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自然地理讨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西走廊自然地理讨论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刘壮

摘要:甘肃全境的地理环境分异非常突出,最有代表性的区域是河西走廊。河西走廊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与周围地理环境的特定关系, 历史上曾是中原通往西域、中亚、西亚以至欧洲的必经之路,是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干线路段之一。河西走廊也是北方草原民族与黄河上游以及甘、青、川交界地区民族往来的通道。本文论述了河西走廊的气候、河流、土壤等自然地理状况,并把河西走廊划分了四个自然区域,总结其区域特点。

关键词:河西走廊甘肃区划绿洲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的西北部,包括酒泉、张掖、武威三地区,以及嘉峪关和金昌二市。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0%,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8%。

河西走廊大致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大部地区海拔为1000-2000m,南部靠近祁连山地地带海拔高达2500m。走廊南面的祁连山延绵起伏、雪岭横空、冰峰峻峭,春天过后,千峰消融,溪涧争流,给河西走廊带来了灌溉水源。在灌溉所及的大片土地上,是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成片绿洲,在石羊河水系中下游有武威、永昌、民勤绿洲,黑河水系中下游有张掖、酒泉绿洲,疏勒河水系中下游有玉门、安西、敦煌绿洲。走廊东部与西部的自然景观也有明显的差异,张掖以东地区有黄土分布,愈往东愈厚;张掖以西分布着戈壁、沙漠面积逐渐增大,还有盐沼分布。

第一节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

河西走廊位于祖国西北部,在自然地理上一般指祁连山脉与走廊北山(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之间的呈东南——西北走向的狭长地带,在甘肃境内总面积270198km2,也包括阿拉善高原的一些地区。

河西走廊南倚青藏高原,北与蒙古高原接壤,东连黄土高原,西通塔里木盆地。将中国典型的四大板块连接起来,这四大板块,不同的地貌、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文化,却共同拥有河西走廊这一交通出口,此通道的方便,别无他处。因此,独特的地理位置,创造了灿烂的多样文化,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 各民族交往的历史纽带

河西走廊历史上一直是生活在周围地域以至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各民族往来、迁徙、交流、斗争、融合非常频繁的地区。农耕民族和诸多游牧民族在这里的生活与竞争,也严重影响着这里的自然和人文地理面貌。北方蒙古高原来的匈奴、鲜卑、突厥、回鹘、蒙古等族,南方青藏高原来的羌、吐谷浑、吐蕃等族,西方来的昭武九姓和其他胡人、回族,以及从这里西去的塞种、乌孙、月氏等族,都曾在这个十字路口上或同台或轮番地演出过异彩纷呈的历史剧。直到今天河西走廊仍是众多民族的聚居区。

2 丝绸之路的主要通路

河西走廊是贯通东西丝绸之路的主动脉,其北部伸入沙海中的石羊河、黑河下游绿洲,自古又是通往宁夏、河套的便途,南部穿越祁连山脉诸山口去青藏高原腹地。这条通道上分布着众多绿洲平原,比于北部的沙漠、南部的高原雪山,有更优越的自然和通行条件,始终是丝绸之路的最重要的路段。史称武威“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旅往来,无

有停绝”,敦煌为“华戎所交一大都会”。1

3 护卫内地、经营西域的基地

河西走廊历史上向为秦陇的西部门户和中原王朝势大时向西民展的重要根据地。占领河西走廊就可以割断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游牧民族的联系,并进而向西控制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域。因而河西历来就为中原王朝与一些民族政权相互争夺的重要战场,具有重大的战略作用。“昔人言,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2河西自汉以后一直是中原王朝西北边防要地,特别是汉、唐、明时是重兵强将驻守的区域。

第二节自然资源

河西走廊具有从事农牧业生产和其它经济活动的较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但也有若干限制性因素。

1、气候资源

河西走廊位于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气候区划上境内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具有光照丰富、热量较好、温差大、干燥少雨、多风沙的特征。南部祁连山区则属于青藏高原高寒气候。河西气候在水平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东西和南北差异。走廊平原自东向西各项指标变幅为:年日照时数2360-4000小时、年均温6.6-9.5℃、无霜期140-170天、年降水量250-50mm以下、年蒸发量2000-3500mm以上。由此可见,兴修水利、防风固沙为本区土地开发的必要条件。河西气候在南北方向上的差异更为明显,由南部山区的高寒气候过渡到走廊平原的干旱气候,再向北到阿拉善平原干旱程度加剧,年降水量在100mm以下,年蒸发量高达3000mm以上,风沙活动更趋剧烈。

2、水资源

河西绿洲的形成及其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受水资源的制约。水资源是维系绿洲文明的命脉,水资源的数量、调配状况以及利用方式是左右绿洲规模及其发展演变的最重要因素。流向绿洲的水是非常有限的,主要来自祁连山雪山融水,所以过度用水,很容易导致水资源短缺匮乏,进而影响到自然环境的变化。

由祁连山流入境内的共有大小点57条河流,皆系内陆河,它们由东向西分属于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大水系。石羊河水系由大靖、古浪、黄羊、杂木、金塔、西营、东大河、西大河等主要支流组成,干流全长300余km,出山径流量15.11亿m3。黑河水系由山丹、洪水、大都麻、黑河、梨园、摆浪、马营、丰乐、洪水坝、讨赖河等主要支流组成,干流全长800余km,出山径流量32.99亿m3。疏勒河水系由白杨、石油、昌马、踏实、党河等主要支流组成,干流全长580余km,出山径流量15.525亿m3。加上其它一些地表水资源,河西地区总的地表水资源约为74.15亿m3。3河流出山后首先流经山前洪积扇裙,经灌溉、渗漏后至扇缘泉水出露带再次出露,汇为若干泉水河流,向北注入下游绿洲平原(如图2-14所示)。

河西水资源水质优良,便于开采,可自流灌溉,且地表、地下径流可大数量转化与重复利用。其总水资源现状最大重复利用率为40%。但水资源数量又是有限的,历史上往往成为农业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

1(唐)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一,1983年中华书局点校本。

2(清)顾炎武:《读史方舆纪要》卷63。

3中科院兰州沙漠所:《甘肃河西地区水土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1985年。

4载于《河西走廊经济发展与环境整治的综合研究》第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