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开放式住区的构成要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住宅产品在开放式住区中都
万方数据
2007.3 9
专 论
HOUSING SCIENCE
涵和园
可以找到生存的空间和存在的理由 住区中 普通多高层住宅 是住区中 的主力住宅产品 适合绝大多数工薪 阶层的需求 主要布置在住区中交通 方便 配套完善的区域 连排别墅 俗称 T o w n h o u s e , 适合具备一定 经济实力的居民购置 一般在相对独 立地区域集中布置 独立别墅适合的 消费群体为经济实力雄厚的家庭 占 据的往往是住区中景观空间资源最为 优越的位置 近年风行的单身公寓则 适合单身贵族 一定设置在住区交通 最为便捷的部位 往往作为区域地标 出现 3.1.3 复合的建筑功能
专 论
HOUSING SCIENCE
浅析
开放式住区的构成要素
Superficial Analysis on Compositions of Open Residential District
周 鹏 Zhou Peng 陈 敏 Cheng Ming
摘 要 针对开放式住区规划缺乏理论指导的现状 文章通过对国外住 区发展的研究 结合中国国情和既有实践 尝试总结开放式住区的构成要 素 并能有助于开放式住区的深入实践及推广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开放不仅符 合其经营规律 也有利于资源共享 首先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可以根据整 个区域现状 人口因素等决定合理的 规模和定位 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竞
争 此外 公共服务设施还能够通过 聚集 发挥规模效益 再者 开放 住区会带来大量社会人流 保证住区 内各种设施的客流量 有利于这些配 套设施的生存和再经营
住宅科技 HOUSING SCIENCE 2007,27(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huzkj200703002.aspx
公共空间往往定位在城市界面所 处的位置 在空间个性上 这是一个 外向性的 兼顾了城市与住区双层面 特质的部分 公共空间往往与城市干 道 公共绿地等相互依存 是城市人 流和住区人流共享 城市生活和住区 生活共存的部分 私密空间是住区内 的核心部分 是最接近居民隐私的空 间 它具备内向 独立 安静的特 质 在规模上严格限制 自我保护的 意识也更强烈 半公共空间是从公共 空间向私密空间过渡的部分 更是一 种从空间到心理的递进部分 在某些 方面已经超越了空间连接的角色定 位 上升到了引导住区生活的高度
住区空间和绿地 可以和城市层 面的此类资源形成系统 将资源的利 用效率最大化 公共空间和绿地作为 承载交往活动的外部空间载体 适合 城市居民在其间的交流互动 住区层 面公开这些资源 让不同住区居民可 以享受各自住区资源的同时 通过城 市空间的衔接 共享属于其它住区的 此类资源 在这种互动过程中 居民 人际交往的深度和广度也会得到加 强
2 开放式的住区空间
上海苏堤春晓名苑
2.1 街区空间 街区空间是开放式住区空间最富
有个性的构成要素 也是开放式住区 有别于传统封闭住区最明显的空间特 质 2.1.1 构筑街区空间需要一定的建 筑密度
街区作为一种承载互动生活模式 的空间载体 需要良好的尺度来控制 才能实现 没有一定的建筑密度作保 证 空间的开合有度不能实现 街区 生活的氛围也无法营造 一定的建筑 密度 还可以保证居民视觉上获得更 丰富的层次体验 从而使居民更容易 实现对住区环境的认同 2.1.2 构筑街区空间需要开放的路 网体系
(收稿日期 2007-02-01)
周鹏 东南大学毕业 南京大华 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工程师 陈敏, 大 华集团总师室工程师
10 2007.3
万方数据
浅析开放式住区的构成要素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周鹏, 陈敏, Zhou Peng, Cheng Ming 周鹏,Zhou Peng(南京大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陈敏,Cheng Ming(大华集团总师室)
再者 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促进人 际交往 在开放的住区中 人们的活 动形式丰富多样 成就了更多交往机 会和互动行为的产生
最后 开放的住区生活培育开放 的交往心态 开放的公共空间和街道 生活 有助于处理好住区和城市间的 关系 人员构成的多元 也杜绝了所 谓 精英阶层 独占优势资源的情 况 满足了所有居民的心理需求 使 之获得了积极的心态和包容心胸 促 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3.3 资源共享的规划模式
