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气象灾害—旱灾PPT参考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导致水资源紧张(2分); 危害农牧业生产(2分);加剧土地 荒漠化(或草场退化,2分)。
20
(2)简述当地政府为减少旱灾损失应 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①加强灾情监测和预报; ②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建立防减灾应急机制; ③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改进农业灌溉技 术(喷灌、滴灌); ④培育和推广耐旱作物; ⑤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 (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共6分。)
9
一、旱灾
4.中国旱灾的区域差异
(1)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 旱”。 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 (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旱灾频次居首位。 (3)长江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 一半”。 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易发生旱灾,但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华南地区夏秋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黄河
5464
海河
1090
淮河
1000
珠江
2214
人均径流量小;
平均年径流量(亿m³)
661 228 622 3360
植被:农作物需水量大;
土壤:冬季降水少、土壤墒情差(墒情:我国北
方旱作农业区通常把土壤含水状况 )。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
生活用水量大。
12
夏季风到达东北较晚,盛夏时节,日照时间 长,蒸发量大。
6
阅读下列2则资料,理解旱灾的概念,总结我国旱灾的主要特征。
资料1: 在1951年至1990年的30年中,全 国共发生旱灾300次。例如北京地区在1470- 1949年间发生干旱170次,其中115次是连年发 生的。1939-1945年干旱竟持续7年之久。如 长江中下游地区1966-1968连续3年干旱; 1951-1980年我国华北地区出现春夏连旱和伏 秋连旱的年份有14次。
10
一、旱灾
5.旱灾形成的原因
(1)自然原因: (大气圈)气候、(水圈)径流 (生物圈)植被、(土壤圈)土壤、(岩石圈)岩石
(2)人为原因: 人类活动(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方面)
11
思考(2):分析华北地区春旱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特别是春
季降水少;
径流: 河流名称 长度(km)
17
一、旱灾
7.旱灾的防御及对策
技术: 气候: 径流:
植被: 人口: 农业: 工业:
18
一、旱灾
7.旱灾的防御及对策
技术:加强旱灾的监测预报; 气候:人工增雨; 径流:修筑水库、跨流域调水、
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 植被:保护植被,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人口: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 农业:推广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喷灌、滴灌),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大; 夏季风没到,降水少; 正值春播,农业用水量大
梅雨过后,受副高控制
盛夏干旱
春旱
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 地表水容易渗漏。
四季都旱
伏旱 夏秋旱
雨带推移到北方后,受高温天气影响形成夏秋旱。
13
思考(3):为什么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 自然原因:我国东部深受季风的影响,季风
区的降水量不仅年内变化大而且年际变化大。 不稳定的降水就是旱灾频发的主要原因。
2006 重庆发生百年 农作物受灾面积1979.34万亩,815 年 一遇旱灾 万人饮水困难。
5
思考(1):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旱灾严重区?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雨水不多,年年干旱或“十年九旱”,已 经对干旱有了适应能力。但由于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因此旱灾并不是 最严重的地区。
干旱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了损害,才称旱灾。旱灾的严重程度与 人口、经济的发达程度有关,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同样程度的干 旱造成的旱灾越严重。
资料2:1928-1929年陕西大旱,2010年云 南发生百年一遇旱灾。近30年因旱灾损失粮食 1532.1亿公斤,占全国粮食损失总量的50%。
7
一、旱灾
2.我国旱灾主要特点
(1)出现次数多(频次高); (2)持续时间长; (3)影响范围广。
8
一、旱灾
3.我国旱灾的分布
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 南、江淮地区。
2006 重庆发生百年 农作物受灾面积1979.34万亩,815 年 一遇旱灾 万人饮水困难。
16
一、旱灾
6.旱灾的危害
(1)农业: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并造成减产甚 至绝收;人畜饮水困难;
(2)工业、城市:供水紧张; (3)交通:河流航运受阻; (4)生态:河流、湖泊水量减少,水位下降, 水质变差;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不合理灌 溉,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恶化; (5)诱发次生灾害:森林火灾、蝗灾。
发展节水农业,培育耐旱农作物; 工业: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效率。
19
[随堂巩固]旱灾风险是指干旱发生及其造成 损失的概率。下图示意内蒙古西南部某地旱灾风 险等级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旱灾风险的分布特点,并简述 旱灾对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9分)
特点:中西部风险较高,东 南部、东北部风险较低。(3分)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旱灾
1
2
考纲要求
1.旱灾形成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文原 因)、危害、应对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2.旱灾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3.旱灾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3
一、旱灾
1.旱灾的概念
干旱: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 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旱灾:旱灾指因气候严酷或不正常的干旱而 形成的气象灾害。
人为原因:而东部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 区,如果出现干旱,势必造成旱灾。
14
15
时间 涉及省市
旱灾情况
15个省发生旱灾。冬小麦告急,牲 2009 中国多省遭遇 畜告急,农民生产生活告急。不仅 年 严重干旱 工业生产用水告急,城市用水告急,
生态告急。
2007 22个省发生 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2.24亿亩,897 年 旱情 万人、752万头牲畜发生饮水困难。
长时间无降水 或降水偏少
干旱
不能满足生产生活, 作物生长需要,
严重妨碍经济发展
旱灾
4
时间 涉及省市
旱灾情况
15个省发生旱灾。冬小麦告急,牲 2009 中国多省遭遇 畜告急,农民生产生活告急。不仅 年 严重干旱 工业生产用水告急,城市用水告急,
生Biblioteka Baidu告急。
