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 第三讲 区域空间的形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指一些厂商的经济活动在国民经济某一重要部 门中所占的比重增大。 • 有限的市场规模和各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努力结 合在一起,必然造成生产的集中,企业数目将会 减少。 • 影响企业规模的因素:企业趋向垄断的意向、推 销活动、进入壁垒、金融上的原因等。
12
第三讲 区域空间的形成
• 当扩大市场而获得的边际收益等于市场交易的边 际费用时,市场扩张也停止,该企业的市场边界 也就出现了。
工。 • (2)三次社会大分工 • 第一次: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 • 第二次: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 • 第三次:生产和商业的分离。 • 商业依赖于城市的发展,而城市的发展也以商业
为条件。这样,封建社会末期出现了城市。
5
第三讲 区域空间的形成
• (3)工厂内部的分工。 • 19世纪上半叶,以蒸气机为动力的大机器开始出
• 在企业的市场范围内该企业的交易活动很活跃, 并以该企业为中心,以其市场边界为外界,形成 某一企业(或行业)的势力范围。
• 在企业的势力范围内,该企业(或行业)占控制 地位,同时各种辅助行业就在附近的地方产生了, 供给主导行业以工具和原料,为它组织运输,形 成一种生产综合体组织。
13
第三讲 区域空间的形成
7
第三讲 区域空间的形成
• (二)分工与专业化的经济性分析 • 首先,分工和专业化使得劳动者将其生产活动
集中于专一的部门,积累了操作经验,提高了 操作的熟练程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 其次,分工与专业化促使劳动工具分化、专业 化和简化,促进了技术进步。 • 第三,分工与专业化使得生产活动变得更加 “迂回”,促使迂回生产方式的出现。 • 第四,分工具有自我繁殖的能力。 • 第五,可以利用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禀赋、区 位条件、人力资源,形成专门化地区 。
区 第三讲 区域空间的形成
域
第三讲
经
济 原Fra Baidu bibliotek
区域空间的形成
理
四川省委党校 严红(副教授、博士)
1
第三讲 区域空间的形成
本章学习要求
区域包括城市、城乡边缘区以及广大乡村腹地, 区域的形成关键是城市的形成。通过本章的学 习,要求学生掌握工业城市、商业城市的形成 的过程、城市的有序化过程以及城乡边缘区的 形成。
现在工厂的生产过程中。 • 工厂内部的分工是以大机器为中心的不同工序之
间的分工,开始出现了操作工人、维修工人等之 间的分工。 • (4)行业之间、地域之间的分工。 • 到19世纪末,从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的分工和专 业化发展到零部件专业化、工艺专业化和生产服 务专业化的形成;在地域上出现了巨大的工业地 带和专门化的农业地带;在企业组织结构上出现 了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多部门的大型企业 相继出现。
14
第三讲 区域空间的形成
• 二、交易以及集市的形成 • 1、交易及交易制度 • (1)交易: • 交易的前提:参与交易的人必须对某种资源具有
排他性的权利,因为: • 1)交易是一种权利的交换; • 2)交易是不同种类或同种不同质的资源之间的交
换。 • 3)交易所涉及的内容广,又是具有不同动机的人
8
第三讲 区域空间的形成
• 分工与专业化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性以及其他方 面的作用概括为如下两个方面:
• 一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使生产规模 扩大,即规模经济;
• 二是迂回生产方式的出现和部门的细化使在某一 特定空间范围内集中众多的经济活动,也就是聚 集经济。
• 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也就是内部经济和外部经 济。
2
第三讲 区域空间的形成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聚集与城市的形成 第二节 看不见的手与城市的有序化过程
3
第三讲 区域空间的形成
• 第一节 经济聚集与城市的形成
• 一、分工、专业化与地域生产综合体组织的形成 • (一)分工与专业化是经济发展研究的主线
• 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说:“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 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 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10
