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追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幸福
幸福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 , 它代表的是人最 高的精神需求 , 一个人幸福象征着他某一个社 会关系的完整和他人格的完善.他能运用自己 的精力 , 自己的能力去创造属于两个或更多人 的快乐 .而幸福和欢乐又象征着爱. 拥有这样 的能力 , 象征着人的成熟.而伴随着这些诞生 的会有无私 , 勇气等等.
作者的理解
内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浅谈本书
《自我的追寻》是著名心理学家弗洛 姆从事精神分析工作的结晶,也是他 的代表作《逃避自由》的姊妹篇。弗 洛姆以伦理问题展开心理上的探讨, 道出现代人困惑的症结,以及社会的 病态与原因。他鼓励人们认清自我, 努力成为真正自我的本体,摆脱人为 痛苦的桎梏,从而追寻真正的幸福。
关于人
关于爱
人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存在很多问题,所以他 只有面对真理,去对自己负责,只有运用自己的 力量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意义。 在人自己去找寻自己的幸福时 , 会产生很多 与他人的联系: 能够爱 , 能够恨 , 能够竞争和 合作 , 更进一步还可能在平等或压迫中建立一 种新的社会制度 , 而人与人的联系或者一个人 的性格又能体现在这种社会制度下. 而在这其中或许人会对某一个特定的人产 生特定的情感 , 这就是爱 , 需要投入整个身心 的真实感情.即使这不是爱 , 那也一定是一种 不可分开的共生关系.
关于人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他遵从自然法则,且 无力改变这些;但他又可以超于自然的其他 部分。再一次偶然中,这个人来到了这个世界, 也终有一天他会被迫离开这个世界.他明白自 己是无能为力改变着一切的。他仅仅是看到 自己死亡的结局。他永远无法摆脱这一存在 的法则而获得自由。即使他想达到忘我的境 界,他也不能做到这一点;只要他活着,他 就无法消除自己的肉体-----他的肉体使他想要 活下去。
人是一种奇妙的生物,从动物进化而来, 有了自己的意识,然而不能脱离肉身,还要 遵循自然规律,尴尬的处在中间。人意识到 生命有限,终将死去,不禁会自我问道,活 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人不是上帝的羔羊,无 须遵从上帝的旨意;人也没有来生,轮回转 世终究只是幻想;人活着,只为他自己,为 他自己的幸福.
关于人
4
弗洛姆认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人们 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 他认为对人来说最需要的就是克服孤 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而这只有通 过真爱才有可能实现.真爱的基本要素, 首先是“给”而不是“得”.“给”是力量的 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给”,才能体 验自我的力量,自我的“富裕”,自我 的"活力"。爱情的积极性除了有给的 要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 这些要素是所有爱的形式共有的,那 就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
然而追求幸福,这是千百年来所有人追求 的终极目的,然而,又有多少人在活着或死 去的时候,能够说,我生活的很幸福,此生 无憾?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往往异化了 自己,忘了到底什么是幸福,转为求名誉, 权利,金钱,爱,最终即使少数人真的追求 到了,他真的感受到了幸福吗?短暂的满足 之后,恐怕更多的是空虚或孤独 , 会怀疑自己 活着的意义。即使是爱,我们每每听到王子 和公主在一起后,总是满满的羡慕 , 可是他们 真的能幸福的过完之后的生活吗?
3
弗洛姆从小学习《塔木德经》(犹太教的法典),人生 观受深远的影响。弗洛姆对圣经中亚当与夏娃被逐出 伊甸园的故事的解释奠定了他的人本主义哲学的基石。 弗洛姆指出,辨别善恶通常被视为是一种美德,研究 圣经的学者却都认为亚当与夏娃吃知善恶树的果实犯 了罪,因为他们违背了上帝。他认为人应运用其理智 来建立自己的道德价值,不是以服从权威来建立道德 价值。弗洛姆认为爱是人与人之间的创造力,而不是 感情。他相信爱的本质有四大元素: 关怀、责任、尊 重和了解。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病态、不义的尺度便是它不符合人性和人的需求, 据此他提出了人有五种需求: 相属需求。指个体具有爱人与被爱的需求, 希望认识别人,了解、关怀别人,并愿意对别人承担责任; 超越需求。 指个人希望在作为上超越物质条件的限制,在精神上能表现出创造性的 人格特质; 落实需求。指个人希望与别人、社会及与大自然亲密结合, 从而获得安身立命的需求; 统合需求。指个人力求自己人格统整,希望 在世界上活出意义来的心理倾向; 定向需求。指个人具有努力寻求生活 方向从而获得心安的心理倾向。
成熟的爱
4
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 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父 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但无条件的母爱有 其缺陷的一面。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如果有母爱,就有祝福;没有母 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父爱的本质是: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不顺从是最 大的罪孽,不顺从者将会受到失去父爱的惩罚。父爱的积极一面也同样十分重要。因为父爱是有条件的, 所以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种爱。与母爱不同,父爱可以受我的控制和努力的支配。一个成熟的 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 的良知。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 福的祝福。"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 能得到我的爱。"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
关于欲望
有的人不懂得努力 , 不懂得创造自己的幸 福 , 只知道坐吃山空 , 习惯了不劳而获 , 但不 合理的心里欲望总是贪得无厌的.具有嫉妒,占 有欲的人 , 他们的欲望永远不会因为满足而减 少半分.不可能被满足才是他们的真正本质.从 而无论别人怎么帮助他们也无法满足他们的 权利欲.对于他们来说 , 幸福的幻想永远不可 能实现 , 仅仅只能作为一个诅咒 , 贪婪是一个 无底洞 , 解除贪婪也只是一个幻想.由此产生 的软弱 , 恐惧 , 无力也仅仅是时间问题.
