状况。特别是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下,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更加凸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程度更加严重。具体表现就是许多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除了前不久国家发改委“点名”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和风电设备等行业以外,还有一些行业或产业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甚至于有的新兴产业也不例外。比如,新能源产业是我国亟待发展的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地方过于看重新能源产业在金融危机下对即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都在“一哄而上”。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已经有18个省提出建设新能源基地,甚至有的把新能源当做支柱产业来发展。“一窝蜂”发展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不仅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会为未来整个产业的有序发展设置障碍。 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并不是今天才有的现象,也不是我们今天才遇到的新问题。在改革开放的这30年中,党中央和国务院都十分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一直在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进行不懈的“斗争”,比如,差不多在每个经济发展阶段都有

印发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doc

关于印发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文号:粤府办[2001]74号 发布日期:2001-8-31 执行日期:2001-8-31 生效日期:1900-1-1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省经贸委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六次会议精神,加速推进我省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进一步提高我省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制定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要立足于发展,坚持发展是主题,创新是关键,改革是动力,体制是保证的指导思想。 1.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要着眼于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结构和竞争格局变化的趋势,培育发展增量,优化改造存量,以调整促发展。突出抓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和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这三个环节,使结构调整最终落实到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 2.结构调整要以技术进步和创新为支撑。大力发展我省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开发和推广支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努力提高产业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 3.坚持企业是结构调整的主体,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企业要尽快形成能对市场需求作出灵敏反应、自主优化配置资源的机制,实行优胜劣汰、有进有退的调整,做到进而有为、退而有序。各级政府要为促进企业有效地开展竞争、实现结构创新提供政策动力和体制保证。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版).docx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版) 为引导社会投资方向,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转型升级,根据国家、省最新发布的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对《中山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2011 年版)》进行修订,编制形成《中山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 年版)》(下称《目录》)。 一、《目录》修订意义 保持《目录》动态更新,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对推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优势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构建区域竞争新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引导投资方向。在结构调整中加快发展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目录》坚持“分类指导、有扶有控”的调整原则,将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作为产业 发展的基石,鼓励发展先进生产能力和新兴服务业态,限制严重依赖大规模资源消耗的产业 发展,禁止落后生产能力,防止盲目投资和产能过剩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实推进产业结 构优化升级。 (二)集约利用资源。资源要素的紧约束现状决定了中山只能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集约发展之路,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和更小的环境代价获取更高质量的发展。《目录》鼓励发 展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支持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影 响小的现代服务业。通过设定投资强度、用水效率和用水总量等约束性指标,提高项目准入 门槛,从源头上遏制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低效用地的项目上马,有效利用资源要素, 实现经济发展、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消耗降低、环境改善的发展目标。 (三)优化空间布局。国家、省和我市均提出,要进一步强化规划的空间指导,开展主 体功能区规划工作,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 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开发格局。《目录》是规划的延伸、深化和落实,按照主体功能区 规划要求,在《目录》中引导产业向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空间布局,有利于明确开发方向, 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二、《目录》结构 《目录》由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三类构成。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类。允许类不列入《目录》。 (一)鼓励类。鼓励类主要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的提升具有先导作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自主创新,需要采取政策措施加以鼓励和 支持的产业。 对鼓励类产业实行优先发展、扶持发展的政策。国家鼓励类的投资项目,按有关规定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可享受免征关税优惠政策。对鼓励类产业项目的其他优惠政策,按照国 家、省和我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限制类。限制类主要是工艺技术落后,不利于资源节约和节能降耗,不利于环境 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国内外市场拓展,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和产业 布局等政策,低水平重复建设、生产能力明显过剩,需要督促改造和禁止新建的产业。 对限制类产业采取引导存量、控制增量的政策。限制类产业禁止投资新建项目,对限制 类的现有生产能力,允许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加以改造升级,改建、迁建项目需报市发展改革

