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人尺度的街道景观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人尺度的街道景观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曼哈顿最具代表性的几条街道进行研究,从场所感和近人性、绿色交通的安全性、环境历史感、视觉愉悦感和空间尺度的适宜性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意在探讨如何在大尺度城市空间中塑造宜人的街道感,以人为本,慢行优先。

关键词:近人尺度;街道景观;慢行

引言:有幸自2011年开始参与于家堡城市规划及公共空间设计相关的工作。于家堡城市设计由美国SOM公司主要负责,整体道路骨架采用了与曼哈顿类似的“窄街廓、密路网”设计,即一般每个街区为边长100米的方形。相对于国内一般街区250-500米左右的尺度,SOM如此设计,意在鼓励步行人在城市中的活跃性,拉动区域整体活力,同时为拥挤的CBD提供高密度路网车行疏导方案。结合国内城市街道公共空间的使用现状,此种方案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街道在汉语意境中是一个更具生活性的词汇,为两边修建有连续不断的房屋建筑的道路,两侧的建筑通常为住宅、商店或饭馆,是注重交往的空间。曼哈顿的街道就非常注重街墙的设计,连续、规整又不失变化的建筑立面围合出与步行者相匹配的空间形态。同样在亚洲或者欧洲,很多城市的老城区还依然存在这样的街道面貌,机动车有限制地通过,超过一半的地面空间供人们休闲、交流或者生活消费,人行的重视程度远超过了车行。但随着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超大体量建筑和宽阔的街道随之出现,机动车的发展也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料,以适应机动车通行要求为重心的道路逐渐替代传统街道,城市街道的活力渐渐消失。

为了探寻如何在大尺度的城市空间中塑造宜人的街道感,寻求大城市庞大的交通需求下如何实现以人为本、慢行优先的方法,此次美国之行,重点感受了一下曼哈顿的街道空间,以期进一步指导规划实践工作。其中得出一些体会,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场所感和近人性:使街道成为适宜逗留,行人喜爱的空间

城市街道的活力主要体现在人们对于街道空间的偏好,街道作为建成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不容忽视的情感价值。漫步在曼哈顿的街头第五、第六大街,至少每两个街区(约150米)就有一处公共开放空间,人们不仅喜欢坐在路边的公共座椅上以观察来往的行人放松心情,富于变化的的人行道设计还能鼓励人们更多的进行运动,在精美的橱窗前流连。较大体量的建筑往往会有较大尺度的退线,形成花园和下沉广场,为紧凑的城市贡献出可贵的绿色空间,让城市街道的功能形成多样性。同时,机动车道的尺度不大(大部分路口都是由一个两车道的街和四车道的道组成),这样步行者或是骑行者至少可以舒适地沿一侧行进很多街区。加之街区内同样提供开放空间,最具代表性的是洛克菲勒中心,开拓了广场及步行街空间。如此一来,步行者很少需要跨较宽阔的街道,能形成连续、舒适的步行体验,为城市的街道活力提供良好的物理基础。只有便捷的连续的步行

网络的建立,才能调动步行者在区域活动的兴趣,才能将片段的街道空间联系成街道广场的概念。

二、绿色交通的安全性:提高步行者和自行车骑行者的安全性

在曼哈顿,行人和骑行者的路权是得到极大尊重的。首先,人行道及其无障碍设计是连续的和完整的,当然也包括过街斑马线,并且二者的衔接是非常顺畅的。当马路超过达到或者4车道时,往往路中还设置有行人的安全岛。同时,即使是在机动车道本身并不宽阔的情况下,仍然保留自行车的路权,并特别考虑信号灯的指挥。当前, 人们对环境资源的消耗远远大于对环境保护的投入, 街道设计是否鼓励低碳出行,对于我们的城市环境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增加自行车道, 鼓励绿色出行, 能有效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在沿着曼哈顿岛一圈的滨河地带,步行者或者自行车都有其廊道空间,供人们休闲健身。我也很欣喜地注意到,机动车右转也给予行人极大的的尊重,更进一步提升行人穿过车行道的便利性,街道的体验应在软硬件两个方面都得到重视。

