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之朝鲜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少数民族之朝鲜族
朝鲜族又称高丽族,是东亚主要民族之一。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的
朝鲜、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其他原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其余散居美国、
日本等世界各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朝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1、朝鲜族的民族概况
朝鲜族,东亚重要民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是朝鲜和韩国(韩国称为
韩民族)的主体民族,其他主要居住在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其他原属苏联
的加盟共和国、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

中国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其余则散居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济南、西安、武
汉等内地大中城市。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族居民使用朝鲜语及其
文字(现在绝大多数朝鲜族人都会使用朝汉双语)。

杂居地区的朝鲜族通用朝鲜语和汉语双语。

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著称,生产的大米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方水稻之乡”。

延边
地区还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

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

长白山林区的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被誉为“东北三宝”。

朝鲜族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中,纸币贰角的正面图案就是土家族和朝鲜族。


朝鲜族是一个高度独立文化的民族,有语言文字和极其丰富多彩的传统。

2、朝鲜族的民族历史
朝鲜族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民族,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朝
鲜族为抗击日寇和解放祖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早期迁徙
朝鲜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长期以来在中国东北或是聚居或是与其他
民族杂居。

1677年,清朝为保护其民族发祥地,将包括长白山区在内的中国东北地区实施了封禁令,持续近200多年。

不过,公元1700年之后一些不堪朝
鲜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自然灾害的朝鲜人仍然携家眷、牵牛马而潜居中国东北谋生。

特别是1869年朝鲜北部遭受大灾难,一些苦难的朝鲜农民越过鸭绿江和图们江来到中国,在两江沿岸一带开垦。

但此时迁入人数还不很多,大多数春来秋去,居住尚不稳定。

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对入境的朝鲜农
民尚采取封禁政策。

后来改行招民开垦政策。

1881年在吉林设置荒务局,在南岗(珲春)、延吉、东沟等地设置招垦局,招募移民,凡应募移入者,均为中
国臣民。

日俄对东北的争夺战争使摇摇欲坠的清廷意识到人烟稀少对东北边疆
防卫的巨大不利影响,于是正式彻底废除了延续200多年的封禁令。

1885年清政府将图们江北岸长约700里、宽约50里的地区划为朝鲜族农民专垦区,使更多朝鲜人进入东北。

随着日本在朝鲜侵略的加剧,大批居民为寻找生路,不顾朝鲜政府禁令,
纷纷徙入中国东北边疆地区定居。

据统计,1870年在鸭绿江北岸一带已有28
个朝鲜族聚居乡。

清光绪七年(1881)延边地区朝鲜族已达1万多人。

1883年在集安、临江、新宾等县的朝鲜族居民已有3.7万多人。

同一时期,乌苏里江沿岸一带也移入为数不少的朝鲜族农户。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不堪忍受
日本帝国主义残酷压迫和剥削的朝鲜人民和部分抗日爱国人士,更是大批移入中国东北各地,到1918年已达36万多人。

2、保卫国家
朝鲜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1906年,日本侵入朝鲜族聚居区以后,朝
鲜族人民开始了抗日活动,从自发到有组织抗日活动层出不穷。

抗日知识分子
在各地普遍建立了朝鲜族私立学校作为据点,不断宣传抗日思想。

1919年3月13日,在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朝鲜“三一运动”的影响下,朝鲜族人民大
规模的抗日斗争在延吉县龙井(今龙井县)爆发。

此后,各地普遍建立抗日武
装组织,并于1920年开始联合。

与此同时,延吉道立中学、吉林省立一中、吉林毓文中学等学校的朝鲜族学生,同汉族和其他各族学生一起,积极响应五四
运动的号召,举行罢课游行示威。

20世纪20年代初期,马列主义部分经典著
作和介绍社会主义的书刊陆续从上海、北京和苏联、朝鲜传入朝鲜族聚居地区,先进的知识分子秘密组织了“读书会”等马列主义研究小组,在朝鲜族中产生
了早期的共产主义者。

在他们的领导下,出现了“延吉运输组合”、“龙井建设
者同盟”等工人团体和“农民会”、“青年会”等农村群众组织。


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满洲省临时委员会成立时,在朝鲜族地区也先
后建立朝鲜共产党的组织。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联合抗日游击队在各地建
立起来。

