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融信用缺失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金融信用缺失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我国市场信用制度中的缺陷也不断显现,尤其是金融信用的缺失问题越来越严重, 阻碍了信贷环境的优化,这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1 我国目前的金融信用缺失表现

金融信用缺失造成了金融信用资源供给不足, 交易成本提高, 制约着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金融信用缺失表现及危害金融信用风险是指经济活动中的信贷活动在信贷领域的表现,是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金融机构在信贷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实际收益目标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有遭受信贷损失的一种可能性或概率的大小。目前在我国,社会整体金融信用情况缺失严重。其主要缺失表现为:

1. 1 企业信用缺失表现为偷税漏税、走私、骗汇、骗取出口退税等违法行为;在上市公司和企业方面,严重的失信表现是伪造财务报表、信息披露造假等严重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

1. 2 法规信用缺失主要涉及企业与政府的法规信用关系、企业与银行的资金信用关系、企业与企业的商业信用关系以及企业与消费者的商业信誉关系。

1. 3 商业信用缺失企业拖欠银行贷款问题十分严重,银行的坏账比例居高不下,造成巨大的金融风险。在商业信用方面,企业之间相互拖欠,形成大量“三角债”,严重制约和影响企业的效益和权益。

1.4银行领域信用缺失的问题。银行信用意识淡薄的状况仍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银行信用缺失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不守信的情况较为严重, 已经阻碍了金融业的发展。

1.5 保险业信用缺失的问题。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信用缺失最为严重的一个行业。

1.6证券市场信用缺失的问题。主要指的是上市公司的信用缺失问题。

金融信用缺失的危害:

1.银行信贷资产恶化,加大金融风险信用恶化的直接银行资产的恶化。为了收款,银行使尽了各种的手段,但前清后欠,正常贷款转成不良贷款现象仍大量存在,不良贷款居高不下成为银行开展业务、提高经营效益的第一大障碍。

2.金融交易成本增多,严重阻碍了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和发展信用缺失加大了金融交易成本,银行在发放贷款前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企业信用调查、评估,导致经营成本增加,银行效益下降。

3.阻碍了金融产品的创新信用缺失直接影响了支票、商业汇票等转账结算工具的推广。影响了交易效率,阻碍经济的发展。

4.资源配置失衡,阻碍经济的发展在信用恶化的条件下,资金流动受阻,无法按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优化配置。资金作为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的要素,其配置方式具有带动、引导效应,资金配置失衡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失衡,使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不能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阻碍了市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我国金融信用缺失的原因

当前金融信用缺失的根源来自于我国金融制度的不完善。具体来说:

(一) 金融信用意识淡薄。我国经济现代化、市场化的推进, 企业脱离政府的保护逐渐地独立面对市场风险。国有企业由于长期受国家计划经济调节的制约,不以信用原则为基础, 致使广大人民信用意识淡薄。这是我国金融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

(二) 我国金融信用体系和法规体系不健全, 导致守信成本高, 失信成本低。目前, 我国金融体制还不完善, 主要体现在: 一是对失信的惩罚不够严厉; 二是守信的交易成本太高, 失信的成本低。由此导致守信的市场主体看到失信的好处自动放弃守信原则。这是我国金融信用缺失的重要原因。

(三)政府行为失当, 导致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随着我国金融投资渠道多元化, 企业和个人的资产开始得到多种利用, 但是由于受金融体系中的分业管理和分业经营的限制, 致使金融信息被分割。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严重影响到金融信用的整体状态和效率。(四)道德规范体系不健全, 导致金融信用关系确立困难。思想道德建设滞后, 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部分素质不高的企业主体忽视了企业信誉, 为了追求高利润不惜抛弃诚信, 致使金融信用缺失。由此可知, 良好的信用环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也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基本条件。

五、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定位错误

一些国有企业认为从国有银行贷款是从国家口袋里拿钱,逃避银行债务成为一种经营手段。企业法制观念淡薄,缺乏信守贷款合同的意识。六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

银行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行业,金融产品知识含量较高,一般客户对金融知识知之甚少,金融产品信息在银行工作人员与广大客户之间严重不对称。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获取客户信息的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这不仅表现在获取决定贷款信息时,还表现在贷款获取后监督贷款人行为时。贷款人为获得贷款可能隐瞒其真实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七、银行内部缺少科学的监督制约机制

金融信用风险的防范对策

导致我国金融信用严重缺失的根本原因是金融交易的信息不对称, 金融监管体制不完善, 因此必须加强我国金融信息监管。其措施有:

(一) 以法制信用建设为保证, 规范金融信用行为

目前我国在信用方面的法律法规, 除有个别法规外, 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要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迫切需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1) 加快我国金融信用立法进程。( 2) 进一步完善有关债权保护的法律法规。(3) 加强执法力度, 严厉打击破坏金融信用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

(二) 以信用制度建设为突破口, 建立完善金融信用体系在建立健全企业、个人、银行信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在政府引导下, 以信用服务中介机构为主体, 逐步建立科学的统一的金融信用服务网络体系, 实现信用管理工作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具体措施为: (1) 建立企业信用制度。2) 建立个人信用制度。个人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 也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更是人们思想观念与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需要。(3) 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各商业银行建立信用管理制度, 充分掌握企业信用信息, 加强舆论监督, 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的信用意识。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 对不守信者要予以曝光, 通过舆论引导, 唤起全民的信用意识。加强道德文化建设, 提高广大人民的道德素质。法律和道德都是约束机制, 而道德约束是法律约束的前提和基础。

强化社会的信用观念, 大力开展以守信为主题的道德素质教育。

1.金融部门和政府共同构筑信用基础

银双方共同构筑信用基础,既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又能支持经济发展。2.建立完整、规范的金融征信体系

我国目前适应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信用征信及查询信息体系还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企业的信用记录分散在工商、税务、海关、银行等多个政府部门手中,互相垄断,没有向社会开放。这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给建立金融信用体系造成了很大障碍。因此,当务之急是把这些由政府各部门掌控的征信信息集中起来,建立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征信及查询系统,以有效解决社会经济交往中信用信息缺乏和不对称的问题。

3.运用道德与法律的双重武器,进行金融的信用建设

信用既有道德的范畴,又有法制的范畴,金融信用的建设需要道德的推动和法制的保障,反过来信用建设又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也有利于减轻法律的压力。因此,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信用建设的重要指针,法治是外在的法律和制度的约束,德治是内在的意识自律,二者缺一不可。一方面要尽快制定、修改、完善金融信用行为法,它包括信用交易前的社会征信法,信用交易过程中的信用控制法和信用交易完成后的失信惩罚法。另一方面来大力加强金融法制、法规的宣传和教育。

4.强化央行外部监管,增强服务功能

首先是加强人民银行的风险监管。要严格完善监管法规规章,尽可能避免制度缺陷。其次要继续发挥金融债权联席会议的作用,严厉打击各种恶意逃债行为,坚持系统内贷款企业信用状况定期通报制度,加强对企业信用状况的监督。最后继续加大商业承兑汇票的试点工作,重构良好的银企关系,让更多的企业充分认识到“信用就是财富”,从而真正建立起银企双赢的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