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家婚俗简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子于归

——简述自然喜庆的湘西南侗家婚俗

中文二班

20091141220

梁清华

我的家乡会同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东枕雪峰山脉,南倚云贵高原,西接黔东南侗乡苗寨,县内侗、苗、瑶、满等17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3.6%,下设六个侗族苗族自治乡,因山林阻塞,民众保守,倒传承下来了很多古老的习俗,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湘西南会同地区的侗家婚俗。

跟汉族相比,侗家青年拥有较多的恋爱自由。侗家姑娘从来不是锁在深闺的,平常人家的女儿要出山下地劳动,殷实人家的闺女也经常会结伴上河边捣衣,富贵之门也不会是深宅大院,这里,一切都是敞开的,山寨里的风是自由的,山间河畔都是对歌传情的好地方。

五日一次赶场更是青年人的盛会,如果小伙子看上了哪个姑娘,他会找机会传张纸条,或者故意踩掉对方的鞋后跟,或是唱歌表达自己的情意,如果姑娘合意了,便会和他约会,不称心的只作什么事也没发生。也有读书人家的女儿,要做雅的,会有抛绣球的,绣球是姑娘针针线线绣的,绣楼是搭在荷塘边的,很明显是对小伙子一个不小的考验。

当然,自由不等于随便,湘西南与黔东南毗邻山区的侗家人,男女结婚虽有采用武力,明火执杖地抢婚的,但一般也要走过场,就算

彼此情投意合,表面上也要找媒人两头串通。男方首先请媒人去向女方父母“问茶”,如果媒人突然跑来家里讨茶喝,那可就不是单纯的口渴,要是家里正在妙龄的女儿已经许了人,父母就会说“闭着眼给了别人了”,要是还待字闺中,不管成或不成,总会先请客人进屋喝杯清茶的。

父母许可后,再经过女方“访人家”,男女“合八字”,男方对女方“下定”(俗称“号妹子”),男方向女方“讨日子”,便可以按六礼(初茶、再茶、节敬、年敬、求庚、拜堂)来操办婚事了。

挑个吉日,男青年带着“耳朵粑粑”(一种大小与酒杯口差不多的糍粑)等礼物,去女方家拜见岳父岳母,作为定亲礼,另一套首饰——手镯、项圈、耳环和发簪,一般是银质的,侗家人并不在乎它值多少钱,只是民俗喜欢佩戴一些银饰,或是地方湿热,防风湿吧。女方父母派“传喜人”将“耳朵粑粑”分别送给亲戚朋友,这叫发“请柬”,一般不告诉婚礼日期。当结婚良辰到时,亲友又会收到两个粑粑,这时全家老少着新衣,带着礼信去喝喜酒。

古人以男为阳,以女为阴,男女婚姻即是阴阳运动的具体表现。早晨寅卯之时,傍晚申酉之际,正是阴阳二气平分秋色的最佳状态,古人认为在这个时候迎娶新娘,有利于阴阳的和谐统一,以求夫妻恩爱,白头偕老。所以,有的侗寨“晨婚”,作“阴随阳往,夫唱妇随”解,有些侗寨“夜娶”,认为是“阳往阴来,夫迎妇归”之意。

会同娶亲一般都是深夜,男家大队的迎亲队伍,除吹鼓手外,每人举着一个松明火把,穿山过坳,越溪串案,火红一片,活像一条翻

腾跳跃的火龙,加上唢呐锣鼓的伴奏,寂静的偏乡僻寨,越发显得欢快热闹。

很多民族都“哭嫁”,侗家的哭嫁有她自己的特色,与众不同在她的“哭嫁歌”。在女方家,出嫁的头天晚上所有亲戚房族姐妹都来陪伴新娘,唱哭嫁歌。哭嫁歌的内容主要是唱父母的养育之恩,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即将离别的依依愁绪,唱到离别伤心处,满堂悲声。

因为是“夜娶”,女家族里的婶娘伯娘们后半夜就忙碌了,留一两个心灵手巧的帮女儿整理发髻、着装、穿戴,其他的就在灶屋里准备敬神和待客的茶酒点心。迎亲的队伍到了,先在禾塘里一番吹打,众人便簇拥着新郎官进入中堂,整个过程岳父岳母都不轻易露面,自有叔伯媒人招呼。

