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交通运输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常州交通事业迅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管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基本形成了各种运输方式齐全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改善了客货运输和市民出行条件,促进了经济与社会发展。截止目前,常州境内已6条高速公路纵横,总里程达到了220公里;全市72个乡(镇)1005个建制村,基本实现了县通乡镇二级公路、乡镇通乡镇三级公路、乡镇通行政村四级公路。全社会公路里程为7185公里,公路密度为1.64公里/平方公里;铁路有沪宁、新长两条铁路,境内全长43公里;水运是常州传统的运输方式,全市境内水网稠密,航道总里程1247公里;常州机场飞行区技术等级为4D级, 2008年完成航空客运量50万人;公路客运线路已抵达13省(市),汽车客运站9家,经营班线435条,日发旅客61000人次。 2007年,常州市完成公路客运量18330万人,比去年增长48.6%,货运量6710万吨,比去年增长17.9%。管道有两大干线管道经过(西气东输管道和甬沪宁输油管道)。

随着以高速公路、铁路、干线航道为代表的交通主干线建设步伐加快,逐渐形成了常州市城镇带布局相配套的交通骨架,沪宁、沿江、宁杭等全国性和省级运输通道初步形成,支撑常州市产业带和城镇带布局的交通通道初步形成。

二、交通现状分析

常州的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各种运输方式间的协调发展程度不足,各种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网络仍亟须加快发展和完善,交通运输系统整体效率及服务水平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1、综合交通网内各交通方式发展不平衡

公路领跑于其他运输方式,已经向基本现代化的阶段迈进,而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的发展相对滞后,有些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新的瓶颈制约。

(1)铁路运输基础发展缓慢,供给能力增长较少。目前常州境内只有两条铁路(沪宁铁路、新长铁路)。沪宁铁路承担着大量长途跨区域的旅客及煤炭、钢铁等能源和重工业物资的运入,轻工产品、日用百货的输出,起着内引外联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沪宁铁路运输能力已接近饱和状态。新长线从市域东西向横穿市域南部,对主城利用不方便。

(2)公路网络布局和结构有待完善和加强。常州地处长三角地区的地理中心,未来的发展需要一方面加强与上海、南京等区域经济中心的联系,另一方面

也要加强往苏北、皖南辐射。常州市目前的公路网体系中,沪宁两个方向的客货运量基本饱和,往苏北方向过江一直依靠汽渡,缺少过江通道,往皖南尚无一级公路通达。

(3)水运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常州市航道网等级偏低,高等级航道总量明显不足。目前四级以上的航道只有一条,即京杭运河常州段,五级航道也只有119.35公里。而常州市域内航道承担着境内、长三角乃至更大范围的物资交流重任,航道网等级偏低已经影响常州市得天独厚的水运优势的发挥。

(4)内河港口建设滞后、吞吐能力低。市域内河港口由于长期处于自发发展阶段,缺乏必要的规划和科学的治理,基础薄弱,各项配套设施相对不足。

(5)航空运输发展不快,配套设施建设仍存在滞后问题。

2、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滞后,重要交通节点集疏运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1)枢纽地位存在被弱化和边缘化趋势。常州市处于沪宁通道和中轴通道的交汇处,但随着江阴大桥、润扬大桥的建成和苏通大桥的建设,无锡、镇江和苏州的交通区位优势逐渐明显,而常州南北向通道薄弱,综合交通区位有被边缘化,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有被弱化的趋势。

(2)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滞后。各种运输方式分别规划、建设交通枢纽,较少从综合运输体系的角度考虑相互配合、共用及互联互通等,相互之间衔接协调困难,甚至同一种运输方式之间也衔接不畅,无法组织高效率、高质量的换乘和中转。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规划建设缺乏有效协调,影响城市出入交通的运行,导致全程运输的效率不高。同时缺少面向国际和区域的大型物流中心,铁路车站货场、公路货运场站、港口和物流中心之间没有得到有效整合。

(3)重要交通节点集疏运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城市枢纽与区域交通规划建设缺乏有效协调,部分城市对外道路与干线公路衔接不畅,影响了城市出入交通运行。城市道路与区域干线公路由于规划等级匹配性、功能协调性、建设时序性等方面因素,影响了城市内部交通的顺畅和外围高等级公路网运行效率。港口集疏运发展局部仍存在结构性矛盾。常州市港口除了通过长江和京杭运河为周边地区服务外,主要通过公路集疏运服务本省及周边腹地,内河航道与沿江沿海的沟通也不足。

三、交通需求分析

1、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加强了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度,带来了更加频

繁的贸易往来和经济交流。常州经济发展外贸依存度较高,未来必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迫切需要提升常州国际运输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常州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优势,主动加强与上海、浙江的对接,谋求合作共赢,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创造有利条件,必须加强沪宁、沿江、宁杭等综合运输通道的建设,缩小与长三角核心城市和重要港口、机场等交通枢纽的时间距离。因此,构建区域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2、常州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并向后期迈进,呈现制造业和服务业共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特征。两头在外的制造业发展特点要求进一步发展铁路、水运、管道等大运量、低成本、低污染的运输方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导致高附加值、小批量货物所占比重逐步上升,要求发展公路快速货运、航空货运等安全、时间保障性高的运输方式,集装箱运输需求也将迅速扩张。通过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促进现代物流业和运输服务业发展,有效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3、随着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出行的便捷、舒适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化促使产业和人口向城镇节点高度集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沿城镇带将形成大流量、高强度和出行时间集中的通道型客运需求。商务出行、休闲旅游等增加了航空客运等高端需求。客运结构的变化要求加快发展城际轨道交通、航空客运,进一步加强城市和区域路网的衔接。

四、交通科学发展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发展方针,以综合交通一体化与衔接优化为主线,发挥综合交通整体优势和各种运输比较优势,扩大网络规模,优化运输结构,强化通道和突出枢纽,提升交通信息化服务水平,率先建设布局科学、能力充分、衔接顺畅、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到 2020年,建设“能力充分、布局合理、结构均衡、衔接畅通、绿色安全”的综合交通体系。

(1)形成“四大运输系统”的综合运输网络体系:以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和航空为主的快速客运系统,以公路运输为主的城乡客运系统,以铁路、水路为主的大宗货物运输系统和以铁路、公路为主,航空为辅的快速货运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