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1).doc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1).doc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1).doc

ISO/DIS 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00引言

0.1总则

下述ISO9000族标准可帮助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实施并运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这些标准包括:

——ISO9000表述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则并规定质量管理体系术语。

——ISO9001规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用于组织证实其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

——ISO9004提供质量管理体系指南,包括持续改进的过程,有助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

——ISO19011提供管理和实施环境和质量审核的指南。

上述标准共同构成了一组密切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国内和国际贸易中促进相互理解。

0.2质量管理原则

为了成功地领导和运作一个组织,需要采用一种系统和透明的方式进行管理。针对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实施并保持持续改进其业绩的管理体系,可使组织获得成功。质量管理是组织各项管理的内容之一。为实现质量目标,应遵循以下八项质量管理原则:(1)(1)以顾客为中心

组织依存于其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2)(2)领导作用

领导者将本组织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统一起来,并营造使员工能够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环境。

(3)(3)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最大的收益。

(4)(4)过程方法

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5)(5)管理的系统方法

针对设定的目标,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由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

(6)(6)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7)(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对数据和信息的逻辑分析或直觉判断是有效决策的基础。

(8)(8)互利的供方关系

通过互利的关系,增强组织及其供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11范围

本标准说明了质量体系的基本性问题并规定了ISO9000族标准中质量管理体系的术语,并表述了相关的基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

1)1)通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寻求优势的组织;

2)2)对能满足产品要求的供方寻求信任的组织;

3)3)产品的使用者;

4)4)就质量管理方面所使用的术语需要达成共识的人们(如:供方、顾客、行政执法机构);

5)5)评价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或依据ISO9001的要求审核其符合性的内部或外部人员和机构(如:审核员、行政执法机构,认证机构);

6)6)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提出建议的内部或外部人员;

7)7)制定相关标准的人员。

22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以下术语和定义。

本章定义的术语,如果出现在其他的定义或注释中,将使用黑体字表示,并在其后括号中附原词条号。这种以黑体字表示的术语,可以用其完整的定义所替代。例如:产品(2.4.2)被定义为:“过程(2.4.1)中的结果”。

“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系统”。如果术语过程(2.4.1)过程(2.4.1)被定义为:

由它的定义所替代:

产品(2.4.2)则成为:“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系统的结果”。

对于在具体场合限于特定含义的概念,在其定义前的角括号〈〉中标出其适用领域。例如:技术专家(2.9.12)〈审核〉。

2.1关于质量的术语

2.1.1质量quality

产品(2.2.4)、体系(2.2.1)或过程(2.4.1)的一组固有特性(2.5.1)满足顾客(2.3.5)和其他相关方(2.3.7)要求(2.1.2)的能力。

注: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来修饰。

2.1.2要求requirement

明示的、习惯上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注:

1、特定要求可使用修饰词表示,如产品要求、质量体系要求、顾客要求。

2、规定要求是经明示的要求,如在文件(2.1.7)中阐明。

3、要求可由不同的相关方(2.3.7)提出。

2.1.3质量要求quality requirement

对产品(2.4.2)、过程(2.4.1)或体系(2.2.1)的固有特性(2.5.1)的要求(2.1.2)。

注:固有特性是产品、过程或体系的一部分(如:螺栓的直径、机器的生产率、接通电话的等候时间等技术特性)。赋予的特性(如某一产品的价格)不是固有特性。

2.1.4等级grade

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2.1.3)不同的产品(2.4.2)、过程(2.4.1)或体系(2.2.1)所作的分类或分级。

例如:飞机票的舱级和宾馆分类。

注:在确定质量要求时,等级应是已知的。

2.1.5顾客不满意customer dissatisfaction

顾客(2.3.5)对某一事项未能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程度的意见。

注:

1、1、某一事项是指,在彼此需求和期望及有关各方对此沟通基础上的特

定时间的特定事件。

2、2、顾客(2.3.5)投诉是对某一事项不满意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但没有投

诉并不一定表明顾客满意(2.1.6)。

2.1.6顾客满意customer satisfaction

顾客(2.3.5)对某一事项已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程度的意见。

注:某一事项是指,在彼此需求和期望及有关各方对此沟通基础上的特定时间的特定事件。

2.1.7能力capability

组织(2.3.1)、体系(2.2.1)或过程(2.4.1)实现产品(2.4.2)并使其满足要求(2.1.2)的能力。2.2关于管理的术语

2.2.1体系(系统)system

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2.2.2管理体系management system

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2.2.1)。

注:组织(2.3.1)的管理体系可包括不同的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2.2.3)财务管理体系或环境管理体系。

2.2.3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建立质量方针(2.2.4)和质量目标(2.2.5)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2.2.1)。

2.2.4质量方针quality polity

由最高管理者(2.2.7)正式发布的与质量(2.1.1)有关的组织(2.3.1)总的意图和方向。

注:

1、1、质量方针应与组织的总方针相一致并提供制定质量目标(2.2.5)的框架。

2、2、本标准的质量管理原则可以作为制定质量方针的基础(见0.2)。2.2.5质量目标quality objective

与质量(2.1.1)有关的,所追求或作为目的的事物。

注:

1、1、质量目标应建立在组织的质量方针(2.2.4)基础上。

2、2、在组织内的不同层次规定质量目标。在作业层次,质量目标应是定量的。

3、3、质量目标有时可用不同的术语表示,诸如:“quality targets”、“quality aims”

或“quality goals”。

2.2.6管理management

指导和控制组织(2.3.1)的彼此协调的活动。

注:在英语中,当术语“management”指人时,即具有运行和控制组织职责和权限的一个人或一组人,不应使用没有修饰词的形式,例如,不赞成使用“management shall……”,而应使用“top management shall……”。

2.2.8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

指导和控制某组织(2.3.1)与质量(2.1.1)有关的彼此协调的活动。

注:

1、1、指导和控制与质量(2.1.1)有关的活动,通常包括质量

方针(2.2.4)和质量目标(2.2.5)的建立、质量策划(2.2.9)、质量控制(2.2.10)、

质量保证(2.2.11)和质量改进(2.2.12)。

2、2、全面质量管理(TQM)是基于组织全员参与的一种质

量管理形式。

2.2.9质量策划quality planning

质量管理(2.2.8)中致力于设定质量目标(2.2.5)并规定必要的作业过程(2.4.1)和相关资源以实现其质量目标的部分。

注:编制质量计划(2.7.5)可以是质量策划(2.1.3)的一部分。

2.2.10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质量管理(2.2.8)中致力于达到质量要求(2.1.3)的部分。

2.2.11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

质量管理(2.2.8)中致力于对达到质量要求(2.1.3)提供信任的部分。

2.2.12质量改进quality improvement

质量管理(2.2.8)中致力于提高有效性(2.2.13)和效率(2.2.14)的部分。

注:当质量改进是渐进的并且组织(2.3.1)积极寻求改进机会时,使用术语“持续质量改进”。2.2.13有效性effectiveness

完成所策划的活动并达到所策划的结果的程度的度量。

2.2.14效率efficiency

所达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

2.3关于组织的术语

2.3.1组织organization

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有序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例如:公司、集团、商行、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慈善机构、代理商、社团或上述组织的部分或组合。

注:

1、1、组织可以是股份制的,公营的或民营的。

2、2、本定义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术语“组织”在ISO/IEC导则2中有不同的

定义。

2.3.2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有序安排。

注:

1、1、组织结构的范围可延伸至包括与外部组织(2.3.1)有关的接口。

2、2、组织结构的正式表述通常在质量手册(2.7.4)或项目(2.4.6)质量计划

(2.7.5)中提供.