加快渭南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思考

加快渭南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思考 2015/9/9 8:53:00 陕西统计局 渭南市是个农业大市,建设初期全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围绕“做强第一产业,壮大第二产业,全面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推动转型升级,积极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使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逆转,形成了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产业格局。但是,目前,三次产业的结构还不优,产业发展不平衡,针对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经济发展过程中诸多不利因素和矛盾依然存在的现实,要保持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地发展,就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 一、全市产业结构的现状和特点 “十二五”以来,渭南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人均水平继续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6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16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794.51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459.27亿元,增长9.7%。人均生产总值27372元,比上年增长8.1%。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6.1:49.2:34.7发展为2014年的14.2:54.4:31.4,和2010年相比,一、三产业占比分别下降1.9个百分点和3.3个百分点,二产占比提高5.2个百分点。 (一)第一产业结构不断调优 全市农业属于土地依赖型,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全市各级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同时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和层次的不断提高,进一步促进了整个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227.61亿元发展到2014年的384.4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5.8%。农林牧渔及服务业产值比为72.2:1.9:20.8:0.9:4.3,2010年为73.4:1.6:20.1:0.7:4.2,农业占比下降1.2个百分点,牧业占比提高0.7个百分点。全市水果产量自2009年突破200万吨后一直保持在200万吨以上,2010年达到254.25万吨,2014年为292.06万吨,年均增长3.5%;蔬菜产量2010年为191.82万吨,2011年突破200万吨,达到201.35万吨,2014年238.8万吨,年均增长5.6%;2010年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7.83万吨、8.57万吨、33.56万吨,2014年分别突破20、10、40万吨,达到22.2万吨、10.51万吨、40.23万吨,年均分别增长5.6%、5.2%、4.6%。 (二)第二产业主导地位明显 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全市第二产业不断壮大,主导地位依然突出。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394.55亿元发展到2014年的794.51亿元,年均增长16.8%,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49.2%提高到2014年的54.4%,提高了5.2个百分点。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 【法规类别】国家产业政策 【发文字号】国发[2005]40号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05.12.02 【实施日期】2005.12.0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 (国发[2005]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已经2005年11月9日国务院第1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制定和实施《暂行规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

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立责任制,狠抓落实,按照《暂行规定》的要求,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制订具体措施,合理引导投资方向,鼓励和支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和修订财税、信贷、土地、进出口等相关政策,切实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家发展改革、财政、税务、国土资源、环保、工商、质检、银监、电监、安全监管以及行业主管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机制,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增强产业政策的执行效力。在贯彻实施《暂行规定》时,要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国务院 二00五年十二月二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社会投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需要反思的若干问题 1、我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目标过分强调比例关系的变化 理论界研究工业发达国家在不同工业化阶段所对应的产业各种比例关系(如钱纳里模式、库兹涅茨模式等所规定的三次产业比例关系)。我国往往以此为基准来确定当前我国工业化阶段,确定三次产业之间是否存在偏差,并以“纠偏”作为结构调整的目标。当前我国一直强调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就是以为当前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低,从而要进行“纠偏”。 追求单纯的数量比例关系变化往往其效果难以取得。这么多年来我国一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其纠偏效果并不明显,值得反思。实际上,单纯的数量上升并不能解决产业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三次)产业之间内在的协同发展往往比单纯的数量比例关系更为重要。也就是说,解决某些制约相关产业的“瓶颈”更为重要。 2、我国工业发展的定位目标没有确定 一是重化工业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定位没有确定。目前我国有两种观点,一是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要尽量利用国际贸易或走出去来获取重化工业产品,从而减少能耗和污染;二是我国无法绕过重化工业阶段,重化工业将为我国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支撑。尽管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但依靠国外市场来发展本国经济总是存在风险和难度。不能否认根据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所总结出来的工业化规律。当然,重化工业阶段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应该说,重化工业的内容和工业发达国家工业化阶段存在差异。 二是制造业的国际产业分工定位目标尚未确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理论界一致认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加工厂”,要向世界制造业中心转型,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实际上,一方面,我国产业发展需要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是基本出发点;但另一方面要解决产业高端化(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创造”)问题,需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是战略任务。这二者之间存在矛盾性。从而导致了我国产业政策的出台存在摇摆性或者矛盾性。 3、重视产业链升级融入国际产业链而忽视了本土产业链的建设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第一类鼓励类 一、农林业 1、农田建设与保护工程(含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农田整治等),土地综合整治 2、农产品及农作物种子基地建设 3、蔬菜、瓜果、花卉设施栽培(含无土栽培)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开发与应用 4、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 5、重大病虫害及动物疫病防治 6、动植物(含野生)优良品种选育、繁育、保种和开发;生物育种;种子(种苗)生产、加工、包装、检验、鉴定技术和仓储、运输设备的开发与应用 7、旱作节水农业、保护性耕作、生态农业建设、耕地质量建设、新开耕地快速培肥、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发与应用 8、生态种(养)技术开发与应用 9、全生物降解地膜农田示范与应用及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与修复 10、获得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标志的饲料、饲料添加剂、肥料、农药、兽药等优质安全环保农业投入品及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开发 11、内陆流域性大湖资源增殖保护工程

