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加氧处理的目的

给水加氧处理的目的
给水加氧处理的目的

给水加氧处理的目的

改变给水处理方式,降低锅炉给水的含铁量,从而降低锅炉水冷壁管氧化铁的沉积速度。

抑制炉前系统特别是锅炉省煤器入口管和高压加热器管的水流加速腐蚀.

延长锅炉的清洗周期,减少锅炉的清洗次数

给水加氧的原理

在流动的高纯水中添加适量氧,使金属表面发生极化或使金属的电位达到钝化电位。氧分子在腐蚀电池中的阴极反应中接受电子还原成为OH-,在水作为氧化剂的能量不能使Fe2+转化为Fe3+时,氧分子提供了Fe2+转化为Fe3+所需的能量,促进了相界反应速度,加快了氢氧化亚铁的缩合过程。在给水加氧方式下,由于不断向金属表面均匀地供氧,在钢表面生成了致密稳定的“双层保护膜” 。热力系统中氧的电化学作用还表现在当热力系统金属表面氧化膜的破裂时,氧在氧化膜表面参与阴极反应还原,将氧化膜破损处的Fe2+氧化为Fe3+,使氧化膜破损处得到修复。

给水加氧处理的应用条件

λ给水氢电导率应小于0.15μs/cm。

λ凝结水系统应配置全流量精处理设备。

λ除凝汽器冷凝管外水汽循环系统各设备均应为钢制元件。对于水汽系统有铜加热器管的机组,应通过专门试验,确定在加氧后不会增加水汽系统的含铜量铜,才能采用给水加氧处理工艺。

λ锅炉水冷壁管内的结垢量达到200g/m2~300g/m2时,在给水采用加氧处理前宜进行化学清洗。

(机组的停运和保护措施机组在停运前1~2小时,停止加氧,并提高加氨量,使给水pH值大于9.0,同时打开除氧器排汽门,提供辅助除氧。停运时锅炉可按照DL/TL956-2005有关规定采用带压放水、余热烘干或提高pH值的湿法保护等措施。)

锅炉给水为何要除氧?

水与空气混合接触时,就会有一部分气体溶解到水中,锅炉给水内也溶解有一定的气体。溶解气体中危害最大的是氧气,它会对热力设备造成氧化腐蚀,严重影响安全运行,纯在与热交换设备中的气体还会妨碍传热,降低热传效果。所以锅炉给水必须除氧。

加氧处理原理和标准

1.4 锅炉给水的处理方式 随着机组参数和给水水质的提高,给水处理工艺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有三种处理方式,即还原性全挥发处理、弱氧化性全挥发处理和加氧处理。 1)还原性全挥发处理是指锅炉给水加氨和还原剂(又称除氧剂,如联氨) 的处理,英文为all- volatile treatment(reduction),简称AVT(R)。 2)弱氧化性全挥发处理是指锅炉给水只加氨的处理,英文为all- volatile treatment(oxidation) ,简称[AVT(O)] 。 3)加氧处理是指锅炉给水加氧的处理,英文为oxygenated treatment,简称OT。 目前A VT(R) 、A VT(O) 和OT这三种给水处理名称以及水质标准已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805.4-2004中。可根据机组的材料特性、炉型及给水的纯度选择不同的给水处理方式。 2 AVT(R)、AVT(O) 和OT的原理 2.1 抑制一般性腐蚀 图7-1不同温度下铁—水体系电位—pH平衡图 从图7-1可以看出,要保护铁在水溶液中不受腐蚀,就要把水溶液中铁的形态由腐蚀区移到稳定区或钝化区。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达到此目的:(1) 还原法:通过热力除氧并加除氧剂进行化学辅助除氧的方法以降低水的氧化还原电位(ORP) ,使铁的电极电位接近于稳定区,即A VT(R)方式。(2) 氧化法:通过加氧气(或其他氧化剂) 的方法提高水的ORP,使铁的电极电位处于α-Fe2O3的钝化区,即OT方式。(3) 弱氧化法:只通过热力除氧(即

保证除氧器运行正常)但不再加除氧剂进行化学辅助除氧,使铁的电极电位处于α-Fe2O3和Fe3O4的混合区,即A VT(O)方式。 注:水的氧化还原电位(ORP) 与铁的电极电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ORP通常是指以银-氯化银电极为参比电极,铂电极为测量电极,在密闭流动的水中所测出的电极电位。在25℃时该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相对标准氢电极为+208mV。ORP是衡量水的氧化还原性的指标。铁的电极电位是指以银-氯化银电极(或其他标准电极) 为参比电极,铁电极为测量电极,在密闭流动的水中所测出的电极电位,是说明在水中铁表面形成的状态。 在A VT(R)方式下,由于降低了ORP,使铁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分别是Fe3O4和Fe(OH)2。它们的溶解度都较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减缓铁进一步腐蚀,这是一种阴极保护法。 在OT方式下,由于提高了ORP,使铁进入钝化区,这时腐蚀产物主要是α-Fe2O3和Fe(OH)3,它们的溶解度都很低,能阻止铁进一步腐蚀,这是一种阳极保护法。 在A VT(O)方式下,由于提高ORP幅度不大,使铁刚进入钝化区,这时腐蚀产物主要是α-Fe2O3和Fe3O4,它们的溶解度较低,其防腐效果处于OT和AVT(R)之间。这也是一种偏向于阳极的保护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采用哪种给水处理方式都可以抑制水、汽系统铁的一般性腐蚀。对于铜合金而言,氧总是起到加速腐蚀的作用。所以,对于有铜系统机组,应尽量采用A VT(R)方式运行。不论在含氧量高还是低的水中,pH值在8.8~9.1的范围内,铜的腐蚀速度都最低。 2.2 抑制流动加速腐蚀 在湍流无氧的条件下钢铁容易发生流动加速腐蚀(FAC) ,其发生过程如下:附着在碳钢表面上的磁性氧化铁(Fe3O4) 保护层被剥离进入湍流水或潮湿蒸汽中,使其保护性降低甚至消除,导致母材快速腐蚀,一直发展到最坏的情况——管道腐蚀泄漏。FAC过程可能十分迅速,壁厚减薄率可高达5mm/a以上。例如,某电厂一台500MW的直流锅炉,在高加母管分为许多支管的弯头处,5mm厚的钢管半年就腐蚀穿透。在火力发电厂中,金属磨损腐蚀速率取决于多个参数,其中包括:给水化学成分、材料组成以及流体的动力学特性等。选择适宜的给水处理方式可以减轻FAC的损害,也能使省煤器入口处的铁和铜含量达到较低水平(<2μg/L) 。

