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傣药介绍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中华本草·傣药卷》及近几年的文献,对傣药的理论体系,根据理论体系进行的分类,傣药材资源的分布情况,傣药的药材及只要标准,现已获批的傣药制剂和傣药现代化发展的思路进行了阐述。
关键字:傣药;理论;分类;资源;标准;制剂;现代化;发展
1 傣医药的理论体系
据贝叶经的史料记载,傣医药早在2500多年前文字的起源(傣族文学简史记载)时就有了记录,傣医药学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瑰宝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两千多年以来,傣族人民通过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疾病的经验,总结出了大量单、验、秘方,形成了以“四塔”(风、土、水、火)、“五蕴”(色、识、受、炽、行)为基本理论的一门传统医药学[1]。
1.1 “四塔五蕴”理论
“四塔五蕴”理论是傣族医药学的基本理论核心,其内容主要源于傣医实用用经书《罗格牙坦》(坦乃罗)、《巴腊麻他坦》和《档哈雅聋》等中[1]。
“四塔”顾名思义是由4种物质所构成的,即瓦约塔(风)、爹卓塔(火)、阿波塔(水、血)、巴他维塔(土),傣医通过风、火、水、土解释人体的生长发育、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2]。傣医药学以“四塔”理论为指导,将疾病分为四大类,即风病、火病、水病、土病。并根据疾病分类把傣药分为四大类即治风病类、火病类、水病类、土病类药[3]。从概念上看,傣医的四塔论与中医的五行学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五蕴”傣语叫“夯塔档哈”。傣医色蕴(鲁巴夯塔)是指人体形态、容颜等外貌及人的精神状况,是人体结构及生命活动的外在表象。识蕴(维雅纳夯塔)指人对外界的认知、识别、判断能力。受蕴(维达纳夯塔)指人体对外界各种刺激的感受性和耐受力。想蕴(先雅纳夯塔)指人的想象力、思维能力、思想及欲望等。行蕴(山哈纳夯塔)指人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的生命运动变化[4]。从概念上来看,五神和五蕴论述的是人的心理与疾病的关系。
1.2 “雅解”学说
“雅解”学说是傣医学基础理论的色之一,其核心内容是“未病先解,先解后治”[5]。
傣医认为:人食五谷嗜烟好酒,这些食物中也会含有一些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正常情况下,可以通过人体的排毒功能将之排除而不生病[6]。若食用过量或机体的解毒排毒功能低下时,体内的有害物质难以排除,蓄积在体内,导致人生病。因此,提出了“未病先解、常服解药和解毒食品”[6]。另外,傣医又指出人体不会无缘无故的生病,所以应先服用解药以解除致病之因,然后对证下药,因而又创立了“先解后治”的理论。
2 傣药的分类
傣药是根据傣医药理论的指导,从药物来源、功效、形态、药性、命名、人塔等方面进行分类,各种方法均遵循一定的规律,且各具特色。
2.1 调四塔类
根据傣医的“四塔”理论,将用于调节人体四塔(风、火、水、土),治疗因四塔偏盛或者偏衰引起疾病的一类药物,统称调四塔类药。这类药通常具有滋补、保健、强身等作用,其药性平和,不温不燥,不寒不凉,如荷包山桂花、肾叶山蚂蜡等[7]。调四塔类药物分为风塔类、火塔类、水塔类和土塔类。
2.2 解药类
傣药“雅解”应用的历史已长达两千多年,解药成为傣医用药治病的一大突出特色,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解药理论。解药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解除人体的各种毒素,保持体内“四塔”(风、火、水、土)、“五蕴”(色、识、受、想、行)功能的平衡和协调,其特点是“未病先解、先解后治”。解药按其功能大致可分8类:综合解毒类;解妇女产后病类;解食物毒类;解毒退热类;解毒蛇、娱蛤、毒虫、野兽、疯狗毒类;解酒毒类;解刀、枪伤毒类;解水、火烫伤毒类[7]。
2.3 其他类
为便于掌握和科学的分类,有些学者将傣药中具有祛病延年、补肾强身、抗衰防老、消除疲劳、保健美容养颜作用的一类以预防保健为主的傣药划归为其他类,以别于治疗类药物[7]。
3 傣药材资源的分布
傣药资源极为丰富,据普查,西双版纳有药材种类1776种,其中植物药材1715种,动物药47种,矿物药14种。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395个重点品种,仅西双版纳就有208个,占52.66%,名贵、珍稀药材17种。民族药800余种,民间傣药有228科,372属1300多品种,常用傣族植物药1858种[6]。目前由于傣药材国
家级标准极少和没有规范化种植的GAP基地,所以种植很分散,没有形成规模。
4 傣药标准
4.1 药材标准
药材标准是药品生产的基础,是向国家申请药品批文的先决条件。傣医药的发掘、整理和研发工作起步较早,但由于药品标准的缺乏,导致傣医药发展速度次产业化规模远不及藏、维、蒙等其它民族药的发展。至今,具有国家标准的傣药材仅有“亚乎奴”一种,至2007年2月,云南省药品食监督管理局颁布实施16种傣药材标准,2007年年底,颁布实施第二批38种傣药的药材标准,一改傣药材无国家标准的局面[8]。
4.2 傣成药标准
从《中国药典》1977年版至现行版药典,收载了傣医传统经方“雅叫哈顿”、“七味榼藤子丸”;1974年云南省药品标准就已将双姜胃痛丸收载,现已转升国家药品标准。目前,已被我国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傣医成药共有38个品种,并已投放市场[8]。
5 傣药制剂
在傣医药学理论指导下,傣医经过长期应用实践,探索发明了一系列具有鲜明傣医药特色的常用的传统剂型,主要有水磨剂、汤剂或煎剂、酒剂、油膏剂、丸剂、散剂、茶剂、灸剂、汁液剂等。药典及药品标准收载的傣药品种、傣医院已经取得批准文号的43种医院制剂剂型均多以散剂、胶囊剂和片剂为主,傣药的主导产品很多,如雅叫哈顿散、七味榼藤子丸、珠子肝泰胶囊、双姜胃痛丸、肾茶袋泡茶、龙血竭胶囊、秋水仙碱等,这些产品由于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小而深受广大患者的青睐[8]。
6 傣药现代化发展的思路
6.1 资源调查、本草考证是傣药现代化发展的前提
由于历史悠久,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制约,加之基原药材分布广泛、各地处方名的差异,存在着同物异名、同名异物和一名多物的现象,所以加强对傣药的基原调查、本草考证及生药学鉴别研究就显尤为必要,这是傣药现代化发展的前提[9]。
6.2 质量标准的现代化是傣药现代化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