12、远洋渔业、人工鱼礁、渔政渔港工程 13、牛羊胚胎(体内)及精液工厂化生产 14、农业生物技术开发与应用 15、耕地保养管理与土、肥、水速测技术开发与应用 16、农、林作物、畜禽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地、保护区建设;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开发与应用 17、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能源化利用,秸秆基料化利用,秸秆原料化利用等) 18、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沼气工程、生物天然气工程、“三沼”综合利用、沼气发电,生物质能清洁供热,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工程,废弃菌棒利用,太阳能利用) 19、草原、森林灾害综合治理工程 20、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及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工程,优质高产牧草人工种植与加工 21、动物疫病新型诊断试剂、疫苗及低毒低残留兽药(含兽用生物制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22、天然橡胶及杜仲种植生产 23、无公害农产品及其产地环境的有害元素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 24、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开发与应用 25、农牧渔产品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

(完整版)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东委发[2009]7号 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推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探索转型发展之路,2009年4月16日,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方向以及主要措施。 一、深刻认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30年来东莞走的是一条典型的传统发展道路,尤其是集粗放型增长与外源型主导为一体的产业结构,带来了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等难以为继的突出问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东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最核心任务,今天不主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明天就会被产业结构所调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加深,东莞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抗经济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凸显,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同时,金融危机客观上带来了市场优胜劣汰的机会,利用时机重新洗牌,就能越洗越强。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在金融危机条件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信心,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创造性地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团的讲话精神,强化机会意识,抓住国家政策更加有利、国际原材料大幅下跌和企业转型升级主动性更强、空间更大的时机,发挥我市软硬实力较为