2.3.3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

组织(2.3.1)永久性的设施和设备系统(2.2.1)。<组织>

2.3.4工作环境work environment

人员作业所处的一组条件。

注:条件包括物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和环境的因素(如:温度、承认制度、人体工效和大气污染)。

2.3.5顾客customer

接收产品(2.4.2)的组织(2.3.1)或个人。

例如:消费者、客户、最终使用者、零售商、受益者和采购方。

注:供方(2.3.6)可以是顾客组织内部的或是外部的。

2.3.6供方supplier

提供产品(2.4.2)的组织(2.3.1)或个人。

例如:制造商、批发商、产品的零售商或商贩、服务(2.4.3)或信息的提供方。

注:

1、1、顾客(2.3.5)可以是供方组织内部的或是外部的。

2、2、在合同情况下供方可称为“承包方”。

2.3.7相关方interested party

与组织(2.3.1)的绩效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例如:顾客(2.3.5)、所有者、员工、供方(2.3.6)、银行、工会、合作伙伴和社会。

注:某个团体可由一个组织或其一部分或一个以上组织构成。

2.4关于过程和产品的术语

2.4.1过程process

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的系统(2.2.1)。

注:

1、1、一个过程的输入通常是其他过程的输出。

2、2、组织(2.3.1)为了增值通常对过程进行策划并使其在受控条件下完成。

3、3、对形成的产品(2.4.2)是否合格(2.6.1)不易或不能经济进行验证的过程,通常称

之为“特殊过程”。

2.4.2产品product

过程(2.4.1)的结果。

注:公认的产品类别有四种:

——硬件(如:发动机机械零件);

——软件(如:计算机程序);

——服务(如:运输);

——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

通常,硬件和流程性材料是有形产品,而软件或服务是无形产品。

多数产品含有不同的产品类型成份,这种产品是称为硬件、流程性材料、软件(2.4.2)还是服务(2.4.3),取决于其主导成份。

实例:外供产品(2.4.5)“汽车”是由硬件(如:轮胎)、流程性材料(如燃料、冷却液)、软件(如:发动机控制软件、驾驶员手册)和服务(如:付款方式或担保)所组成。2.4.3服务service

无形产品(2.4.2),在供方(2.3.6)和顾客(2.3.5)接口处完成的至少一项活动的结果。

注:服务可涉及,例如:

——在顾客提供的有形产品(如:汽车维修)或无形产品(如:退税准备)上所完成的活动;——有形产品(2.4.2)的交付(如:在运输业);

——无形产品的交付(如:知识的传授)或为顾客创造氛围(如:在接待业)。

2.4.4软件software

由承媒体上的信息组成的智力产品(2.4.2)。

注:

1、1、软件能以概念、记录或程序(2。4。8)的形式存在。

2、2、计算机程序是软件的一个实例。

2.4.5外供产品offered product

提供给组织(2.3.1)外部顾客(2.3.5)的产品(2.4.2)。

注:本术语所提出的概念将使组织(2.3.1)内部的产品(2.4.2)与准备投放市场的产品区分开成为可能。

2.4.6项目project

由一组有起止时间的、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所组成的特定过程(2.4.1),该过程要达到符合规定的要求(2.1.2)的目标,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的约束条件。

注:

1、1、单个项目可作为一个较大项目结构中的组成部分。

2、2、在一些项目中,随着项目的进展,其目标需修订,产品特性(2.5.1)

需逐步确定。

3、3、某一项目的结果可以是一个或几个产品(2.4.2)。

4、4、项目组织(2。3。1)是临时的,为项目寿命周期所建立的。

5、5、项目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许是复杂的。

2.4.7设计与开发design and development

将要求(2.1.2)转换为规定的特性(2.5.1)和产品(2.4.2)实现过程规范(2.7.2)的一组过程(2.4.1)。

注:

1、1、术语“设计”和“开发”有时是同义的,有时用于规定整个设计和开发过程的

不同阶段。

2、2、设计和开发的性质可使用修饰词表示(如:产品设计开发或过程设计开发)。2.4.8程序procedure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2.4.1)所规定的途径。

注:

1、1、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

2、2、当程序形成文件时,通常称为“书面程序”或“形成文件的程序”。2.5关于特性的术语

2.5.1特性characteristic

区分的特征。

注:有各种类别的特性,如:

——物质的,如:机械的、电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特性;

——感官的,如: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

——行为的,如:礼貌、诚实、正直;

——时间的,如:准时性、可靠性、可用性;

——人体工效的,如:语言的或生理的特性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

——功能的,如:飞机的航程。

2.5.2质量特性quality characteristic

由要求(2.1.2)导出的产品(2.4.2),过程(2.4.1)或体系(2.2.1)的固有特性(2.5.1)。2.5.3可信性dependability

表述可用性及其影响因素:可靠性、维修性和维修保障性的一个集合术语。

[IEC60050(191)]

注:

1、1、可信性通常仅用于非定量描述的场合。

2、2、可信性是一个与时间有关的质量特性(2.5.2)。

2.5.4可追溯性traceability

〈一般的〉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

注:

1、1、当考虑到硬件产品,可追溯性可以涉及到:

——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来源;

——加工过程的历史;

——产品交付后的分布和场所。

2、2、可追溯性可用于服务(2。4。3)的过程,例如,为了追溯服务完成的

程度。

3、3、参看计量学(2。5。5)溯源性的定义。

2.5.5溯源性traceabilty

<计量学>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与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注:

1、1、此概念常用形容词可溯源的表述。

2、2、这条不间断的比较链称为溯源链。

[VIM]

2.6关于合格(符合)的术语

2.6.1合格(符合)conformity

满足要求(2.1.2)。

注:该定义与ISO/IEC导则2是一致的,但用词上有差异其目的是为了适应ISO9000的概念。

2.6.2不合格(不符合)nonconformity

未满足要求(2.1.2)。

2.6.3缺陷defect

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2.1.2)。

注:

1、1、区分术语缺陷和不合格(2.6.2)是重要的,这是因为其中有法律内涵,

特别是与产品责任问题有关,因此,术语“缺陷”应慎用。

2、2、预期的用途可能会受供方(2.3.6)所提供信息(如:手册)的性质量

影响。

2.6.4预防措施preventive action

为消除潜在不合格(2.6.2)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注: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而采取纠正措施(2.6.5)是为了防止再发生。2.6.5纠正措施corrective action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2.6.2)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注:

1、1、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而采取预防措施(2.6.4)为了防止发生。

2、2、纠正(2.6.6)和纠正措施是有区别的。

2.6.6纠正correction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2.6.2)所采取的措施。

注:

1、1、纠正可以与纠正措施(2.6.5)一同采取,也可以分开采取。

2、2、纠正可涉及:返修(2.6.10)、返工(2.6.11)或降级(2.6.12)。2.6.7偏离许可deviation permit

产品(2.4.2)实现前,在限定的产品数量或期限内,对特定用途允许其偏离原规定要求(2.1.2)的授权。

2.6.8让步concession

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2.1.2)的产品(2.4.2)的授权。

注:通常,让步仅限于商定的时间或数量内,对具有不合格特性(2.5.1)的产品的交付。2.6.9放行release

进入过程(2.4.1)下一个阶段的授权。

注:在英语中,若谈及计算机软件,术语“release”通常是指软件本身的版本。

2.6.10返修repair

为使不合格产品(2.4.2)满足预期使用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注:返修包括对曾经是合格的产品,为恢复其使用所采取的修复措施,如:作为维修的一部分。

2.6.11返工rework

为使不合格产品(2.4.2)符合要求(2.1.2)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2.6.12降级regrade

为使不合格产品(2.4.2)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2.1.2)而对其等级(2.1.4)的改变。2.6.13报废scrap

为避免不合格产品(2.4.2)原有的预期使用而对其采取的措施。

例如:回收、处理或销毁。

注:对不合格服务(2.4.3)的情况,是通过“终止”服务来避免其使用。

2.7关于文件的术语

2.7.1文件document

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实例:记录(2.7.6)、规范(2.7.2)、图样、报告或标准。

注:

1、1、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样件,或它们的

组合。

2、2、一组文件,如:一组规范和(或)记录,经常称为“documentation”。

3、3、某些要求(2.1.2)与所有类型的文件有关,可是对规范和记录可以有不同的要

求。

2.7.2规范specification

阐明要求(2.1.2)的文件(2.7.1)。

注:某个规范可能与活动(如:过程规范和试验规范)或产品(2.4.2)有关(如:产品规范、性能规范或图样)。

2.7.3指南guideline

阐明推荐或建议的文件(2.7.1)。

2.7.4质量手册quality manual

规定组织(2.3.1)质量管理体系(2.2.3)的文件(2.7.1)。

注;为了适应于组织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质量手册在其详略程度和格式编排方面可以是不同的。

2.7.5质量计划quality plan

规定用于特定情况的质量管理体系(2.2.3)要素和资源的文件(2.7.1)。

注;

1、1、通常,质量管理体系要素包括质量实践、职责的分配和一组有序的活动。

2、2、特定情况包括某一具体产品(2.4.2)、过程(2.4.1)、项目(2.4.6)或合同。

3、3、通常,质量计划引用质量手册(2.7.4)的部分内容或程序(2.4.8)文件。

4、4、质量计划应与质量策划(2.2.9)相区分。

2.7.6记录record

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2.7.1)。

注:质量记录可用于把可追溯性(2.5.4)形成文件,并提供验证(2.8.4)、预防措施(2.6.4)和纠正措施(2.6.5)的证据。

2.8关于检查的术语

2.8.1客观证据objective evidence

支持事物存在或真实性的资料。

注:客观证据可通过观察、测量(2.10.1)试验(2.8.3)或其他手段获得。

2.8.2检验inspection

通过观察和判断,必要时结合测量(2.10.1)、试验(2.8.3)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ISO/IEC导则2]

2.8.3试验test

对给定的产品(2。4。4)、过程(2。4。1)或服务(2。4。3),按照规定程序(2.4.8)确定其一个或多个特性(2.5.1)的技术作业。

[ISO/IEC导则2]

2.8.4 验证verification

规定要求(2.1.2)已得到满足的客观证据(2.8.1)的认定和提供。

注:

1、“已验证”一词被用于表示相应的状态;

2、认定可包括诸如下述活动,如;

——变换方法进行计算;

——将新设计与已证实的类似设计进行比较;

——进行试验和证实;

——对发放前的设计阶段文件进行评审。

3、在计量领域中,请查阅VIM。

2.8.5确认validation

特定预期使用或应用要求(2.1.2)已得到满足的客观证据(2.8.1)的认定和提供。

注:

1、“已确认”被用于表示相应的状态。

2、使用条件可以是实际的或是模拟的。

2.8.6 评审review

为了确保主题事项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2.2.13)和效率(2.2.14),以达到规定的目标所进行的活动。

实例:管理评审、设计与开发(2.4.7)评审、顾客要求(2.1.2)评审和不合格(2.6.2)评审。

2.9有关审核的术语

2.9.1审核audit

为获得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地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2.9.4)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2.4.1)。

2.9.2审核方案audit programe

在计划的时间框架内要进行的一组审核(2.9.1)。

2.9.3审核范围audit scope

某一给定审核(2.9.1)的深度及广度。

注:范围可由其所包含的因素的术语来表达,如:地理位置、组织单元、活动和过程(2.4.1)。

2.9.4审核准则audit criteria

将收集的审核证据(2.9.5)与之相比较的一系列方针、程序(2.4.8)或要求(2.1.2)。2.9.5审核证据audit evidence

经验证的事实陈述或与审核(2.9.1)有关的其他信息的记录(2.7.6)。

注:审核证据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

2.9.6审核发现audit findings

将收集的审核证据(2.9.5)与审核准则(2.9.4)相比较的评价结果。

2.9.7审核结论audit conclusion

在考虑了所有审核发现(2.9.6)以后,由审核组(2.9.10)所决定的审核(2.9.1)结果。2.9.8审核委托方audit client

要求审核(2.9.1)的个人或组织(2.3.1)。

2.9.9受审核方auditee

被审核的组织(2.3.1)。

2.9.10审核组audit team

实施某次审核(2.9.1)的一个或多个审核员(2.9.11),其中一人被任命为组长。

注:

1、审核组中也可包括接受培训的审核员。在需要时,可包括技术专家(2.9.12)。

2、观察员可以陪同审核组,但不作为成员。

2.9.11审核员auditor

有资格实施审核(2.9.1)并能胜任的人员。

2.9.12技术专家technical expert

<审核>对于被审核的某个特殊的领域,提供专业知识或经验的人员。

2.9.13资格qualification

<审核>审核员(2.9.11)所具有的个人素质、最低学历、培训、工作和审核经历及能力的组合。

2.10关于测量过程质量保证的术语

2.10.1测量measurement

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VIM]

2.10.2测量过程measurement process

与测量(2.10.1)有关的一组相关的资源、活动和影响。

注:

1、1、相关资源包括:测量设备(2.10.5)、测量程序(2.4.8)和操作者。

2、2、影响是由环境或程序(2.4.8)引起的所有因素,这些影响可能是受控或可控的,

也可能是不受控或不可控的,它们增加了过程(2.4.1)的变差和偏差。

2.10.3计量确认metrological confirmation

为了确保测量设备(2.10.5)处在符合其预期使用要求(2.1.2)的状态所要求的一组操作。

注:

1、1、计量确认通常包括:

——校准和(或)验证[见VIM];

——任何必须的调整;

——修理及随后的再校准;

——与测量设备的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2.10.7)相比较;

——要求铅封并贴标签。

2、2、测量设备适合于预期使用已得到证实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

3、3、预期使用要求可包括,如:量程、分辩率和测量设备最大允许误差(2.10.6)。

4、4、计量确认要求与产品质量要求(2.1.3)不同,并不在产品质量要求中规定。2.。10。4 测量控制体系measurement control system

为进行专门规定的测量(2.10.1)而实施测量过程(2.10.2)所必需的仪器、测量标准、标准物质和(或)辅助设备。

2.10.6 测量设备允许误差极限值Limits of permissible error

of measuring equipment

测量设备最大允许误差maximum permissible error of

measuring equipment

对于给定的测量设备(2.10.5)及其预期使用,规范(2.7.2)、法规等所允许的误差极值。2.10.7计量要求metrological requirement

对于某一计量特性(2.10.8)的要求(2.1.2)。

注:计量要求从对产品(2.4.2)或拟校准、验证和(或)确认的设备的规定要求中导出。2.10.8计量特性m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

影响测量(2.10.1)的可区分的特性。

注:

1、1、测量设备通常有若干个计量特性。

2、2、计量特性可能是校准的对象。

33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

3.1质量管理体系理论基础的说明

组织希望其提供的产品使顾客满意,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ISO9000族标准可以帮助组织实现这一目标。

顾客要求产品具有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特性,这些需求和期望在产品规范中表述,并集中归结为顾客要求。顾客要求可以由顾客以合同方式规定或由组织自己确定,在任一情况下,顾客最终确定产品的可接受性。因为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这就驱使组织持续地改进其产品和过程。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鼓励组织分析顾客要求,规定有助于实现顾客能接受的产品的过程,并保持这些过程受控。质量管理体系能提供持续改进的框架,以增加使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可能性。它还就组织能够提供始终满足要求的产品,向组织及其顾客提供信任。

3.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产品要求的区别

ISO9000族标准把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区分开来。

ISO9001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所有行业或经济领域,不论其提供何种类别的产品。ISO9001本身并不规定产品要求。

产品要求可由顾客规定,或由组织通过预测顾客的要求规定,或由法规规定。产品要求,在某些情况下有关过程的要求可包含在诸如技术规范、产品标准、过程标准、合同协议和法规要求中。

3.3质量管理体系方法

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由下述几个步骤组成,包括:

1)1)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2)2)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3)3)确定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过程和职责;

4)4)对每个过程实现质量目标的有效性确定测量方法;

5)5)应用测量方法,以确定每个过程的现行有效性;