第三讲 区域空间的形成
• 规模经济是指因单个厂商本身生产设备条件变化 而引起的厂商成本曲线的向下倾斜,聚集经济是 指因整个行业规模扩大所带来的厂商成本曲线的 向下倾斜。 但不管是规模经济还是聚集经济,其在空间上的 表现都是生产的集中。
11
第三讲 区域空间的形成
• (三)分工、专业化与地域生产综合体的形成。 • 1、生产规模的扩大与生产综合体组织 • 生产规模的扩大,可用集中这个词来表示。集中
• 1、专业化与分工的含义
• 专业化:一个人或组织减少其生产活动中的不同职能的操作 的种类;或者说,将生产活动集中于较少的不同职能的操作 上。
• 分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组织将原来一个人或组织生 产活动中所包含的不同职能的操作分开进行。
4
第三讲 区域空间的形成
• 2、分工的种类 • (1)自然分工:性别和年龄的差别而产生的分
6
第三讲 区域空间的形成
• (5)国际分工。 • 到了20世纪下半叶,分工和专业化在世界范围内
得到发展,出现了国际分工。主要表现在跨国公 司内部。 • 3、经济发展的实质是生产方式变革的结果,而分 工和专业化发展正是这种生产方式变革的主要特 征。 • 4、斯密定理。 • 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分工与专 业化和生产率之间为一种定理的关系,就是 “斯 密定理”。
• 2、迂回生产方式与生产综合体组织 • 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促使众多的中间产品的生产
部门的出现。 • 众多部门的出现以及它们之间结成投入产出链条,
在地域空间上是以聚集和企业之间结网表现出来, 形成一种地域生产综合体组织。 • 地域生产综合体组织与以大型企业为中心而成的 综合体组织,在结构上不同。以大型企业为中心 而形成的综合体,常以等级结构为主,而众多企 业聚集而成的综合体组织常以企业之间对等关系 为基础的结网为主。
9
第三讲 区域空间的形成
• 规模经济是指规模的“收益递增”现象,具体表 现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向下倾斜。在长期平均 成本曲线上的最低点就是“最大有效规模”。
• 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使单位成本 (即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
• 聚集经济,也就是外部经济。外部经济是指某一 经济行为者带来的,但他本人无法占有而其他人 获取的利益。
12
第三讲 区域空间的形成
• 当扩大市场而获得的边际收益等于市场交易的边 际费用时,市场扩张也停止,该企业的市场边界 也就出现了。
工。 • (2)三次社会大分工 • 第一次: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 • 第二次: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 • 第三次:生产和商业的分离。 • 商业依赖于城市的发展,而城市的发展也以商业
为条件。这样,封建社会末期出现了城市。
5
第三讲 区域空间的形成
• (3)工厂内部的分工。 • 19世纪上半叶,以蒸气机为动力的大机器开始出
• 在企业的市场范围内该企业的交易活动很活跃, 并以该企业为中心,以其市场边界为外界,形成 某一企业(或行业)的势力范围。
• 在企业的势力范围内,该企业(或行业)占控制 地位,同时各种辅助行业就在附近的地方产生了, 供给主导行业以工具和原料,为它组织运输,形 成一种生产综合体组织。
13
第三讲 区域空间的形成
7
第三讲 区域空间的形成
• (二)分工与专业化的经济性分析 • 首先,分工和专业化使得劳动者将其生产活动
集中于专一的部门,积累了操作经验,提高了 操作的熟练程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 其次,分工与专业化促使劳动工具分化、专业 化和简化,促进了技术进步。 • 第三,分工与专业化使得生产活动变得更加 “迂回”,促使迂回生产方式的出现。 • 第四,分工具有自我繁殖的能力。 • 第五,可以利用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禀赋、区 位条件、人力资源,形成专门化地区 。
区 第三讲 区域空间的形成
域
第三讲
经
济 原Fra Baidu bibliotek
区域空间的形成
理
四川省委党校 严红(副教授、博士)
1
第三讲 区域空间的形成
本章学习要求
区域包括城市、城乡边缘区以及广大乡村腹地, 区域的形成关键是城市的形成。通过本章的学 习,要求学生掌握工业城市、商业城市的形成 的过程、城市的有序化过程以及城乡边缘区的 形成。
现在工厂的生产过程中。 • 工厂内部的分工是以大机器为中心的不同工序之