P专题说明给水加氧加氨联合处理CWT运行方式

P专题说明给水加氧加氨联合处理C W T运行 方式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专题说明10:给水加氧、加氨联合处理(C W T )运行方式 沁北600MW 超临界本生直流锅炉给水处理方式采用的是先进的给水加 氧、加氨联合处理(CWT )方式,其原理是在水处理过程中加入适量氧和微量氨,使锅炉水冷壁管内壁生成织密的溶解度小的赤铁矿物质(Fe 2O 3)保护 膜,可降低水冷壁管内壁水垢的生成。通过采用给水加氧、加氨联合处理 (CWT ),锅炉长期运行下压降也不会增加。另外本专题对沁北600MW 超临界本生直流锅炉的CWT 运行方式和操作步骤也作了推荐。 作为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的给水处理方式,国内目前采用的主要是挥发性物质处理、除联氨(AVT )方式,这是一种通过氨把PH 值调整到9以上,并在联氨脱氧的条件下抑制碳钢表面膜(即Fe 3O 4)的溶解度,防止全面腐蚀,同时也抑制 点腐蚀等局部腐蚀,以防止碳钢腐蚀的方法。AVT 运行方式自身有一定的缺陷,在AVT 方式下,锅炉热力系统金属表面会生成外层结构疏松的Fe 3O 4锈层,铁的腐 蚀产物不断在热负荷高的部位沉积,生成粗糙的波纹状垢层,从而增加流体阻力,造成锅炉压差不断上升,增大给水泵的动力消耗。另外,由于给水中铁堆积在锅炉水冷壁管、高压加热器系统,部分机组在同系统压差达到极限值时就会出故障。 沁北600MW 超临界本生直流锅炉给水处理采用的是在原来给水加氧处理(OT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的给水加氧、加氨联合处理(CWT )方式,其原理是在水处理过程中加入适量氧和微量氨,使锅炉水冷壁管内壁生成织密的溶解度小的赤铁矿物质(Fe 2O 3)保护膜,并把疏松的Fe 3O 4锈层的表面均匀覆盖起来。因 为Fe 2O 3比AVT (挥发物水处理)运行中的磁铁矿物质(Fe 3O 4)少溶于给水,所以 CWT 水处理系统可降低水冷壁管内壁水垢的生成。因此,通过给水加氧、加氨联合处理(CWT ),锅炉长期运行下压降也不会增加。 锅炉机组在AVT 无氧、高PH 值情况下,碳钢表面生成外层疏松的Fe 3O 4锈层 钝化膜,高温纯水中具有一定的溶解性,膜中的二价铁离子不断进入溶液中。而在CWT 方式下,由于不断向碳钢表面均匀供氧,从Fe 3O 4锈层扩散出的二价铁离子 被迅速氧化,从而形成溶解度很低的Fe 2O 3致密层在Fe 3O 4锈层颗粒表面和晶粒间

污水处理工艺之AO(缺氧好氧)简介

2.2 AO工艺(缺氧好氧) 2.2.1 AO工艺原理 AO工艺也叫缺氧好氧工艺法,A(Anoxi的英文缩写)是缺氧段,主要用于脱氮;O(Oxic)是好氧段。是国外20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发出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新技 术工艺,它不仅能去除污水中的BOD 5 、CODcr而且能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氮化合物。工艺流程如下: 缺氧好氧工艺组合法,它的优越性是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生物脱氮功能,是将缺氧状态下的反硝化技术应用于好氧活性污泥法之前,所以A/O工艺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 A段溶解氧一般不大于0.2mg/L,O段溶解氧2~4mg/L。在完成O段回流的反硝化作用的同时,异养菌也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当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经过经缺氧水解后,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好氧池,充 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 3-N(NH 4 +)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 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 3-还原为分子态氮(N 2 )完 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 其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 脱氮过程一般包括三个过程,分别是氨化、硝化和反硝化: (1)氨化反应(Ammonification):污水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含氮有机物,在异养型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氨氮的过程;

(2)硝化(Nitrification):污水中的氨氮在硝化菌(好氧自养型微生物) 的作用下被转化为硝态氮的过程; (3)反硝化(Denitrification):污水中的硝态氮在缺氧条件下载反硝化菌 (兼性异养型细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N 2 的过程。 其中硝化反应分为两步进行,亚硝化和硝化: 第一步,亚硝化反应:2NH 4++3O 2 →2NO 2 -+2H 2 O+4H+ 第二步,硝化反应:2NO 2-+O 2 →2NO 3 - 总的硝化反应:NH 4++2O 2 →NO 3 -+H 2 O+2H+ 其中反硝化反应过程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3NO 3-+CH 3 OH→3NO 2 -+2H 2 O+CO 2 第二步:2H++2NO 2-+CH 3 OH→N 2 +3H 2 O+CO 2 第三步:6H++6NO 3-+5CH 3 OH→3N 2 +13H 2 O+5CO 2 2、系统脱氮原理 缺氧好氧组合工艺,其运行过程中,同时具有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即氨 氮在O池中未被完全硝化生成NO 3-,而是生成了大量的NO 2 --N,但在A池NO 2 -同 样被作为受氢体而进行脱氮;再者在A池中存在的NO 2-同样也可和NH 4 +进行反应 脱氮,即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 NH 4++NO 2 -→N 2 +2H 2 O 因此缺氧好氧组合工艺,在进水水质以及系统控制参数稳定的条件下也可达到理想的出水效果。 2.2.2 AO工艺特点 根据以上对生物脱氮基本流程的叙述,结合多年的污水脱氮的经验,我们总结出(A/O)生物脱氮流程具有以下优点: 1、将脱氮池设置在碳氧化和硝化池的前段,其一,使脱氮过程微生物能直接利用进水中的有机碳源,减少外加碳源量;其二,则通过好氧池混合液的回流 而使其中的NO 3 -在脱氮池中进行反硝化,且利用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特点,以提高污水中氮的去除率。

