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期末考试(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期末复习测试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1、按要求默写(6分,每小题1分)

①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②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⑤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⑥《观沧海》中,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作者展开丰富奇特想象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修改病句(4分,每题2分)

①生物学专家给大家讲了有关许多人类起源的知识。

改:生物学专家给大家讲了许多有关人类起源的知识。

②通过这次班会,使大家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改:通过这次班会,大家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古诗赏析(4分)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展现的画面。(2分)

轻轻的雾霭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煞是空冷愁寂。

4、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并写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这两句抒情,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歌女是侍奉他人的,唱什么歌取决于点歌的人。说歌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用的是曲笔,因为她们唱的歌是享乐者点的,自然不知亡国恨的应是哪些点歌的权贵官僚。“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当年陈后主不顾江南小朝廷危在旦夕的局面,一味享乐,最终导致亡国。诗人借古讽今,深切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民众的同情及对统治者贪图享乐的鞭挞。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5、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2分)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字义。(3分)

6、(1)然数年恒.不见:常常(2)相顾.惊疑:看(3)或.凭或立:有的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D)(1分)A、一切乌.有 B、裁.如星点

C、诲女.知之乎

D、楼愈.高,则明愈小

8、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2)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

9、文章结尾写山上的“鬼市”有什么作用?(2分)

补笔,照应开头,说明奂山确有山市,增加神秘色彩。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gòu):责骂。⑥胡:为什么。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好.:喜欢,爱好。

(2)侄罔.然而止罔.:迷惑。11、翻译句子:(2分)

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张)丞相(仔仔细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12、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2分)

该责怪的人是张丞相。(1分)原因:①自己书写不好,还骄傲自满,不听劝告,不改正错误。②自己字迹潦草,还埋怨侄儿不早点问。(1分)(原因写①或②都可得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生命的声音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①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zhì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待,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

jué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坷垃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