雄厚的优势,继续坚持“四个忍得住”,下大气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矢志不移地抓转型升级,坚持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努力稳定加工贸易的增长,着力加快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再创竞争新优势,既为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努力,又为今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全市产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完成之日,就是东莞经济脱胎换骨之时,从而实现建设富强和谐新东莞的目标。 二、全面把握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和目标 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为指引,以省委省政府“三促进一保持”的决策部署为工作重点,以产业规划统领结构调整,以帮扶重点企业夯实产业基础,以企业转型带动产业链延伸,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强化产业关键缺失项目招商,稳步推进低附加值项目有序转移,优化调整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确保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双转型。 目标要求: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力争用10 年左右的时间,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并转”、高新技术产业和适度重化工业“两翼齐飞”、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产业发展转入自主化、高端化、规模化、集聚化、品牌化的轨道,实现三次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产业结构调整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产业结构调整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人类迈向21世纪的必然选择。当前,在我国的许多地区,经济的发展不得不面临着可持续发展与粗放型的耗能工业为基础工业的矛盾。而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把经济工作的重心放在经济结构调整,尤其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变上。因此,在我国的现代化过程中,不能再走只注重数量增长、不考虑资源利用的发展道路,而只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当前的产业结构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历史上累积下来的产业结构性矛盾逐步得到解决。从总体上看,结构调整增强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了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使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前提下,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现有产业结构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产业结构调整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的持续增长,历史上累积下来的产业结构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效益。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不协调不同程度地存在。从产业的构成看,我国第三产业的数量不足,目前其增加值在GDP中仅占28%,远低于中下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过小。特别是各地一味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式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趋同化现象相当突出,由此带来恶性的竞争、严重的生产过剩和资源配置上的浪费。另一方面,产业结构档次低、产业素质低、产业增值能力差,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据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我国工业企业具有国际上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约占全部生产设备的23.86%,从产品结构看,低质量、低档次、低附加值的产品严重过剩,高质量、高档次、高附加值的产品却严重短缺,有的还需依赖进口。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削弱了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第二,现有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带来我国社会就业结构某种程度上的扭曲,增大了国家的就业压力,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发展。一方面,农业是我国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到2001年仍然有36513万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50.0%,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2%。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闲置在农业之中,并表现为相对过低的劳动生产率,这不是市场的均衡结果,而是产业结构的一种扭曲。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第三产业长期滞后于整个经济的发展,限制了就业范围的扩大,无法大量吸纳闲置在第一产业和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与新举措》(下)93分答案

考试标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与新举 措》试卷本试卷共有判断题10 道,单选题10 道,多选题10 道,总分100 分,85 分 及格。 所属课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与新举措》(下) 倒计时 43:27 您的得分:93.33!恭喜,您通过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与新举措》(下)的考试! 一、判断题(10 道) 1. 全球总的产品供给需求环境,将会出现供给较大增长和需求不断增大的趋势。 正确 错误 2. 从全球资源能源的市场来看,需求相当旺盛,资源能源的储备快速增长,甚至在不断地增大。 正确 错误 3. 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挑战包括国际贸易进入缓慢增长期、全球产业结构深刻转型、工业化成本显著上升和全球产业结构深刻转型。 正确 错误 4. “创新是经济繁荣的永续源泉”。语出汤因比。 正确 错误 5. 人口大国出现民工荒,劳动力的成本会上升,会导致工业化成本上升。 正确 错误 6. 在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的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会加快,尤其是气侯问题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后,产业结构必然要向低碳等新的产业结构模式转型。 正确 错误 7. 大变局大调整,使传统的产业生产模式,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急剧转型。 正确

错误 8. 中国较多的依靠对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会遇到很多机遇。 正确 错误 9. 从资源能源的供给看,中国需求很大,人均水平较低,人均的资源能源水平占有量较低。 正确 错误 10. 绝大多数的国家,在工业化的初中期阶段,享受“人口红利”。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10 道) 1. 从()看,需求相当旺盛,资源能源的储备不可能快速增长,甚至在不断地减少,正是这种供需状况,使世界市场上的资源能源争夺战越演越烈。 A. 资源能源的开发 B. 资源能源的供给 C. 资源能源的需求 D. 全球资源能源的市场 2. 从()看,中国需求很大,人均水平较低,人均的资源能源水平占有量较低。 A. 资源能源的使用 B. 资源能源的供给 C. 资源能源的需求 D. 资源能源的开发 3. 对于所有产业的不同的生产环节,进行鼓励或者限制,指的是()。 A. 结构性的产业政策 B. 独立性的产业政策

2019年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后发展地区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必须只有奋力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对科技创新作出全面部署。xx作为后发展地区,经过上个世纪未国有企业改制,大部分国有工业企业被民营企业所替代。民营企业结果多年的发展,在管理模式、工业技术、产品换代等方面,随着工业高速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从全国的范围来看,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全国工业平均发展水平,很多企业产品单一,创新能力差,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低,企业生存困难,市场竞争力弱。纵观这些企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根本原因仍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低。 一、后发展地区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 为了找准后发展地区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后发展地区72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只有4%的企业生产拥有自己发明专利的产品;35%的企业生产传统产品,31%生产外来引进产品,30%直接贴牌代加工。4%生产自有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在国际国内同行业知名度极高,皆是同行业龙头企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部分企业家极为重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他们重视创新人才的收集和培养,都建有专门编制的产品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每年都

