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发展导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面临的挑战
以及经济发展导向
一、新常态的内涵
2001 年美国学者提出新常态概念,指当时美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和新经济泡沫破灭引发的“危机”局面可能被长期化,从而成为常态。

2009 年初,全球最大的债券基金———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两位首席投资官比尔·格罗斯和穆罕默德·埃利安用新常态一词来归纳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特别是发达国家发
生化。

他们给新常态划定了几个特征: 增长乏力、失业率持续高企、私人部门去杠杆化、公共财政面临挑战,以及经济增长动力和财富活力从工业化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转移。

同时,他们强调,新常态指在目前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最可能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应该发生的事情。

他们认为,新常态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表现:在金融领域: 新常态下的金融体系代表更低的金融杠杆率与更多的政府干预相合。

即金融体系被严格监管,资本需求会很高,银行系统会更有效。

“后危机”时代的金融体系不可能简单回归到危机之前。

危机之前的近20 年时间里,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而引发的新经济浪潮及其之后的房地产泡沫发展过程中,金融衍生工具盛行,美国经济走向几乎没有政府监管的高度杠杆化。

这对新经济带来的新变化是前所未的。

对这些变化演变结果没有人能预测,因此,很多新经济受益者坚决抵制对飞速发展的金融衍生创新进行监管,认为监管没有依据。

当时,包括著名金融大亨索罗斯在内的“新经济宠儿”们都反对对新经济下的金融进行
监管。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人们认识到,过度自由化的金融创新是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商业领域: 新常态下的消费群体和消费观念发生变化,由于对“次级贷”的监管重新变得严格起来,过度超前的信贷消费受到抑制,商业环境发生改变。

企业必须适应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的转变,在新常态中重新进行战略定位。

在宏观经济层面: 新常态下的“后危机”时代经济恢复将是以全方位的结构调整为核心的缓慢而痛苦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利益结构必将重组,大多数美国人都会而且必须慢慢适应这种宏观经济的新常态。

总之,美国创造的新常态一词,本意是让人们对国际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和金融恢复不要抱过高期望,主基调可用“悲观”、“无奈”来概括。

新常态并非是在原来新经济繁荣基础上的“新新经济”来临,而是对新经济泡沫泛滥时期产生的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调整。

当然,由于对美国经济的前景存在不同的预期,因而对美国是否存在新常态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2014 年,新常态在中国各界被高度重视并广泛流传。

2014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从消费、投资、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市场竞争、资源环境、经济风险等八个方面分析中国经济的新特征,对新常态做了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权威的分析与定义,厘清了过去一段时期各界对新常态的不同诠释。

针对我国经济新常态在八个方面的表现,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指出,我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将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
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显然,经济工作会议对新常态下经济增长趋势的判断仍然体现为愿景、目标和政策取向,而未必是新常态的必然结果。

直到目前为止,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特征提出新常态这一概念,都没有从学术理论层面上阐述和解释新常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