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民俗

常州民俗
常州民俗

城市概述

【面积】4375平方公里

【人口】363.8万人(2008上半年,另:至2007年底外来流动人口已达149.3万)

【市树】广玉兰【市花】月季花【区划】辖5个市辖区,代管2个县级市

地理位置

常州位于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地处江苏省南部,北携长江,南衔太湖,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均穿城而过。处于北纬31°09′-32°04′、东经119°08′-120°12′。境内地势西南略高,东北略低,高低相差2米左右。地貌类型属高沙平原,山丘平圩兼有。南为天目山余脉,西为茅山山脉,北为宁镇山脉尾部,中部和东部为宽广的平原、圩区。

天气气候

常州位于江苏省南部,属于长江下游地区,北靠长江,南临太湖,距海仅有一步之遥,属于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常州春末夏初时多有梅雨发生,夏季炎热多雨,最高气温度常达35℃以上,冬季空气湿润,气候阴冷。

历史文化

历史背景

常州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底蕴深厚。公元前547年的春秋时期,建邑立邦,始称延陵。别名龙城,系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季扎的封邑。秦代置县。

西晋以后,向为郡、州、路、府治,素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称。城名多次更迭为毗陵、毗坛、晋陵、兰陵、常州、南兰陵、尝州、武进等。“常州”之名始于隋,此前称“郡”,此后至宋称“州”,元称“路”,明、清称“府”,均有辖县。

清雍正四年(1726)起,常州府辖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等8县。清末,城内尚有一府(常州府)两县(武进、阳湖)治所。

1912年废常州府,阳湖县并入武进县。解放初,常州专署辖常州市和无锡、江阴、武进、宜兴、溧阳、金坛6县;1953年1月常州市定为省辖市,当年3月共辖6区;1958年7月,镇江专区迁往常州,改称常州专区,常州属之。

文化特色

常州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享有“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之誉。“常州今文经学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和“孟河医派”饮誉全国。

民间工艺

根雕、金坛刻纸、梳篦、乱针绣、汉画砖刻屏、留青竹刻

风土民俗

女回娘家“歇六月”立夏时节“尝三鲜”二月十二“花朝节”

二月初二“龙抬头”冬至大如年“岁朝春”与“踏双忙”

“送灶”与“接灶”“三尸神”与“掸檐尘”“马和尚过江”与“惊蛰闻雷米似泥”常州漕运

古常州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漕运”历史上占重要地位,上通京口,下行姑苏,河川纵横,湖泊密布,北环长江,南抱滆湖,东南占太湖一角,襟江带湖,有仅次于太湖的芙蓉湖,形胜甲于东南,故常州成为“三湖襟带之邦,百越舟东之会”的交通枢纽。

从隋唐开始,大批漕粮运输接济北方时,常州成为转运赋粮中心,开始每年转运百数十万石,以后逐步增加到300万石,宋时最高达700万石,故常州有“自苏松至两浙七闽数十州往来南北两京,无不由此途出”的重要地理位置,是“贡赋必由之路”。唐元和八年(813)常州刺史孟简为加强江南漕运,疏浚了孟渎(今孟河)于常州西北引长江水南接运河,以利

漕运。宋代,在常州专门设立了江浙、荆湖、广西、福建路都转运使司来承办漕运。南宋淳熙(1174-1189)年间,自宜兴北泾湖至常州疏治了荆溪(今南运河),而成漕运通渠,自此宜、溧一带的漕粮船皆由此而运。明弘武二十六年(1393)常州府就粮米实征533515石,占全国实征总数的2.16%,接近广西、云南两省征粮数的总和。明正统五年(1440)为解决常州漕米储存,在武进怀南乡运河南建西仓,储武进县漕米,在阳湖东直乡运河南建东仓,储阳湖县漕米。在清代,常州仍是京师赋贡最重的地区之一。清雍正二年(1724)武进全县共有糟白粮船120多艘,停泊在西门城外永丰里大王庙一带,后泊延至白家桥一带,直到道光初年。

15世纪30年代,江南大水,周忱到江南治水时,大兴围湖造田,堵江水以防涝。20年造田3.7万亩,使芙蓉湖、阳湖、临津湖逐渐缩小,以致消失,造成常州水源不丰,水位失调,使以湖水为主的常州变成了以江水为主,由于运河年久失修,长江流沙淤塞严重,北运漕粮的覆船沉没事故不断。到清朝后期,山东境内运河大部淤塞,漕粮无法从常州转运。道光五年(1825)试航海道运漕成功,常州这个中转逐步东移无锡。从此专以海运,常州与运河漕运的二千多年历史才告结束。

物产资源

常州宽广的平原圩区,土壤肥沃,河网密布,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适宜植物、动物生长。常见的裸子、被子植物门所属植物有1000余种,分属100多科。中药资源丰富,已发现1000多个品种可入药,其中紫苏、荆芥、半夏、苍术等植物类药912种,动物类药92种,矿物类药11种。有239种被国家和省定为大宗重点品种药,其中茅山苍术、兰陵(万绥)半夏、孟城荆芥为全国著名药材。常见的环节、软体、节肢、脊索动物门所属动物达200余种,分属13纲。可供食用的有蚌、虾、蟹、鱼、野鸡、兔等,可作裘皮的有黄鼬、豹猫、草兔、獾等,可保护农林业的有石龙子、杜鹃、啄木鸟、灰喜鹊、家蝠等。60年代起,人工养育蚌珠在农村兴起,武进市洛阳镇是全国有名的“珍珠之乡”。1995年全境有可耕地面积366.9万亩,人均耕地1.1亩,是国家商品粮基地之一。

山区丘陵资源丰富,物产繁茂。山地构成的岩石,主要是石英砂岩、页岩、砾岩,其次为大理岩、花岗岩、玄武岩等,都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孟城的斧劈石,棱角分明,有白色、黄色纹路,以其制作盆景,具有雄、秀、险之天然美,被誉为“孟河独秀”。

境内有小煤矿分布,如武进的卜戈、厚余煤矿,金坛的儒林、茅山煤矿,溧阳的上黄、竹箦煤矿。溧阳境内有少量的铁、铜、锰等矿产。金坛已探明的盐矿储量162.42亿吨(氯化钠储量125.38亿吨),分布于60.5平方公里范围内。1994年1月,茅溪盐矿建槽投产,将形成年产300万标卤(即30万吨固体盐)的生产能力,达到国家级大矿标准。

丘陵山区的峰峦、怪石、奇洞,也为常州带来了秀丽的风光。青龙山的青龙、白虎两洞,怪石嶙峋,千姿百态;伍员山有“伍牙飞翠”之美称;茅山的三宫五观、九峰三十六洞更为这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丘陵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植被,森林覆盖率达70%,溧阳有木本树260多种,活立木蓄积量60.96万立方米,被列为江苏省林特产重点基地之一。盛产毛竹、江竹、淡竹、石竹的南部山区,素以“竹海”著称,竹产量居全省第二。

常州还是全国重要的产茶区,金坛的茅山青峰、茅麓旗枪、方麓雀舌和雨花、银芽、红碎一号,溧阳的水西翠柏、南山寿眉、竹箦碧螺春等茶名闻全国,畅销国内外,金坛茅麓茶场还被定为国家级茶叶良种繁育场。

著名人物

自古以来,常州人杰地灵,名家辈出。有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季札,梁武帝萧衍(今常州武进孟河镇人),《昭明文选》的编纂者萧统,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陈济,清代语言学家段玉裁和思想家龚自珍。从隋唐开科取士到清末,共出过9名状元,1546名进士。

近现代直到当代,《官场现形记》作者李宝嘉(李伯元),“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

恽代英,“七君子”中的李公朴、史良等一批政治领袖和革命家辉映史册;实业家盛宣怀、刘国钧,语言学家赵元任,数学家华罗庚,医学家吴阶平,书画大师刘海粟等名贯中外。目前,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常州籍院士有56名。在全国位列第4。

女回娘家“歇六月”

过去,武进农村有个风俗,每到农历六月大伏天,出嫁在外的女儿便要回娘家歇夏,叫做“歇六月”。为啥有此风俗?