关 键 词 开放式住区; 要素; 混合居住; 交往空间; 共享配置 Abstract At present, open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is short of Theoretical Guidance. Based on such a situation, the article gives a survey on development of foreign residential districts, combines the survey results with the situations and existing practices of China, and tries to conclude the compositions of open residential district, which are helpful to further practice and promotion of open residential district. Keywords open residential district; compositions; mixed residence; communication space; configuration sharing
开放式住区规划充分考虑住区内 部道路组织与周边规划道路之间保持 良好的衔接关系 从而保证城市和住
区内部交通的顺畅 营 造适宜的路网密度 部 分住区道路对城市开 放 可以作为对城市道 路系统的补充 此外 开放的住区还可以通过 合理设置和组织出入 口 引入公共交通路线 等 让住区居民更充分 地享用城市资源 2.1.3 构 筑 街 区 空 间 需要友好的城市界面
开放式住区中 建筑功能必然是 多样和复合的 除了住宅产品 住区 中也会考虑相当比例的公建及配套设 施 配套设施的布点均匀 聚散有 度 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和交往 商业 在积聚人气和方便居民生活方面起到 很好的作用 3.2 互动交往的生活方式
互动交往的生活是开放式住区生 活的另一组成部分
首先 多元的人口构成互动的交 往主体 开放式住区中 多元化的人 员构成 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
8 2007.3
万方数据
HOUSING SCIENCE
专 论
上世纪后半页 欧美国家在住区 的开放式规划方面开始有所尝试 但 国内直到上世纪末 才对这一课题有 所涉及 住区开放已经超越了打破住 区围墙的简单表面概念 它强调了住 区是城市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而不 是独立于城市空间 城市交通的 城 中城 住区开放具有诸多优点 但 在实践过程中 相关理论的发展却一 直比较薄弱 为使规划设计适应新的 居住需求 我们通过对既往经验 理 论以及那些分散的 局部的开放住区 设计实践进行研究和分析 从住区空 间和住区生活两个角度 归纳了开放 式住区的构成要素 将开放式住区的 理念具象化 让开放式住区的进一步 深入实践及推广成为可能
好奇心 促成交往活动的发生 以长 远的眼光看待 多元居民混合居住是 达成住区和谐共处的重要途径
其次 开放式住区提供丰富的交 往空间 一方面是通过复合功能的建 筑 提供了诸如商业 娱乐等活跃居 住生活的活动场所 让人们更多地融 入社会 另一方面 开放的住区公共 空间和绿地广场等也可以为居民交往 提供很好的外部空间载体
住宅城市界面的风 格品质是住区内在品质 的直接表现 因此住区 的城市界面在设计中要 得到充分地重视 此 外 还要关注与城市街 道景观相协调的问题 既要考虑沿街建筑立面 和天际线 也要兼顾城 市空间要素和细部特征 向住区内部的延续
2.2 递进的空间层次 递进的空间层次是开放式住区空
间的另一构成要素 也是开放式住区 空间的重要特质和优势所在 在开放 式住区中 根据性质不同 将空间划 分为公共空间 半公共空间和私密空 间三种类型 其在空间转换中严格遵 循公共空间 半公共空间 私密空间 的递进式运动轨迹
3 开放式的住区生活
3.1 丰富混合的居住体验 多元的居住体验是开放式住区生
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构成要点在 于 居民 住宅产品和功能建筑 3.1.1 多元的居民构成
居民是住区生活的主体 多样化 的住区生活首先取决于居民是否多 元 由于居住产品的多样性 开放式 住区中的居民构成也趋于多元 首 先 在年龄构成上住区中各年龄层次 的人群有合理的级配 其次 各收入 阶层的融合性也较强 最后 在文化 职业背景上 住区人口也呈现出多样 性 3.1.2 多样化的住宅产品
1 引言
封闭住区作为当前司空见惯的住 区规划模式 为人们所接受 但这种 住区模式破坏了城市总体规划 与经 济效益 社会效益 环境效益背道而 驰 一方面城市中由于封闭的住区规 划 使住区与城市隔绝 致使传统的 邻里关系逐步弱化 社区活力逐步丧 失 另一方面 当代郊区住宅开发中 大规模地兴建封闭住区也加剧了这种 隔离状况
4 结语
随着城市的发展 居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 国人对于住宅的需求 已不 仅仅满足于低层次的纯居住层面 而 是在住区环境 生活品质方面有更高 层次的追求 居住区规划是自下而上 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过程 它需要管 理者 规划师以及城市居民共同参 与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 城 市居住区如何完成从传统居住区向现 代居住区的转型 构筑和谐住区 进 而构筑和谐社会 这些都是需要不断 进行探讨的重要课题 开放式住区的 生活和空间与城市进行一体化的交流 互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营造崭新的住区生活 为 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值得我们进 一步实践和研究