间的分工,开始出现了操作工人、维修工人等之 间的分工。 • (4)行业之间、地域之间的分工。 • 到19世纪末,从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的分工和专 业化发展到零部件专业化、工艺专业化和生产服 务专业化的形成;在地域上出现了巨大的工业地 带和专门化的农业地带;在企业组织结构上出现 了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多部门的大型企业 相继出现。
14
第三讲 区域空间的形成
• 二、交易以及集市的形成 • 1、交易及交易制度 • (1)交易: • 交易的前提:参与交易的人必须对某种资源具有
排他性的权利,因为: • 1)交易是一种权利的交换; • 2)交易是不同种类或同种不同质的资源之间的交
换。 • 3)交易所涉及的内容广,又是具有不同动机的人
8
第三讲 区域空间的形成
• 分工与专业化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性以及其他方 面的作用概括为如下两个方面:
• 一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使生产规模 扩大,即规模经济;
• 二是迂回生产方式的出现和部门的细化使在某一 特定空间范围内集中众多的经济活动,也就是聚 集经济。
• 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也就是内部经济和外部经 济。
2
第三讲 区域空间的形成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聚集与城市的形成 第二节 看不见的手与城市的有序化过程
3
第三讲 区域空间的形成
• 第一节 经济聚集与城市的形成
• 一、分工、专业化与地域生产综合体组织的形成 • (一)分工与专业化是经济发展研究的主线
• 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说:“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 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 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10
第三讲 区域空间的形成
• 规模经济是指因单个厂商本身生产设备条件变化 而引起的厂商成本曲线的向下倾斜,聚集经济是 指因整个行业规模扩大所带来的厂商成本曲线的 向下倾斜。 但不管是规模经济还是聚集经济,其在空间上的 表现都是生产的集中。
11
第三讲 区域空间的形成
• (三)分工、专业化与地域生产综合体的形成。 • 1、生产规模的扩大与生产综合体组织 • 生产规模的扩大,可用集中这个词来表示。集中
• 1、专业化与分工的含义
• 专业化:一个人或组织减少其生产活动中的不同职能的操作 的种类;或者说,将生产活动集中于较少的不同职能的操作 上。
• 分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组织将原来一个人或组织生 产活动中所包含的不同职能的操作分开进行。
4
第三讲 区域空间的形成
• 2、分工的种类 • (1)自然分工:性别和年龄的差别而产生的分
6
第三讲 区域空间的形成
• (5)国际分工。 • 到了20世纪下半叶,分工和专业化在世界范围内
得到发展,出现了国际分工。主要表现在跨国公 司内部。 • 3、经济发展的实质是生产方式变革的结果,而分 工和专业化发展正是这种生产方式变革的主要特 征。 • 4、斯密定理。 • 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分工与专 业化和生产率之间为一种定理的关系,就是 “斯 密定理”。
• 2、迂回生产方式与生产综合体组织 • 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促使众多的中间产品的生产
部门的出现。 • 众多部门的出现以及它们之间结成投入产出链条,
在地域空间上是以聚集和企业之间结网表现出来, 形成一种地域生产综合体组织。 • 地域生产综合体组织与以大型企业为中心而成的 综合体组织,在结构上不同。以大型企业为中心 而形成的综合体,常以等级结构为主,而众多企 业聚集而成的综合体组织常以企业之间对等关系 为基础的结网为主。
9
第三讲 区域空间的形成
• 规模经济是指规模的“收益递增”现象,具体表 现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向下倾斜。在长期平均 成本曲线上的最低点就是“最大有效规模”。
• 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使单位成本 (即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
• 聚集经济,也就是外部经济。外部经济是指某一 经济行为者带来的,但他本人无法占有而其他人 获取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