有2-3个新的发明专利和3-5个实用新型专利推出。在与企业家交谈中,我们发现他们即有很大的抱负誓做第一,又有敏感的危机意识不断的通过科技创新去保持自己领先同行的地位。他们都深刻意识到科技创新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首要前提,并付之于坚定不移的行动中。结果是创造了自己品牌,占领市场,影响市场,很快在几年间完成了跨越式壮大发展。另外96%的没有生产拥有自己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在与企业家的交谈中,感觉到相当一批企业家还是认识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但他们创业的初衷仍是与盈利赚钱自足为目的,尽管这种想法在企业初始发展期为积累资金是于情于理可以认可,但相当一批企业在完成初始资金积累后,企业家并没有采取抓住时机,积极拓展谋求发展的态度,而是仅看眼前利益,满足现状,不敢或推迟科技创新的步伐,企业过分的强调了科技创新投入的人力、资金、市场开发的风险,不了解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不了解市场未来的变化,不善于借助国家对科技创新支持力量去帮助企业进行跨越式发展,结果始终停留在被动落后市场一步的境地,很多年来挣扎在市场竞争边缘。总结起来,就是明知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就是下不了决心走出这一步。 (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确立 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后发展地区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大。据统计,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只有0.76%,远低于发达国家2.5%—4%的水平;有科技研发活动的企业仅为38.7%,设立研发

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与挑战

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与挑战 近两年我国经济发生新的变化,出现一些新特点,最突出的是经济增长速度呈现趋势性放缓,经济转型的动力增强,压力加大。世界经济也在发生一些变化,比如,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实施重振制造业战略,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革命孕育着突破,等等。这些新变化不仅给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不少机遇,也带来不少挑战。 面临五个方面的机遇 机遇一:新的区域增长极和产业升级动力正在生成。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其实正在发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现代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相当活跃,近两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一直处于扩张期,今年以来这种态势仍然明显延续。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效果凸显,新的区域增长极正在形成。在东部工业增加值、出口利润和财政收入等指标明显下滑时,中西部一些省份和城市的这些指标却逆势上扬,甚至大幅度上升。产业迁移促使要素流动,有利于矫正扭曲的市场价格和效益分布状况,催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新动力。制造业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能力有所增强,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逐步提高。同时,全社会就业总量并未减少,相反还在扩大,去年经济增速慢于8%,但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年初预期目标366万人。正是由于产业结构、区域布局和增长动力的这些新变化,我国才能在经济增速放慢的情况下扩大就业容纳量。 机遇二:我国的市场回旋余地大,综合竞争优势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新技术和产业容易形成规模经济,应用新技术的成本会迅速下跌,成本下跌就可以促进产业化、商业化、规模化。当前,虽然我国土地、资源、环境、劳动力等综合成本确实在上升,但我们的综合竞争优势仍然明显。有12项指标,其中除了对劳动力成本和水电成本上升的评分为下降之外,其他10项指标评分全部是上升的,包括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基础设施条件、产业配套环境、政府服务效率,还有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等。 这表明我们的综合竞争优势仍然明显。虽然我国劳动力数量增长速度放慢了,甚至绝对量减少了,但是这么多企业肯定并继续看好中国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可见,不能简单说年轻劳动力减少,人口红利就没了,而劳动力素质提高则是我们新的人口红利来源。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当中,劳动力素质提高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我国的市场规模和回旋余地这么大,又有这样明显的综合竞争优势,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些积极因素,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机遇三:地区分工和产业布局将展开新的重组。我国坚持扩大内需方针,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汇成4股潮流,居民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进程持续活跃,投资和消费两大内需十分旺盛。中西部和东部的差距也是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中西部正在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一些资源型城市加快产业转型,新的市场需求和后发优势孕育积累,产业梯度转移的战略纵深不断拓展。“十二五”期间,突出环境约束、民生改善和创新驱动的转型导向日益鲜明,支持结构优化、实体经济发展和有利于构建生态文明的财税金融改革、资源价格改革,以及鼓励竞争的改革,亦将陆续配套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工、市场需求、产业关联、制度环境等都将继续发生新的变化。 机遇四:产业组织和供应链将发生新的整合。在新技术和新市场的引导下,原有的工业门类可能演化为生产性服务业,传统的服务业可能整合为新型的服务业,制造业的核心业务可能越来越趋向于精、专、强,而原来的非核心业务可能

