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9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
与评析9篇
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
2、使学生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这组概念。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景,感知等式
1、出示天平:
师:认识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用?(称物体的重量、使得左右平衡)
生:天平是用来称物体的重量的。
2、鸡蛋天平图
a、演示:平衡
在左放两个鸡蛋,右放上100克砝码,天平平衡。
师:天平这时怎么呢?说明了什么?
生:天平平衡了,说明这两个鸡蛋重100克。
师: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吗?
生:50+50=100(板书:50 + 50 = 100或 50 × 2 = 90)师:谁来给这种式子起个名字吗?
生:可以叫等式。
(板书:等式)
b、演示:天平不平衡
师:左边拿走一个鸡蛋,天平会怎样?说明了什么?
生:天平就不平衡了,说明左右两边不相等。
师:能不能也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呢?
生:50<100(板书)
师:这是等式吗?
生:不是等式。
【反思】学生先要观察天平的现象,再独立的思考该如何解答?这样的一个思考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随后出现的式子70 + x=9070 + x < 9070 + x > 90
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建立来的。
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是为了使
知识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以便于后续教学活动的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
3、饮料,糖果天平图
a、演示:左边70克糖果,右边90克饮料,天平向右倾斜
师:天平怎么了?说明什么?
生:饮料比糖果重。
师:谁来用式子表示?
生:70 < 90 (板书)
b、如果在天平的左边加上x克的牙签。
师:这时天平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生一一说出“3种情况”
师:你能分别用数学的式子表示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70 + x=9070 + x < 9070 + x > 90
师:这几个式子同上面的式子比,有什么不同?
生:它们含有未知数。
4、教材中的杯、水、砝码天平图。
a、演示:左边空杯,右边100克砝码,天平平衡。
师:通过你的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一个空杯的重量是100克。
b、师:往空杯中加入水,天平会怎样?
生:天平会向左倾斜。
师:有其他可能吗?
生:不会有其他可能。
师:可以用y表示倒入的水,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吗?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个现象吗?
生:可以用其他的字母。
生:100+y>100(板书)
c、演示;往天平的右边加了100克和50克的砝码,天平再次平衡
师:能不能又用一个式子表示此时的现象呢?
生:100+y=250(板书)
师:到底倒入的水有多少克,你能知道吗?
生:水有150克,因为250-100=150克
二、主动探究方程的意义
1、分组尝试、引导分类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思考得出了这么多的式子,你能按照
一定的标准将它们分分类吗?把你思考的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各种式子说)
50+50=100
50<100
70 < 90
70 + x=90
100+y>100
100+y=250
70 + x < 90
70 + x > 90
2、提供给学生观察的时间、尝试分类
3、反馈
(注意:让学生说说这样分的理由是什么?多指名几位学生说)第一次分类:按照等式不等式分
第二次分类:按既含有字母有是等式分
a、让学生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b、如果学生按照多种标准分时,指出:“分类一次时只能是一个标准”。
c、引导学生分
师:那么按照是不是等式分应该怎么分?
d、第二次分类:
师:你能把这些等式再分分类吗?
4、概括概念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按自己的标准对式子进行分类。
(老师把黑板上不是方程的式子擦掉)
a、教师指着黑板说:那么,像这样的等式我们叫做方程(注意语气语速)。
(板书:方程)
b、你能说说什么叫方程吗?
c、学生发言,概括出:“含有字母的等式叫做方程”(板书)
……
【反思】设计分类有两个目的:第一,通过学生找到一定的分类标准,自主对式子进行比较,辨别,明确什么是方程。
第二,明确“分”的标准虽然不同,但通过连续两次“分”,最后的结果是一致的。
在分类过程中,我的打算本是把学生的两种分法的结果一一抄写在黑板上,可由于黑板有些小,我就图简便,第一种分法我就在原算式上调整了位置,没重抄。
当学生说到第二种分法的结果时,我们的原始算
式没有了,给人一种将第一种分法的结果又再分的错觉,听课的老师有这种错觉,我想学生肯定有的没把两种分法弄清楚。
三、拓展练习、巩固概念
1、判断: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书上练习)
8x=06 x+24+2>102 y÷5=10 n-5m = 15
17-8 = 9 10<3m 6x +3 = 11+2x 4+3z =10
提问:在判断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新的体会以下几点:
学生可能会说:
(未知数)也可以在等号的右边;
未知数可以用x、y等多个字母表示;
一个等式中可以含有多个未知数;
小结:看来我们要判断是否是方程,必须要具备什么条件。
师:认识了方程,以前见过吗?