直流炉干湿态转换研究

直流炉干湿态转换研究 直流锅炉的工质一次地通过各受热面,汽水通道可分加热段、蒸发段、过热段。通过研究循环泵式启动系统控制原理及干湿态转换的机理,总结出直流炉干湿态转换操作及注意事项,为集控运行操作提高有效指导。 标签:直流炉;温度控制;水位控制;湿转干;干转湿 1 超临界直流锅炉的特点 水的临界状态点:压力22.115MPa,温度374.15℃。当水的状态参数达到临界点时,汽化潜热为0,汽水密度差也为0。因此,超临界压力下水变成蒸汽不再存在汽水两相区。直流炉汽水流程中无汽包,在給水泵的作用下,给水一次性地通过省煤器、水冷壁、过热器。它的循环倍率始终为1,与负荷无关。直流炉汽水通道由加热段、蒸发段、过热段三部分组成,各段没有固定的分界线。 2 湿态转干态 如图一,水位控制随负荷增加逐渐增切至温度控制。 在第一阶段以前,炉水循环泵运行,通过给水流量分控制离器水位。第一阶段:省煤器入口的给水流量保持某个最小值;当燃料量逐渐增加时,随之产生的蒸汽量也增加,从分离器疏水逐渐减小,给水流量应逐渐增加,以保证省煤器入口的给水流量某个最小值,此时分离器入口的湿蒸汽的焓值增加。 一点:分离器入口蒸汽干度达到1,饱和蒸汽流入分离器,此时没有水可分离,锅炉给水流量等于省煤器入口的给水流量,但仍保持在某个最小常数值。 切换阶段:省煤器入口的给水流量仍不变,燃烧率继续增加,在分离器中的蒸汽慢慢地过热(此时分离器压力不变),分离器出口实际温度仍低于设定值,温度控制还未起作用。所以此时增加的燃烧率不是用来产生新的蒸汽,而是用来提高直流锅炉运行方式所需的蒸汽蓄热。 二点:分离器出口的蒸汽温度达到设定值,进一步增加燃烧率,使温度超过设定值。第二阶段:进一步增加燃烧率,给水量也相应增加,锅炉开始由定压运行转入滑压运行,温度控制系统投入运行,由“煤水比”控制分离器出口的蒸汽温度及分隔屏出口的一级喷水减温器的前后温差,该温差是锅炉负荷的函数,当锅炉主蒸汽流量增加至设定值,锅炉正式转入干态运行。当分储水箱水位低至某一定值,炉水循环泵跳闸,检查关闭其出口门,大小溢流阀。 3 干态转湿态 如图二,随负荷降低,由温度控制切至水位控制。

P专题说明给水加氧加氨联合处理CWT运行方式

P专题说明给水加氧加氨联合处理C W T运行方式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专题说明10:给水加氧、加氨联合处理(C W T )运行方式 沁北600MW 超临界本生直流锅炉给水处理方式采用的是先进的给水加 氧、加氨联合处理(CWT )方式,其原理是在水处理过程中加入适量氧和微量氨,使锅炉水冷壁管内壁生成织密的溶解度小的赤铁矿物质(Fe 2O 3)保护 膜,可降低水冷壁管内壁水垢的生成。通过采用给水加氧、加氨联合处理 (CWT ),锅炉长期运行下压降也不会增加。另外本专题对沁北600MW 超临界本生直流锅炉的CWT 运行方式和操作步骤也作了推荐。 作为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的给水处理方式,国内目前采用的主要是挥发性物质处理、除联氨(AVT )方式,这是一种通过氨把PH 值调整到9以上,并在联氨脱氧的条件下抑制碳钢表面膜(即Fe 3O 4)的溶解度,防止全面腐蚀,同时也抑制 点腐蚀等局部腐蚀,以防止碳钢腐蚀的方法。AVT 运行方式自身有一定的缺陷,在AVT 方式下,锅炉热力系统金属表面会生成外层结构疏松的Fe 3O 4锈层,铁的腐 蚀产物不断在热负荷高的部位沉积,生成粗糙的波纹状垢层,从而增加流体阻力,造成锅炉压差不断上升,增大给水泵的动力消耗。另外,由于给水中铁堆积在锅炉水冷壁管、高压加热器系统,部分机组在同系统压差达到极限值时就会出故障。 沁北600MW 超临界本生直流锅炉给水处理采用的是在原来给水加氧处理(OT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的给水加氧、加氨联合处理(CWT )方式,其原理是在水处理过程中加入适量氧和微量氨,使锅炉水冷壁管内壁生成织密的溶解度小的赤铁矿物质(Fe 2O 3)保护膜,并把疏松的Fe 3O 4锈层的表面均匀覆盖起来。因 为Fe 2O 3比AVT (挥发物水处理)运行中的磁铁矿物质(Fe 3O 4)少溶于给水,所以 CWT 水处理系统可降低水冷壁管内壁水垢的生成。因此,通过给水加氧、加氨联合处理(CWT ),锅炉长期运行下压降也不会增加。 锅炉机组在AVT 无氧、高PH 值情况下,碳钢表面生成外层疏松的Fe 3O 4锈层 钝化膜,高温纯水中具有一定的溶解性,膜中的二价铁离子不断进入溶液中。而在CWT 方式下,由于不断向碳钢表面均匀供氧,从Fe 3O 4锈层扩散出的二价铁离子 被迅速氧化,从而形成溶解度很低的Fe 2O 3致密层在Fe 3O 4锈层颗粒表面和晶粒间

