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汉语研究(四)法国汉学研究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实际上这是对中国的一个大概的描述,书中把中国美化了 一番,没有贫困,没有乞丐。“聪慧而又贤明的”人民, 就象文艺复兴时期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遥远的国度呈现在 他们面前。当时法国首屈一指的大作家,大哲学家米歇 尔·德·蒙泰涅(1533一1592)读过此书的法文译本,他在书 中空白上写下了他的《随笔》(1596年作为遗著出版),这 个随笔经常被人引用。自从有了这些最初的证据,这种对 中国的友好就在法国表现出来,稍后这种友好取得了惊人 的发展,然而保守派,宗教或政治传统的维护者,或者唯 实论者和怀疑派无不把她说成是一种乌托邦;因为中国, 这个独创的而又象一切充满活力的事物一样,她是经常处 于无穷无尽矛盾中的道德标准的缔造者,她能够激起七情 六欲,引起争论。十七世纪,一些人把孔子看成“哲圣”, 在另一些人眼里他又变成“中国的魔鬼吻。时至今日法国 舆论认为中国的形象仍介乎神鬼之间。
5
提到利玛窦的大名,要说一说意大利的传教士,十六世 纪末,他们为稍后接替他们研究中国的法国汉学家开辟 了道路。有种种理由可以说,利玛窦被看成西方汉学的 鼻祖是当之无愧的; 利玛窦曾编纂过一本葡汉字典,因未 完稿而未能出版,他把四书译成拉丁文 (“TetrabiblionSinensedemorbus,1594”);这部著作不幸 散失,他在1608年至1610年所撰写的有关中国的巨著 “关于耶稣会的进入中国”由他的会友佛来米耶稣会士 余尼阁(NcolasTrigauh1577一1628)译成或者确切地说是 编译成拉丁文在他去世以后不久于1615年出版,金尼阁 在利玛窦去世的那一年来到北京,并把这部巨著的意大 利文原稿和他的论文集转送罗马(1614)。意文稿到了二十 世纪才得以问世。
8
这个时期意大利最后个大汉学家卫匡国 (Mar‘inoMar飞nil614一1661),特兰托人,他 有机会参加了满洲人对浙江的征讨,在他的 《鞑靼史》(1654)中提供了真实可信的证据, 不久此书就译成法文。他的《中国上古史》确 定了从伏羲(公元前1952年)到公元初中国古代 编年史。从十七世纪中叶起,人们看到,欧洲 汉学的牛耳从意大利人那里落入法国人手中。
6
至于金尼阁.,他只是在拉丁文编译本的书名中提了一 下利玛窦的名字,另外,多亏他给我们留下了一部优 秀的注音字汇《西儒耳目资》(1626年在杭州出版),书 中按声调和音素对汉字进行分类,用欧洲拼音文字标 注出来。这部著作在中国知识界引起了很大反响,由 此他们惊奇地看到他们的语言文字可以用音素符号来 拼写;他为活跃中国的音韵学研究作出了贡献,也为明 末官话音位学保留了非常有价值的文献资料⑦。据说 金尼阁开始编译一部中国史并翻译(?)“五经”(1626年), 但是这些材料我们未能见到,而金尼阁神甫所博得的 主要光荣称号在于他使欧洲得以见到利玛窦神甫珍贵 的论文集,金氏的拉丁文编译本很快就译成了法文 (1616年),德文(1617年),西班牙文(1621年),意大利 文(1622年),英文(1625.年。
法国汉学研究作为一门学科由法国人创立,法国是 欧洲乃至整个西方世界汉学研究的发祥地,在 汉学研究上有着良好的传统,并且取得了丰硕 的研究成果,出现了许多闻名世界的汉学大师。 从 18 世纪到 20 世纪上半叶法国汉学研究一 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现在在整个国外汉学研 究中仍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2
谈到欧洲最初对中国文化的一般了解,葡萄牙, 西班牙、意大利等南方邻国是法国的先驱,是发 现和探索亚洲大陆的先锋,由此欧洲进入近代历 史时期,随之而来的是这个历史时期不可避免地 所带来的一切,其中包括一系列问题和悲剧。十 六世纪(1514年)葡萄牙最先来到中国,紧接着是 西班牙人,以其传教士和远征军士兵所提供的情 报为基础—传教和军事、经济征服意图双管齐 下—于是,关于中国最初的著作之一在欧洲出版 了。这就是让·贡扎雷·德·孟多扎 (JuanCongalezdeMondoga)的《中华大帝国史》, 1585年用西班牙文在罗马出版,很快就译成欧洲 各国语言,最先译成法文(1588年,巴黎)。