相传晋文公的母舅孤偃大夫身居显位,坐享安乐,挥霍无度。他每年六月初六都为自己大做生日,手下人投其所好,号令百姓户户人家都要送礼,弄得怨声载道。孤偃大夫的女儿从小以农耕为乐,嫁给了一位农民,因此深知百姓疾苦。父亲做生日那天,照常和丈夫下田耥稻。做完了早工,才同丈夫回娘家拜寿。

此时孤偃大夫门前车水马龙,突然间看到来了一对破衣落拓的赤脚夫妇,在场者个个目瞪口呆。寿宴完毕,回到后堂,只见女儿含泪跪诉:“女儿不孝,今日有伤寿堂大雅。望爹爹可怜女儿不敢做假,因为父亲现在接触的都是权贵富豪,怎么看得上赤脚巴地的女儿女婿?又哪里晓得农民的疾苦?要知一桌寿宴,超过了农民一年的口粮啊……”

孤偃大夫听了女儿的话,如梦初醒,从此不再挥霍百姓钱财为自己祝寿,更加心疼自己的女儿。于是,每年六月初六,便把女儿接回家中,了解民间疾苦。他的这种做法,为后人所效仿,慢慢地形成了一种风俗,一直沿袭至今。

立夏时节尝三鲜

一年四365天,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古天文类书《玉海》去:"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故一年有24节气。"那么,每个月便有二气,乃月首者为"节气"、月中者为"中气"。立夏一般都在每年公历的5月6日左右,乃农历"四月节",人们把它视为每年夏季的开始。

立夏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礼记·月令》谓:"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夏于南郊。还返,行赏、封诸侯,庆赐遂行,无不欢悦。"可知早在二三千年以前的周代,是日已成"月令";汉、魏、两晋、南北朝和隋唐,均沿袭此俗;宋代礼仪更繁,除迎夏外,还祀南岳于衡州、祀南镇于截止州、祀南海于广州、祀江渎于成都;明代始有尝鲜之俗,宫廷启冰赐文武大臣,以示御暑之意;清代,风俗更是丰富多彩,有祭神、尝鲜(亦称"尝新")、秤人、烹新茶等等,《帝京岁时纪胜》有"立夏取平日曝晾之米粉、春芽,并用汤面煎作各式果叠,往来馈赠"的记载;近代,立夏节庆仪俗均已淘汰或淡化。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三鲜分为三类:"田里三鲜"(苋菜、蚕豆、麦穗)和"水中三鲜"(海狮、白虾、鲥鱼)和"树上三鲜"(樱桃、青梅、香椿头)。华夏尝鲜之风到处都有,新鲜食物多多益善,常熟人尝鲜有"九荤十三素",南通人吃甜菜,杨州人吃乌米饭,南京人吃豌豆糕,杭州人吃黄芪炖鸡……等等,"尝得时蔬样样鲜",不亦乐乎!

立夏日与"尝鲜"风俗一起流行的另一民俗是"秤人"。此俗源见《吴门补乘》,谓"立夏日,家家以大秤权人轻重。"俗传是日受秤的人可不"疰夏"(疰夏即注夏,是人们入夏以后身体不适、眠食不服之疾病)。其实,"秤人"与"疰夏"并无关系,不过人们借立夏之机秤人检测体重,与尝鲜之俗相呼应,提醒大家注意身体,多食新鲜果蔬食物,可以说确实是一种聪明的保健手段吧!

二月十二"花朝节"

春天来了,群花争妍的"花朝节"到了,在我们这个花和诗的国度里,花与美、诗与情紧密相

联、揉合在一起,给人以陶冶情操和寓意欢乐的艺术享受。

武进人是爱花的,民间素有一年一度的"花朝节"(俗称"百花生日")。南宋吴自枚《梦梁录·二月望》云:"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而常州、武进等地则以农历二月十二为"花朝节"。我国南北各地许多民族都有花节,只不过是时间不同、风情有别罢了!如壮族人以二月二为"百花仙子节",届时男女青年一清早便聚集木棉树下的平坝上,以百花仙子为主题进行山歌对唱,歌为引子花为媒,在倾心的歌声中赠花定情,尽情玩乐,互抛绣球,直至日落西山时,才恋恋不舍地将象征爱情和团圆的绣球挂在传说是"百花仙子"常住的木棉树上。又如大理山下的白族人民,则于农历二月十四举行"春会",是日家家户户门前以盆栽花卉搭成"花山",形成花山栉比的一条条"花街",绚丽多彩,蔚为壮观。

江南一带,"花朝节"还有"赏红"活动,人们将红布或红纸制成小旗或条条,缠系在花木树枝上或插在盆中,为花庆贺生日。武农村还有以"花朝日"天气晴雨预卜年成丰歉的,谚云:"有利无利,但看二月十二。"这一天,切忌有雷雨,民谚曰:"雷打百花心,百样无收成。"人们在"花朝节"前后,观花、爱花、赏花、敬花的同时,还口耳相承,讲述《花神》的美丽传奇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了世界,秋收冬藏时,万物俱备,只是无花。于是,便拿出一包种子,交给女儿,殷切关照:"快把这些不同品种的花籽撒在大地,遍布人间,日后自会花开天下,群芳争妍……"女儿不敢怠慢,悉遵父命,精心培育,99天以后,果然春暧花开。这一天,正是农历二月十二,盘古会心地微笑着封女儿为"花神"。因此,民间传说的"百花仙子"--"花神"就是盘古的女儿。

二月初二"龙抬头"

早春二月,大地回春。农历二月初二乃是古代的"中和节",亦称"春龙节"、"青龙节",今已鲜为人知,但"二月二,龙抬头"的时令谚语却一直在民间流传着。

"二月二,龙抬头",其源起在原始社会的神话之中。众所周知,华夏先民把创世英雄伏羲尊为"龙的化身",把"龙"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易经》乾卦中"见龙在田"即指田野里安眠的"龙",冬去春来、万象更新,"龙"苏醒了,抬起头来欣迎美丽的春天,于是,以"龙的传人"自居的子民们,便开始了春耕……过去,人们在这一天照例用青囊盛百谷瓜果互相赠送谓"献生子",农家自酿"宜春酒"祭勾芒神以祈丰年,朝廷百官都进农书表示务农……举国上下都在"春祈"中寄托"四季平安"和"五谷丰登"的希望。武进民谚云:"二月二,葫芦茄子齐下地"。是谓到此时令,各种瓜果蔬菜均需播种之意。

"中和节"这个名字则始于唐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当时,德宗皇帝李适下诏,废除正月晦日之节而建"中和节"。《礼记·中庸》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们在"中和节"祭祀的"勾芒神"是传说中的一种主管树木的神,《尚书大传》曰:"东方之极,自碣石东至日出搏木之野,帝太 神勾芒司之。"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则说:"其神勾芒者,物之始生,其精青龙。芒之为言萌也。"正是迎春和万物生长的象征,明代杨慎《春雨》诗云:"春雨掩柴扉,勾芒力尚微。"清代"农歌":"中和节庆龙抬头,春祭勾芒祈丰收;白天耕田忙播种,夜里切草喂牲口。"均言"中和节"以后人们便要投入紧张的春耕了。

总之,不管是"龙抬头",还是"中和节",都是围绕着春耕的,它是服务于农耕社会的重要农事节令。虽然这古老繁锁的民俗事象今已逐步淡化,但作为农耕节令,将永留人间。

“岁朝春”与“踏双忙”

立春,是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亦叫"春朝"。谚云:"春朝大如年朝。"古代亦曾以立春之日为"春节",所以各地民间黎民百姓对此历来十分重视,将它作为"过年"诸多行事中