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修订版)

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修订版) (粤府办[2005]15号) 我省2001年制定的《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粤府办〔2001〕74号,下称2001年《方案》)对我省工业产业的结构优化升级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我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工业产业竞争力,重新修订《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我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我省工业产业竞争力,坚持“发展是主题,创新是关键,改革是动力,体制是保证”的发展思路。 1.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我省工业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内源型经济和外源型经济并举,促进我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平衡,实现资源综合节约利用。 2.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选择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领域进行重点突破,不断提高核心技术和新型应用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我省产业高技术含量,提升我省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3. 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建立与国际经贸规则相适应的市场规则体系。积极突破一些制约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促进企业有效竞争、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体制和政策保证。建立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诚信机制。 4. 加强产业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积极引导,加快建立和发展以中介组织为主体、配套完善、运作规范的市场化产业服务体系,为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和发展平台。 (二)主要目标 1.保持工业产业持续、稳定、快速和协调增长。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5%左右。内源型工业与外源型工业协调发展,适度提高内源型工业的比重。 2.实现工业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产业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加快我省工业化向中后期发展的步伐。到2006年,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及石油化工等新兴支柱产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建筑材料等传统支柱产业得到改造提高,国际、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进一步提高;汽车、医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限制类) 第二类限制类 一、农林业 1、天然草场超载放牧 2、单线5万立方米/年以下的普通刨花板、高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装置 3、单线3万立方米/年以下的木质刨花板生产装置 4、1000吨/年以下的松香生产项目 5、兽用粉剂/散剂/预混剂生产线项目(持有新兽药证书的品种和自动化密闭式高效率混合生产工艺除外) 6、转瓶培养生产方式的兽用细胞苗生产线项目(持有新兽药证书的品种和采用新技术的除外) 7、松脂初加工项目 8、以优质林木为原料的一次性木制品与木制包装的生产和使用以及木竹加工综合利用率偏低的木竹加工项目 9、1万立方米/年以下的胶合板和细木工板生产线 10、珍稀植物的根雕制造业 11、以野外资源为原料的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加工 12、湖泊、水库投饵网箱养殖 13、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开荒性农业开发项目 14、缺水地区、国家生态脆弱区纸浆原料林基地建设 15、粮食转化乙醇、食用植物油料转化生物燃料项目 16、在林地上从事工业和房地产开发的项目 二、煤炭 1、单井井型低于以下规模的煤矿项目:山西、内蒙古、陕西120万吨/年;重庆、四川、