万方数据
2007.3 9
专 论
HOUSING SCIENCE
涵和园
可以找到生存的空间和存在的理由 住区中 普通多高层住宅 是住区中 的主力住宅产品 适合绝大多数工薪 阶层的需求 主要布置在住区中交通 方便 配套完善的区域 连排别墅 俗称 T o w n h o u s e , 适合具备一定 经济实力的居民购置 一般在相对独 立地区域集中布置 独立别墅适合的 消费群体为经济实力雄厚的家庭 占 据的往往是住区中景观空间资源最为 优越的位置 近年风行的单身公寓则 适合单身贵族 一定设置在住区交通 最为便捷的部位 往往作为区域地标 出现 3.1.3 复合的建筑功能
专 论
HOUSING SCIENCE
浅析
开放式住区的构成要素
Superficial Analysis on Compositions of Open Residential District
周 鹏 Zhou Peng 陈 敏 Cheng Ming
摘 要 针对开放式住区规划缺乏理论指导的现状 文章通过对国外住 区发展的研究 结合中国国情和既有实践 尝试总结开放式住区的构成要 素 并能有助于开放式住区的深入实践及推广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开放不仅符 合其经营规律 也有利于资源共享 首先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可以根据整 个区域现状 人口因素等决定合理的 规模和定位 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竞
争 此外 公共服务设施还能够通过 聚集 发挥规模效益 再者 开放 住区会带来大量社会人流 保证住区 内各种设施的客流量 有利于这些配 套设施的生存和再经营
住宅科技 HOUSING SCIENCE 2007,27(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huzkj200703002.aspx
公共空间往往定位在城市界面所 处的位置 在空间个性上 这是一个 外向性的 兼顾了城市与住区双层面 特质的部分 公共空间往往与城市干 道 公共绿地等相互依存 是城市人 流和住区人流共享 城市生活和住区 生活共存的部分 私密空间是住区内 的核心部分 是最接近居民隐私的空 间 它具备内向 独立 安静的特 质 在规模上严格限制 自我保护的 意识也更强烈 半公共空间是从公共 空间向私密空间过渡的部分 更是一 种从空间到心理的递进部分 在某些 方面已经超越了空间连接的角色定 位 上升到了引导住区生活的高度
住区空间和绿地 可以和城市层 面的此类资源形成系统 将资源的利 用效率最大化 公共空间和绿地作为 承载交往活动的外部空间载体 适合 城市居民在其间的交流互动 住区层 面公开这些资源 让不同住区居民可 以享受各自住区资源的同时 通过城 市空间的衔接 共享属于其它住区的 此类资源 在这种互动过程中 居民 人际交往的深度和广度也会得到加 强
2 开放式的住区空间
上海苏堤春晓名苑
2.1 街区空间 街区空间是开放式住区空间最富
有个性的构成要素 也是开放式住区 有别于传统封闭住区最明显的空间特 质 2.1.1 构筑街区空间需要一定的建 筑密度
街区作为一种承载互动生活模式 的空间载体 需要良好的尺度来控制 才能实现 没有一定的建筑密度作保 证 空间的开合有度不能实现 街区 生活的氛围也无法营造 一定的建筑 密度 还可以保证居民视觉上获得更 丰富的层次体验 从而使居民更容易 实现对住区环境的认同 2.1.2 构筑街区空间需要开放的路 网体系
(收稿日期 2007-02-01)
周鹏 东南大学毕业 南京大华 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工程师 陈敏, 大 华集团总师室工程师
10 2007.3
万方数据
浅析开放式住区的构成要素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周鹏, 陈敏, Zhou Peng, Cheng Ming 周鹏,Zhou Peng(南京大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陈敏,Cheng Ming(大华集团总师室)
再者 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促进人 际交往 在开放的住区中 人们的活 动形式丰富多样 成就了更多交往机 会和互动行为的产生
最后 开放的住区生活培育开放 的交往心态 开放的公共空间和街道 生活 有助于处理好住区和城市间的 关系 人员构成的多元 也杜绝了所 谓 精英阶层 独占优势资源的情 况 满足了所有居民的心理需求 使 之获得了积极的心态和包容心胸 促 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3.3 资源共享的规划模式
