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附加扣除宣讲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附加扣除申报流程讲解
讲解人:袁倩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税法基础知识各项政策解读具体申报流程
第
一
章税法基础知识
综
合所得综合所得
稿酬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综合所得计税方式
•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
采取累计预扣法进行按月预扣预缴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
所得个人所得税,采取基本平移现行规定
的做法预扣预缴。
日常预扣预缴
•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收
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与工资、薪金
所得合并,再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
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百分之
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年终汇算清缴
旧
税制的计税公式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免征额(5000)-三险一金个人部分–其他可税前扣除的项目
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累计预扣法累计预扣法,就是通过各月累计收入减去对应各月累计扣除,对照(年)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累计应缴税额,再减去已缴税额,确定本期应缴税额。
新
税制的计税公式1
•累计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征额-累计
三险一金个人部分-累计专项附加扣除
2
•累计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速算扣除数
3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应预扣预缴税额-已预扣
预缴税额
公式对比
项目旧税制新税制
应纳税所
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免征额-
三险一金个人部分–其他可税前
扣除的项目
累计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征
额-累计三险一金个人部分-累计专项附加扣除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速算扣除数
累计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速算扣除数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应预扣预缴税额-
已预扣预缴税额
形象说明
简单来说,如果要算3月份的预扣预缴税款,就要先计算1-3月的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总额,然后乘以预扣率,减去速算扣除数后的数,在减去1-2月份中每个月已预扣预缴的税额,才能得出3月单月的预扣预缴税额。
年综合所得税率表级数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
(%)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30
2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102520
3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2016920 4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2531920 5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3052920 6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3585920 7超过960000元的部分45181920
举例说明
假设张老师2015年入职,2019年每月应发工资均为15000元,每月减除费用5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为1500元,从1月起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1000元,没有其他减免收入及减免税额等情况,以前三个月为例,应当按照以下方法计算预扣预缴税额:
1月:(15000-5000-1500-1000)×3% =225元
2月:(15000×2-5000×2-1500×2-1000×2)×3%-225 =225元
3月:(15000×3-5000×3-1500×3-1000×3)×3%-225-225 =225元
全年计税过程
月累计收入
1
累计免
征额
2
累计三险
一金扣除
3
累计专项
附加扣除
4
累计应纳
税所得额
5=1-2-3-
4
税率
6
速算扣
除数
7
累计预缴税
额8=5*6-7本月预缴税额11500050001500100075003%0225225 2300001000030002000150003%0450225 3450001500045003000225003%0675225 4600002000060004000300003%0900225 57500025000750050003750010%25201230330 69000030000900060004500010%25201980750 7105000350001050070005250010%25202730750 8120000400001200080006000010%25203480750 9135000450001350090006750010%25204230750 101500005000015000100007500010%25204980750 111650005500016500110008250010%25205730750 121800006000018000120009000010%25206480750
合计6480
解除疑惑豁然开朗
为啥1月份工资没有进行专项附加扣除,教职工的税负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呢?
假设张老师的1月份的应纳税所得额还是7500,按照2018年的税法规定,按月扣缴税款,适用的是按月换算的个税税率表,按照旧税制,张老师1月份的应纳税额为:540=7500*10%-210
比图中的225元多了3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