1930年5月1日,延吉县龙井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接着数千名小学
师生也罢课罢教。

同年5月26日,和龙县药水洞人民经过斗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同年8月,举行了规模和影响更大的以敦化、额穆两县为中心的“八一吉
敦暴动”。

1931年秋至1932年春,东满朝鲜族人民掀起了秋收、春荒斗争。

1932~1933年,汪清、延吉、和龙、珲春、饶河,珠河(现尚志)、密山等地
先后建立抗日游击队。

1932年4月,在中共盘石中心县委领导下,由李红光
(朝鲜族)等人组织朝、汉等族人民举行了蛤蚂河子暴动,并建立了“东北工
农义勇军”。

1935年春,东北各抗日武装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后,至1937年先后建立11个军,第二军中朝鲜族战士占绝大多数,第一、七军中
朝鲜族战士约占半数,其他各军也有朝鲜族战士。

1952年9月3日,成立吉林省延边朝鲜民族自治区,第一任主席为朱德海。

1955年改称自治州。

1958年成立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杂居在各地的朝
鲜族也先后建立了几十个民族乡。

文革时期,毛远新到延边挑拨民族争端,迫害了数千名无辜的朝鲜族干部与人民。

3、朝鲜族的文化教育
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
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家庭中遇有喜事,便高歌欢舞,形成有趣的“家庭歌舞晚会”。

伽倻琴弹唱、顶水舞、扇子舞、长鼓舞、农乐
舞等都是受人喜爱的传统歌舞节目。

朝鲜族舞蹈优美典雅,其舞姿或柔婉袅娜,如仙鹤展翅,如柳枝拂水;或刚劲跌岩,活泼潇洒,反映了明朗激昂与细腻委婉、含蓄深沉的民族性格。

朝鲜族歌曲旋律流畅婉转、欢快明朗,朝鲜族称民歌为“民谣”,其旋律优
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常常是一人放歌,众人随合。


名的民歌《桔梗谣》、《阿里郎》、《诺多尔江边》等,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

朝鲜族民间盛行歌舞,群众能歌善舞,音乐别具一格,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歌词朴实淳厚,曲调优美丰富,情绪热烈欢快,结构完整匀称。

以《桔梗谣》、《嘱嘿呀》等民歌最为著名。

著名的歌曲有大合唱《长白之歌》、独唱《闺女之歌》。

朝鲜民族有着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

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一代又一代地
流传下来。

朝鲜族神话有《檀君神话》、《高朱蒙神话》、《朴赫居世神话》、《金
首露王神话》、《昔脱解王神话》、《金阏智神话》、《创世记》、《史妹结婚》、《木
道令与岛女成婚》、《巴里公主》、《成造本歌》、《先门后门》、《帝释歌》等。

朝鲜族人民特别重视教育,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兴办了不少学校。

有“宁肯啃树皮,也要让儿女上学”的好传统。

解放后,各地纷纷建立“家长会”、“董事会”等民间办学组织,自筹资金、材料,办起了几百所中小学。

早在1949年在延吉就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少数民族综合大学——延边大学(国家
重点,211工程院校)。

后来陆续创办了延边医学院、延边工学院,延边农学院、延边教育学校等高等院校(后合并成为新的延边大学)和延边艺术学校等
十几所中等专业学校和1000多所中小学校。

四、朝鲜族的风俗习惯
朝鲜族是个很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还有一个与它相似的国家韩国,所以
在朝鲜族也可以感受到韩国的一些文化,风俗。