的一大行事。

旧时,立春之日武进例有"迎春"仪式,由地方官员行香主礼,此俗唐宋时代特盛,当时武进县官带领随从自县衙出发,全副仪仗、鼓乐前导、扛抬众多祭品及由盲人用五色纸扎糊制成的春牛芒神,鸣锣开道,经局前街、过迎春桥,至孔庙祭天。仪典隆重,群众竞相观看,被视为一年一度万人空巷之举……辛亥革命以后,此举被废除。

立春日如恰逢农历正月初一,是为"岁朝春",比较难得。武进民谚:"百年难逢岁朝春。"须先贺岁、再迎春。立春日如果天气晴朗,岁主丰稔。武进农谚云:"难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

过去,每到春节,乞丐中便有人打扮成一男一女,男的挥舞纸扇,女的穿花旗袍,悠来舞去,妖娆地转着跳着,表演"踏双忙(簧)",乡人称他们为"体面叫化子"。

据说,这与祠山大帝有关。当初,祠山和朋友天天赌钱,你输我赢,我赢你输,赌昏了头,铜钱输赢不过瘾,就用老婆做赌本,不料祠山大帝输了。其友本来不务正业,是个光棍,这次赢了妻子,洋洋得意,游山玩水,到处摆海。祠山大帝越看越心酸,趁他们不用心,狠狠撒手一棒,打折了光棍的手臂。此人本来吃光用光赌光,还要养一个女人,实在没法,只得去讨饭。讨饭也不容易,听不尽冷言冷语,看不尽红面白眼,夫妻两人商量,用跳舞的办法求乞,这就是"踏双忙"的来历。

"送灶"与"接灶"

旧俗腊月廿四夜送灶。传说灶神爷要在廿五日向玉皇大帝汇报主家一年功过,做"年终总结"。所以,廿四夜主家烧香"送灶",一家老少朝他跪拜叩头,求他"上天宣好事,下界保平安"。怕他说漏了嘴,就做半黄半白的玛瑙团子,俗称送灶团子,加上饴糖供他,以胶其口。稻草寸断,拌黄豆,称"神马料豆";用竹灯盏糊红纸,谓之"善富",实为"燃釜"之谐音,作为送灶的神马、神轿。要马有马,要轿有轿,送他上天,接他下界,阿谀奉承,只为了怕他说真话。古代送灶是"君廿三民廿四,乌龟王八廿七廿八"(俗谚)。这是说皇家送灶要在廿三夜,因为皇家的灶神爷要提前上天搞关系,疏通各路天神,定好基调。廿五日玉皇早朝,就会听到一片"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欢呼声。那末,被侮辱为"乌龟王八"的受苦受难的所谓"下三流"人家的灶神,为什么要到廿七廿八才能上天呢?因为那时凌霄殿大会已告结束,不用听他们的唉声叹气了。

民间接灶在除夕,灶神爷匆匆而去,匆匆而回,例行公事而已。而皇家灶神却要到正月半才下界,这是皇家为酬其"说好话"之功劳,有意安排他在天堂玩乐一番的。

民间习俗反映着送灶旧习,现在认真做的已不多了。但有一条,为"说好话"而请吃吃请之风当今仍盛,这封建的遗毒倒是早早送上天去为好。

“三尸神”与“掸檐尘”

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掸檐尘,把屋子清扫清扫。不过在先前,掸檐尘可不是为整洁。

传说,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附着一种看不见的、通灵性的坏东西--三尸神。人之所以会六神无主、烦燥不安,就是因为这三尸神作怪的缘故。

传说中的三尸神,其特点就是喜欢搬弄是非,说人的坏话。他每个月都要上天庭一次,向玉皇大帝报告人在世上的种种情况。他从来都不如实向玉帝禀报,每次都是说人的坏话,不是"张三贪懒",就是"李四奸刁";不是"王五偷盗",就是"钱六抢劫"……

日久天长,玉帝对人产生了坏印象。很想惩罚惩罚人。但惩罚哪些人?怎样去惩罚?却又拿不定主意。

有一年,玉听见三尸神连着报告,说人最近不断咒骂天庭。这一说,玉皇大帝生气了,觉得再不惩治,就显得天宫太软弱无能了。于是,他对着三尸神和手执钢鞭的王灵官降旨道:

"三尸神,你立刻下凡,挨家挨户对每个人进行巡查,凡是亵渎天庭,不奉公守法的坏人,把他们的名字写在他家的墙壁上,笔划要轻细,不要让人觉察,待到大年夜晚上,由王灵官执鞭下凡,按墙上写的名字,统统击杀,一个不漏!"

圣旨一下,奸邪恶毒的三尸神可高兴了,他兴冲冲回到人间,不问青红皂白,挨家挨户往墙上写开了名字……

这一骇人听闻的消息,让灶君爷知道了,他不满三尸神的恶行,便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法子:腊月廿四送灶那天,郑重地关照家里的人,要他们在大年夜白天,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把檐梁壁墙上的陈年污垢,彻底清扫,掸掸干净,将那三尸神写在壁墙上的人名,连尘同尘污一起,统统掸掉。结果王灵官下界扑了一个空。

王灵官脾气很暴,十分生气,他回到天庭狠告了三尸神一状:"三尸神无事生非,造谣取宠,毁谤世人。百姓家墙上,没有一个人的名字!"

玉帝闻报大为震怒,立即传旨,把三尸神绑送天庭,先掌嘴,后痛责三百大板,关押天牢,永不释放。

“马和尚过江”与“惊蛰闻雷米似泥”

常武地区民谚:"二月十八马和尚过江。"这不仅是一句俗语,而且是气象谚语。事实证明,每年农历二月十八前后,在春暖以后必有一次最后的"冷信"、"冷风暴"。常武一带人们希望这一天刮东南风(天气和润)、送"马和尚过江",那么是年定收成丰盛、人口平安;如果刮西北风(天气冷湿)则"马和尚"过不了江,天灾人祸就会降临江南……这么说来,"马和尚"似乎是个"瘟神恶煞"!但长江以北的人民群众却把它当作"财神",点香燃烛虔迎他过江北上。这个风俗源于何时?马和尚何许人也?从无查考。但有一说值得注意:"马和尚"就是六朝梁代,从印度东来中国,"一苇渡长江"的佛神宗师达摩大师。

惊蛰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农历正月底或二月初,是一个关键性的气象日。常武地区民谚:"惊蛰闻雷米似泥。"谓惊蛰日响雷,主岁丰稔,人们都期望这一天有雷雨。如果惊蛰以前就响雷了,那就会久雨不停,气象民谚云:"未蛰先蛰,一百廿日阴湿"。旧时民间风俗,惊蛰前后凡第一次听到雷声隆隆时,母亲便会抱着孩子在床上拍拍枕头,翻动一下,表示万物苏醒了,不再久眠之意。

“冬至大如年”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一般在公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例如北方人在冬至时吃饺子,而苏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

介绍常州的作文9篇

介绍常州的作文9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篇一:介绍常州常州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它北倚长江、东频太湖,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均穿城而过。常州民航站现拥有飞往广州、深圳、厦门、北京、重庆、成都、青岛、烟台、沈阳、西安等大中城市的二十多条航线。常州现辖武进、金坛、溧阳三市,全市总面积4375平方公里,人口380万,其中市区面积283。5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常州地十一黄金周畅快出游户外-最美骑行风景线主题公园全攻略聚焦国内知名企业处中纬度,离海较近,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常州,别称“龙城“,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早在春秋