6)6)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

7)7)寻找提高过程有效性和效率的机会;

8)8)确定并优先考虑那些提供最佳结果的改进;

9)9)为实施已确定的改进,对战略、过程和资源进行策划;

10)10)实施改进计划;

11)11)监控改进效果;

12)12)对照预期效果,评价实际结果;

13)13)评审改进活动,以确定适宜的后续措施。

可以应用类似的方法,保持和改进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

采用上述方法的组织能在其过程能力和产品可靠性方面建立信任,并为持续改进提供基础。这可导致增加顾客满意和组织及其顾客均获成功。

3.4过程方法

任何得到输入并将其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均可视为过程。

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内部相互联系的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形成下一个过程输入。系统识别和管理组织内所使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

本标准鼓励采用过程方法管理组织。

图1中的过程方法模式说明了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该模式认识到在规定要求的过程中相关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满意度作为反馈信息,以评价和确定要求是否已经满足。

图1过程方法模式(略)

3.5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目的和意义

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为引导组织提供了关注焦点。两者确定了预期的结果,并帮助组织利用资源达到这些结果。质量方针为建立和评审质量目标提供了框架。质量目标需要与质量方针和持续改进的承诺相一致,并且它们的实现需是可测量的。质量目标的实现对产品质量、作业有效性和财务业绩都有积级的影响,因此对相关方的满意和信任也产生积级影响。

3.6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最高管理者通过其领导作用和措施可以创造一个员工充分参与的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在这种环境中有效运行。最高管理者可将质量管理原则(见0.2)作为发挥其作用的依据,其职责是:

1)1)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2)确保整个组织关注顾客要求;

3)3)确保实施适宜的过程以满足顾客要求并实现质量目标;

4)4)确保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这些目标;

5)5)确保获得必要资源;

6)6)将达到的结果与规定的质量目标进行比较;

7)7)决定有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措施;

8)8)决定改进的措施。

3.7文件

3.7.1文件的价值

文件能够沟通意图、统一行动,因此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它是一个必需的要素。它有助于:1)1)产品质量和质量改进的实现;

2)2)适宜培训的提供;

3)3)确保重复性和可追溯性;

4)4)客观证据的提供;

5)5)体系有效性的评价。

文件产生本身不应意味着工作的结束,它应是一项增值的活动。

3.7.2质量管理体系使用的文件类型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使用下述几种类型的文件:

1)1)向组织内部和外部,提供关于质量管理体系一致的信息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质量手册。

2)2)表述质量管理体系如何应用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质量计划。

3)3)提供如何完成活动的一致的信息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程序。

4)4)对所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记录。

每个组织确定所需文件的详略程度和所使用的媒体,这取决于下列因素,诸如组织的类型和规模、过程的复杂性和相互作用、产品的复杂性、顾客要求的重要性、适用的法规要求、经证实的人员能力以及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所需证实的程度。

3.8质量管理体系评价

3.8.1总则

当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时,应对每一个被评价的过程,提出如下四个基本问题:

1)1)过程是否予以识别和适当表述?

2)2)职责是否予以分配?

3)3)程序是否被实施和保持?

4)4)在提供所要求的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

综合回答上述问题可以确定评价结果。质量管理体系评价在范围上可以有所不同,并可包括很多活动,如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质量管理体系评审以及自我评定。

3.8.2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审核用于评价对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符合性和满足质量要求和目标方面的有效性。审核的结果可用于识别改进的机会。

第一方审核用于内部目的,由组织自已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

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顾客或由其他人以顾客的名义进行。

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审核服务组织进行。这类组织通常是经认可的提供符合(如:ISO9001)要求的认证或注册。

ISO19011[12]提供了审核指南。

3.8.3质量管理体系评审

最高管理者的一项任务是对质量管理体系关于质量方针和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评价。这种评审可包括考虑修改质量方针和目标的需求以响应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变化。,评审包括确定采取措施的需求。

在各种信息源中,审核报告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

3.8.4自我评定

组织的自我评定(见ISO9004:2000,8.2.1.5)是一种参照质量管理体系或优秀模式对组织的活动和结果所进行的全面、系统和定期的评审。

使用自我评定方法可提供一种对组织业绩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成熟度总的看法,它还能帮助组织识别需要改进的领域并确定优先开展的事项。

3.9持续改进

改进是指为改善产品的特征及特性和(或)提高用于生产和交付产品的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所开展的活动,它包括:

1)1)确定、测量和分析现状;

2)2)建立改进目标;

3)3)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

4)4)评价这些解决方法;

5)5)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

6)6)测量、验证和分析实施的结果;

7)7)将更改纳入文件。

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评审,以确定进一步改进的机会。审核、顾客反馈和质量管理体系评审也可用于识别这些机会。改进是一种持续的活动。

3.10统计技术的作用

使用统计技术可帮助组织了解变差,从而有助于组织解决问题并提高效率。这些技术也有助于更好地利用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决策。

在许多活动的状态和结果中,甚至是在明显的稳定条件下,均可观察到变差。这种变差可通过产品和过程的可测量特性观察到,并且在产品的整个寿命期(从市场调研到顾客服务和最终处置)的各个阶段,均可看到其存在。

统计技术可帮助测量、表述、分析、说明这类变差并将其形成模型,甚至在数据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也可实现。这种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对更好地理解变差的性质、程度和原因提供帮助。从而有助于解决,甚至防止由变差引起的问题,并促进持续改进。

ISO/TR10017给出了统计技术应用的细节。

3.11质量管理体系和其他管理体系所关注的目标

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的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它致力于使与质量目标有关的输出(结果)适当的满足相关方的需求、期望和要求。质量目标是组织其他目标的补充,其他目标可以是那些与增长、资金、利润、环境及职业健康与安全有关的目标。组织管理体系的各个部分可与质量管理体系整和为一个使用共用要素的管理体系。这将便于策划、资源配置、确定补充的目标并评定组织的总体有效性。组织的管理体系可以对照其要求进行评定。管理体系也可以对照国际标准如ISO9001和ISO14001的要求进行审核。这些管理体系审核可以分开进行,也可以联合进行。

3.12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优秀模式之间的关系

ISO9000族标准提出的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和组织优秀模式方法是依据共同的原则,它们两者均:

1)1)使组织能够识别它的强项和弱项;

2)2)包含对照通用模式评价的规定;

3)3)为持续改进提供基础;

4)4)包含外部承认规定。

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与优秀模式之间的不同在于它们应用范围的不同。ISO9000族标准为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要求,并为业绩改进提供了指南。质量管理体系评价确定其是否满足要求。优秀模式包含能够定量评价组织业绩的准则,并且能适用于组织的全部活动和所有相关方。优秀模式评定准则允许使用水平对比方法。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词汇表编制中使用的方法

A.1引言

ISO9000族标准应用的普遍性要求使用:

——非技术语言的技术表述;

——为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所有潜在用户容易理解的、合乎逻辑并协调的词汇表。

概念之间不是互相独立的,分析质量管理体系领域内概念之间关系并将其列入概念体系是形成合乎逻辑的词汇表的前提。本标准所编制的词汇表使用了这种分析。由于在编制过程中使用概念图从参考意义上是有帮助的,所以在A.4中列出了这些概念图。

A.2词汇表条目的内容和替代规则

一个概念构成语言(包括在同一种语言中的差异,如: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之间转化的一个单元。对每一种语言,选用该语言中最简明的方法表述概念,大多数术语不选用逐字对应的翻译方法。

只是通过表述那些识别概念所必需的基本特性来形成定义。如果有关概念的信息是重要的,但不是基本的,则只在定义后加上一个或几个注。

当某个术语由它的定义所替代时,在语句变化很小情况下,原文的意思不应有变化。这种替代为检查某个定义的准确性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然而,复杂定义(包含若干个术语)中的术语替代最好一次替换一个,至多两个。完整替代所有术语在句法上是难以实现的,且无益于传达含意。