热控直流锅炉给水全程控制系统浅析

热控直流锅炉给水全程控制系统浅析 发表时间:2018-12-24T16:07:06.42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3期作者:张朝宏 [导读]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东北电力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辽宁省铁岭市 112000) 关键词:直流;锅炉;给水;控制 直流锅炉在当今发电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直流锅炉由于蓄热能力小,在外界扰动时,参数对扰动比较敏感,但是当主动改变锅炉负荷时,由于蓄热能力小,蓄热释放或储存的速度快,因而蒸发量及参数能迅速跟上变工况的要求,即可适应尖峰负荷要求,这是直流锅炉大面积使用的原因,这也就对自动控制控制系统提出来较严格的要求。 直流锅炉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被控对象,直流锅炉工作时,其加热区、蒸发区和过热区之间的界限并非是固定不变的,锅炉的任何输入量的变化都会引起输出量的变化,不像汽包锅炉那样,各个控制系统作为相对独立的系统进行分析,直流炉的各个系统是关联的,对直流锅炉的负荷适应性和动态特性的控制对热控全程控制提出更高要求。 下面以采用变速给水泵的给水全程控制为例进行分析。 大型单元机组多采用变速泵控制给水流量,对于滑参数启动和滑压运行的机组而言,一定要设法增加给水泵的流量以保证给水泵的工作点不致落在上限特性曲线的左边,同时也要增加出口压力以保证工作点不致落在最低压力Pmin线和下限特性曲线以下,为此采用变速给水泵的给水全程控制应包括三个子系统: 1.给水泵转速控制系统,根据锅炉负荷要求,控制给水泵转速,改变给水流量; 2.给水泵最小流量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回水量,维持给水泵流量不低于某个最小流量,以保证给水泵工作点不落在上限特性曲线的左边; 3.给水泵出口压力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给水调节阀,维持出口压力,保证给水泵工作点不落在最低压力Pmin线和下限特性曲线以下。 根据锅炉运行要求,点火之前按30%负荷要求的给水流量上水,当汽水分离器水位达到70%至75%高度时,放水阀相继打开防水,放水2分钟后按5%负荷要求的给水量上水,并用此流量的水冲洗管路。当水质合格后进行锅炉点火,将给水全程控制系统投入运行。 一.给水泵转速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如右图所示,这是一个串级系统,除一般三冲量外,增加了一个燃料量信号M作为前馈信号。上水时接点C1接通,接点C2、C3断开,付调节器PI2投入自动,这时构成一个单冲量给水量控制系统,定值器G1给出30%负荷对应的给水流量信号,使锅炉按30%负荷要求的给水流量上水。当汽水分离器水位达到70%--75%高度时,两个放水阀相继打开放水。当放水阀开度为2%时,通过延时继电器延时2分钟后使接点C1断开,接点C2、C3闭合。因为这时尚未点火,故饱和蒸汽流量信号D及燃料量信号M都是0,而水位高于给定值,主调节器反向积分,所以大值选择器的输出信号肯定是定值器G2的信号(5%),这时仍是一个单冲量给水量控制系统,由副调节器PI2维持按5%负荷要求的给水量上水,用以冲洗管路。待水质合格后,锅炉开始点火,随着负荷增加,汽水分离器水位开始下降,当主调节器输出、饱和蒸气流量信号和燃料量信号相加后大于定值器G2的信号后,这个系统转为串级系统。副调节器PI2的输出回路中设有保持器B。当给水泵出口压力小于最高压力Pmax时,保持器的输出即为副调节器PI2的输出,当给水泵出口压力随着转速增加而升到Pmax时,保持器不再接受副调节器输出信号,这是保持器中的电容在接点断开瞬间所储存的副调节器的输出信号作为他的输出信号,即给水泵转速不再升高,保持原有转速不变,副调节器PI2的整定参数应随给水泵的运行台数而自动改变。 二.给水泵最小流量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如右图所示,图中函数转换器f(x)用以模拟给水泵上限特性曲线,WG是给水泵流量,N是给水泵转数。调节器PI的任务是按照保证给水泵工作点落在上限特性曲线的左边。当给水泵转数升高而流量较小时,则开大回水阀SPM,反之,则关小回水阀。在给水泵启动之前,转数N=0,定值器G经过大值选择器送入PI调节器一个给定值信号,使回水阀处于开启状态。

P专题说明给水加氧加氨联合处理CWT运行方式

P专题说明给水加氧加氨联合处理C W T运行方式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专题说明10:给水加氧、加氨联合处理(C W T )运行方式 沁北600MW 超临界本生直流锅炉给水处理方式采用的是先进的给水加氧、加氨联合处理(CWT )方式,其原理是在水处理过程中加入适量氧和微量氨,使锅炉水冷壁管内壁生成织密的溶解度小的赤铁矿物质(Fe 2O 3)保护膜,可降低水冷壁管内壁水垢的生 成。通过采用给水加氧、加氨联合处理(CWT ),锅炉长期运行下压降也不会增加。另外本专题对沁北600MW 超临界本生直流锅炉的CWT 运行方式和操作步骤也作了推荐。 作为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的给水处理方式,国内目前采用的主要是挥发性物质处理、除联氨(AVT )方式,这是一种通过氨把PH 值调整到9以上,并在联氨脱氧的条件下抑制碳钢表面膜(即Fe 3O 4)的溶解度,防止全面腐蚀,同时也抑制点腐蚀等局部腐蚀,以防止碳 钢腐蚀的方法。AVT 运行方式自身有一定的缺陷,在AVT 方式下,锅炉热力系统金属表面会生成外层结构疏松的Fe 3O 4锈层,铁的腐蚀产物不断在热负荷高的部位沉积,生成粗糙的波 纹状垢层,从而增加流体阻力,造成锅炉压差不断上升,增大给水泵的动力消耗。另外,由于给水中铁堆积在锅炉水冷壁管、高压加热器系统,部分机组在同系统压差达到极限值时就会出故障。 沁北600MW 超临界本生直流锅炉给水处理采用的是在原来给水加氧处理(OT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的给水加氧、加氨联合处理(CWT )方式,其原理是在水处理过程中加入适量氧和微量氨,使锅炉水冷壁管内壁生成织密的溶解度小的赤铁矿物质(Fe 2O 3)保护膜,并 把疏松的Fe 3O 4锈层的表面均匀覆盖起来。因为Fe 2O 3比AVT (挥发物水处理)运行中的磁铁 矿物质(Fe 3O 4)少溶于给水,所以CWT 水处理系统可降低水冷壁管内壁水垢的生成。因此,通 过给水加氧、加氨联合处理(CWT ),锅炉长期运行下压降也不会增加。 锅炉机组在AVT 无氧、高PH 值情况下,碳钢表面生成外层疏松的Fe 3O 4锈层钝化膜,高 温纯水中具有一定的溶解性,膜中的二价铁离子不断进入溶液中。而在CWT 方式下,由于不断向碳钢表面均匀供氧,从Fe 3O 4锈层扩散出的二价铁离子被迅速氧化,从而形成溶解度很 低的Fe 2O 3致密层在Fe 3O 4锈层颗粒表面和晶粒间沉积,封闭了Fe 3O 4垢层的表面和孔隙而形成 致密的“双层保护膜”,从而有效地抑制热力系统金属的腐蚀。 给水加氧、加氨联合处理(CWT )与AVT 相比,有以下优点: a) 可抑制锅炉水冷壁管结垢的附着量; b) 可抑制锅炉压差上升原因的波纹状结垢的生成; c) 可抑制锅炉凝结水中含铁量;