547年,吴王寿梦之子季札受封此地,建邑立邦,始称延陵。自西晋起,迄今的1700余年间,常州始终是郡治或府治的所在地,为苏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向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誉。常州人文荟萃,英才辈出。随历史之沿革,各朝代均有名士大家出其左右,留芳后世。从隋唐开科举至清末,常武地区共出过进士1546人,其中状元9名,榜眼8名,探花12名。出任宰相15名,尚书26名,侍郎17名,都御史、总督、巡抚25名。南朝齐、梁时代出过萧道成、萧衍等15个皇帝。延至清代,常州文风炽盛,涌现了有全国影响的学派群体。以恽南田为代表?quot;常州画派“,以庄存、刘逢禄为代表的“今文经学派“,以恽敬为代表的“阳湖文派“,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马培之,丁甘仁为代表的“孟河医派“等等。近现代以来,革命家“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爱国七君子李公朴、史良,语言学家赵元任,科学家华罗庚、吴阶平,

中外民俗文化论文

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讲究吃的民族,无论从饮食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也真是基于这样的历史条件,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形成了与西方饮食文化风格迥异的自成体系的文化带。 饮食文化分为饮文化和食文化。在饮文化中,中西方文化有着较大的相似性。例如,中国人喜欢喝酒,并且可以通过酒的力量作成一些在意志正常的时候不敢或者不能做的事。比如朱元璋对他的功臣石守信等人的“杯酒释兵权”,还有李白的诗仙称号也是因为他“斗酒诗百篇”。西方人也崇尚酒文化,强调酒神精神,他们渴望一种自我、本我超我的融合。酒吧文化应该是他们酒文化的突出表现,工作闲暇之余,放松自己的精神,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而人性文化在逐渐落败的现代社会,未尝不是人际交流的大平台。中西饮文化中都将各自的饮食文化向精神的层面发展。但是又存在不同:中国人强调的是饮的实践,强调实践后的狂迷状态,而西方人更注重的是狂迷本身,他们往往靠理性思维来获得这一精神享受。因此可以说,中国的文化更趋于感性,而西方更趋于理性。 作为食文化,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 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在中国,粮食,既米饭,面条往往比菜占的比重大。一般中国的菜指的是蔬菜,肉食,而这些只有在节日里才可尝尝鲜。这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转化到文化这个层面上,菜其实应该是大于饭的地位的,中国讲究“民以食为天”,所以中国的菜系就分的很细,有川菜,粤菜,湘菜等等,中国人在吃上是很叫真的,于是在做菜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于是中国菜形成了原料涉及范围广,品种多、样式丰富的特点。中国能跻身世界四大菜系,也是有理由的。而西方的食文化就没有这么厚的传统,他们的食

新北区2014年九月份常州好人候选人事迹简介

新北区2014年九月份“常州好人”候选人事迹简介 一、助人为乐 1. 戴志成:新北区薛家镇顺园二村人,出生于1964年9月,他是薛家镇顺园二村的一名普通的电影放映员,虽默默无闻,但却为着心中的信念执着前行。从2009年9月至今,每逢刮风下雨,他都会到薛家中心小学门口,主动免费将在风雨中焦急等车回家的孩子安全地送回家,5年的时间,究竟送了多少孩子安全回家,他也记不清了,周边老百姓需要急用车的,他都会免费提供接送,他就是用这样一份爱心温暖着风雨中的孩子和人民群众,感染着周围的人们。 二、见义勇为 2. 顾红元:新北区西夏墅镇浦河社区新口庄村人,出生于1977年10月,是汽车出租公司的一名普通司机,先后被评为江苏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常州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9月20日晚上,顾红元驾车载一男子前往湖塘,行驶路上经过交警岗亭,该男子先是东张西望,然后是侧过脸,好像害怕让交警看见。这一异常举动引起了顾红元的警惕,又一次经过交警岗亭时,顾红元清楚地看到男子脸上表现出的慌张神色,顾红元更加确定了他的异常,行驶到茶山信用社附近,疑犯提出口渴要下车买水借机逃跑,顾红元及时追赶,与疑犯扭打在一起,后在闻讯赶来的群众的帮助下将其扭送至派出所,经查缴获毒品三公斤。 三、诚实守信 3. 朱建方:新北区孟河镇人,1970年出生,中共党员,江苏浩峰汽车

附件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高级经济师,常州市新北区第一届政协委员,第三届人大代表,他始终坚持诚信做人,诚信经营,恪守商业道德,以诚信为准绳,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始终坚持以诚信对待客户,以诚信对待员工,科学管理,以诚信指导企业运营,逐步将企业从村办企业发展成年产值超亿元的骨干企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做出了较大贡献。 四、敬业奉献 4. 左凯平:家住新北区富都小区,出生于1987年2月,2009年8月参加工作,现为龙虎塘街道祥龙社区计生条线的工作人员。熟悉的人都了解计生工作是一项枯燥繁琐的苦差事,她总是认真贯彻国家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任劳任怨脚踏实地走家窜户宣传计生政策,发放计生用品,整个社区的居民家庭几乎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工作中做到嘴勤、腿勤、手勤、眼勤,真心热情服务群众,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岗位,左凯平将一份责任、热情和关心带给了千家万户,在点点滴滴中,用自己的行动唱响了勤于学习、善于创造、勇于实践、甘于奉献的新时代青春之歌。 五、孝老爱亲 5. 张建玉:家住新北区河海街道太阳花园,张建玉的婆婆今年有94岁了,13年以来,婆婆的身体一直不好,张建玉就承担起照顾婆婆的重任。虽然在张建玉的照料下,老人的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6年前的一场中风,还是使得老人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为了更加方便地照顾婆婆,给婆婆的创造优质的疗养环境,张建玉就和婆婆搬到太阳花园来和自己一起住,毫无怨言地照顾起婆婆,充当起照顾婆婆的“营养师”和“全科护士”。

江南的民俗文化

江南的民俗文化 江南的民俗文化(一)民俗是约定俗成、世代积累、长久稳定的,往往超越历史阶段而存在,且延续至今。走三桥习俗,记载了江南的民俗文化传统。江南人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传说是一种避灾求福的民间活动,后来演变成为一种普遍的吉祥礼仪。据记载:“妇女相携宵行,以祛疾病,必历三桥而止,谓之走三桥”。上海,也有走三桥的民俗活动。由于走三桥是在月光下步行的,因此也叫“走月亮”。这个名字让我想起那首“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桥头到桥头……”的老歌。走月亮当晚的氛围也着实像歌曲中所唱的那样——天上云追月,地下风吹柳…… 晚风悠悠吹,小河静静流…… 天上广寒宫,地下樱桃河;月下走三桥,青春永不老。古时,才子佳人在月明之夜徜徉在樱桃河边,所感受到的不只是温馨和浪漫,那是整个身心的愉悦。江南的每一座桥都是有韵有味,因为桥就是江南人的性格,桥也构建了江南的民风与民俗。每逢中秋夜晚,江南的桥总是焕然一新,流光溢彩,“桥桥对峙,互相凝望,脉脉含情,萦水环绕,波光桥影,绿树掩映。如质朴典雅的东方女子,妙曼地跳舞,桥与桥之间的街圩,如舞起的裙裾,倒映着粼粼碧水…… 一条长江,分开了南北,从此便有了粗犷的江北与柔媚的江南。江北,多为广袤的平原,江南多是浩淼的水乡。平原厚实,那是江北人世世代代淳朴的厚重;水乡淡雅,自是江南祖祖辈辈优雅的书香,沉淀了千年的古韵与风华…… 江北,当是粗犷的江北;江南,自是婉约的江南。总是在黄昏时想起江南,那烟那雾那雨那水,那雨后的彩虹下面走来婀娜的江南女子…… 歌在花丛,歌在水边,歌在烟雨的江南,舞在飘渺的江南。走进江南的街阱,依旧可见纺车吱呀,童谣呢喃;水波粼粼,荷叶碧碧;菜油飘香,糯米情长…… 远处可见,江南女子采桑,养蚕,织布,浣衣;蓝花的头巾,竹丝的斗笠,红绿蝴蝶的发结,还有那羞红的笑魇…… 江南女子,雨一样轻轻,雾一样盈盈,总会在我的梦中羞答答地开放,缓缓地飘散着一缕绿暗香。江南的赶集,最是一道风景。弯弯的拱桥上,江南女子,三五成群,花花绿绿,叽叽喳喳,人在桥上,影在水里,青春荡漾…… 江南的女子来到集市,蜜桃也好,密橘也好,枇杷也好,只是叫卖却不说价钱,买者还价多少就是多少,从不开价也从不讨价。卖完水果,她们就来到布店,扯一截花布,或绿或红,身上一披,蓦然便幻化成了一群美丽的孔雀。然后,一路有笑有歌,走过一块块菜花地,走过一座座石拱桥,走过一棵棵绿柳树,宛若天女散花一样,飘进了贴满了福禄门神的各自的家门…… ——江南的民俗文化(二) 1993年早春时节,我第一次走进徽州,却感到有一种怀旧的气息扑面而来。迷离之间,我总觉得自己似曾来过,却又似乎很遥远。一时间,我陶醉在徽州温润的人文环境中。黄山脚下的屯溪古镇,处处体现着江南的柔美——一边是泛黄的昨日,一边是明媚的今天。徽州,就像一方沉默的古砚,被时光研磨,又在水中慢慢洇开,便生动了整个的江南。徽州牌坊始建于不同朝代,那些精致绝伦的雕刻和古韵天然的图纹昭示着它们曾经的气派与辉煌。牌坊象征着忠、孝、节、义的人文内涵,记述了曾经的辉煌,也收藏着经年的故事。现代文明的曙光,镀亮了亘久的人文历史,濯洗了锈蚀的文明,一座座浸透着威严,折射着显赫,隐喻着情感的牌坊,向世人诉说着千百年的风雨沧桑。如今,我只能在遗留的映象中寻找当年忠臣孝子与烈女节妇的沉浮背影,在徽州历史里翻阅那些动人的故事。挽着岁月的高度,将思绪抛掷到云端,借光