A. A.3概念关系及其图示

A.3.1总则

在术语工作中概念之间的关系建立在某类特性的分层结构上,因此,一个概念的最简单表述由命名其种类和表述其与上一层次或同层次其他概念不同的特性所构成。

本附录中表明了概念关系的三种主要形式:属种关系(A.3.2)、整体与部分关系(A.3.3)和关联关系(A.3.4)。

A.3.2属种关系

在层次结构中,下层概念继承了上层概念的所有特性,并包含有将其区别于上层和同层概念的特性的表述,如:春、夏、秋、冬与季节的关系。

通过一个没有箭头的扇形或树形图绘出属种关系(见图A.1)。

季节

春夏秋冬

图A.1 属种关系图

A.3.3整体与部分关系

在层次结构中,下层概念形成了上层概念的组成部分,如:春、夏、秋、冬可被定义为年的一部分。比较起来,定义晴天为一年的一部分是不恰当的。

通过一个没有箭头的耙形图绘出整体与部分关系(见图A.2)。单一部分由一条线绘出,

复合部分由双线绘出。

春夏秋冬

图A.2整体与部分关系图

A.3.4关联关系

在某一概念体系中,关联关系不能像属种关系和整体与部分关系那样提供简单的表述,但是它有助于识别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之间关系的性质,如:原因和结果、活动和场所、工具和功能、材料和产品。

通过一条在两端带有箭头的线绘出关联关系(见图A.3)

原因和结果

阳光夏天

图A.3关联关系图

A. A.4概念图

图A.4至图A.13给出的概念图是本标准第2章术语分组的基础。(略)

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XXXX有限公司电子档案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司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保障电子 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安全保管和科学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 有限公司档案管理办法(暂行)》有关 和国档案法》、《XXXX 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分公司、各证券营 业部(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三条 基本术语解释  (一)电子文件:是指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数字形 态记录。它是通过计算机进行操作、传输、存储和利用的文 件,用数字(比特)形态表现出来,通过编码和解码来输入和 输出,也称数字式文件。  (二)电子档案: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形成,经鉴定具 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归档电子文件。  (三)电子文件的物理归档:指经过归档处理的电子文 件保存到磁盘或光盘等载体上实行脱机保管的过程。  (四)电子文件的逻辑归档:将电子文件的物理地址存

放于档案管理部门控制的网络服务器中,使该电子文件能供档案部门有效利用和处理的过程。 第二章 管理体制和职责 第四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相关规定,各单位要明确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分管领导,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档案管理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网络,做好电子文件归档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各单位从电子文件产生时就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对其实施超前管理,以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第六条 在电子文件的管理过程中应明确职责,责任到人。电子文件的形成、承办、运转、整理等工作,一般由承办(业务)部门负责;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日常监督、指导和保管、开发利用等工作,通常由档案管理部门负责。  第七条 归档电子文件应与其他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公司档案管理员要配备与业务部门相互兼容的计算机及软、硬件系统,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有效识读。档案管理员应忠于职守,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熟悉掌握本单位使用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技能,组织编写归档电子文件的各种检索工具,并积极主动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归档电子文

质量体系术语

GB/T19000—2008/ISO9000: 2005 质量 quality 一组固有特性(3.5.1)满足要求(3.1.2)的程度 要求 requirement 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等级 grade 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3.4.2)、过程(3.4.1)或体系(3.2.1)所做的分类或分级 顾客满意 customer satisfaction 顾客对其要求(3.1.2)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能力 capability 组织(3.3.1)、体系(3.2.1)或过程(3.4.1)实现产品(3.4.2)并使其满足要求(3.1.2)的本领 能力 competence 经证实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本领 体系(系统) system 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管理体系 management system 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3.2.1) 质量管理体系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在质量(3.1.1)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3.3.1)的管理体系( 质量方针 quality policy 由组织(3.3.1)的最高管理者(3.2.7)正式提出的该组织总的质量(3.1.1)宗旨和方向 质量目标 quality objective 在质量(3.1.1)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管理 management 指挥和控制组织(3.3.1)的协调的活动 最高管理者 top management 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3.3.1)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质量管理 quality management 在质量(3.1.1)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3.3.1)的协调的活动 质量策划 quality planning 质量管理(3.2.8)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3.2.5)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3.4.1)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质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 质量管理(3.2.8)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保证 quality assurance 质量管理(3.2.8)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质量改进 quality improvement 质量管理(3.2.8)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持续改进 continual improvement 增强满足要求(3.1.2)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有效性 effectiveness 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

质量管理体系术语

质量管理常用术语汇总(中英文对照) 1、质量管理体系术语 【1】 receipt (入厂)接受,验收,进货 handling 搬运 packaging 包装 storage 保存 protection 保护 comparison 比较 identification 标识 replacement of identification mark 标识标志更换 maintenance of identification 标识的保持 records of identification control 标识控制记录 【2】 tender 标书 normative document 标准文件 supplemental 补充 nonconforming product 不合格品 control of nonconforming product 不合格品控制 control procedure of nonconforming products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tendency of nonconformance 不合格倾向 purchasing 采购 verification of purchased product 采购的产品验证 purchasing process 采购过程 【3】 purchasing control procedure 采购控制程序 purchasing information 采购信息 reference standard 参照标准 reference instructions 参照细则 stockhouse 仓库 measurement,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测量,分析和改进measurement result 测量结果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 引言 0.1总则 GB/T19000族下述标准可帮助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实施并运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这些标准备包括:——GB/T19000表述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则并规定质量管理体系术语; ——GB/T19001规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用于证实组织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目的在于增进顾客满意; ——GB/T19004提供考虑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两方面的指南。该标准的目的是组织业绩的改进和的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满意; ——GB/T19011提供审核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指南。 上述标准共同构成了一组密切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国内和国际贸易促进相互理解。 0.2质量管理原则 为了成功地领导和运作一个组织,需要采用一种系统和透明的方式进行管理。针对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实施并保持持续改进其业绩的管理体系,可使组织获得成功。质量管理是组织各项管理的内容之一。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已得到确认,最高管理者可运用这些原则,领导组织进行业绩改进: a)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b)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c)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的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d)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e)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f)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g)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h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这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形成了GB/T1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基础。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IATF质量管理体系重要术语

术语 3.6.2 质量quality 实体(3.6.1)的若干固有特性(3.10.1)满足要求(3.6.4)的程度 注1: 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来修饰。 注2: “固有的”(其反义是“赋予的”)意味着存在于实体(3.6.1)内。 3.6.4 要求requirement 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注1:“通常隐含”是指组织(3.3.1)和相关方(3.3.7)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 注2:规定要求是经明示的要求,如:在形成文件(3.7.2)中阐明。 注3:特定要求可使用限定词表示,如:产品要求、质量管理要求、顾客要求、质量要求。 注4:要求可由不同的相关方(3.3.7)或组织自己提出。 注5:为实现较高的顾客满意,可能有必要满足顾客既没有明示,也不是通常隐含或必需履行的期望。 注6:这是ISO/IEC导则,第1部分的ISO补充规定的附件SL中给出的ISO管理体系标准中的通用术语及核心定义之一,最初的定义已经通过增加注3至注5被修订。 3.9.2 顾客满意customer satisfaction 顾客(3.2.4)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 注1:直到产品(3.7.6)或服务(3.7.7)交付之前,组织(3.2.1)有可能不知道顾客(3.2.4)的要求,甚至顾客自己对其要求也不很明确。为了实现较高的顾客满意度,可能有必要满足那些顾客既没有明示,而且,通常还是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要求。注2:投诉(3.9.3)是一种满意程度低的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但没有投诉并不一定表明顾客很满意。 注3:即使规定的顾客(3.2.4)要求(3.6.4)符合顾客的愿望并得到满足,也不一定确保顾客很满意。 [源自:ISO10004:2012,3.3,修订。注已被修订] 3.5.4 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管理体系(3.5.3)中关于质量(3.6.2)的部分 3.1.1 最高管理者top management 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3.2.1)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注1:最高管理者在组织(3.2.1)内有授权和提供资源的权力。 注2:如果管理体系(3.5.3)的范围仅覆盖组织(3.2.1)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最高管理者是指组织的这部分的管理者和

