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生活第二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归纳欣赏美术作品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和了解本课所列举外国美术作品的画种、题材、作品内涵、造型技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特点。感受、体验并评述外国美术作品的基本形式美感。启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习的潜力,探讨并交流自身的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形式。

教学重点:

1、了解从文艺复兴以来国外绘画风格、创作思想的变化;

2、人间生活题材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引导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说了什么啊?对,我们说了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张宣的《捣练图》都以描绘了中国古代人间生活为主题的是不是啊?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国外的艺术作品,她们都在描绘什么样的主题?

二、正文

1,展示《椅中圣母》、《哀掉基督》并讲授作品相关内容。提问这两幅作品在内容题材、形式、绘画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文艺复兴与中世纪时期的作品的不同之处)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提倡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相结合的传统,着重空间透视和人物的坚实造型,画面绚丽、人物健美。

中世纪:中世纪督教美术的作品,主要功能在于塑造礼拜像,利用偶像来引导他们的信仰,画面死气沉沉,充满非自然的神性而无人性。

2、讲授(板书人间生活------文艺复兴艺术)

3、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14---16世纪发生于意大利后发展到整个欧洲是一场资本主义萌芽的革命主张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强调学习古典但却不是单纯的复古而是借复兴之名行创新之实。美术上倡导人文主义精神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相结合。

欧洲文艺复兴画坛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板书、(1)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2)米开朗基罗西斯廷壁画、《最后的审判》、《创世纪之亚当夏娃》、《大卫》

(3)拉斐尔《西斯廷圣母》、《椅中圣母》、《雅典学院》

4、思考:比较以上绘画作品,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5、介绍巴洛克艺术代表人物:鲁本斯《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海伦娜·福尔曼肖像》、《上十字架》、《下十字架》

6、介绍罗可可艺术代表人物:布歇《沐浴的狄安娜》、《蓬巴杜侯爵夫人》、《一个秋天的田园诗》

7比较他们之间的不同

17世纪巴洛克

风格特点:

1,宗教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2,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3,强调运动与变化,富有空间感和立体感.

4,远离生活和时代倾向。

人体:

明丽华美,健壮有力,丰满柔曲,身姿与手足呈“”字形。

18世纪罗可可

风格特点:

1,美化妇女成为压倒一切的艺术风尚。

2,浮华做作,缺乏对于神圣力量的感受。

3,轻快优雅,完全摆脱宗教题材。

4,愉悦亲切,舒适豪华的场景取代了圣徒痛苦的殉难。

人体:

丰满结实,清亮明丽,富有华丽柔美的装饰性,身姿与手足呈“凹”字形。

8、观赏《厨妇》、《游园图》讲解。并且让同学发散思维以《早餐》、《

公园一角》为题。(这样把课程拉回生活,更加体现人间生活)

9、日本浮世绘(欣赏图片)

“浮世绘”的“浮世”,是“现世”的意思,字面的译文为“虚浮的世界绘画”(时样风俗画)。它是日本德川时代(1603—1867)在江户(现在东京)兴起的一种民间绘画。具有鲜明的民间美术特色。其表现的多为当时庶民阶层町人、武士、俳优、妓女等的营利、蓄财、优游、享乐的市井生活。代表人物:葛饰北斋。

三、教师总结:这些作品通过对生活中各种形象的描绘,表现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其中的很多形象和细节能够深深的打动观众的心

b.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思潮

(1)欣赏拉斐尔作品《阿尔巴圣母》中的母子造型,比较人物形象、表情与中世纪绘画作品的不同,并进一步分析其它人物形象的创作来源;

(2)分析尼德兰画派作品《逃亡埃及途中休息》

小结:画面中人物形象的设计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中世纪绘画中的人物形象比较生动了许多,更加贴近生活,反映了从文艺复兴开始欧洲美术领域出现的一种趋势,即宗教题材

的世俗化。

3)达芬奇的创作一:分析作品《岩间圣母》前后两幅,学生从图画中寻找不同点,教师设问:分析画家前后作品更改原因?

小结:画家由于自身受到当时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不能彻底摆脱宗教对作品的约束,从而人间生活没有最本质的反映出来。

达芬奇的创作二:分析作品《最后的晚餐》,分析作品中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所呈现出的造型、表情和神态,选择其中一组人物,学生进行心理分析,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在那样的环境中你将会怎样的动作、神情来表现?

运用网络上图片进行比较,客观的分析现今世界流行的网络文化。

小结:艺术家们用一种来自于现实世界的形象来诠释宗教的题材,《最后的晚餐》更生动的反映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不仅仅从外表上体现有血有肉的人。

4)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

5)《维吉·勒·布兰夫人和她的女儿》,作者维吉·勒·布兰,表现了人间崇高的母爱,作品手法简洁,人物神态自然流露。

小结:文艺复兴以后的创作中,人们逐渐摆脱宗教神性的影响,开始客观真实的反映身边的生活细节。

小结:宗教神权下的基督教美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下,艺术家们开始把世俗的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他们的灵感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场景,所表现的内容生动而自然。

C、巴洛克主义《厨娘》【巴洛克主义奢华的建筑】

分析人物特点,考虑与圣母像的区别,教师陈述维米尔的系列作品的特点及创作背景,并指明维米尔的作品通过比较具体、生动的处理手法,塑造了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的形象,给人一种质朴感人的感觉。

画家无意于情节上的引人入胜,而是着力从平凡、普通的生活场面中发掘诗意。反映了在17世纪的荷兰,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出现的市民阶级对美术的需求。

鲁本斯: 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所作一批以宗教和神话为题材的油画《复活》、《爱之园》、《末日审判》等,笔法洒脱自如,整体感强。特点是将文艺复兴美术的高超技巧及人文主义思想和佛兰德斯古老的民族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热情洋溢地赞美人生欢乐的气势宏伟,色彩丰富,运动感强的独特风格,成为巴洛克美术的代表人物。

D、洛可可主义《游园图》《蓬帕杜夫人》【游园图与厨妇对比】

E、新古典主义《画室》

F、浪漫主义《自由引导人民》

G、浮世绘《神奈川冲浪图》对梵高的影响

17世纪以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发展。很多艺术家都在尝试多种创作风格,有流行于欧洲上层社会的巴洛克、罗可可风格样式,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等。从中都难以再看到曾经左右欧洲艺术长达数世纪之久的宗教神性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