常州概况

常州概况 简介 常州,简称常,位居长江之南、太湖之滨,处于长三角中心地带,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以经济发达、民生富庶而著称的传统意义上的苏南三市(江苏的吴文化地区),即苏锡常都市圈。常州是一座有着3200年左右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化古城。春秋末期(前547年),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开始了长达2500多年有准确纪年和确切地名的历史。武进郑陆镇三皇庙村寺墩遗址,距今约4500年,良渚文化时期,出土的玉璧和玉琮为国家一级文物。武进春秋淹城位于武进区中心城区,距今约3000年,春秋晚期。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称毗陵。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改置毗陵郡。自此,常州历朝均为郡、州、路、府治所,曾有过延陵、毗陵、毗坛、晋陵、长春、尝州、武进、中吴、龙城等名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始有常州之称。于1949年设市。现辖金坛、溧阳两个县级市和天宁、武进、新北、钟楼、戚墅堰五个市辖区,以及两个新区------常州高新区和武进高新区;37个镇、25个街道办事处,807个行政村、323个居委会,总面积43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500万。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文化名人荟萃。历史古迹有武进郑陆镇三皇庙村寺墩遗址、圩墩村新石器遗址、春秋淹城遗址、武进阖闾城遗址、天宁寺、红梅阁、文笔塔、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北宋藤花旧馆)、苏东坡舣舟亭、篦箕巷(文亨桥)、青果巷、双桂坊、太平天国护王府遗址、瞿秋白纪念馆等;风景名胜有红梅公园、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淹城春秋乐园、淹城野生动物世界)、武进太湖湾旅游度假区(环球动漫嬉戏谷、中华孝道园)、环球恐龙城(中华恐龙园、恐龙谷温泉)、溧阳天目湖旅游度假区、金坛茅山风景名胜区等。王安石曰:“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陆游赞常:“儒风蔚然,为东南冠。”自古以来,常州人杰地灵、崇文重教、名家辈出,市内名人居旧址众多。从隋唐开科取士到清末,共出过9名状元,1546名进士。建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常州籍院士有60多名,目前有56名,在全国位列第4,与苏州、杭州、北京并列历代出文人学者最多的四个城市。 古代名人 常州人文始祖季札;南朝宋孝懿皇后萧文寿;南朝齐高帝萧道成;南朝梁武帝萧衍;《昭明文选》主编昭明太子萧统;南宋政治家季札薛极;明代《永乐大典》主编陈济;明代学者谢应芳;明代文学家、抗倭英雄唐顺之(唐荆川);明代东林领袖顾宪成之师、经史学家薛应旂;明代“东林八君子”中的薛敷教、钱一本;明代政治家孙慎行;明末清初的“乱世佳人”陈圆圆;清代“阳湖文派”代表人物恽敬;清代“常州词派”代表人物张惠言、陈廷焯、况周颐;清代“常州画派”代表人物恽寿平;清代“常州学派”代表人物庄存与、刘逢禄;清代“江左才子”钱名世;清代文史学家赵翼;清代著名学者洪亮吉;清代政治家赵申乔、管干贞;清康熙朝状元赵熊诏;清代著名诗人黄景仁;清代著名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段玉裁;《骈体文钞》作者李兆洛等 近现代名人 晚清宫廷史官恽毓鼎;讽刺小说家、《官场现形记》作者李宝嘉;常州“孟河医派”代表人物费伯雄;洋务派代表人物、天津大学和交通大学的创始人盛宣怀;“辛亥革命”元老吴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明天的太阳,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也必须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在不忘记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近日,我们通过对大中小学课本进行了大量的收集后发现:现在大中小学课本中,传统文化的分量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是聪明智慧的民族,是开拓创新的民族经过长时间的淘漉和历史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激励后辈自从盘古开天地后,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不仅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句句箴言,滋润心田,教我做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闪烁聪慧,展示魅力,开启脑力,启迪子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陈酿,历经沧桑,遗存华章,哺育华夏,福及人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增值的民族资本,璀璨夺目,点墨是金,亘古常青,价值永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培育气度,激励自信,陶冶人格,塑造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精深厚重,传承文明,营

养无限,永屹世林 2、当今的大中小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格状况需要国学 八十后九十后的特点就是张扬个性,创新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才培植个性培养创新不竭的源泉创新可以说是悟性和灵性的结晶,而悟性和灵性的根系却深植于丰厚的文化底蕴里因此,语文教育应充分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底蕴的沉积,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1)积累文化底蕴,培植创新的悟性和灵性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情趣,在丰富生活阅历中不断积累文化底蕴;要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去感悟课文的整体美;要注意抓住课文耐人寻味处、意义深远点,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去感悟课文的意境美、内涵美,体验文化美感;要引导学生涵咏富有人情味和浪漫情调、诗情画意的优美词句,领悟课文的艺术美、情感美,体验文化情趣,使学生的灵性和悟性如枝头上的嫩芽在春雨沐浴中焕发生命活力。 4、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其文化品位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冲击下,功利主义思想泛滥,高职教育也难免

中外民俗风情论文

中外民俗风情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安全1001 1028XXXXXXXX

民俗文化的开发利用研究 —以凉山彝族为例 中英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彝族文化面临淡化、消失的危险,保护、利用彝族文化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措施。因此,保护传承彝族文化,对推进凉山彝族旅游和文化的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凉山彝族文化开发利用保护 凉山彝族民俗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有独具特色的彝族服饰、饮食、婚俗、葬俗、节庆、形式多样的民间艺术、极具彝族特色的漆器、银器、彝族“达体舞”、民歌、毕摩文化等。这些民俗文化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物质上:主要包括建筑、服饰、饮食、生产生活用具及手工制品等。这是彝族民俗文化的一般物化表现,具有普遍存在性。 (2)精神上:包括民族精神理念、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和宗教信仰等。这是彝族民俗文化的本质和源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其他:有彝族礼俗、礼仪、民风、民俗、行为举止及宗教仪式等。 一、凉山彝族文化保护利用现状 凉山彝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利用,吸引了众多游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点措施: 1.举办中国凉山彝族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文艺展演;在大型活动中推介彝族民 俗风情。 2.收集原生态的民间歌舞节目,并使之商业化,如成立多个彝人演唱组合、教群众跳“达体舞”等。 3.在电视节目中详细介绍了凉山的自然风光和彝族民俗风情。 4.开发具有浓郁彝族特色的服饰、漆器、银器等,并推向市场。 二.彝族文化保护面临的问题 1.自然消失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现代传媒、信息的快捷传播和渗透,凉山彝民族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等发生巨大变化,他们接受了新的思想意识、新的文化观念,个别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因此废弃了彝民族自有的几千年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甚至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