给水处理

给水处理 为了减轻或防止锅炉给水对金属材料的腐蚀,减少随给水带入锅炉的腐蚀产物和其它杂质,防止因采用给水减温引起混合式过热器、再热器和汽轮机积盐,就必须对给水进行处理。 对不同的给水处理方式,DL/T 805.4-2004中规定了给水氢电导率、pH、溶解氧及铁、铜等控制指标,其目的是在尽可能降低给水中杂质浓度的前提下,通过控制给水中的这些化学指标,以抑制水、汽系统中的一般性腐蚀和流动加速腐蚀(flow-accelerated corrosion 简称FAC)。 锅炉给水分低压给水和高压给水。从凝结水泵到除氧器的给水称低压给水,从给水泵进入锅炉的给水称高压给水。在火电厂的给水系统中金属材料主要有碳钢、不锈钢或铜合金。无论给水水质如何,水对金属材料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腐蚀作用。腐蚀是指材料与环境反应而引起的材料的破坏或变质,如铁生锈、不锈钢晶粒敏化、铜生成铜绿等。如果不对给水进行处理,大多数腐蚀产物都会随给水带入锅炉,并容易沉积在热负荷较高的部位,影响热的传导,轻则缩短锅炉酸洗周期,重则导致锅炉爆管。 对给水进行处理是指向给水加入水处理药剂,改变水的成分及其化学特性,如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以降低给水系统的各种金属的综合腐蚀速率。相比较而言,金属在纯净的中性水中的腐蚀速率往往比在弱碱性的水中高。所以,几乎所有的锅炉给水都采用弱碱性处理。 第一节火电厂中与给水有关的概念及指标 在火电厂中,不同的压力等级的锅炉对给水水质要求是不同的。对于同一压力等级的锅炉,不同的标准(例如,国标、行标)对给水水质要求也是不同的。本节将有关概念及水质指标进行说明。 1 压力等级的划分 在火力发电厂中,一般标准所涉及到锅炉的压力等级通常是按锅炉出口过热蒸汽的压力划分的,其划分标准以及对应的炉型、机组容量和主要用途见表7-1。在特殊情况下,也有按汽包压力等级划分,如DL/T 805.2-2004。 2 汽包锅炉的产汽过程和对水质要求 2.1汽包锅炉的产汽过程 锅炉给水经省煤器加热后进入汽包内的给水分配管,经汽包下降管进入下联箱,再进入水冷壁管,吸收热量后变成汽、水混合物返回到汽包,并在汽包内经过多次汽、水分离后,蒸汽进入到过热器进一步加热至规定的温度,然后进入汽轮机做功,而在汽包内汽、水分离装置分离出来的炉水与给水一起进行再循环的产汽过程。 2.2 汽包锅炉对水质要求 1)与直流锅炉相比,对锅炉给水水质要求相对较低; 2)允许炉水在产生蒸汽的过程中进行深度浓缩,但排污率不得低于0.3%; 3)是否配备凝结水精处理设备由机组容量及其它配置而定。 3 直流锅炉对水质要求 所谓的直流锅炉,就是锅炉没有汽包,给水经过省煤器加热后进入给水分配联箱,然后进入水冷壁管,吸收热量后全部变成蒸汽。 直流锅炉对水质要求有以下特点: 1)与汽包锅炉相比,对锅炉给水水质要求相对较高; 2)在产生蒸汽过程中不允许炉水浓缩; 3)必须配备凝结水精处理设备。

污水处理好氧细菌培养规程

污水处理好氧细菌培养规程 一、培养前的准备工作 1、各构筑物建成,并经清池清除建筑垃圾,静压试验证明无渗漏,无下沉位移,最后按有关规程验收合格。 2、电器、机械、管路等全部设备建成并经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正常。最后按有关规程验收合格。 3、根据日后运行管理需要,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站)需进行最基本的常规化验测试,如 pH、水温、COD、DO、生物相等,用以指导活性污泥的培养过程和日常运行。 4、基础数据的调查摸底,包括污水流量昼夜变化情况,水质(pH、水温、COD、BOD5/CODCr 、含氮、含磷、有毒物质等)及其变化情况,各种设施和设备的技术参数。5、根据处理水质状况备足必需的营养物(碳源:大粪及淀粉、氮源:尿素、磷源:普钙Ca(H2PO4)2),以备缺什么补什么。 6、操作人员应熟悉整个系统的管道布置和公用工程方面的情况,了解污泥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控制要求。 7、人员到位,自培养和驯化后一般应使系统连续运行,不能脱人。 8、编制必要的化验和运转的原始记录报表以及初步的建章立制。从培菌伊始,逐步建立较规范的组织和管理模式,确保启动与正式运行的有序进行。 二、培菌 1. 向好氧池注入清水(同时引入生活污水)至一定水位,并注意水温 2. 按风机操作规程启动风机,鼓风。

3. 向好氧池投加经过滤的浓粪便水(当粪便水不充足时,可用化粪池和排水沟内的污泥补充。),使得污泥浓度不小于1000mg/L,BOD达到一定数值。 4. 有条件时可投加活性污泥的菌种,加快培养速度。 5. 按照活性污泥培养运行工艺对反应池进行曝气、搅拌、沉降、排水。 水气体积控制在1:(5~10)。曝气时间采取6h充氧,4h停机的方式进行,排水参见7。 6. 通过镜检及测定沉降比、污泥浓度,注意观察活性污泥的增长情况。并注意观察在线PH值、DO的数值变化,及时对工艺进行调整。 7. 测定初期水质及排水阶段上清液的水质,根据进出水NH3-N、BOD、COD、NO3-、NO2-等浓度数值的变化,判断出活性污泥的活性及优势菌种的情况,并由此调节进水量、置换量、粪水、碳源、氮源、磷源的投加量及周期内时间分布情况 8. 注意观察活性污泥增长情况,当通过镜检观察到菌胶团大量密实出现,并能观察到原生动物(如钟虫),且数量由少迅速增多时,说明污泥培养成熟,可以进生产废水,进行驯化。 三、活性污泥的驯化(调试)步骤 1. 通过分析确认来水各项指标在允许范围内,准备进水。 2. 开始进入少量生产废水,进入量不超过驯化前处理能力的20%。同时补充新鲜水、粪便水及氮源。 3. 达到较好处理后,可增加生产废水投加量,每次增加不超过10~20%,同时减少氮源投加量。且待微生物适应巩固后再继续增生产废水,直至完全停加氮源。同步监测出水CODcr 浓度等指标,并观察混合液污泥性状。在污泥驯化期还要适时排放代谢产物,即泥