贵州、云南15万吨/年;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9万吨/年;其他地区30万吨/年 2、采用非机械化开采工艺的煤矿项目 3、设计的煤炭资源回收率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的煤矿项目 4、未按国家规定程序报批矿区总体规划的煤矿项目 5、井下回采工作面超过2个的新建煤矿项目 三、电力 1、小电网外,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下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 2、小电网外,发电煤耗高于300克标准煤/千瓦时的湿冷发电机组,发电煤耗高于305克标准煤/千瓦时的空冷发电机组 3、直接向江河排放冷却水的火电机组 4、无下泄生态流量的引水式水力发电 四、石化化工 1、新建1000万吨/年以下常减压、150万吨/年以下催化裂化、100万吨/年以下连续重整(含芳烃抽提)、150万吨/年以下加氢裂化生产装置 2、新建80万吨/年以下石脑油裂解制乙烯、13万吨/年以下丙烯腈、100万吨/年以下精对苯二甲酸、20万吨/年以下乙二醇、20万吨/年以下苯乙烯(干气制乙苯工艺除外)、10万吨/年以下己内酰胺、乙烯法醋酸、30万吨/年以下羰基合成法醋酸、天然气制甲醇、100万吨/年以下煤制甲醇生产装置(综合利用除外),丙酮氰醇法丙烯酸、粮食法丙酮/丁醇、氯醇法环氧丙烷和皂化法环氧氯丙烷生产装置,300吨/年以下皂素(含水解物,综合利用除外)生产装置 3、新建7万吨/年以下聚丙烯(连续法及间歇法)、20万吨/年以下聚乙烯、乙炔法聚氯乙烯、起始规模小于30万吨/年的乙烯氧氯化法聚氯乙烯、10万吨/年以下聚苯乙烯、20万吨/年以下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本体连续法除外)、3万吨/年以下普通合成胶乳—羧基丁苯胶(含丁苯胶乳)生产装置,新建、改扩建溶剂型氯丁橡胶类、丁苯热塑性橡胶类、聚氨酯类和聚丙烯酸酯类等通用型胶粘剂生产装置 4、新建纯碱、烧碱、30万吨/年以下硫磺制酸、20万吨/年以下硫铁矿制酸、常压法及综合法硝酸、电石(以大型先进工艺设备进行等量替换的除外)、单线产能5万吨/年以下氢氧化钾生产装置 5、新建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三氯化磷、五硫化二磷、饲料磷酸氢钙、氯酸钠、

关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关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九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 (2006年10月15日)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我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 产业结构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优势,关系到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部署,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区产业结构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总体水平不高,粗放型增长特点明显,“三高两低”(高投入、

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多数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产业集中度低,大型骨干企业少。四是特色优势产业不够突出,对整个经济的带动能力不强。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区经济总量偏小,高载能产业比重较高,增加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前和今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加快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加快发展。通过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全区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市场导向,突出效益优先,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改革开放为动力,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着力解决“三高两低”突出问题,不断推进产业升级。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与思路

“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与思路 作者:王岳平单位: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 “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应由过去的比例关系的调整,转向以强化薄弱环节为主的功能性调整,围绕提升国际分工地位,提高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实施“突破关键环节”的战略,重点突破研发、设计、营销、品牌培育、技术服务、供应链管理、专门化分工等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和生产性服务业,切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矛盾特征与“十二五”时期结构调整面临的起点 产业结构具有影响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就业和环境等方面的多重效应。过去一段时期我国产业结构比较好地发挥了其增长效应,但在分配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方面,产业结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在环境效应方面,过度依赖重化工业的扩张,加上相关制度建设滞后,使得资源、环境难以为继。在就业效应方面,由于在剩余劳动力还没有得到充分转化就开始了资本深化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就业矛盾仍然突出。在分配效应方面,由于过度集中于一般加工制造环节,在全球产业链中,国外高端环节的垄断与国内加工制造环节的过度竞争与产能过剩,导致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摩擦加剧,并使得国民所得比重下降。总的来看,上述矛盾集中体现在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供应链管理和分工深化等关键环节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滞后而非简单数量比例关 系的不协调,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矛盾由过去部门之间的不协调转向关键环节及其相关生产性服务业滞后的制约。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摆脱国际经济危机影响和走出国内 经济调整迈向新繁荣的时期,是我国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过渡时期;同时,也是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第一,由工业化、城市化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仍将有条件取得比较高的速度增长,但很有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格局。虽然此轮国际金融危机是在全球经济增长需要新的推动力,国内调整刚刚启动、前期积累的矛盾尚未得到有效释放的条件下爆发的,加快增长面临的制约因素较多、较强,从低谷到恢复到高速增长所需时间也会长一些,但工业化和城市化等支撑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基本面并没有根本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