这里就讲述了该民族的主要概况,包括:服饰、饮食、居住、丧葬、礼仪、婚姻。

1、服饰
朝鲜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为短衣长裤。

男子上衣斜襟无扣,用布条打结
外加坎肩,下衣裤裆肥大,裤脚系带。

妇女短衣斜襟无钮扣,以彩带为结,长
裙分缠裙、筒裙(只限婚前)。

老年妇女多穿白色长裙,中年妇女多穿缠裙,长及脚跟。

年轻妇女的裙幅多为色彩鲜艳的绸缎。

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胶鞋,劳
动时穿草鞋。

女子穿船形胶鞋。

现在除节日或民族集会外,朝鲜族基本不穿民
族服装,和汉族已无甚差别。

2、饮食
朝鲜族以为米饭为主,多为大米饭、二米饭,汤每餐必备,尤喜喝大酱汤。

辣白菜,一般制法将白菜用盐水浸泡几天,洗后,再抹入辣椒、葱、蒜、姜
等调料。

有条件时还可加苹果、梨片等,然后窖藏,半月后便可食用。

还可用
萝卜、芥菜、英菜等同法腌制。

冷面,三分淀粉、七分面压制而成。

煮熟捞出冷却,再用牛肉或鸡肉熬汤,并放入甘草、胡椒、花椒、生姜、味精、糖醋等制成冷面汤,吃时再放入牛肉片、黄瓜丝、芝麻、辣椒面等适口调料。

狗肉是朝鲜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丧及节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节都可
吃狗肉。

但多半是在伏天或患者康复时为补养而杀狗。

杀时将狗吊起,四蹄放血,退毛。

用其肉、皮及五脏做汤,肉加调料凉食,其味鲜美可口。

朝鲜族饮具器皿别具风格,一般一灶两锅,其锅邦深底阔,特别铁盖,便
于焖饭,但炒菜不便。

一般是一锅饭、一锅汤。

桌中间一盆饭,一人一匙,并
备有凉水。

器皿讲究卫生,女人用坛罐顶水(现已不见)。

3、居住
多居马尾式住宅,建于近水源方便之处。

房屋以木搭架,用拉哈辫抹泥为墙,屋顶四面坡,用稻草覆盖。

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门(同时也是窗),室内通屋为炕,进屋脱鞋,盘腿而坐。

农村在房屋东端室内养一头大黄牛,院内放牛车
及捣米用的杵臼。

近年朝鲜族已发生变化,砖瓦结构的住宅日益增多,民族风
格的室内设计日渐减少,一切向现代化发展。

4、丧葬
先将尸体头向西抬到七星板上,放在屋里摆上供品,这时赶制寿衣。

家人
与近亲穿好丧服,男子戴麻制丧帽,女戴麻制丧圈。

灵柩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

吊丧者向遗体三叩首,同时带去礼物。

出殡前给死者擦身换衣,并
把尸体用麻布捆三处入棺。

下葬时家属抬着死者的灵柩,放在挖好的墓穴里掩埋,直系亲属对死者要连祭三年。

近年移风易俗,也出现了深葬,火化等。

5、礼仪
朝鲜族礼节很严。

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见面也要用敬语;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路遇认识的长者,要问安让路;就餐时给老人摆单人桌,父子不同席,儿媳恭顺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席间若无法回避时,年轻人应举杯背席而饮;年轻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吸烟,不能借火,更不能和老人对火。

6、婚礼
朝鲜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劳动或学习中,产生爱情欲订婚时,必须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以后,由男方父母带儿子去女方家求婚。

如女方父母拒见,则预示婚事不谐。

如双方老人见面,男女青年则可旁听,说明婚事有成功希望。

如双方父母议妥,则男青年需先向妇方父母叩头,然后,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头。

男女青年还必须明确表示愿意赡养双方老人,到此,亲事即告订妥。

订亲后,选吉日。

由男方携佳肴至女家,由女方邀亲友共同饮酒。

至夜幕降临,方撤下酒席,奏乐。

不分男女老少,一同跳舞。

唯女方父母告退归家,以表不忍女儿即将离家外嫁。

这山灵水秀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朝鲜族。

这里群山耸立,峡谷纵横,风光一绚丽, 山的主峰--白头山是我国东北地的第一高峰,海拔2744米。

著名的旅游胜地天池宛如一块剔透的碧玉,镶嵌在顶峰上,传说每年都有天上的仙女来这儿沐浴。

天池北侧有一个瀑布,浩浩清流悬空而落,犹如白练垂天,银龙飞舞。

长白山脉是鸭绿江、图们江和松花江的发源地。

奔流不息的海兰江、布尔哈通河、嘎呀河、珲春河、古洞河等碧波如染、婉蜒回环,滋润着长白山麓的广大地区。

我爱我的家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