常州火车站空调系统设计

常州火车站空调系统设计(上) 于燕菊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63) 摘要:常州火车站是沪宁高铁上的一座最大火车站,也是一座按照最新铁道部旅客站房设计细节要求进行设计的典型中型站房。文章对该站空调系统的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室内温度、湿度、噪声、新风量设计参数的选定、集中空调系统形式的确定(尤其是大空间气流组织的形式,以及按细则要求而采取的送风方式)、夏热冬冷地区冷热源方案的选择,以及为减少站房噪声而采取的消声隔振措施和技术,此外,还对该站的集中空调系统自动控制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火车站;空调系统;自动控制 1 工程概况 沪宁线是上海世博会的配套工程,全线共设31个站点,常州站是其中最大的1个火车站,总建筑面积为10814.24m2,建筑总高度22.8m,该站房共两层(其中,一层层高8.80m),设计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3 275人(远期),长途旅客最高聚集人数:1 800人,是一座中型客运站房。该站房的一层为候车大厅、贵宾候车室、售票厅、办公用房及设备用房等;二层主要为候车大厅、办公用房及设备用房等。常州站立面图,如图1所示。 图1 常州站立面图 2 空调系统设计 2.1 主要空调房间室内设计参数 常州站主要空调房间室内设计参数,见表1。 2.2 空调冷热源 本工程夏季空调设计尖峰冷负荷为 1 903.34 kW,冬季采暖设计尖峰热负荷为948.7 kW。 候车厅、进站广厅和售票厅的空调系统,简称“大系统”,该系统的设计尖端冷负荷为1 647.3 kW,设计尖端热负荷为822.6 kW。采用两台螺杆式风冷热泵机组作为该系统的冷热源,其Ql/Qr=943/1 073 kW,功率:293 kW,水流量:163 m3/h,噪声:82 dB(A),负荷调节:25%~100%。机组放置于14.5 m标高层,站房左右各1台,并在机组正上方的屋面开8 400 mm×7 000 mm的天孔,直接通大气,机组的西南面外墙开双层防雨百叶,尽量减少机组通风时短路的发生。 办公用房、设备用房等采用VRV空调系统,简称“小系统”,设计总冷负荷256.04 kW,设计总热负荷126.1 kW。根据房间用途、房间功能和同时使用条件等因素共设置了4套,详见表2。VRV室外机也分别放置于14.5 m标高层。 另外,消防控制室和信息配线间因负荷小,且房间用途、房间功能和同时使用条件等与相邻的空调系统不吻合,设置热泵型分体空调器。 2.3 空调末端系统 大系统采用的是全空气空调系统,小系统采用多联空调室内机加新风系统。该站房在14.5m标高层,左右两侧各设置1台组合式空调器,其参数为:风量125 699 m3/h;噪制冷

民俗文化开发的文献综述

民俗文化开发的文献综述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我国民俗文化开发的文献综述 摘要:民俗文化本身就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一直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此,对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也成为我们急需努力探索的课题。而针对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民俗精神淡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各家观点对我国的民俗文化开发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 关键词:民俗文化;现状;保护;继承;科学开发 民俗是人在生存活动中创造并享用的一种文化现象。民俗文化的创新应紧紧联系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民俗文化反映着该民族独特的个性、气韵和风骨,是沟通和联系该民族全体成员心灵的无形纽带。千百年来形成的民俗已深深扎根于人们的生活和观念中,融汇在民族风情和民族自尊中。 一、概念的界定 万健中在《民俗文化与和谐社会》中指出:民俗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从人类社会生活中产生,并没有从人类社会生活中挣脱出来,而是与现实生活糅合一体,成为具有传统意义的社会生活方式,群体生活习惯的一个组成部分。关于民俗文化,洪勇于《试论民俗文化的特征与保护》一文中阐释道:民俗文化是以口头、风俗或行为等形式创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与生活密切相连,体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道德伦理、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 二、我国民俗文化的现状 洪勇就《试论民俗文化的特征与保护》指出,从古至今,在我国传统的节俗,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以流行广泛的大型节俗如:春节、元宵、端午、中秋为例,在现实生活中,就是特定时空中的生活习惯,属于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

介绍常州的作文9篇

介绍常州的作文9篇 常州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它北倚长江、东频太湖,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均穿城而过。常州民航站现拥有飞往广州、深圳、厦门、北京、重庆、成都、青岛、烟台、沈阳、西安等大中城市的二十多条航线。 常州现辖武进、金坛、漂阳三市,全市总面积4375平方公里,人口380万,其中市区面积283。5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常州地十一黄金周畅快出游户外-最美骑行风景线主题公园全攻略聚焦国内知名企业处中纬度,离海较近, 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 常州,别称“龙城“,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 早在春秋54 7年,吴王寿梦之子季札受封此地,建邑立邦,始称延陵。自西晋起,迄今的1700余年间,常州始终是郡治或府治的所在地,为苏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向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誉。常州人文荟萃,英才辈岀。随历史之沿革,各朝代均有名士大家出其左右,留芳后世。从隋唐开科举

至清末,常武地区共出过进士 1546人,其中状元9名,榜眼8名,探花12名。岀任宰相15名,尚书26名,侍郎17名,都御史、总督、巡抚25名。南朝齐、梁时代出过萧道成、萧衍等15个皇帝。延至清代,常州文风炽盛,涌现了有全国影响的学派群体。以悴南田为代表? quo t;常州画派“,以庄存、刘逢禄为代表的“今文经学派“,以悻敬为代表的“阳湖文派“,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马培之,丁甘仁为代表的“孟河医派“等等。近现代以来,革命家“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t军代英,爱国七君子李公朴、史良, 语言学家赵元任,科学家华罗庚、吴阶平,书画大师刘海粟、艺术家谢稚柳、根艺宗师屠一道等等,均在常州史册上,留下了恢弘的篇章。“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信",清代大诗人龚自珍的这一句吟咏,是对常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绝佳赞叹。几千年的文明史为常州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也吸引了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来此观光旅游,特别是清代康熙、乾隆二帝六次南巡必游常州,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更是11次回游常州并终老于此。 灿烂的历史文化给常州留下了不少名胜古迹,其中有中国最古老、最完整的地面城池遗址一春秋淹城;始建于唐代的“东南第一丛林一天宁禅寺“;南朝古塔一一文笔塔;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泊舟处一一叙舟亭;仿古一条街一—篦箕巷等,相互辉映尽显古城风范。