大红花烛烧起来,小三牲(无腿的鱼,双腿的鸡鸭,四腿的猪脚)、茶酒上了桌,鞭炮响起,女方长辈族人陆续上来祝福叮呤一番,都是吉利话,也有的老人说唱一些老话教导新人怎么居家过日子的,新郎但施礼许诺“定不能苦了您家妹妹”。上来祝福的长辈会把准备好的喜布挂上新郎肩上,喜布是当地自制的绣着龙凤、鸳鸯、蝴蝶、荷花等吉祥物的大红或粉红的比较精细的缎子,用来做被单的面儿的,现在简便些,有的长辈也就直接送市面上买的被单或毯子了。“挂喜”由女家父母压轴,岳母哭诉交代完毕,新娘就可以出阁了。

帮忙送女的伯婶把一只装满了粳米的竹笙摆上桌,于中放一个红包,这是给女儿带走了,意指我家女儿是带了口娘来的,婆家不能当个白吃饭的亏待了。接着姑娘穿着吉服,由弟弟(阿舅)背出闺房,

绕着八仙桌小碎步走上三圈,脚步不很快,表示对姐姐的不舍。如果女方故意磨蹭,男方的队伍就在中堂门口吹吹打打闹起来,暗示亲家不要误了吉时。这时,来帮忙的小伙子们已在女方亲属的协助下麻利地把家具、电器、床上用品等嫁妆搬上迎亲的车上去了。

如果新娘家没有兄弟的话,也有叔伯兄弟待劳的,他们自然也愿意,毕竟新郎官给这“送亲阿舅”的红包可绝不会太寒酸。当然,也有新郎自己背的,那他可得“小心”脚下了,新媳妇的叔伯可能会丢几个鞭炮考验一下他,这时候,他可不能让背上的新娘子有半点闪失,否则娘家人可就不依了,不过,现在,大家也就是玩,不用太紧张。

新娘子一路由自家一群女伴簇拥着:一个闺蜜撑起红伞,因为新娘子怕羞;再一个伴娘提着火炉,炉里装了娘家火塘里的草木灰,意是姑娘要正式离开娘家上夫家过日子了;另有几个女伴给新娘提些贴己的物件紧跟着。一路说说笑笑,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会同古婚俗以三日为期,正是古人“天地人”三才观最简单的体现。喝三天二夜酒,侗族人结婚闹新房这三天不分大小、不论辈份,寨子里一片欢腾,似乎喜事不是一对人、一家人的,而是大家的、一族的、一寨子的。

队伍要在太阳出来前赶到男家,也是图个吉利。新娘子在这途中一般是不会走一步的,可以坐车、可以抱、可以背,就是不能走,这一天她就是所有人的中心,所有人都是衬托花儿的叶。以前没车的,或是山路不好走的,新郎官也是不好做当的,万一实在是累了,也可以让男方派来迎亲的伴娘背几步,表示婆家不得轻慢。当然,有个别

体贴的新娘子也有自愿走的,这又另当别论了。

迎亲队伍一到男家门口,鞭炮放起来,一切又开始沸腾了,所有人都投入了恣情的狂欢。新郎官背新娘进新房,会有一个公认的有福气的和善妇人捧着杯蜜饯圆茶候在院门外,新娘接过茶,不一定要喝,但得接,意思是以后就是这家人了,圆茶蜜饯也就是“甜甜蜜蜜、圆圆满满”的意思。进了新房,就要使点“心计”了,当地有说法是“新人谁先坐到床头,谁就当家理财”。

与此同时,至亲的叔伯们热情地把女方的皇客(女家很重要的亲属)迎进堂来,族里的媳妇辈伺候这些贵客洗过风尘,便摆上茶果来,请族里有名望的老人陪聊着,其他人则帮忙搬嫁妆。圆亲娘(有福的、能言善道的中老年妇人)铺床、布置新房,边布置边唱叨着祝福的话。床上、被子里、柜子里、新鞋里、马桶里(尿桶是有盖有手柄的木桶),到处都撒上了枣子、桂子和一些小干果粒等,还有的地方藏了红包,这也算新娘子给众人的见面礼,感谢大家费心思了。打点好了,圆亲娘会让一个活泼伶俐的小男孩在新床上打几个滚,祝愿新人早上贵子。然后大家就开始“抢”东西吃、“抢”红包,格外的热闹喜庆。

我们侗族特有的风俗,新郎家所有的直系亲人都躲起来,不让新娘看见,说是不能“撞日脸”(双方不能碰面,如碰见了,说今后会有矛盾,生活不愉快,容易吵嘴),等到新娘进入新房后才出来。

白日里大家吃酒热闹,也挤进新屋看新娘子,但重头戏是在头天晚上的。饭前,先备三牲敬了天地祖宗,然后就请新人拜堂。八仙桌前摆上太师椅,太师椅前铺着喜布,新人换上新绣花鞋立于喜布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