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麻药中加入少量肾上腺素的目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麻药中加入少量肾上腺素,作为常规在临床上普遍应用。
理论依据是利用肾上腺素的α效应,收缩血管,延缓局麻药吸收,以减少局麻药中毒反应和延长麻醉时间。
为了保证应激状态下全身血流的合理分配,肾上腺素对全身血管效应有高度的选择性。
其对皮肤粘膜血管反应最为敏感,其次是内脏血管,对肌肉血管呈扩张效应,对心脑血管几乎无收缩作用。
故在局麻药中加入少量肾上腺素,可以收缩皮肤粘膜血管,即可以延长麻醉药的作用时间;也可以判断麻醉药是否注入血管内,以减少和防止麻醉药中毒反应。
局部麻醉药(local anaesthetics),是一类能在用药局部可逆性的阻断感觉神经冲动发生与传递的药品,简称“局麻药”。
在保持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可逆的引起局部组织痛觉消失。
一般的,局麻药的作用局限于给药部位并随药物从给药部位扩散而迅速消失。
最早应用的局麻药是从南美洲古柯树叶中提出的生物碱可卡因(cocaine),但由于吸收后毒性大,使用受到限制。
1904年根据可卡因的化学结构特点,人工合成了低毒性的普鲁卡因(procaine)后,使用范围不断扩大。
1943年合成的利多卡因(lidocaine)则是酰胺类局麻药的典型。
根据化学结构类型,可将局部麻醉药分为:对氨基苯甲酸酯类(普鲁卡因、苯佐卡因)、酰胺类(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氨基醚类及氨基酮类(达克罗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