600MW超临界机组的给水控制的分析

600MW超临界机组给水控制的分析 王富有 南京科远自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100 摘要:汽包炉的给水控制是相对独立的,而超临界机组锅炉给水控制则是和燃烧、汽温等系统相互耦合在一起的,因此直流炉的给水控制相对于汽包炉而言要复杂些。同时给水控制系统又是超临界机组热控系统中的重点,对提高机组的控制自动化程度、减少启停误操作、缩短机组启动时间、提高机组启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实现机组级自启停(APS)控制的一个技术关键。本文以某超超临界600MW机组为例,介绍锅炉给水调节系统的控制。 关键词:600MW,超临界,给水,焓,煤水比,自动调节 一、超临界机组给水系统的控制特性 汽包炉通过改变燃料量、减温水量和给水流量控制蒸汽压力(简称汽压)、蒸汽温度(简称汽温)和汽包水位,汽压、汽温、给水流量控制相对独立。而直流炉作为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被控对象,其主要输出量为汽温、汽压和蒸汽流量(负荷),其主要的输入量是给水量、燃烧率和汽机调门开度,由于是强制循环且受热区段之间无固定界限,一种输入量扰动将对各输出量产生作用,如单独改变给水量或燃料量,不仅影响主汽压与蒸汽流量,过热器出口汽温也会产生显著的变化,所以比值控制(如给水量/蒸汽量、燃料量/给水量及喷水量/给水量等)和变定值、变参数调节是直流锅炉的控制特点。 实践证明要保证直流锅炉汽温的调节性能,维持特定的煤水比来控制汽水行程中某一点焓(分离器入口焓)达到规定要求,是一个切实有效的调温手段。当给水量或燃料量扰动时,汽水行程中各点工质焓值的动态特性相似;在锅炉的煤水比保持不变时(工况稳定),汽水行程中某点工质的焓值保持不变,所以采用微过热蒸汽焓替代该点温度作为煤水比校正是可行的,其优点在于: 1) 分离器入口焓(中间点焓)值对煤水比失配的反应快,系统校正迅速; 2) 焓值代表了过热蒸汽的作功能力,随工况改变焓给定值不但有利于负荷控制,而且也能实现过热汽温(粗)调正。

污水处理各工艺原理及特点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各种工艺总结1、缺氧——好氧(A1/O) 当仅需要脱氮时,宜采用A1/O 法,当污水经预处理和一级处理后,首先进入缺氧池中,利用氨化菌将污水中的有机氮转化为NH3—N,与原污水中的NH3—N一并进入好氧池,在好氧池中,除与常规活性污泥法一样对含碳有机物进行氧化外,在事宜的条件下,利用亚硝化菌及硝化菌,将污水中的NH3?N硝化生成—N ,为了 达到污水脱氮的目的,好氧池中硝化混合液通过内循环回流到缺氧池,利用源污水中的有机碳作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将—N 还原成N2。缺氧池设在好样池之前,当水中碱度不足时,由于反硝化可以增加碱度,因此可以补偿硝化过程中对碱度的消耗。 污水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出水 回流污泥剩余污泥 图1 A1/O 脱氮生物处理工艺图 1.1 基本原理 污水在好氧条件下是含氮有机物被细菌分解为氨,然后在好氧自养型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亚硝酸盐,再经好氧自养型硝化细菌作用转化为硝酸盐,至此完成硝化反应; 在缺氧条件下,兼性异养细菌利用或部分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碳源为电子供体,以硝酸盐替代分子氧作电子受体,进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质,同时,将硝酸盐中氮还原成气态氮,至此完成了反硝化反应。A1/O工艺不但能取得比较满意的脱氮效果,而且通过上述缺氧——好氧循环操作,同样可取的高的COD和BOD的去除率。 1.2 工艺特点 (1)A1/O 工艺同时去除有机物和氮,流程简单,构筑物少,只有一个污泥回流系统和混合液回流系统,节省基建费用。 (2)反硝化缺氧池一般无需外加有机碳源,降低了运行费用。 (3)因为好氧池在缺氧池后,可使反硝化残留的有机物得到进一步去除,提高出水水质。

生物膜法-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废水物化处理的原理与工艺-水汇总

第四章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2——生物膜法 第一节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 生物膜法又称固定膜法,是与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类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土壤自净过程的人工化和强化;与活性污泥法一样,生物膜法主要去除废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同时对废水中的氨氮还具有一定的硝化能力; 主要的生物膜法有:①生物滤池:其中又可分为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等; ②生物转盘;③生物接触氧化法;④好氧生物流化床等。 一、生物膜的结构 1、生物膜的形成 生物膜的形成必须具有以下几个前提条件:①起支撑作用、供微生物附着生长的载体物质:在生物滤池中称为滤料;在接触氧化工艺中成为填料;在好氧生物流化床中成为载体;②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即废水中的有机物、N、P以及其它营养物质;③作为接种的微生物。 (1 生物膜的形成: 含有营养物质和接种微生物的污水在填料的表面流动,一定时间后,微生物会附着在填料表面而增殖和生长,形成一层薄的生物膜。 (2 生物膜的成熟: 在生物膜上由细菌及其它各种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膜对有机物的降解功能都达到了平衡和稳定。 生物膜从开始形成到成熟,一般需要30天左右(城市污水,20 C

2、生物膜的结构 生物膜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生物膜结构示意图 (1 生物膜的性质: ①高度亲水,存在着附着水层; ②微生物高度密集:各种细菌以及微型动物,这些微生物起着主要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作用,形成了有机污染物——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食物链。 (2 生物膜降解有机物的过程: 3、生物膜的更新与脱落 (1 厌氧膜的出现:

