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理念的高校院系辅导员团队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理念的高校院系辅导员
团队建设
摘要: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根据立德树人的要求,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建辅导员工作团队,有助于提高辅导员工作绩效,汇聚立德树人合力,提升辅导员群体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使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立德树人辅导员团队建设
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高校要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全面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单靠辅导员个人能力显然不够,为改变这种困难局面,加强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塑造不同类型的辅导员工作团队,对于改善辅导员群体所处困境、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应对日益复杂的学生工作,进而实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立德树人对高校院系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基本要求
高校辅导员肩负着立德树人、培育英才的神圣使命,面对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工作理念,不断
加强自身建设,构建高素质的辅导员团队,汇聚育人合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辅导员团队建设必须坚持育人为本,以德为先。
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从国家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把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和造就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肩负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重任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1]。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以德为先、德才兼备是选拔辅导员的基本条件和必备条件。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在工作开展中,通过良好的个人品格和魅力及个人的言行举止影响青年学生,给青年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辅导员团队建设必须强调人格健全。
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工作强度高、生存压力大、薪酬不高,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有健全的人格。所谓“健全人格”指的是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健全人格是一种学习与效仿行为,高校辅导员是立德树人的主要实践者和表率者,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学生优良品德养成的表率和楷模,也会成为学生效仿和学习的榜样。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应具备较高的人格魅力,达观的人生态度,谦逊幽默的处世风格,以及宽容豁达的人生境界,主动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在不断
提升自身能力素质、滋养涵育自身人格的同时,引导、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逐步把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健全人格教育三者有机统一起来。
(三)辅导员团队建设必须注重全面发展。
辅导员团队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学生的道德能力培养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努力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辅导员就必须不断学习、接受培训,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发展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作为学生日常活动中的青年导师,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引领旗帜,品德养成中的学习典范,以及生活中的良师益友,辅导员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刻苦实践和思想升华等途径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立德树人视野下高校院系辅导员团队建设范畴
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需承担一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任务,又是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承担着诸如心理健康教育、创业创新意识培训、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工作。此外,辅导员还应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承担相应的科研任务。按照职责分解、任务分流、功能分化的标准,结合各院系的实际情况,可以院系为单位构建不同类别的辅导
员工作团队,包括以学生事务管理为特色的管理型团队,以思想政治教学为重点的“大思政”教学型团队,以科研创新为核心的研究型团队,以人为本的学习型团队。
(一)高绩效的学生事务管理团队——提高学生事务管理对人才培养的贡献率。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使学生事务工作者——辅导员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学生多样化的成长,要为其提供个性化管理与服务。以辅导员为核心成员所组成的院系学生事务管理团队,其首要目标是满足基本日常工作的需要,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本着坚持人职匹配,坚持团队梯级发展,坚持分级、分层、分类组建学生事务团队的“三个坚持”构建原则,实行学校和院系两级管理组建扁平式管理团队,其中院系学生事务管理团队可通过学生年级组和教师专项工作组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开展工作。年级组由专兼职辅导员、导师(分别负责班级、科研、社团工作)、学生干部和学生助管四种力量汇集而成,由该年级工作经验最丰富的专职辅导员担任组长,整合其他力量共同做好年级事务管理工作;专项工作组则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发展指导(含学业辅导、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科研创新指导等)、日常事务管理、突发危机事件等内容,由专职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在上述领域为所有学生提供专业化指导、咨询与服务[2]。通过专业分工、通力合作、优势互补、互帮互学、新老交替,辅导员及学生工作者在感兴趣或擅长的领域安心工作,有效促进其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增强其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有
效提高学生事务管理团队的工作执行力和科学化管理能力。
(二)“理实一体化”的“大思政”教学团队——整合资源汇聚立德树人合力。
课堂理论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主阵地,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师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与思政教师相比,辅导员针对大学生讲授的思想政治课,既生动实际贴近学生,又有理论支撑具有说服力和启发性,在某种角度上弥补专业思政课教师“重理论缺经验”的不足[3]。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首要环节,作为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首要责任人,导师在指导研究生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将智育和德育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联系,对学生进行渗透式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更易认同接受,效果也更显著。高校院系中与学生接触最多、影响最深的除辅导员外还有专业课教师,加强院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配合,发挥这两支教育力量之间的优势互补效应,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缝衔接,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教育格局,形成思想政治教学的合力效应,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