从电子文件到电子档案

从电子文件到电子档案 一、概念 (一)电子文件 以数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档案工作基本术语》DA/T1—2000 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履行其法定职责或处理事务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办理、传输和存储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记录。《电子档案管理基本术语(征求意见稿)》(2012年6月12日) 两者区别在于:后者着重强调了电子文件的形成和来源。 (二)电子档案 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并归档保存的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由内容、结构和背景组成。《电子档案管理基本术语(征求意见稿)》(2012年6月12日) 电子档案,是指通过计算机磁盘等设备进行存储,与纸质档案相对应,相互关联的通用电子图像文件集合,通常以案卷为单位。百度百科 二、相关术语定义 1、元数据 描述电子档案的内容、结构、背景及其整个管理过程的数据。 2、电子印章 采用数字技术对电子文件加盖的印章。 3、数字签名 依附于电子档案或在逻辑上与其相连的一个数字标记,表示签名者对档案责任和内容的认可。 4、数字水印 采用数字技术对电子文件加注的起信息固化作用的标记,可用于鉴别电子文件信息的原始性,起防错、防漏和防调换等作用。 5、文件格式 电子文件在计算机中的组织和存储方式。 6、打包 将电子档案及其元数据作为一个整体按指定结构封装的过程。 7、归档电子文件 指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并作为档案保存的电子文件。 8、背景信息 指描述生成电子文件的职能活动、电子文件的作用、办理过程、结果、上下文关系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历史环境等信息。 9、逻辑归档 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不改变原存储方式和位置而实现的将电子文件的管理权限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10、物理归档 指把电子文件集中下载到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11、真实性 指对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进行鉴定后,确认其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12、完整性 指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等无缺损。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术语

产品(3.4.2)被定义为“过程(3.4.1)的结果”。 过程被定义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如果术语“过程”由它的定义所替代: 产品则成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的结果”。 3.1 有关质量的术语 3.1.1 质量quality 一组固有特性(3.5.1)满足要求(3.1.2)的程度。 注1: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来修饰。 注2:“固有的”(其反义是“赋予的”)就是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 3.1.2 要求requirement 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注1:“通常隐含”是指组织(3.3.1)、顾客(3.3.5)和其他相关方(3.3.7)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 是不言而喻的。 注2:特定要求可使用修饰词表示,如产品要求、质量管理要求、顾客要求。注3:规定要求是经明示的要求,如在文件(3.7.2)中阐明。 注4:要求可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 3.1.3 等级grade 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3.1.2)不同的产品(3.4.2)、过程(3.4.1)或体系(3.2.1)所作的分类或分级。 示例:飞机的舱级和宾馆的等级分类。 注:在确定质量要求时,等级通常是规定的。 3.1.4 顾客满意customer satisfaction 顾客对其要求(3.1.2)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注1:顾客抱怨是一种满意程度低的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但没有抱怨并不一定表明顾客很满意。 注2:即使规定的顾客要求符合顾客的愿望并得到满足,也不一定确保顾客很满意。 3.1.5 能力capability 组织(3.3.1)、体系(3.2.1)或过程(3.4.1)实现产品(3.4.2)并使其满足要求(3.1.2)的本领 注:ISO3534—2 中确定了统计领域中过程能力术语。 3.2 有关管理的术语 3.2.1 体系(系统)system 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3.2.2 管理体系management system 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3.2.1)

电子文件 电子档案 OA三者之间的区别

电子文件、电子档案、OA三者的区别 作者:薛馨枫 概念澄清 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是电子信息实体,而办公自动化(OA)是信息管理系统,这三个概念不能放到一起比较。 办公自动化系统(OA), 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可以放到一起比较,这三个系统边界很清楚。 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 (一)电子文件 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处理公务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办理、传输和存储的文字、图表、图像、音频、视频等不同形式的信息记录。 《电子文件管理系统通用功能要求》GB/T 29194 《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中办国办厅字〔2009〕39号 (二)电子档案 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处理公务过程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并归档保存的电子文件。 《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国家档案局档发[2012]7号 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一)办公自动化系统(OA) 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办公自动化设备和电子计算机系统来实现日常事务处理、信息管理

和决策支持的综合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系统,英文缩写OA。 (二)电子文件管理系统 是应用于电子文件形成单位的,旨在捕获电子文件并实施维护、利用和处置的专业系统。《电子文件管理系统通用功能要求》GB/T 29194 (三)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是一个采用档案电子化、影像数字化、办公无纸化以及信息网络化等先进技术,实现包括档案文件、声音、影像、文本在内的多媒体档案资源的存储和查询检索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的区别 “文件”涵盖从文件产生、流转、到最终永久保存或销毁的文件全生命周期,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被称为“档案”。电子文件是文件的电子形式,电子文件包含电子档案。 电子文件电子档案 (一)价值的区别 电子文件具有凭证价值,而电子档案除凭证价值外,还具有保存价值。 (二)文件生命阶段涵盖的区别 电子档案特指归档后的文件生命阶段,而电子文件则涵盖整个文件生命周期。 电子文件的归档 “归档”是按照国家规定将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及其元数据的保管权交给档案部门的过程。 《电子档案管理基本术语》DA/T 58—2014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对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要求如下:(一)归档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

员工教育训练教材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 、质量管理原则(以下为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a)以顾客为中心 b)领导作用 c)全员参与 d)过程方法 e)管理的系统方法 f)持续改进 g)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h)互利的供方关系 、质量管理体系:(本标准适用于) a)通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寻求优势的组织。 b)对能满足其产品要求的供方寻求信任的组织。 c)产品的使用者。 d)就质量管理方面所使用的术语需要达成共识的人们(如:供方、顾客、行政执法机构)e)评价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或依据IS09001的要求审核其符合性的内部或外部人员和机构(如:审核员、行政执法机构、认证机构)。 f)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提出建议的内部或外部人员。 g)制定相关标准的人员。 、术语和定义 一)有关质量的术语 1.质量: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能力。 2.要求:明示的、习惯上隐含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3.质量要求:对产品、过程或体系的固有特性的要求。 4.等级: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过程或体系所作的分类或分级。 5.顾客不满意:顾客对某一事项未能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程度的意见。 6.顾客满意:顾客对基本一事项已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程度的意见。

7.能力:组织、体系或过程实现产品并使其满足要求的本领。 (二)有关管理的术语 1.体系(系统):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2.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3.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4.质量方针:由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与质量有关的组织总的意图和方向。 5.质量目标:与质量有关的,所追求的作为目的的事物。 6.管理:指导和控制组织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7.最高管理者:在最高层指导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8.质量管理:指导和控制组织的与质量有关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9.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设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作业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其质量目标。 10.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达到质量要求。 11.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对达到质量要求提供信任。 12.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高有效性和效率 13.有效性:完成策划的活动并达到策划的结果的程度的度量。 14.效率:得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 三)有关组织的术语 1.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相关关系得到有序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2.组织结构: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有序安排。 3.基础设施:组织永久性的设施和设备系统。 4.工作环境:人员作业时所处的一组条件。 5.顾客:接收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6.供方: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7.相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四)有关过程的产品的术语 1.过程: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的系统。 2.产品:活动或过程的结果。 3.服务:无形产品在供方和顾客接口处完成的至少一项活动的结果。 4.软件:由承载媒体上的信息组成的知识产品。 5.外供产品:提供给组织外部顾客的产品。 6.项目:由一组有启止时间的、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所组成的特定过程,该过程要达到符合规定要求的目标,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的约束条件。