好氧污水处理的降解特性

好氧污水处理的降解特性 苯胺类化学品广泛用于染料、农药、橡胶以及油漆的制造中[1, 2, 3],此类化学品易随着工业废水、农业径流水、生活污水排放到环境中,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4, 5]. 化学品在环境中的去除途径主要有挥发、水解、吸附[6, 7]和生物降解. 由于苯胺类化学品亨利常数较低,且不含有易于水解的官能团,挥发和水解并非其在污水处理厂中的主要去除过程[8],而主要是以生化作用去除含苯胺类化学品的废水[9, 10]. 在以生化方法为主要工艺的污水处理厂中,pH、温度、微生物活性、活性污泥浓度以及水力停留时间等条件对化学品的去除过程影响较大[11]. 因此研究苯胺类化学品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归趋过程,对于评估其环境暴露,环境风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降解性测试目前普遍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化学品生物降解性测试导则,包括快速生物降解性301、固有生物降解性302和模拟生物降解性303A[12],利用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来评估其在环境中的归趋过程. 模拟生物降解303A与快速生物降解性测试(301系列)的不同之处在于测试过程中活性污泥的浓度高低以及活性污泥是否经过驯化等; 模拟生物降解303A是更高水平的测试,更接近于实际情况,比快速生物降解性301、固有生物降解性302的结果更真实和可靠[13],能为评估化学品在污水处理厂的去除和归趋提供有效的实验数据[14]. 4-硝基苯胺以及氯代苯胺是一类典型的苯胺取代物,可以通过皮肤以及眼睛渗透进动物体,具有潜在的致癌以及诱发基因突变[15, 16]的严重影响,近年来许多国家将此类物质列为优先污染物[17, 18],4-异丙基苯胺主要来源于除草剂异丙隆的合成和代谢[19],但是关于它们的环境风险影响现在文献中鲜有报道,因此,本文在303A方法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条件下4-硝基苯胺、 4-异丙基苯胺和2-氯-4-硝基苯胺的生物降解性,探讨了这3种化学品的生物降解动力学及降解影响因素,以期为此类化学品的环境暴露评估以及废水处理提供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好氧生化污水处理模拟系统见图 1; 液质联用仪(; TOC分析仪(3100,耶拿,德国); 分析天平(MS105DU,梅特勒,瑞士); 高速冷冻离心机; 水质多参数测定仪(HQ 40d,哈希,美国); 纯水器.

第六讲 直流炉给水控制系统(12页)

第四章直流炉给水控制系统 直流锅炉给水调节系统具有多重控制任务: (1)维持中间点温度等于定值; (2)快速跟随燃料量,保证燃水比,共同满足负荷要求; (3)调整中间点温度,实现过热汽温粗调。 第一节直流炉给水系统的特点 一、汽包炉给水系统特点 在汽包锅炉中,汽包把整个锅炉的汽水流程分隔成三部分,即加热段(省煤器)、蒸发段(水冷壁)和过热段(过热器)。这三段受热面面积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汽包除作为汽水的分离装置外,其中的存水和空间容积还作为燃水比失调的缓冲器。 当燃水比(给水跟踪燃料流量的比例关系)失调后,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非事故的范围内),并不改变原来那三段受热面面积的大小。例如,增加给水流量,给水量的变化就破坏了原来的平衡状态,汽包水位升高了;但由于燃料流量没有变化,所以蒸发段的吸热量及其产生的蒸汽量可近似认为不变。因为过热段的受热面是固定的,因此出口汽压、汽温都不会有什么变化,如同燃水比未失调一样。如果燃料方面的变化破坏了原来的平衡状态,比如燃料量增加,蒸发段就会产生较多的蒸汽,但同时过热段也吸收了较多的热量,所以可使汽温变化不大,然而此时出口蒸汽压力和流量却都增加了。由于给水流量没有改变,汽包中的部分水变成了多蒸发的那部分蒸汽,所以汽包水位降低了。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在汽包锅炉中,水位是燃水比是否失调的标志。用给水流量调节水位,实质上起到了间接保持燃水比不变的作用。 二、直流炉给水系统特点 直流炉的汽水流程中既没有汽包,又没有炉水小循环回路。直流炉是由受热面以及连接这些受热面的管道所组成,图4-1是直流炉汽水流程示意图. 给水泵 图4-1直流炉汽水流程示意图

锅炉给水加氧处理技术及其在锅炉上的应用

锅炉给水加氧处理技术及其在锅炉上的应用 吉林电力2003年03期 刘志华盛春林(双辽发电厂吉林双辽136400)马文静(苏州热工研究所江苏苏州215004) 摘要:在介绍给水加氧处理原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影响氧化膜形成的因素,介绍了我国首台亚临界压力锅炉(1021t/h)进行给水加氧处理试验的试验前准备情况、试验经过、给水加氧处理运行主要控制指标及操作规范,最后进行了技术指标和经济效益比较. 关键词:亚临界压力锅炉.给水处理.双层氧化膜. 中图分类号:O69;TK22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5306(2003)03-0005-04 作者简介:刘志华(1968-),男,工程师,从事电厂化学专业管理工作。收稿日期:2003-02-25 给水加氧处理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锅炉给水处理技术,它与给水除氧截然相反,是在高纯度的锅炉给水中加入适量的氧化剂(通常为气态氧),同时加入微量的氨进行给水水质调节。为了进一步减少机组水、汽和热量损失,降低热力系统的结垢、腐蚀和积盐速率,提高机组整体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延长凝结水精处理混床的运行周期,降低系统的含铁量,全面提高化学监督管理水平,2001年5月至2002年1月,在低磷酸盐处理、全挥发性处理应用试验基础上,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电热工研究院、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双辽发

电厂共同在双辽发电厂1号锅炉上进行了给水、炉水的加氧处理方式优化试验,确定了1号锅炉采用给水加氧、加氨,炉水加氢氧化钠处理的最佳方式。1号锅炉自2002年1月实施给水加氧处理后,效果较好。1给水加氧处理原理 给水加氧处理(简称为OT)是指从凝结水精处理混床出口和除氧器出口加入氧气、氨,在微碱性的高纯度水中,氧气能够使碳钢表面形成双层氧化膜,一层是紧贴碳钢表面的磁性氧化铁(Fe3O4),表面一层 是以Fe 2O 3 为主的阻挡层。在高温流动的水中致密的Fe 2 O 3 溶解度很低, 起到防止碳钢腐蚀的作用。 金属表面氧化膜层要能起保护作用,必须具备下面两个条件:一是氧化物层必须是难溶的、无裂缝和无孔的,金属氧化成氧化物的速度,即金属的溶出速度要小,不至于因此影响到机组的使用寿命;二是若因运行中的机械或化学原因,损坏了氧化膜层,则必须有修复这些损坏部位膜的条件和能力。 碳钢表面形成的表面保护膜(氧化物层、钝化层)的成分和结构,受碳钢在水中电位的影响,还受水溶液中pH值和阴离子种类的影响,因此在碱性调节的给水或中性、加氧调节的给水中,碳钢表面保护层是不同的。 1.1铁氧化膜的形成机理 给水全挥发性处理时,在纯水中与水接触的金属表面覆盖的铁氧化物层主要是Fe3O4。在Fe3O4层形成过程中,由金属表面逐步向金属内部氧化生成了比较致密的内伸Fe3O4薄层,Fe3O4层从钢的原始