7
另一部意大利文著作《论中国宗教的几问题》由于法 国的努力得以在欧洲流传,本文作者是龙戈巴尔多。 他的中国名字是龙华民(1550一16以),西西里人‘, 接替利玛窦在中国作为耶稣会会长,但在中国宗教间 题上与他的前任观点迥异。这篇短小的论文是十七世 纪汉学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之一,于1701年在巴黎出 版,随后就引起了当时两位最伟大的哲学家马勒伯朗、 莱伯尼茨的注意。这时爆发了所谓礼仪之争。大概当 时中国有一种复古运动。这个运动与我们的新教宗教 改革运动有无可争辩的极其相似之处;不要忘记耶稣会 士是“反对宗教改革运动热的杰出代表,在三十人主 教会议上(1545一1563)耶稣会鼓吹反对“宗教改革运 动”,为了与之进行战斗,反对改革派在很多方面反 映了宗教改革派的观点。无论如何,龙华民神甫显然 是很清楚当时流行于中国的哲学论争的。
4
孟多扎(Mondoza)把有关汉语的第一批材料,即他的同胞 马丹.德·拉达1575年在福蓬汇集的汉语小词典附在《中华 大帝国史》中,这样汉语才传到欧洲,可惜拉达收集的 其它资料时至近代(1884年)仍未出版。④这位学识渊博的 奥古斯丁教修士,曾就学于巴黎,十六世纪在中国得以 考查马可·波罗十三世纪所描述的元代的“契丹”。威尼 斯商人马可·波国在中国生活了十五左右(1275一1292), 和十四世纪的几个意大利传教士一样,给我们留下了一 分元朝统治下有关中国的纪述。马可·波罗所描写的中国 形象面目全非,以至于笼罩着浓重的蒙古色彩,三个世 纪以后,他的同胞耶稣会神甫利玛窦来到中国,他在那 里生活了近三十年(1583一1610),他历尽世上的千辛万 苦考查明季中国,也就是马可·波罗笔下的所谓契丹。③
9
象耶稣会这样的宗教组织,它的名称本身就表 明有一定的普遍性,由它一手创立的学科就更 具有国际性,那么区分这个尝科历史上的民族 性可能显得有点过分。然而,可以肯定的是, 世间事物总有它的偶然性,传教士又是由许多 国家的成员组成的。更不要说耶稣会士为一方, 方济各会修士与多明我会士为另一方,他们之 间的门户之争了。1514年葡萄
实际上这是对中国的一个大概的描述,书中把中国美化了 一番,没有贫困,没有乞丐。“聪慧而又贤明的”人民, 就象文艺复兴时期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遥远的国度呈现在 他们面前。当时法国首屈一指的大作家,大哲学家米歇 尔·德·蒙泰涅(1533一1592)读过此书的法文译本,他在书 中空白上写下了他的《随笔》(1596年作为遗著出版),这 个随笔经常被人引用。自从有了这些最初的证据,这种对 中国的友好就在法国表现出来,稍后这种友好取得了惊人 的发展,然而保守派,宗教或政治传统的维护者,或者唯 实论者和怀疑派无不把她说成是一种乌托邦;因为中国, 这个独创的而又象一切充满活力的事物一样,她是经常处 于无穷无尽矛盾中的道德标准的缔造者,她能够激起七情 六欲,引起争论。十七世纪,一些人把孔子看成“哲圣”, 在另一些人眼里他又变成“中国的魔鬼吻。时至今日法国 舆论认为中国的形象仍介乎神鬼之间。
5
提到利玛窦的大名,要说一说意大利的传教士,十六世 纪末,他们为稍后接替他们研究中国的法国汉学家开辟 了道路。有种种理由可以说,利玛窦被看成西方汉学的 鼻祖是当之无愧的; 利玛窦曾编纂过一本葡汉字典,因未 完稿而未能出版,他把四书译成拉丁文 (“TetrabiblionSinensedemorbus,1594”);这部著作不幸 散失,他在1608年至1610年所撰写的有关中国的巨著 “关于耶稣会的进入中国”由他的会友佛来米耶稣会士 余尼阁(NcolasTrigauh1577一1628)译成或者确切地说是 编译成拉丁文在他去世以后不久于1615年出版,金尼阁 在利玛窦去世的那一年来到北京,并把这部巨著的意大 利文原稿和他的论文集转送罗马(1614)。意文稿到了二十 世纪才得以问世。
8
这个时期意大利最后个大汉学家卫匡国 (Mar‘inoMar飞nil614一1661),特兰托人,他 有机会参加了满洲人对浙江的征讨,在他的 《鞑靼史》(1654)中提供了真实可信的证据, 不久此书就译成法文。他的《中国上古史》确 定了从伏羲(公元前1952年)到公元初中国古代 编年史。从十七世纪中叶起,人们看到,欧洲 汉学的牛耳从意大利人那里落入法国人手中。