电子档案管理规范1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试行)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公务活动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归档、保管、利用、统计的原则和方法。 二、引用标准 青岛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GB/T 18894—2002 三、术语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 1、电子文件 指在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中生成的社会活动记录,即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2、归档电子文件 具有凭证和利用价值、作为档案保存的电子文件。 3、真实性 指按规定对电子文件的内容和显示形态进行鉴定后,确认其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 4、完整性 指电子文件的内容信息、背景信息、元数据等无缺损。 5、有效性 指电子文件应具备的可理解性和可被利用性,包括信息的可识别性、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载体的完好性和兼容性等。 6、逻辑归档 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不改变原存储方式和位置而实现的电子文件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7、物理归档 指把电子文件集中下载到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8、元数据

指描述电子文件数据属性的数据,包括文件的格式、编排结构、硬件和软件环境、文件处理软件、字处理和图形工具软件、字符集等数据。 四、管理体制和职责 1、文件形成部门负责电子文件的形成、承办、运转、收集、登记,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定期向档案管理部门移交;档案管理部门应对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积累、鉴定、归档等实行全过程管理与监控,规定电子文件的归档时间、范围、技术环境、相关软件、版本、检测数据等要求。 2、为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完整、真实和有效利用,从电子文件产生时就应按照制度要求,妥善管理,以确保其不散失、不损毁、不失真。 3、归档的电子文件,应与其他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档案部门要确保电子文件能有效机读。 4、档案管理人员应用严格保密档案人员的个人信息以及其他的档案材料的内容。 五、电子文件的收集 1、收集范围 凡是反映本单位工作活动、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电子文件、相关人员信息的更正或调整及相关软件均属收集范围。按照电子文件的信息类型包括:(1)文本文件:指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文字文件、表格文件等。 (2)图像文件: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获得的静态图像文件。 (3)图形文件:指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绘图获得的静态图形文件。 2电子文件收集要求 (1)归档电子文件应与相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并存,并在内容及相关描述上保持一致。 (2)文本文件收集时应统一将其转换为TXT、word、excel、wps等通用格式的文档 (3)静态图像文件收集时应统一将其转换为PDF、JPEG、jpg等常用格式,推荐使用JPEG、pdf。 (4)电子文件性质代码:R—草稿性电子文件;U—非正式电子文件;O—正式电子文件;N—无纸电子文件;T—文本文件;I一图象文件;G—图形文件;V 一影像文件;A—声音文件;M—多媒体文件;P—计算机程序;D—数据文件。

2015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几个重要基本术语(1)

2015版 ISO9000族标准的几个重要基本术语 2015版ISO 9001标准引用的2015版ISO 9000标准“术语和定义”,共13 类、138个术语(其中包括了.SO/IEC导则一第1部分一ISO增刊附件SL的全本术语和ISO 9000族其他标准的术语等),比起ISO 9000: 2005 (GB/T 19000-2008)的“术语和定义”(共10类、84个术语),有所扩大和增加。特别是,对很多重要的基础术语进行了修订和创新(例如输出、产品、服务),为ISO 9001标准的应用和审核带来较大变化和变更,新术语和定义将有助于标准实现其目标和结果。 ISO/FDIS 9000: 2015全部术语和定义的具体分布如下: 3.1有关人员的术语:6个; 3.2有关组织的术语:9个; 3.3有关活动的术语:13个; 3.4有关过程的术语:8个; 3.5有关体系的术语;12个; 3.6有关要求的术语;15个; 3.7有关结果的术语:11个; 3.8有关数据、信息和文件的术语:15个; 3.9有关顾客的术语:6个; 3.10有关特性的术语:7个; 3.11有关确定的术语:9个; 3.12有关措施的术语:I0个; 3.13有关审核的术语:17个。 ISO 9000: 2015标准的术语和定义是学习和应用ISO9001:2015标准的基础,为便于同学对1S09001: 2015 版标准的理解,我们选择了20个重要术语进行解释。“术语的理解”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该术语,条款编号是引用ISO/FDIS 9000: 2015标准的编号。 有关组织的术语 【本节对下列术语进行了解释】 ●组织环境(条款3.2.2); ●相关方(条款3.2.3) ●顾客(条款3.2.4); ●供方(条款3.2.5)。 3.2.2 组织环境 context of the organization 对组织(3.2.1)建立和实现目标(3.7.1)的方法有影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组合。 注 1:组织的目标可能涉及其产品(3.7.6)和服务(3.7.7)、投资和对其相关方(3.2.3)的行为。 注 2:组织环境的概念,除了适用于营利性组织,还同样能适用于非营利或公共服务组织(3.2.1)。 注 3:在英语中,这一概念常被其他术语,如:“business environment”、“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或“ecosystem of an organization”所表述。 注 4:了解基础设施(3.5.2)对确定组织的环境会有帮助。 【术语的理解】 组织环境(organization environment)是指所有潜在影响组织运行和组织绩效的因素,包括可能影响组织提供产品和服务、获得投资以及与相关方沟通途径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与条件。应将组织的环境理解为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确定了影响组织的目的、目标和可持续性的各种因素。组织的目标可能涉及其产品和服务、投资和对其相关方的行为。它既需要考虑内部因索——例如: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还需要考虑外部因素——例如:法律的、技术的、竞争的、市场的、文化的、社会的和经济的环境。“组织的目标”可表达为其愿景、使命、方针、宗旨等。 组织的环境的概念,除了适用于威利性组织,还同样能适用于非赢利或公共服务组织。组织的环境还可用商业环境或

GJB质量管理体系术语

GJB质量管理体系 术语

GJB质量管理体系术语 术语是理解GJB/Z9000A系列标准的基础,它统一了标准使用者对标准内容的理解。 一、术语概况 在GB/T19000一标准给出的80条术语的基础上,补充了反映军工特殊要求的27条术语,共107条术语。 与军工质量管理有关的27个术语:过程能力(3.1.6)、厂(所)际质量保证体系(3.2.16)、批次管理(3.2.17)、技术状态管理(3.2.18)、关键过程(3.4.6)、特殊过程(3.4.7)、可用性(3.5.5)、可靠性(3.5.6)、维修性(3.5.7)、安全性(3.5.8)、保障性(3.5.9)、适用性(3.5.10)、可生产性(3.5.11)、可检验性(3.5.12)、单元件(3.5.13)、关键特性(3.5.14)、重要特性(3.5.15)、 关键件(3.5.16)、重要件(3.5.17)、不合格品(3.6.14)、多余物(3.6.15)、故障(3.6.16)、质量问题归零(3.6.17)、首件鉴定(3.8.8)、首件三检(3.8.9)、定型(3.8.10)、质量会签(3.8.11)。 这27个术语均为国防科技工业质量与可靠性工作中常见术语。术语的定义来自《条例》、《决定》和现行有效的国家军用标准GJB451-90《可靠性维修性术语》。 (一) GJB/Z9000A术语的结构 GJB/Z9000A标准从10个方面, 列出了107条术语:

1)质量有关的术语; 2)管理有关的术语; 3)组织有关的术语; 4)过程和产品有关的术语; 5)特性有关的术语; 6)合格有关的术语; 7)文件有关的术语; 8)检查有关的术语; 9)审核有关的术语; 10)测量过程质量保证有关的术语。 。 (二)不再使用(删去)的术语(编写文件时注意) 不再使用术语共28条:实体、服务、服务提供、采购方、承包方、分承包方、质量要求、社会要求、相容性、互换性、安全性、产品责任、鉴定合格、自检、全面质量管理、管理评审、合同评审、设计评审、质量环、质量成本、质量损失、质量保证模式、证实程度、质量评价、质量监督、停止点、观察结果和不合格的处理。 这些不再使用(删去)的术语中,有的是因IS09000族标准结构的变化,使有些术语已不再需要,如质量保证模式、质量评价、采购方等。有的是为了简化术语,使其更易理解,例如,删去"实体",直接指明产品、体系或过程:删去"管理评审"、"合同评审"和"设计评审",而增列"评审"(3.8.7)术语,以代替上述三个术语,且把合同评审的提法改成"顾客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公司信息化建设需要,规范公司形成的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工作,维护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确保电子文档的安全和信息可用性,充分发挥电子文档的凭据参考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鉴定、归档及电子档案的保管实行全过程管理,应当由主管部门统一协调,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第三条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负责电子文件的积累、保管和整理工作,档案部门要进行指导与监督。 第四条电子文件的管理由档案部门负责,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要提供协助和支持。 第五条明确规定归档时间、归档内容、相关软件、版本、数据类型、格式,以保证电子档案的质量。 第六条为保证电子档案的可利用性,从电子文件形成就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确保其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第七条归档电子文件同时存在相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时,则应在内容、相关说明及描述上保持一致。 第八条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必须适时生成纸质文件等硬拷贝。进行归档时,必须将电子文件与相应的纸质文件等硬拷贝一并