师;其实一年级就见过。
(生奇怪)比如8+□=10
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方程离我们并不遥远。
2、讨论、辨析概念
a、判断,下面的说法对吗?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
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b、你能用一个图(或表)来形象地反映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吗?
……
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 2
《方程的意义》这节课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联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总结概括出数学概念的过程。
让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理解方程的概念,感受方程思想。
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猜想、验证、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我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用直观手法向抽象过渡,用递进形式层层推进,让学生经历一个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尽可能让他们用语言表达描述出自己对学习过程中的理解,最后形成新的知识脉络。
下面就结合这节课,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看法。
一、复习导入,激趣揭题
该环节主要复习与新知识有间接联系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铺垫搭桥,以旧引新,方程是表达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是在学生熟悉了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开课伊始我结合与学生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出示了一组题,要求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
这些题的出现即能让学生复习
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能用式子表示出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开课很实际,很干脆,也很有用。
二、实践操作,建立方程模型
1.用天平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有助学生理解式子的意思
等式是一个数学概念。
如果离开现实背景出现都是已知数组成的等式,虽然可以通过计算体会相等,但枯躁乏味,学生不会感兴趣。
如果离开现实情境出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学生很难体会等式的具体含义。
天平是计量物体质量的工具,但它也可以通过平衡或者不平衡判断出两个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天平图创设情境,利用鲜明的直观形象写出表示相等的式子和表示不相等的式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式子的意思,也充分利用了教材的主题图。
2、自主操作,提高能力,激发兴趣
在探究方程的意义时我特意给学生提供操作天平平衡的不同材料,让学生分组实践,通过操作、观察天平的状态得到许多不同的式子,由于材料不同,每个组所得的式子也不同,有的全是已知数的式子,有的是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多种多样的式子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三、实际运用,升华提高
在练习设计中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使
学生对于方程意义的理解更为深刻,特别使让学生自由创作方程这一练习题,既让学生应用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本课时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学习方式,利用课本的静态资源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数学情景动态化,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独立思考,不断归纳,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为自己探究,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
在学习中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突出得不够,读学生“说”的训练不够,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表述的机会。
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 3
教学目标:
1、借助天平明白等式的含义,并在分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认识什么是方程。
2、会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4、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重点:理解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难点:方程的意义抽象的过程。
课前谈话:渗透平衡和等量(谈体验)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天平,(见过天平吗?在那里见过?有什么作用啊?)根据天平的状态列出不同的式子,(不平衡让学生想办法得出让天平两边平衡)。
二、探究新知
1.对不同的式子进行分类(不要有任何要求)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2.小组汇报分类的想法。
小组之间在倾听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本组的想法。
让小组的代表说说自己组是怎样分类的?为什么这样分类?
