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核技术及应用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华大学核技术及应用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名称: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代码0827
二级级学科专业名称:核技术及应用二级学科专业代码:082703
学科、专业简介
核技术及应用学科始建于1984年,是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现有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个博士点、一个硕士点、一个本科专业、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现有教学科研人员3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人,教学科研设备2000余万元,以核测控核分析技术、气载放射性的计量、防护和示踪技术为特色。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核科学技术人才。具体要求是:
1.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有献身于科学的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能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必须掌握本学科领域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创新知识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洞察力和分析能力;灵活掌握和应用理论分析方法、实验技术、计算机及数值模拟技术;熟练掌握英语及其它另一门外语,能用外文撰写专业论文,具有一定
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能在某个方向上作出创新性或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对未来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测控与核分析技术。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核仪器仪表、核分析新方法、核分析新技术。
2.气载放射性的计量、防护和示踪技术。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放射性气体,放射性气溶胶的计量学及其防护和示踪技术。
3.核设施安全与人因工程。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核设施运行管理的人因工程问题及保障核设备安全运行的相关技术。
4.核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放射诊断与治疗的新方法、新技术。
5.磁约束受控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三、培养方式
1)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导师可聘请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具有高级职称的现场专家3~5人组成指导小组。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研究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副导师必须具有副教授资格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
2)研究生培养应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要学会创造性研究工作方法和培养严谨科学作风;要注重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
3)导师要因材施教,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要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和科研状况,并及时予以指导帮助。要根据本学科专业的要求、学位论文的需要及个人的实际情况指导学习有关课程。
4)研究生培养可采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方式。研究生一般在校内培养,也可由学校、科研院所、厂矿企业、医院联合培养。
四、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硕士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4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科学学位硕士生的学分最低要求为32学分。
五、培养过程质控制要求
1)文献阅读:要求广泛阅读本专业研究方向的权威文献资料,包括国外文献以及国内一级学会刊物等重要核心文献;本学科研究生必须阅读:计算机图形学、蒙特卡罗计算方法、微剂量学、微电子学、原子能科学技术、核技术、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Nuclear Inst and Method Nuclear Physic等学术著作、学术期刊:写出读书心得,导师要定期检查,对达不到要求的硕士研究生不得参与论文开题。
2)论文选题:论文选题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科学性,前沿性、实用性、创新性;研究生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导师组的联合培养下确定本专业研究方向具有新学科动态、发展前景、市场需求、挑战性和创新性的科学题材。同时,对同一研究方向的大系统选题要尽量形成团队氛围,保持其研究进展的持续性、递阶性与系统性。
3)开题报告及评价:研究生在科研、论文工作开始前,必须认真按要求做好开题报告。报告前,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所选定的课题范围,在调查研究、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文献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按研究生开题报告格式要求写出完整的开题报告,并交导师及导师组审核合格后,发给予会人员。开题报告评价在二级学科范围内相对集中、公开地进行,并由以研究生导师为主体组成的考核小组(专家由5~7组成,其中至少有5名研究生导师)评审。开题报告会应吸收有关导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开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评分结果严格按开题报告评价内容及分值进行综合评分,成绩70分以上为合格。开题报告一经通过,就应按计
划进行论文工作。如因某种原因,需要改选课题时,也必须在学科会议上重新报告审定。会后,可根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一周内修改科研和撰写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学科带头人签字后,交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
4)学术交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或学术研讨会议,要求研究生具备中英文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鼓励外文投稿,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硕士生在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前必须参加10次以上学术报告会,其中个人主讲1次以上。(活动的组织和考核由各学院或各学科制定具体规定)。考核办法:在每次学术活动后,提交参加学术会议的论文、研究报告(复印件)或学术活动小结(不少于500字),并注明报告时间、地点、报告人,经导师签字,并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记载成绩,报学院备案。
5)教学实践与科研创新能力:
教学实践:参加相近专业本科生实验或实习指导,与导师共同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时间安排:第三、四、五学期均可;考核方式:由导师或教学实践小组组织评定。
社会实践:参与对外技术服务,科研课题可行性论证;时间:第三、四、五学期均可;考核方式:提交技术总结报告由导师等评定成绩。
6)中期考核。硕士生必须在第四学期末之前,通过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是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从德智体各方面进行培养全过程的全面总结、检查和考核,由学院组织专家组着重就其个人总结与汇报、政治素养与团队精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开题报告、学术交流与论文进展、身心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评得出每个研究生的中期考核成绩。考核的结果一般设为:A等(优秀)、B等(良)、C等(合格)和D等(不合格,限期改正或取消学籍,作退学处理)。中期考核的组织实施及评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