污水厌氧处理与好氧处理特点比较

污水厌氧生化处理 厌氧生物处理与好氧生物处理特点比较(优缺点) 厌氧生物处理是在厌氧条件下,由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污水或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并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最终产物的过程。在不充氧的条件下,厌氧细菌和兼性(好氧兼厌氧)细菌降解有机污染物,又称厌氧消化或发酵,分解的产物主要是沼气和少量污泥,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和好氧生物处理后的污泥。 1、厌氧生物处理的优点 ⑴容积负荷高,典型工业废水厌氧处理工艺的污泥负荷(F/M)为~(kgMLVSS?d),是好氧工艺污泥负荷~(kgMLVSS?d)的两倍多。在厌氧处理系统中,由于没有氧的转移过程,MLVSS可以达到好氧工艺的5~10倍之多。厌氧生物处理有机容积负荷为5~10kgBOD 5 /(m3?d),而好氧生物处理有机容积负荷只有~(m3?d),两者相差可达10倍之多。 ⑵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厌氧生物处理的有机负荷是好氧工艺的5~10倍,而合成的生物量仅为好氧工艺的5%~20%,即剩余污泥产量要少得多。好氧生物处理系统每处理 1kgCOD Cr 产生的污泥量为250~600g,而厌氧生物处理系统每处理1kgCOD Cr 产生的污泥量 只有20~180g。且浓缩性和脱水性较好,同时厌氧处理过程可以杀死污水和污泥中的一 部分寄生虫卵,即剩余污泥的卫生学指标和化学指标都比好氧法稳定,因而厌氧污泥的处理和处置简单,可以减少污泥处置和处理的费用。 ⑶厌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较少,仅为好氧工艺的5%~20%,因而处理氮磷缺乏的工业废水时所需投加的营养盐量就很少。而且厌氧微生物的活性比好氧微生物要好维持得多,可以保持数月甚至数年无严重衰退,在停运一段时间后能迅速启动,因此厌氧反应器可以间歇运行,适于处理季节性排放的污水。 ⑷好氧微生物处理每去除1kgCOD Cr 因为曝气要耗电~1kWh,而厌氧生物处理就没有曝气带来的能耗,且处理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污水时不会产生泡沫等问题,不仅如此,每 去除1kgCOD Cr 的同时,产生折合能量超过12000kJ的甲烷气。 ⑸好氧处理的曝气过程可以将污水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吹脱出来而产生大气污染,厌氧处理不存在这一问题,同时可以降解好氧工艺无法降解的物质,减少氯化烃类等有毒高分子有机物的毒性。 ⑹厌氧处理的反应是由多种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微生物协同发挥作用的连续微生物过程,远比好氧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过程复杂。因此厌氧生物处理可以对好氧微生物处理法不能降解的一些大分子有机物进行全部或部分的降解。

采用控制中间点焓值的直流炉给水控制系统

采用控制中间点焓值的直流炉给水控制系统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071003) 何同祥 牛玉广 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沈阳 110036) 王存旭 韩希昌 Once-through Boiler Feed Water Control System Using Intermediate Enthalpy Point Control Mode He Tongx iang,N iu Yuguang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 er Univ ersity Baoding071003 W ang Cunx u,Han X ichang Shenyang Electric Pow er Traning Schoo l Shenyang110036 关键词 直流锅炉 给水控制系统 中间点 焓值 摘 要 对给水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案、焓值测量实现方法、焓值定值的产生及部分技术措施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Key words o nce-thro ug h boiler feedw ater contr ol system inte rmediate point enthalpy Abstract The basic sch em e of feedwa ter co ntro l system,methods of enthalph measurement,productio n of definite va lue o f enthalpy,a nd some technical measures are intro duced a nd ana ly sed. 神头第一电厂6号炉为捷制670t/h直流炉,燃烧系统采用直吹式制粉系统,给水系统采用3台50%容量的电动调速泵,配100%主给水调节门和30%旁路调节门。为解决锅炉经常爆管问题,汽水分离器改为满水位运行方式,6号炉为实际意义上的纯直流炉。原控制仪表为捷克产组装仪表,现用IN FI90分散控制系统对6号机组CCS系统进行了改造。 在协调控制方式下的给水控制系统具有多重控制任务:保证给水稳定、保证水燃比、满足负荷要求及实现过热汽温粗调。经过多次优化调整,确定了一套以控制中间点(微过热蒸汽)焓值为基础的串级给水控制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为协调控制系统顺利投运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基本控制方案 1.1 控制中间点温度存在的问题 由于纯直流炉水—汽转换一次完成,负荷和各级过热汽温对给水比较敏感,给水控制系统必须首先保证给水及时跟随燃料量,保证水燃比。当水燃比失调时,不但影响中间点温度(微过热汽温),而且影响各级过热汽温。当负荷变化时,由于锅炉蓄热量小,必须靠燃料、水协调动作来响应负荷变化要求。因此,给水控制系统具有多重控制任务:维持中间点温度在适当范围内;快速跟随燃料量,保证水燃比,共同满足负荷要求;实现过热汽温粗调。 在调试初期曾采用中间点温度串级控制系统,在稳定负荷时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但是当运行人员中间点温度定值偏置较低、且遇到较大幅度减负荷时,由于给水相对燃料有一定滞后,可能造成中间点进入饱和区甚至不饱和区。 中间点进入饱和区后,在一定范围内加减给水流量(如20t/h),不会造成中间点温度变化;进入不饱和区后,温度/给水流量变化率也较小。这样,一旦中间点进入饱和区或不饱和区,在较长时间内不能退出。 另外,由于中间点温度长时间存在偏差,积分作用逐渐累积,往往会造成退出饱和区时减水过量,中间点温度超温,减温水流量突增,实际负荷 26 华东电力1999年第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