2007 22个省发生 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2.24亿亩,897 年 旱情 万人、752万头牲畜发生饮水困难。
20
(2)简述当地政府为减少旱灾损失应 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①加强灾情监测和预报; ②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建立防减灾应急机制; ③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改进农业灌溉技 术(喷灌、滴灌); ④培育和推广耐旱作物; ⑤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 (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共6分。)
9
一、旱灾
4.中国旱灾的区域差异
(1)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 旱”。 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 (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旱灾频次居首位。 (3)长江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 一半”。 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易发生旱灾,但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华南地区夏秋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黄河
5464
海河
1090
淮河
1000
珠江
2214
人均径流量小;
平均年径流量(亿m³)
661 228 622 3360
植被:农作物需水量大;
土壤:冬季降水少、土壤墒情差(墒情:我国北
方旱作农业区通常把土壤含水状况 )。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
生活用水量大。
12
夏季风到达东北较晚,盛夏时节,日照时间 长,蒸发量大。
6
阅读下列2则资料,理解旱灾的概念,总结我国旱灾的主要特征。
资料1: 在1951年至1990年的30年中,全 国共发生旱灾300次。例如北京地区在1470- 1949年间发生干旱170次,其中115次是连年发 生的。1939-1945年干旱竟持续7年之久。如 长江中下游地区1966-1968连续3年干旱; 1951-1980年我国华北地区出现春夏连旱和伏 秋连旱的年份有14次。
10
一、旱灾
5.旱灾形成的原因
(1)自然原因: (大气圈)气候、(水圈)径流 (生物圈)植被、(土壤圈)土壤、(岩石圈)岩石
(2)人为原因: 人类活动(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方面)
11
思考(2):分析华北地区春旱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特别是春
季降水少;
径流: 河流名称 长度(km)
17
一、旱灾
7.旱灾的防御及对策
技术: 气候: 径流:
植被: 人口: 农业: 工业:
18
一、旱灾
7.旱灾的防御及对策
技术:加强旱灾的监测预报; 气候:人工增雨; 径流:修筑水库、跨流域调水、
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 植被:保护植被,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人口: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 农业:推广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喷灌、滴灌),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大; 夏季风没到,降水少; 正值春播,农业用水量大
梅雨过后,受副高控制
盛夏干旱
春旱
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 地表水容易渗漏。
四季都旱
伏旱 夏秋旱
雨带推移到北方后,受高温天气影响形成夏秋旱。
13
思考(3):为什么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 自然原因:我国东部深受季风的影响,季风
区的降水量不仅年内变化大而且年际变化大。 不稳定的降水就是旱灾频发的主要原因。
2006 重庆发生百年 农作物受灾面积1979.34万亩,815 年 一遇旱灾 万人饮水困难。
5
思考(1):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旱灾严重区?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雨水不多,年年干旱或“十年九旱”,已 经对干旱有了适应能力。但由于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因此旱灾并不是 最严重的地区。
干旱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了损害,才称旱灾。旱灾的严重程度与 人口、经济的发达程度有关,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同样程度的干 旱造成的旱灾越严重。
资料2:1928-1929年陕西大旱,2010年云 南发生百年一遇旱灾。近30年因旱灾损失粮食 1532.1亿公斤,占全国粮食损失总量的50%。
7
一、旱灾
2.我国旱灾主要特点
(1)出现次数多(频次高); (2)持续时间长; (3)影响范围广。
8
一、旱灾
3.我国旱灾的分布
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 南、江淮地区。
2006 重庆发生百年 农作物受灾面积1979.34万亩,815 年 一遇旱灾 万人饮水困难。
16
一、旱灾
6.旱灾的危害
(1)农业: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并造成减产甚 至绝收;人畜饮水困难;
(2)工业、城市:供水紧张; (3)交通:河流航运受阻; (4)生态:河流、湖泊水量减少,水位下降, 水质变差;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不合理灌 溉,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恶化; (5)诱发次生灾害:森林火灾、蝗灾。
发展节水农业,培育耐旱农作物; 工业: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效率。
19
[随堂巩固]旱灾风险是指干旱发生及其造成 损失的概率。下图示意内蒙古西南部某地旱灾风 险等级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旱灾风险的分布特点,并简述 旱灾对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9分)
特点:中西部风险较高,东 南部、东北部风险较低。(3分)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旱灾
1
2
考纲要求
1.旱灾形成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文原 因)、危害、应对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2.旱灾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3.旱灾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3
一、旱灾
1.旱灾的概念
干旱: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 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旱灾:旱灾指因气候严酷或不正常的干旱而 形成的气象灾害。
人为原因:而东部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 区,如果出现干旱,势必造成旱灾。
14
15
时间 涉及省市
旱灾情况
15个省发生旱灾。冬小麦告急,牲 2009 中国多省遭遇 畜告急,农民生产生活告急。不仅 年 严重干旱 工业生产用水告急,城市用水告急,
生态告急。
2007 22个省发生 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2.24亿亩,897 年 旱情 万人、752万头牲畜发生饮水困难。
长时间无降水 或降水偏少
干旱
不能满足生产生活, 作物生长需要,
严重妨碍经济发展
旱灾
4
时间 涉及省市
旱灾情况
15个省发生旱灾。冬小麦告急,牲 2009 中国多省遭遇 畜告急,农民生产生活告急。不仅 年 严重干旱 工业生产用水告急,城市用水告急,
生Biblioteka Baidu告急。
2007 22个省发生 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2.24亿亩,897 年 旱情 万人、752万头牲畜发生饮水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