6
至于金尼阁.,他只是在拉丁文编译本的书名中提了一 下利玛窦的名字,另外,多亏他给我们留下了一部优 秀的注音字汇《西儒耳目资》(1626年在杭州出版),书 中按声调和音素对汉字进行分类,用欧洲拼音文字标 注出来。这部著作在中国知识界引起了很大反响,由 此他们惊奇地看到他们的语言文字可以用音素符号来 拼写;他为活跃中国的音韵学研究作出了贡献,也为明 末官话音位学保留了非常有价值的文献资料⑦。据说 金尼阁开始编译一部中国史并翻译(?)“五经”(1626年), 但是这些材料我们未能见到,而金尼阁神甫所博得的 主要光荣称号在于他使欧洲得以见到利玛窦神甫珍贵 的论文集,金氏的拉丁文编译本很快就译成了法文 (1616年),德文(1617年),西班牙文(1621年),意大利 文(1622年),英文(1625.年。
法国汉学研究作为一门学科由法国人创立,法国是 欧洲乃至整个西方世界汉学研究的发祥地,在 汉学研究上有着良好的传统,并且取得了丰硕 的研究成果,出现了许多闻名世界的汉学大师。 从 18 世纪到 20 世纪上半叶法国汉学研究一 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现在在整个国外汉学研 究中仍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2
谈到欧洲最初对中国文化的一般了解,葡萄牙, 西班牙、意大利等南方邻国是法国的先驱,是发 现和探索亚洲大陆的先锋,由此欧洲进入近代历 史时期,随之而来的是这个历史时期不可避免地 所带来的一切,其中包括一系列问题和悲剧。十 六世纪(1514年)葡萄牙最先来到中国,紧接着是 西班牙人,以其传教士和远征军士兵所提供的情 报为基础—传教和军事、经济征服意图双管齐 下—于是,关于中国最初的著作之一在欧洲出版 了。这就是让·贡扎雷·德·孟多扎 (JuanCongalezdeMondoga)的《中华大帝国史》, 1585年用西班牙文在罗马出版,很快就译成欧洲 各国语言,最先译成法文(1588年,巴黎)。
7
另一部意大利文著作《论中国宗教的几问题》由于法 国的努力得以在欧洲流传,本文作者是龙戈巴尔多。 他的中国名字是龙华民(1550一16以),西西里人‘, 接替利玛窦在中国作为耶稣会会长,但在中国宗教间 题上与他的前任观点迥异。这篇短小的论文是十七世 纪汉学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之一,于1701年在巴黎出 版,随后就引起了当时两位最伟大的哲学家马勒伯朗、 莱伯尼茨的注意。这时爆发了所谓礼仪之争。大概当 时中国有一种复古运动。这个运动与我们的新教宗教 改革运动有无可争辩的极其相似之处;不要忘记耶稣会 士是“反对宗教改革运动热的杰出代表,在三十人主 教会议上(1545一1563)耶稣会鼓吹反对“宗教改革运 动”,为了与之进行战斗,反对改革派在很多方面反 映了宗教改革派的观点。无论如何,龙华民神甫显然 是很清楚当时流行于中国的哲学论争的。
4
孟多扎(Mondoza)把有关汉语的第一批材料,即他的同胞 马丹.德·拉达1575年在福蓬汇集的汉语小词典附在《中华 大帝国史》中,这样汉语才传到欧洲,可惜拉达收集的 其它资料时至近代(1884年)仍未出版。④这位学识渊博的 奥古斯丁教修士,曾就学于巴黎,十六世纪在中国得以 考查马可·波罗十三世纪所描述的元代的“契丹”。威尼 斯商人马可·波国在中国生活了十五左右(1275一1292), 和十四世纪的几个意大利传教士一样,给我们留下了一 分元朝统治下有关中国的纪述。马可·波罗所描写的中国 形象面目全非,以至于笼罩着浓重的蒙古色彩,三个世 纪以后,他的同胞耶稣会神甫利玛窦来到中国,他在那 里生活了近三十年(1583一1610),他历尽世上的千辛万 苦考查明季中国,也就是马可·波罗笔下的所谓契丹。③
9
象耶稣会这样的宗教组织,它的名称本身就表 明有一定的普遍性,由它一手创立的学科就更 具有国际性,那么区分这个尝科历史上的民族 性可能显得有点过分。然而,可以肯定的是, 世间事物总有它的偶然性,传教士又是由许多 国家的成员组成的。更不要说耶稣会士为一方, 方济各会修士与多明我会士为另一方,他们之 间的门户之争了。1514年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