3.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分类进行小结:像这样的用等号连接左右两边的叫做等式。
像这样的这一类叫方程。
板书课题。
(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
4.小组探究“什么是方程?”(先观察式子,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5.小组汇报各组的想法。
在各组倾听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6.教师在学生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7.生举例。
8、师举例,让学生说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9、通过刚才的几道算式,让学生说说对方程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10、判断两句话: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11、画图表示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三、应用练习
1.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2.看图列方程。
3.根据题意列方程。
四、拓展延伸
1、谈谈自己在知识和情感上的收获。
2、送给同学们一个方程:天才+X=成功。
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 4
这一次学校开展了活动,在活动中我们集体备课选定了《方程的意义》一课作为研讨课。
这课的难点是区分“等式”和“方程”,为
能突破这一难点我们精心设计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新课前先是出示了口算卡:
接着在方程意义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明白什么是相等关系,我们先用了一把1米长粗细均匀的直尺横放在手指上,通过这一简单的小游戏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平衡和不平衡,平衡的情况是当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时(食指位天直尺中央),紧接着引入了天平的演示,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分边放置20+30的两只正方体、50的砝码,并根据平衡关系列出了一个等式,20+30=50;接着把其中一个30只转换了一个方向,但是30的标记是一个“?”天平仍是平衡状态。
得出另一个等式20+?=50,标有?的再转换一个方向后上面标的是x,天平仍保持平衡状态,由此又可以写出一个等式20+x=50。
整个过程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演示、观察、思考、比较、概括等一系列活动,由浅入深,分层推进,逐步得出“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虽然整个教学任务好象是完成了。
但从学生的练习中我们发现还有一部分学生对“等式”和“方程”的关系还是没有真正弄清,例好在练习题中有一道讨论题:“方程都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这句话对吗?(答案是对的)但是通过小组同学的合作学习和争论,答案不一。
虽然做错的同学最后被做对的同学说服了,但这也说明了“等式”和“方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问题。
其实我们是忽视了“等式”和“方程”的直接对比
我们的口算题引入本来是为这节课的学习进行铺垫,但在第一次上课时,口算题我们做完后没有再回过头来再充分利用。
课后经过大家的评课和科培中心老帅的指点,看起来是很简单的几道口算题,其中隐藏着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第二节课中我们通过改进,在讲完“等式”和“方程”后又回到口算卡,将口算卡的题通过变化——只是等式| ,——既是等式又是方程,这样进行对比使学生对“等式”和“方程”的关系就弄得明明白白了。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方程的意义》这是一块崭新的知识点,是在学生熟悉了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教学,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数学教学过程,首先应该是一个让学生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过程。
要让学生乐学、好学,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就结合我所执教的<<方程的意义>>这节课,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看法。
回顾我的教学,我认为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设置情景引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执教,《方程的意义》一课时通过天平的演示: 认识天平,同学们说天平的作用、用法。
在这个环节要充分发挥低视的动手能力,但要注意对学困生的引导,在这个方面应该给学困生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天平,起码让他们对天平建立起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合作交流,总结概括
通过对天平的观察得出等式的概念,接着应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
通过比较等式与方程,以及不等式与方程的不同,得出方程的概念,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应该替学生很快的说出答案,在将出方程的概念后,应该让学生通过变式训练明白不仅x可以表示未知数,其他的字母都可表示未知数。
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当一个导游的角色,站在知识的岔路口,启发诱导学生发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放到小组中,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逐步的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合作意识。
三、回归生活,体会方程
在建立方程的意义以后,设计了根据情境图写出相应的方程,并在最后引入生活实例,从中找出不同的方程。
这一过程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加深了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为以后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看,他们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大多数学生知道等式并能举例,向学生提供表示天平左右两边平衡的问题情境,大部分学生运用算术方法列式。
但是,学生已有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算术法解题思路对列方程会造成一定的干扰。
对于利用天平解决实际问题较感兴趣,但是,要求学生把看到的生活情境转化成用数学语言、用关系时表示时可能存在困难,对于从各种具体情境中寻找发现等量关系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则表现出需要老师引导和
同伴互助,需要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时,我把“方程的意义”作为教学的重点,方程意义的教学目标定位是,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概念,能指出哪些是方程;更多思考的是学生对方程后继的学习和发展,注重知识的渗透.
课堂上让学生借助于天平平衡与不平衡的现象列出表示等与不
等关系的式子,为进一步认识等式、不等式提供了观察的感性材料,然后引导学生对式子分类,建立等式概念,并举出新的生活实例进行强化.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明确方程与等式的联系与区别,深化方程的概念.