关 键 词 开放式住区; 要素; 混合居住; 交往空间; 共享配置 Abstract At present, open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is short of Theoretical Guidance. Based on such a situation, the article gives a survey on development of foreign residential districts, combines the survey results with the situations and existing practices of China, and tries to conclude the compositions of open residential district, which are helpful to further practice and promotion of open residential district. Keywords open residential district; compositions; mixed residence; communication space; configuration sharing
开放式住区规划充分考虑住区内 部道路组织与周边规划道路之间保持 良好的衔接关系 从而保证城市和住
区内部交通的顺畅 营 造适宜的路网密度 部 分住区道路对城市开 放 可以作为对城市道 路系统的补充 此外 开放的住区还可以通过 合理设置和组织出入 口 引入公共交通路线 等 让住区居民更充分 地享用城市资源 2.1.3 构 筑 街 区 空 间 需要友好的城市界面
开放式住区中 建筑功能必然是 多样和复合的 除了住宅产品 住区 中也会考虑相当比例的公建及配套设 施 配套设施的布点均匀 聚散有 度 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和交往 商业 在积聚人气和方便居民生活方面起到 很好的作用 3.2 互动交往的生活方式
互动交往的生活是开放式住区生 活的另一组成部分
首先 多元的人口构成互动的交 往主体 开放式住区中 多元化的人 员构成 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
8 2007.3
万方数据
HOUSING SCIENCE
专 论
上世纪后半页 欧美国家在住区 的开放式规划方面开始有所尝试 但 国内直到上世纪末 才对这一课题有 所涉及 住区开放已经超越了打破住 区围墙的简单表面概念 它强调了住 区是城市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而不 是独立于城市空间 城市交通的 城 中城 住区开放具有诸多优点 但 在实践过程中 相关理论的发展却一 直比较薄弱 为使规划设计适应新的 居住需求 我们通过对既往经验 理 论以及那些分散的 局部的开放住区 设计实践进行研究和分析 从住区空 间和住区生活两个角度 归纳了开放 式住区的构成要素 将开放式住区的 理念具象化 让开放式住区的进一步 深入实践及推广成为可能
好奇心 促成交往活动的发生 以长 远的眼光看待 多元居民混合居住是 达成住区和谐共处的重要途径
其次 开放式住区提供丰富的交 往空间 一方面是通过复合功能的建 筑 提供了诸如商业 娱乐等活跃居 住生活的活动场所 让人们更多地融 入社会 另一方面 开放的住区公共 空间和绿地广场等也可以为居民交往 提供很好的外部空间载体
住宅城市界面的风 格品质是住区内在品质 的直接表现 因此住区 的城市界面在设计中要 得到充分地重视 此 外 还要关注与城市街 道景观相协调的问题 既要考虑沿街建筑立面 和天际线 也要兼顾城 市空间要素和细部特征 向住区内部的延续
2.2 递进的空间层次 递进的空间层次是开放式住区空
间的另一构成要素 也是开放式住区 空间的重要特质和优势所在 在开放 式住区中 根据性质不同 将空间划 分为公共空间 半公共空间和私密空 间三种类型 其在空间转换中严格遵 循公共空间 半公共空间 私密空间 的递进式运动轨迹
3 开放式的住区生活
3.1 丰富混合的居住体验 多元的居住体验是开放式住区生
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构成要点在 于 居民 住宅产品和功能建筑 3.1.1 多元的居民构成
居民是住区生活的主体 多样化 的住区生活首先取决于居民是否多 元 由于居住产品的多样性 开放式 住区中的居民构成也趋于多元 首 先 在年龄构成上住区中各年龄层次 的人群有合理的级配 其次 各收入 阶层的融合性也较强 最后 在文化 职业背景上 住区人口也呈现出多样 性 3.1.2 多样化的住宅产品
1 引言
封闭住区作为当前司空见惯的住 区规划模式 为人们所接受 但这种 住区模式破坏了城市总体规划 与经 济效益 社会效益 环境效益背道而 驰 一方面城市中由于封闭的住区规 划 使住区与城市隔绝 致使传统的 邻里关系逐步弱化 社区活力逐步丧 失 另一方面 当代郊区住宅开发中 大规模地兴建封闭住区也加剧了这种 隔离状况
4 结语
随着城市的发展 居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 国人对于住宅的需求 已不 仅仅满足于低层次的纯居住层面 而 是在住区环境 生活品质方面有更高 层次的追求 居住区规划是自下而上 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过程 它需要管 理者 规划师以及城市居民共同参 与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 城 市居住区如何完成从传统居住区向现 代居住区的转型 构筑和谐住区 进 而构筑和谐社会 这些都是需要不断 进行探讨的重要课题 开放式住区的 生活和空间与城市进行一体化的交流 互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营造崭新的住区生活 为 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值得我们进 一步实践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