三、环境历史感:从设计手法和元素注重区域特色的延续

曼哈顿是一个具有时间积累的城区,一个多世纪的开发使得建筑特色富含历史积淀,街区内街道设施也随之注重与建筑环境相匹配。可以看到,它们的形态多倾向于古典风格,颜色也大多为稳重的深灰色,即使是新建建筑的周围,街道设施虽没有形似古典风格,但质地、形态仍追随着厚重的感觉。历史感除了在街道设施上得以体现,同时含蓄地在地面铺装、栏杆等处镌刻历史时刻和事件细节,让所有来到这里的人们去分享城市的历程。可能是因为城市建设时序的原因,这里的街道设计并没有特别去统一元素,只是在变化中需求着或质感或颜色的协调,这样的街道感不像是特意规划更像是自然生长出来。当然,区域特色的延续,街道活力的载体--建筑也不忘在城市特色上做出贡献,大到建筑风格品味,小到装饰细节,无一不在诉说城市的经久不衰的魅力。

四、视觉愉悦感:从园艺、铺装、标识系统、街道家具等方面、提升街道的整体美感。

城市美化运动之后, 街道美化被很多人认为是城市不必要的开销。但是当城市处于吸引投资、居住、旅游的竞争中, 精细化设计的街道将为城市带来实质性的回报。曼哈顿的街道并不着力于材料的奢华,而是突出适用性。街道可视范围内的硬件建设,包括路面及人行道、街道家具、照明灯杆、绿化、广告及雨棚、路边经营,都有专门的部门批准和维护,通过导则和城市相关法规予以精细化管理。我们可以发现,各街道元素按需合理配置在同一平面,相互之间没有冲突,材质色彩也经过统一规划,设计考虑到耐久性。举街道铺装为例,市政人行道一般采用约1米见方的预制混凝土板,有倒角细节,经过多年使用仍平顺整洁。基于深思熟虑的街道规划设计,城市用于管理、维护、安全的投入成本也会相应减少。而经过精心设计的细腻的混凝土台阶、座凳以及铺装也能塑造如同天然石材般的质地迷人。

五、空间尺度适宜性: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正因为曼哈顿的街区是拥挤的,土地是昂贵的,所以这里人们才更懂得注重空间尺度合适的重要性。机非空间的比例是适宜的,尽量满足步行的需要,通过努力提供公共交通比例和一系列诸如停车收费引导等手段,控制机动车通行量,所以在世界金融中心狭小的街道内,严重的堵车并不常见。并且,街道家具的尺度设计与街道空间相匹配,在并不宽敞的街道上安排一些列街道设施,诸如红绿灯、路牌、车挡、公交站、路灯、垃圾桶、座椅、电话亭等,集成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一来,街道上的设施功能没有缩水,但数量却能精简,归还一个整洁清醒的城市面貌。与此同时,这里注重公共艺术品的设计,在拥挤的街道争取过多的绿色街角公园不太容易,但任意狭小空间的雕塑艺术品却能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的处理颇有小中见大的效果,提升了区域的品味。另外,建筑统一且易于识别的门牌号标识也极大提高了空间的可识别性,没懂建筑的门牌号均采用相同大小(目测半米以上高度)类似字体放置在醒目的位置,这让穿梭在高楼密林中的人们可以很快地寻找到自己的目的地。

通过对以上曼哈顿部分街道的分析,形成以下初步认识:

首先,街道中的人才是使用的主角,而非机动车,人的活动状态是衡量街道活力的重要标准。只要处理好基础交通需求,对机动车的限制并不会影响区域的发展。鼓励公共交通,并使之成为人们的出行习惯,这样才能将更多的道路资源让给行人和自行车。而此时,街道的设计就不仅仅是铺装的变化,而是慢行体验的设计。

其次,要用行人的使用习惯和尺度需求去设计街道,包括尺度、颜色、空间节奏、种植等,因为只有与行人的尺度相匹配,才能使其对空间产生归属感。切不能将机动车速度下的尺度感作为街道的主要依据。

最后,街道的设计要对历史和文化具有承载的作用。街道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对于人们的活动而言,街道与建筑实际上互为补充和延伸。所以,街道不能作为独立的单元来设计,一定置身城市“语境”来分析和设计。

结语:对城市街道空间的重视,强调街道品质对城市公共生活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国内大规模建设中逐步形成的反思,是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所不得不重视的内容。中国的城市是一个人口高密度城市,曼哈顿百年来积累的街道空间的设计,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徐莎莎陶承洁吴立伟面向城市公共生活的街道空间设计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