《自我的追寻》
作者:艾·弗洛姆
谈作者
艾瑞克·弗洛姆
现代人在幻觉下生活,他
自以为他了解他想要的东 西,而实际上他所想要的 学会认识自己. 是他人所希望他要的东西.
谈封面
谈内容
关于封面
浅谈封面图片
封面的图片来自于荷兰科学思维版画大师M.C.埃舍尔,他是20世纪 画坛中独树一帜的技术家,他的画没有人能说真正属于哪一流派,他 是一个无法归类的艺术家,他的许多画都源于悖论,幻觉和双重意义, 有人说他是一位科学家,一位思想家.他的画充满了荒谬和真实,充满 了可能与不可能,并带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我究竟是谁?我扮演 的是什么角色?生活的起点在哪?终点又在哪里?谁是传统?谁又是继 承?他的画充斥着对他自己这个世界的思考.
哪里是起点? 哪里是终点?
手画手
作者
一个人能够,并且应该让自己做到,不是感到安全,而是能够接纳不安全的事实.
艾瑞克· 弗洛姆
生平
简介
学说主张
对爱的看法
1
艾瑞克· 弗洛姆,美籍德国犹太 人,1900年3月23日-1980年3月18 日.是一位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 分析心理学家.毕生致力修改佛洛 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西 方人在两次世界大战後的精神处 境。弗洛姆在此被尊为”精神分析 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德国时,弗洛姆还是法兰 克福学派的成员,移居美国后始终保持和该学派的 关联。弗洛姆思想的特色便是企图调和佛洛伊德 的精神分析学和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学说。
自爱 性爱
自爱不是"自私",自爱是爱他人的基础.对自己的生活、幸福、成长以及自由的肯定是以爱的能力为基础 的,这就是说,看你有没有能力关怀人、尊重人,有无责任心和是否了解人。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创造性地 爱,那他必然也爱自己,但如果他只爱别人,那他就是没有能力爱。 性爱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意志的因素。爱一个人不仅是一种强烈的感情-而且也是一项决定,一种判断, 一个诺言。如果爱情仅仅是一种感情,那爱一辈子的诺言就没有基矗一种感情容易产生,但也许很快就会 消失。如果我的爱光是感情,而不同时又是一种判断和一项决定的话,我如何才能肯定我们会永远保持相 爱呢?
不成熟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弗洛姆
Thank you
2
1900年3月23日,弗洛姆生于德国法兰克 福市一个犹太人家庭,为家中独子.1918 年 弗洛姆进入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学习两 学期法学.1919年暑假后,弗洛姆进入海 德堡大学学习,改学社会学. 1922年从海 德堡获哲学博士学位,次年至慕尼黑大学 专攻精神分析学, 1925年-1930年,他 在柏林精神分析学会接受精神分析训练完毕.1930年,他 开始临床实践,加入法兰克福社会观察学会.纳粹在德国 执政后,弗洛姆搬到日内瓦,1934年进入纽约哥伦比亚 大学.1943年离开哥伦比亚后,他帮助组建华盛顿精神病 学学校 纽约分校,1945年加入William Alanson White 精神 病学,精神分析和心理学协会.1950,弗洛姆搬到墨西哥 城,成为UNAM教授,直到1965年退休.这里的医学院建 立精神分析部.他担任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从1957 到1961年,1962年以后担任纽约大学 文理学院心理学客 座教授.1974年他搬到瑞士Muralto,1980年,八十岁生日 前五天死在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