归档。 第九条基本术语解释 (一)电子文件:是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硬盘、移动硬盘等)、光盘(DVD、VCD)等载体,依赖计算机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二)归档电子文件:是指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并作为档案保存的电子文件。 (三)电子文件的归档:指把电子文件集中下载到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四)电子文件的真实性:指对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进行鉴定后,确认其与形成的原始状况一致。 (五)电子文件的完整性:指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等无缺损。 (六)电子文件的有效性:指电子文件应具备可理解性和可被利用性,包括信息的可识别性、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载体的完好性和兼容性。 (七)背景信息:指描述生成电子文件的职能活动、电子文件的作用、办理过程、结果等信息。 (八)元数据:指描述电子文件数据属性的数据,包括文件的格式、编排结构、硬件和软件环境、文件处理软件、字处理和图形工具软件等数据。 第二章电子文件的收集与积累

质量管理体系术语(中英文)

质量管理体系术语(中英文对照)【一】 receipt (入厂)接受,验收,进货 handling 搬运 packaging 包装 storage 保存 protection 保护 comparison 比较 identification 标识 replacement of identification mark 标识标志更换 maintenance of identification 标识的保持 records of identification control 标识控制记录 【二】 tender 标书

normative document 标准文件 supplemental 补充 nonconforming product 不合格品 control of nonconforming product 不合格品控制 control procedure of nonconforming products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tendency of nonconformance 不合格倾向 purchasing 采购 verification of purchased product 采购的产品验证 purchasing process 采购过程 【三】 purchasing control procedure 采购控制程序 purchasing information 采购信息 reference standard 参照标准

reference instructions 参照细则 stockhouse 仓库 measurement,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测量,分析和改进 measurement result 测量结果 control procedure of monitoring and measuring devices 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planning 策划 preservation of product 产品保护 【四】 control procedure for maintenance, replacement and records of product identification 产品标识的保持, 更换及记录控制程序 procedure for product identification and traceability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 conformity of product 产品的符合性 monitoring and measurement of product 产品的监督和测量

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管理及技术规范

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管理及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采集、上报、接收、审核、保管、利用等管理及技术的具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代码管理机构。 本标准适用于组织机构代码纸质档案数字化图像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DA/T 1-2000 档案工作基本术语 DA/T 13-1994 档号编制规则 DA/T 15-1995 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 DA/T 18-1999 档案著录规则 DA/T 19-1999 档案主题标引规则 DA/T 31-2005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档案archives 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3.2 电子档案electronic archives 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档案。 3.3 组织机构代码organization code 根据代码编制规则编制,赋予每一个组织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识别标识码。 3.4 组织机构代码档案archives of organization code 全国各级代码管理机构在申请、年度验证、变更、换证、补证、注销等登记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3.5 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electronic archives of organization code 全国各级代码管理机构在申请、年度验证、变更、换证、补证、注销等登记中直接形成的并经数字化设备转化、以数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档案。 3.6 采集collection 采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数码设备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将其转化为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上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图像或数字文本,同时对已形成的数字图像或数字文本进行整理的处理过程。 3.7 标引indexing 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赋予检索标识的过程。

GBT《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Qualitymanagementsystems——Fundamentalsandvocabulary GB/T19000-2000idtISO9000:2000 代替GB/T6583-1994 2000-12-28发布2001-06-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本标准是GB/T19000族标准之一。标准中的“应”(shall)表示要求,“应当”(should)仅起指导作用。 由于两种语言上的差异,术语3.1.5“能力”“能力”“能力”。 某些定义下面所加的“注”,是为英文版国际标准的使用者所提供的附加信息(如3.2.6中的“注”“注2”“注”“注2”),为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本标准仍保留了这些内容。 本标准对GB/T6583-1994做了技术性修订,故本标准发布时,代替GB/T6583-1994。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C1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研究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研究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团七○八研究所、中国船级社、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天辰化学工程公司、中国新时代质量体系认证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镜、徐有刚、陆关新、李溯、乔悦生、郑燕。 ISO前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立的

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9000-2000 Idt 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Fundamentals and Vocabulary 前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本标准是 GB/T19000族标准之一。标准中的“应”(shall)表示要求,“应当”(should)仅起指导作用。 由于两种语言上的差异,术语 3.1.5 capability与 3.9.12 competence 均译为“能力”,但其定义却不同。在GB/T 19000族标准中,术语3.1.5能力(capability)特指组织、体系或过程的“能力”,而3.9.12能力(competence)则特指人员的“能力”。 某些定义下面所加的“注”,是为英文版国际标准的使用者所提供的附加信息(如3.2.6中的“注”,3.6.l中的“注2”,3.6.13中的“注”和3.7.2中的“注2”),为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本标准仍保留了这些内容。 本标准对GB/T 6583-1994作了技术性修订,故本标准发布时,代替GB/T 6583一1994。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 C1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研究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研究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团七O八研究所、中国船级社、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天辰化学工程公司、中国新时代质量体系证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镜、徐有刚、陆关新、郭瑞霞、顾作甫、李溯、乔悦生、郑燕。 ISO 前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立的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国际标准遵照ISO/IEC导则第3部分给出的规则起草。 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需取得至少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本标准中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一些专利权问题,这一点应引起注意。ISO不负责识别任何这样的专利权问题。 ISO9000是由ISO/TC176/SC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概念与术语分委员会制定。 本标准代替ISO8402:1994和ISO9000—1:1994。ISO9000—1中构成ISO9000族标准路线图的有关章条(现行的“选择和使用指南”)已由国际标准化组织作为小册子另行出版。 本标准的附录A仅是提示的附录,它提供了在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特定概念领域中术语之间的关系的概念图。

电子档案管理手册

电子档案管理规定 1 目的 为了适应电子文件日益增多的需要,及时做好这一信息资源的保护保存和利用工作,更好地实现纸质载体向磁性载体的过渡,更有效地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制定本规定。 2 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和所属各单位的电子档案管理。 3 术语和定义 3.1 电子档案 本规定所称电子档案是指具有保存价值的已归档的电子文件及相应的支持软件、参数和其它相关数据。 3.2 电子文件 本规定所称电子文件是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3.3 完整性 本规定所称完整性是指电子文件的内容信息、背景信息、元数据等无缺损。 3.4 真实性 本规定所称真实性是指按规定对电子文件的内容和显示形态进行鉴定后,

确认其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 3.5 有效性 本规定所称有效性是指电子文件在保管期限内应具备可理解性和利用性,包括载体的完好性、信息可识别性、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载体的兼容性等。3.6 元数据 本规定所称元数据是指描述电子文件数据属性的数据,包括文件的格式、编排结构、硬件和软件环境、文件处理软件、字处理和图形工具软件、字符集等数据。 3.7 双轨制 本规定所称双轨制是指电子文件双轨制,就是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并存,具体的讲就是在进行纸质档案归档的同时,将对应的电子文件同时归档。 3.8 物理归档 本规定所称物理归档是指把计算机及其网络中的电子文件集中传输至独立的或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又称卸载式归档。 3.9 逻辑归档 本规定所称逻辑归档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不改变原存储方式和位置而实现的电子文件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又称在线式归档。 4 职责 4.1 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