本节课从课堂整体来看还可以,有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还较清晰、会说;可还有部分学生不敢说,或者是不知如何表述,或者是表述的不准确,我想问题的关键是学生的课堂思维过程的训练有待加强,数学课堂也应该重视学生“说”的训练,在说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学会自主探索,学得主动,学得投入。
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 5
教材分析: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因此我设计教学方程的概念是从等式引入的,教材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首先通过天平演示,说明天平平衡的条件是左右两边所放物体质量相等。
同时得出一只空杯正好100
克。
然后在杯中倒入水,并设水重x克,让学生说出能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出来,让学生知道方程源于生活。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组图形的变化,逐步引出等式,从而由不等到相等,引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在此基础上,一方面让学生列举像方程这样的式子,并予以区别,强化方程的意义。
另一方面通过三位小朋友写方程,让学生初步感知方程的多样性。
“做一做”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方程,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方程的意义。
在这儿,一般只要求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所以只要学生知道什么是方程,能判断就可,不必在概念上过分纠缠,更不必拓展太多,以免加重学生负担。
“你知道吗?”的阅读资料简要介绍了有关方程的一些史料。
让学生只需感知,不作记忆的要求。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方程这块内容是第一次正式接触,虽然在这学期开始的作业本中有几次方程的题出现,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在他们头脑中还没有过方程这样的表象,所以授新课就要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开始,从他们知道的东西,如跷跷板到天平,然后再过渡到方程。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这节课只要学生能理解和判断,不能过分纠缠概念上问题和其他课外的知识,如果要学生了解太多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反而使学生因难而失去学习的兴
趣。
基础不太好、理解能力不太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对新的内容不容易接受,特别是概念课,所以让学生课前预习会对这些学生有一定的帮助。
在课堂上多让学生看形象的事物,从而理解概念,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教学目标:1. 通过天平演示,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 使学生能够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重点难点: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课前准备: 课件、天平、带有磁铁的卡纸、彩色记号笔。
教学过程:修改意见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数量关系,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已知我们学校有408位同学,再加上所有老师,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师生一共有多少人吗?(板书:218+ x)。
学得真不错,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来研究这些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所隐藏着的数学奥秘,想知道吗?请你用饱满的姿态告诉老师!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去过公园了吗?玩过翘翘板了吗,如果你和爸爸一起玩,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翘翘板摇晃不平衡)
师:怎样才能保持两边平衡呢?(让妈妈也加入)
小结;当两边重量差不多的时候,跷跷板基本保持平衡,就能很好的玩游戏了。
三、探究新知
1、师:在数学中与翘翘板原理一样的工具,你知道是什么吗?(生答:天平)
2、介绍:(出示天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用到的称量工具——天平。
天平是由天平秤和砝码组成的。
砝码有不同,越大就越重。
把要称量的物体放在左边的托盘,右边的托盘放上相应的砝码,当天平平衡、指针指在正中央,说明这个物体的重量就是砝码的重量。
2.课件出示第二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玻璃杯,右盘上放了100 g重的砝码,正好平衡。
师:请看这幅图。
思考: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生答。
师:对,我们找到了这样一个等量关系,(卡片出示:1个空杯子=100g)
3. 课件出示第三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加约150毫升水(红色)的玻璃杯,右盘上放了100 g重的砝码,天平左低右高。
师:如果我们在杯中加约150毫升的水呢?为了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
问:这时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能答:杯子里倒了水,水有重量,天平就不平衡了。
)
问:如果水重x克,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结果吗?
生回答后,课件、卡片出示:100+x>100
4.课件出示第四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加了水的玻璃杯,右盘上加了100 g重的砝码,天平还是左低右高。
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要使天平平衡,该怎么做?(增加砝码)对,要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师:怎么样?刚才左低右高,现在呢?(生能答:还要加砝码)那就在加100 g重的一个砝码。
(课件演示:右盘上再放100 g重的砝码,天平出现左高右低。
)
师:现在什么情况?(生答:左高右低)这种情况你能用式子来表示吗?可以同桌讨论。
学生回答后课件、卡片出示:100+x<300
问:观察列出的两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这个问题可能稍有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当天平两边不平衡,一边比一边重时,要表示两边的关系,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不等式表示。
(板书:不等式)
问: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不等式吗?
(学生列出不等式,教师选择两个写在卡片上贴于黑板。
)
5. 课件出示第五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加了水的玻璃杯,右盘上放了250 g重的砝码,天平平衡。
师:下面老师把其中一个100 g重的砝码换成50 g重的砝码。
你再来观察一下。
(学生看到都说:平衡了)
问:谁来表示这个式子?
学生回答后课件、卡片出示:100+x=250
问:为什么用“=”呢?(平衡就是相等了)
问:哦,那这个式子与刚才两个不等式比较最大不同是什么?(生能答,不能教师引导:这个式子中间是等号,叫等式。
板书:等式)问:能再举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生举例,教师选择三个写在贴于黑板的卡片上。
)
这时黑板上的卡片有:
300+200=500 100+x<300
100+x>100 100+x=250
80+x>100 100+50<300
5×a=40 x+200 x+x=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