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环境对高校德育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社会环境对高校德育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摘要:德育教育是高校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
本文就社会环境对高校德育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剖析,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不利因素。
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略与建议,以期为高校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校德育教育;社会环境;影响;对策
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社会环境的影响正日益显现出重要作用。
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以使高校德育工作能够适应形势的发展,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当前社会环境对高校德育教育的影响分析
每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其活动也必然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才能进行。
高校德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也必定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并受社会环境的制约。
1.社会经济环境对高校德育的影响。
首先,市场经济对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和习惯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打破了旧体制的一些价值观念,形成了新的价值观念和标准,这对推动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由于道德建设滞后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种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腐朽思想抬头,如个人本位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取向正向校园渗透。
2.社会政治环境、社会风气对高校德育的影响。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德育的目标和任务,决定了高校培养人才的规格和目标
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根本上规定了大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社会规格和方向。
因此,高校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
在当前社会政治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好的,绝大部分学生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认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多数学生能够较为客观地看待国内外形势,对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复杂性、艰巨性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有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还存在不少问题。
3.大众传播媒介对高校德育的影响。
一方面,大众传播媒介向大学生传播正向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例如:通过发布新闻和新的信息,宣传社会价值标准和社会规范,高校德育工作者接收后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另一方面,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
由于传播媒介发展不规范,学生难以辨别真假,不利于做出道德选择和评价。
例如:网络上一些黄色毒瘤和暴力文化泛滥,一些学生因为意志不坚强,抵制不了诱惑,沉溺于网络之中,形成网瘾。
这不但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可能会改变他们原有的道德观,甚至形成某种异化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加大了高校德育的难度。
二、高校德育教育应对社会环境影响的策略
1.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提高高校教师自身素养,及时捕捉社会信息,改进德育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
德育工作是灵魂。
”教育价值的科学定位,应是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应是塑造具有高度文化修养与高尚道德的人。
因此,教师必须把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更高要求,特别是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转型期德育工作的性质、特点和规律。
高校德育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改革传统的说教方式,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大胆地探索,开拓新思路、构建新机制、创设新教风和新学风,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2.利用正能量来感动学生。
从高中踏入高校,是学生心理和智力向成熟发展的过渡阶段。
社会认知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较差,从众和模仿意识强,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优秀的作品、典型的事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利用社会释放的正能量和正确的舆论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热情,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3.提高学生的相关社会能力。
这里的社会能力,包括学生对各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进行科学的价值判断的能力,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中正确地选择、实施自己行为的决断能力等。
当教育对象有了正确的相关社会能力,他们就能够自觉地对积极的、消极的社会影响因素进行价值评判,并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正确的行为举动。
积极的社会环境因素可以通过学生自觉的选择和接受而发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消极的社会环境因素可以通过学生自觉的判断和批判而让学生引以为戒,从另一方面增长学生的社会经验,推动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
4.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提高有赖于社会实践,德育的本质是实践。
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巩固德育理论,感受道德的重要性,从而更严以律己。
要鼓励学生走向开放的社会,德育不是为了禁锢学生的思想,而是要打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和体验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好处,寻找和发现先进模范人物和社会主义的闪光点。
高校和教师要引导他们汲取社会主流的、光明的、积极的因素,充分利用社会上活的教材教育学生,让学生在价值观念多样化、道德观念多元化中找到主旋律,增强抵制各种错误观念和腐朽思想的能力。
总之,面对社会环境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具有正确的认识和清醒的头脑,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
要在不断的努力实践中,探索和建立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模式,以实现培养跨世纪“四有人才”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郑忠梅.大学德育研究的文化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9,(12).
[2]孙玉香.我国民办高校德育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