民俗文化论文

现在生活中的客家文化 这学期的公选课是民俗传承,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让我对民俗更感兴趣了,让我更加了解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和之间的差异。让我不得不佩服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一个客家人,同时也为我们的客家文化的丰富与精深感到自豪。 客家,是中国汉族的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形成历史悠久,人数众多。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人,由于战乱、饥荒和政府奖惩的原因,辗转南迁,先后扩展到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台湾等省以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已有一亿以上的客家人。 客家精神的内涵丰富,其核心在于团结和奋进。客家文化更是源远流长。 客家农村的“打吊聚”,意思是农村人闲暇时间或晚上,三、五个好友相聚在一起,搞点什么东西吃。客家农村有句俗话:“打吊聚都要有个牵头人。”意思是说,在闲暇时间要聚在一起,弄点东西吃时,也要有一个人出来组织、计划安排。具体来说,牵头人首先要确定好友有几个,打吊聚的时间(在什么时候)、地点(在谁的家里搞)、吃什么东西。到了约定的时间,三、五个好友便可聚在一起“打吊聚”了。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客家农村人的生活是较艰苦的。因此在那个时期,“打吊聚”时吃的东西都是比较简单的:在靠近小溪边的乡村,白天,约好了晚上在谁家中“打吊聚”的三、五个好友,拿着捕鱼虾的工具在小河中捕鱼、捉虾。到了晚上,三、五个好友相聚在一起,在约好了的农户家中“打吊聚”,用白天捕捉来的鱼虾,随便炒了以后放些大米,煲粥吃。虽然用料简单,但大伙吃起来还是津津有味。在“打吊聚”吃东西的时间里,好友们个个谈笑风生,好一派欢乐和谐的气氛。好友们无所不谈,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谈,当然,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农活和家事。“打吊聚”时吃的东西有时候也会丰富一些:还会加上一点猪肉,再加上米粉去炒米粉吃。有些时候最简单的就是:在收获番薯的季节里,拿几条番薯洗干净后放在铁锅里,放些水进去“焖番薯”吃。 在客家地区,农家的妹子到了婚嫁年龄,在与男方确定了婚期后,在出嫁的前一日,女方家要宴请亲朋好友,这一天就叫“轿下酒”。 轿下酒这天,出嫁妹子家的屋大门上贴上对联:爱女出阁,佳婿乘龙,横批:喜庆盈门。这对联表达了妹子的父母对出嫁女儿的关爱和呵护,对未来女婿的赞赏!这天,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一阵阵欢笑,一声声祝福,非常热闹。另外,参加喜宴的亲朋好友,要为出嫁妹子送上红包,对出嫁妹子讲吉利话,以表示关爱和祝福。 轿下酒后的次日(一般都是在轿下酒后的第二天),男方家的迎亲小汽车来到女方的家门口,出嫁妹子动身出门前,手里撑着雨伞,妹子的父亲先拿一杯茶泼到雨伞上,口中念:“茶香酒香,子孙满堂。”再拿一杯酒泼到雨伞上,口中念:“百年好合,五代同堂。”出嫁妹子坐进迎亲小汽车里。迎亲车队向着男方家进发。 客家有传统的拜祖神活动。拜祖神,指对已逝去的父母,乃至上祖英灵,都当作神明崇拜,而对直系上几代(一般为上三代)祖神,则是最经常叩拜的。“生为人,死为神。”父或母死了,就要请和尚为之立神牌。神牌上写着死者姓名、世辈和死后褒封的谥号,立于尸前,开始让其子孙叩拜。此举称为家奠或家祭。尸体埋葬后,神牌移入用竹枝搭架外表糊纸的“灵屋”中,每七天由和尚司仪让子孙叩拜一次,此举称为“做七”。共拜七次,七七四十九天后,“灵屋”火化,由和尚在火化后的灰烬中拈回一撮“神烬”,盛入用红布制成的三角形袋中,袋面照样写上死者姓名、世辈、谥号。此袋称为“香火袋”,挂于祖堂左右两边墙壁上。此后,死者的子孙,便可在自己住屋的祖厅,按“香火袋”位置,各自叩拜自己的

常州五大产业新北区

xx莱赛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xxxx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xx第二齿轮厂有限公司 xx区奔神白行车有限公司 xx光洋轴承有限公司 xx恒力机械有限公司 xxxx泰克电子有限公司 xx光阳摩托车有限公司 xxxx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xx技研精工有限公司 xxxx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xx光星精机有限公司 xxxxxx模具有限公司 xx开发减震器有限公司 xxxx齿轮有限公司 xx久铁灯具有限公司 xxxx精机有限公司 xx正兴活塞有限公司 xx通利交通器材有限公司 xxxx金属有限公司xxxx弹簧有限公司

xx宏肯企业有限公司 xx足兴机械有限公司 xxxx达传感器有限公司 xx常兴科技有限公司 xx汉声电子有限公司 xx中铁科技有限公司 xxxx通高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xx富士常柴xx汽油机有限公司xx丰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xx光华兴精机有限公司 xx航空工模肯有限公司 xxxx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xx普利司通流体技术有限公司xxxx感器有限公司 xxxx普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xxxx科技有限公司 xxxxxx电器有限公司 xxxx柴油机有限公司 xxxx精密轴承有限公司 xxxx摩托车有限公司 xx帕特xx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xxxx传输设备有限公司xx勤强机械有限公司xx城北机械锻造有限公司xxxxxx灯饰有限公司xx东方机械电子有限公司xx世通车灯有限公司 xx红日电器制造有限公司xx通泰车辆部件有限公司xx新泉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xx科林矿山机械有限公司xxxx精密模具有限公司xx明全机械有限公司xxxx赛斯精密机械有限公司xxxx莱特精密工业有限公司xx 诚捷电子材料有限公司xxxx亚克模具有限公司xxxx图摄影器材有限公司xxxx冶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xx双和重工机械有限公司xxxx电子有限公司xxxx 阳电装有限公司

民俗文化节策划方案

民俗文化节策划方 案 1

民俗文化节策划方案 【篇一:民俗文化节策划方案】 民俗文化节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传统和美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开展“民俗文化节”活动,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把民俗文化和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并把民族精神的传承与道德好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本活动为期一个月,从“五一”劳动节放假回校开始持续到端午节,在此期间展开关于名俗文化的各项活动。 活动流程 第一周: 1、关于名俗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班级文化的布置。 2、主题班会的开展。 第二周: 1、手抄报的评比。

2、周五班级板报的评比。 3、诗文朗诵比赛。 第三周: 1、“名俗文化”为主题的书画评比,展览。 第四周: 1、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周五下午开展的关于端午节的校园传统小游戏。如包粽子,用雄黄酒在孩子脑门写“王”,插艾叶,做香囊、编蛋带,撞蛋等。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全过程,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积极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氛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和人民是最大光荣;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1.在此期间学校每周一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全体师生齐唱国歌。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学校、爱集体、文明守纪、文明礼仪等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性强。 2.充分利用校园网、橱窗、板报和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和弘扬民俗文化。专题为“民俗文化润我心”“民族精神代代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宣传和介绍,在校园内营造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及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出来进行推广,对活动中典型的事例及时进行宣传,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3.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氛围,确保活动有条不紊,丰富多彩。 (1)张贴有关宣传标语;把学生的优秀书画、摄影、制作成一幅幅壁挂,点缀教室、走廊,达到既美化环境,又鼓舞学生、启迪学生的目的。 (2)各班利用晨会、班会、等时间组织学生背礼仪规范、看经典书籍、唱文明礼仪歌曲、办手抄报和黑板报、写文明礼仪文章等。(3)建立班级名俗文化学习园地,形成独特个性的班级文化。 三、开展丰富的活动,进行民俗文化及民族精神教育 1.加强各种民俗节日的宣传,营造学习氛围。 2.将民俗文化与的主题班队会活动相结合,创新活动载体。

常州市基本情况及常州教育概况

2012年常州市教育局直属高中特聘新教师公告 根据常州市教育局、常州市人社局《关于2012年常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公开招聘教师的实施意见》(常教人…2012?6号)精神,常州市教育局组织部分直属高中面向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特聘优秀应届毕业生,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特聘原则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 二、特聘数量及对象 本次特聘计划22名,其中高中语文8名、高中数学4名、高中英语6名、高中物理3名、对外汉语1名。特聘对象为具有或正在申请高中教师资格,将取得硕士学历学位的2012届优秀毕业生。 三、特聘时间、地点: 2012年3月8日,南京师范大学 2012年3月9日,华中师范大学 2012年3月12日,华东师范大学 2012年3月14日,东北师范大学 因四所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发布招聘信息,最终时间和具体地点详见各校招生就业网站上发布的信息。 四、相关学校公开特聘教师简章 附件1:常州市基本情况 附件2:常州教育概况(2011年)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常州市基本情况 常州市位于美丽富饶的长江金三角地区中心地带,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常州别称龙城,是有着3000年文字记载历史的文化名城,古称延陵、毗陵、晋陵,素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美誉。常州现辖金坛、溧阳两个县级市和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个行政区,全市总面积43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59万(户籍人口360万)。 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常州文脉悠远,人文荟萃。自唐代起,常州出过状元9名、进士1546名,培育了大批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常州今文经学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和“孟河医派”名垂青史。民间工艺根雕、刻纸、梳篦、乱针绣、留青竹刻精美迷人。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盛赞“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 常州人居环境优美,市花月季花,市树广玉兰,境内有天目湖、竹海、恐龙园、天宁禅寺、春秋淹城遗址、瞿秋白纪念馆等名胜,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常州被誉为近代工业发祥地、现代装备制造城,是“全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全国投资环境40优城市”。2010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3.4︰56.0︰40.6(2005年为4.3︰61.1︰34.6),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976.7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286.2亿元(是2005年的3倍),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7387.8亿元(是2005年的3倍),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798.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1.4%,

关于常州市近年来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常州市近年来发展调研报告 专业 :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________****8* 姓名: ________88 _____________ 学号: 1214048iih 一导言: 1. 调研时间: 2014年寒假期间。 2.调研方法:实地考察、上网、文字资料。 3. 考察内容:家乡近年来变化情况 二正文: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达到同期世界城市化进程速度的两倍,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程度仍然十分落后。根据世界银行统计,1995年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为75%,中等收入国家为60%,低收入国家为28%,而中国城市化率还不到30%,与低收入国家相近,低于中等收入国家三十个百分点,与高收入国家的水平相差更远。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工业化发展水平这种局面,已经成为严重地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瓶颈”,成为快速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巨大瓶颈”,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新一轮财富集聚的“巨大瓶颈”。未来20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时期,大力推进中国的城市化,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又是有效解除中国经济社会约束“瓶颈”,保障中国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和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目前中国城市化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成为激发区域新一轮财富充分涌流的载体。 一、常州市总体的概况: 常州位居长江之南、太湖之滨,处于长三角中心地带,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苏锡

常都市圈。常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大城市。是一座有着3200多年左右历史的文化古城,2012年常州市经济总量在江苏省内位居第六位,GDP达到3969亿元。曾有过延陵、毗陵、毗坛、晋陵、长春、尝州、武进等名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始有常州之称。1949年设市,经度:119.95 ,纬度:31.78。现辖金坛、溧阳两个县级市和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个行政区,37个镇、21个街道办事处,807个行政村、323个居委会,总面积43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468.68万人。 工业强镇、商贸重镇。 二、常州市近年来的改革: 1953年1月1日,常州市为省辖市。 1958年,镇江专区改名为常州专区,专署由镇江市迁至常州市。常州市划归常州专区领导。 1959年,常州专区改为镇江专区,专署由常州市仍迁驻镇江市。常州市划归镇江专区领导。 1960年,镇江专区的武进县划归常州市领导。 1962年,常州市改为省辖市。武进县划归镇江专区领导。[3] 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镇江地区的武进、金坛、溧阳县划归常州市领导。市区设广化、天宁、钟楼、戚墅堰、郊区5个市辖区。常州市共辖3县5区。 1986年9月起,经国务院批准,先后撤销广化区,将原行政区域分别归到钟楼区和天宁区。撤销溧阳县,改设溧阳市(县级)。常州市共辖1市2县4区。 1993年撤销金坛县,以其原辖区域设立金坛市。 1995年调整市与武进县行政区划:将武进县的龙虎塘镇、新桥镇、百丈乡、圩塘镇划入常州市郊区管辖。国务院1995年6月8日批准:撤销武进县,设立武进市,市人民政府驻湖塘镇。 1999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郊区太乡,将其原辖区域并入武进市雪堰镇 三、常州市经济的发展: 2012年常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969.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26.3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100.8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742.7亿元,增长11.6%。全市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1:54.5:42.4调整为3.2:52.9:43.9,服务业增加值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85036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13471美元。常州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和“中国商父”的常州人盛宣怀倾注毕生精力从事近代工矿交通事业,创造了第一家电信企业等11项“中国第一”。清末民初,常州纺织、机械、食品等近代工业得到较快发展,1906年出现了第一个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晋裕布厂,1932年,著名实业家刘国钧建立了纺织染联营模式,在三十年代具有首创意义。常州也是江苏民营经济的起步之地,1979年9月,常州市民高钧创办了高钧记五金修配作坊,成为改革开放后常州市第一家个体户;1988年,高钧创建高达实业有限公司,成为江苏省第一家民营企业。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常州成为闻名全国的工业明星城市,并以乡镇工业发达为时代特征共同创造了著名的“苏南模式”。作为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常州装备制造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已形成农业机械制造业、输变电设备制造业、汽车及配件制造业、新型纺织服装业四大支柱产业和轨道交通、新型涂料等六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目前输变电产品制造业规模名列全国第一,并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著名的轨道交通车辆与

中国民俗风情论文

中国民俗风情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包括思想和行为,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传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俗风情,不同的民俗风情有各自不同的特色,这样的特色体现在各地居民的节日、婚恋、礼节、饮食、建筑服饰、民间喜好和禁忌等表现民俗风情的主要方面。 饮食习俗,包括居家饮食习俗、节日饮食习俗、待客饮食习俗、饮食、礼俗等。各民族饮食习俗的交流促进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少数民族的,独特食俗常因地区和民族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的饮食习俗。 民居建筑,建筑是一种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域文化的具体,写实,有强烈地表现性;民居,就像人的服饰。服饰,是文明的产物,而建筑是文明的“服饰”。一个文明的民族和社会,总会把它的精神凝结在,它最坚固也是最庞大的创造物——建筑之上的。所以说,民居,是一道永远的风景,值得观赏。 服饰和衣着穿戴,它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标志,除了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外,还有审美、研究民族发展、民族文化的价值,而且还是一个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象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和相关的制作工艺及艺术趣味,形成了各民族自己绚丽多彩的独特服饰,构成了一座独特、美丽的五彩“花廊”。 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喜好和禁忌,在语言行动上,在

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 节日习俗是构成民族特色的要素,反映着本民族物质生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和民族文化的特有风貌和丰富内涵。同汉族杂居的少数民族也过汉族的节日,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节日,而且节日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我国的传统习俗有很多。 一.传统节日:除旧布新迎春节,新腊共食腊八粥,爆竹声中一岁除,大红春联颂吉祥,贴福字、剪窗花、蒸花馍、挂年画,正月初一大拜年,载歌载舞庆新春,正月十五闹元宵,二月初二龙抬头,风光烟火清明日,清明时节话插柳,避毒赏游端午节,温情脉脉七夕节,情意绵绵中秋节,火把燃放激情秋,五彩浪漫重阳节。 二.生活习俗: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婚姻习俗:择婚,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生育习俗,祝寿习俗,饮酒习俗,跑鱼,生活禁忌,节日禁忌,数字禁忌,礼仪禁忌,餐桌禁忌。 三.吉祥民俗:吉祥民俗表现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吉日庆典等特殊场合的吉祥语、吉祥图案、吉祥物等等。实际上,吉祥民俗是人们心理观念的反映。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社会活动的基础上形成期望福禄喜庆、长寿安康、万事顺利的心理倾向。为了表达这种愿望和心理倾向,人们便赋予特定的语言、图案、自然物和人造物以神秘的光环,并加以区别对待,利用这些特别语言、图案、自然物和人造物能够驱灾避邪、去秽除魔、趋吉避凶,而且它们能带给人们平安好运、幸福安康、吉庆祥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